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业品牌建设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职校内涵发展、上台阶、提升办学水平、提高社会声誉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而专业结构的调整、专业设施与师资队伍的建设,则是专业品牌建设重要内容。如何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怎样才能建设好专业设施与专业教师的队伍,是能否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效益,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构建 品牌 提升 内涵
专业品牌建设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职校内涵发展、上台阶、提升办学水平、提高社会声誉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竞争的加剧,专业品牌建设的核心地位越来越得到显现。目前,专业品牌建设已经成为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一所职校和一个地区职业教育好坏的重要标志。
目前,从我们绍兴县的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应该说通过网点的调整和重点职校的创建,学校的规模从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扩大,专业的开设也有了相对的集中,但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相对照,光做大学校规模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在做大学校规模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做大且做精现在已相对集中的专业,继而达到做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构建专业品牌内涵,提高职业教育的学水平和效益。
但也应该看到,专业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这不仅是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同样,也是社会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期望,更是教育发展观对职业教育的具体要求。因此,学校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专业课程的改革、专业目标的确定上,就必须以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出发。建立起一个有专业、课程、目标三者有机结合的品牌内涵体系,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与企业的要求。以下三个动态平台就是我对专业品牌建设的初浅认识:
专业品牌之一:专业设置要新专业设置要与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建立在以专业调整的基础上,做到以优化资源配置和做大做优专业为目标,在巩固老专业、传统专业的基础上,在最大限度地避免低层次的扩大规模,要通过调整,开发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新专业,使专业设置达到最优,有利于形成竞争机制,创办自己的特色。
1 专业结构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科学合理地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资源配置是职校专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一种投资少、见效最快的专业建设,也是科学发展观在专业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专业结构的调整指的是职业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具备一定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开设新专业,或对现有专业在内涵上的更新、改造,使专业更具开放性、适应性和先导性。但目前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同一区域职业学校的专业之间存在内容上的重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应专业的资源浪费等现象。
1.1 专业内涵忽视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往往是为了抢夺生源,纷纷开设名称时髦的专业,生源剧聚的专业,而忽视了对区域经济的分析,导致教育资源的分散,毕业生市场需求减小。
1.2 专业设定目标过高,课程设置过专。中等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实用性的第一线技术工人为目标,不能单纯地从学生与家长的心理去考虑专业目标的设定,有的还近似于高职院校的专业目标,这样就造成了毕业学生高不就低不能的状况。再则就是课程设置过专,中等职业教育光重视理论教学,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和可能,即使有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求,给学生的只是知识而不是技能,这样就会出现一上岗就下岗的现象。
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必须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结构调整的意识,根据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专业调整规划,并落实相应的措施。做到专业调整与区域经济相适应,应考虑开设特色专业、复合型专业,以及与第三产业有密切关系,与先进制造业有关的前瞻性专业。
2 课程改革要适应企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新内容;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教育永恒的主题,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及科技的进步,课程将不断的进行改革。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寻求教育的内在规律,是要让教育能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人的健康、和谐的发展),是根据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的需求培养合格的人、有用的人。所以,课程改革的前提应该是保证教育过程的平稳、健康、正常。
但是,目前好像存在着一些偏激与浮躁。把课程改革规定必须要在什么时间内完成,规定在一定时间段之内要出成果。不是探索课程改革所应该走的光明而有前途的道路,而是把课程改革当作一场疾风暴雨的运动,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力图追寻课程改革的光环与金杯。仿佛是教育官员与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只要下定决心,就一定能够排除万难,就一定能够跨上课程改革的同一个平台,就一定能够实现教育的跨跃式发展,课程改革就一定能够把教育存在的问题全部改掉。
既然是探索教育的内在规律,恢复教育的本来面目,课程改革就不应该有成功和失败之说。按照内在的规律办事,恢复教育的本来面目,就必然是循序渐进的,就必然是稳定发展的。教育只有在稳定的基础上才能够有发展。稳定出质量、稳定出效益。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解决专业教学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脱节的有效手段。因此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以及企业对人才格局的不断提升与教材相对滞后的矛盾,目前职业教育的许多内容和手段已明显显得落后,课程改革已成为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2.1 课程改革应以校本开发为主。要遵循学校为主体、需求为依据、全面素质为基础、职业能力为本的基本原则,构建适应经济建设、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个性发展,力求体现职业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2.2 课程改革要适当调整专业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要以就业为导向,设置文化课与专业的比例,特别要注重技能实习课的比重,同时也应强调,技能目标的确定要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新要求,要分专业、按学期,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制订各专业课程的技能目标,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课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3 课程改革要适应行业新技术发展的特点。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企业需求,学生需要与就业形势的多元需求矛盾,课程内容要适应行业技术发展,与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相结合。
2.4 课程改革要建立在不断完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要建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职业教学评价体系,既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尽快实施学分制的弹性学分制,又要积极地推进能力评价为主的评价机制。
专业品牌之二:专业设施要精
实习实训设施是实施专业教学的必要条件,学校应该在加快校内教学实习设施的建设同时,要加强同企业合作,建立固定的多层次的生产实习基地,为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校内实习实训设施主要是为了满足专业老师 的课程教学实习需要,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主要适用于学生的见习与生产(毕业)实习。因此,学校实习设施的建设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2.4.1 办学特色要明。专业设施的建设必须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职业学校要体现办学特色,关键是看学校对专业设施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突山的是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职业学校更需要有自己的特色专业,以保持一定的竞争实力,才能使特色专业职业化。学校要办特色专业,或使已经开办的专业更具有特色,就必须在专业设施建设上有明显的突破,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专业才能,培养出有专业特长的学生。
2.4.2 专业设备要实。校内实习实训设施的建设要充分体现实用性、先进性和高效性的要求,校内实习设施不仅要有能满足课程教学所必须的实验要求,还应该具有短期的生产实习设备,这样才能确保教学与生产实习有机的结合,实现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的一体化教学。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尽量与就业基地建设相配套,与所开设的专业相对应,让学生进企业有实习工位、有实习内容、有实习要求,要确保学生完成实习实训任务,达到生产实习的要求。同时,要加强对实习学生的指导与管理,实实在在地让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对所学专业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专业技能。
2.4.3 校企合作要活。实施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途径。要充分认识合作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同时,不断扩大合作的方式,要从技术培训逐步走向产教合作与产学研的合作。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说:促进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与产业部门的合作,积极实行产教结合。要采取激励政策,让企业界、科技界及社会各有关方面通过参与校董事会、专业顾问委员会等形式,积极参与学校建设与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咨询工作,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在目前形势下的职业教育与企业产教合作的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形成有利于产教结合的新机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建立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企业,企业发展依靠职业教育的紧密关系,力争创建互动、互惠、双赢的合作机制;二是要建立由企业参与的学校董事会,让企业直接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三是要组建学校专业教师,企业技术工人组成的学生实习实训指导委员会,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专业品牌之三:专业师资要优
教师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主体,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学校建设的水平和专业的发展潜能。针对当前专业教师偏少,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学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努力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在教师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氛围及激励机制,使职业学校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技能型”;“专家型”。
1 强化在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双师型”
在职教师的培训,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的主渠道,要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技能,使之成为“双师型”,我认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参加继续教育,低层次的学历教师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二是公派到大专院校进行在职进修与提高,成为一个在专业理论知识上合格的教师。三是通过定期的专业实习,成为一个技师。
2 实行在职教师到企业轮训——“技能型”
教师素质是决定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职业教育实践型教师的培养问题是师资培训的关键。我认为最主要的途径是要有企业技术工作的背景。有位职业教育专家这样说过:没有企业的土壤,职业教育就不会长成参天之木,走出去,请进来,千方百计和企业攀亲结缘,要让所有职业学校的教师都牢牢地树立起脱离企业,我们职业学校就会失去生存与发展的意识。这样就为职业学校培养实践型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新课题,职业学校教师不仅要成为“双师型”,还应该到企业去,与工人师傅们一起,开发新产品,生产新产品,只有经过实习锻炼,才能成为一个“技能型”的教师。
3 聘请企业技师到学校兼课——“专家型”
学校的专业教学一进入专业实习实训阶段,由于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或是学校缺乏专业设备,即使有一定的设备,教师也不能用得心应手的操作来指导学生,有的甚至自己也操作不了。因此,要提高教学实习的实效性、高效性,学校要充分利用与企业合作的关系,请技术工人或高级技术工程师来学校兼课,做学生实习实训的指导师傅,这样不仅可以让专业教师在技术工人的实际指导,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操作指导,解决一些在理论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使专业教师逐步成为“专家型”,从而实现技术专家的指点,“专家型”教师的实践指导,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专家型”“实用型”的技术工人。
[关键词]构建 品牌 提升 内涵
专业品牌建设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职校内涵发展、上台阶、提升办学水平、提高社会声誉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竞争的加剧,专业品牌建设的核心地位越来越得到显现。目前,专业品牌建设已经成为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一所职校和一个地区职业教育好坏的重要标志。
目前,从我们绍兴县的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应该说通过网点的调整和重点职校的创建,学校的规模从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扩大,专业的开设也有了相对的集中,但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相对照,光做大学校规模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在做大学校规模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做大且做精现在已相对集中的专业,继而达到做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构建专业品牌内涵,提高职业教育的学水平和效益。
但也应该看到,专业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这不仅是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同样,也是社会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期望,更是教育发展观对职业教育的具体要求。因此,学校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专业课程的改革、专业目标的确定上,就必须以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出发。建立起一个有专业、课程、目标三者有机结合的品牌内涵体系,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与企业的要求。以下三个动态平台就是我对专业品牌建设的初浅认识:
专业品牌之一:专业设置要新专业设置要与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建立在以专业调整的基础上,做到以优化资源配置和做大做优专业为目标,在巩固老专业、传统专业的基础上,在最大限度地避免低层次的扩大规模,要通过调整,开发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新专业,使专业设置达到最优,有利于形成竞争机制,创办自己的特色。
1 专业结构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科学合理地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资源配置是职校专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一种投资少、见效最快的专业建设,也是科学发展观在专业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专业结构的调整指的是职业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具备一定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开设新专业,或对现有专业在内涵上的更新、改造,使专业更具开放性、适应性和先导性。但目前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同一区域职业学校的专业之间存在内容上的重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应专业的资源浪费等现象。
1.1 专业内涵忽视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往往是为了抢夺生源,纷纷开设名称时髦的专业,生源剧聚的专业,而忽视了对区域经济的分析,导致教育资源的分散,毕业生市场需求减小。
1.2 专业设定目标过高,课程设置过专。中等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实用性的第一线技术工人为目标,不能单纯地从学生与家长的心理去考虑专业目标的设定,有的还近似于高职院校的专业目标,这样就造成了毕业学生高不就低不能的状况。再则就是课程设置过专,中等职业教育光重视理论教学,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和可能,即使有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求,给学生的只是知识而不是技能,这样就会出现一上岗就下岗的现象。
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必须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结构调整的意识,根据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专业调整规划,并落实相应的措施。做到专业调整与区域经济相适应,应考虑开设特色专业、复合型专业,以及与第三产业有密切关系,与先进制造业有关的前瞻性专业。
2 课程改革要适应企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新内容;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教育永恒的主题,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及科技的进步,课程将不断的进行改革。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寻求教育的内在规律,是要让教育能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人的健康、和谐的发展),是根据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的需求培养合格的人、有用的人。所以,课程改革的前提应该是保证教育过程的平稳、健康、正常。
但是,目前好像存在着一些偏激与浮躁。把课程改革规定必须要在什么时间内完成,规定在一定时间段之内要出成果。不是探索课程改革所应该走的光明而有前途的道路,而是把课程改革当作一场疾风暴雨的运动,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力图追寻课程改革的光环与金杯。仿佛是教育官员与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只要下定决心,就一定能够排除万难,就一定能够跨上课程改革的同一个平台,就一定能够实现教育的跨跃式发展,课程改革就一定能够把教育存在的问题全部改掉。
既然是探索教育的内在规律,恢复教育的本来面目,课程改革就不应该有成功和失败之说。按照内在的规律办事,恢复教育的本来面目,就必然是循序渐进的,就必然是稳定发展的。教育只有在稳定的基础上才能够有发展。稳定出质量、稳定出效益。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解决专业教学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脱节的有效手段。因此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以及企业对人才格局的不断提升与教材相对滞后的矛盾,目前职业教育的许多内容和手段已明显显得落后,课程改革已成为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2.1 课程改革应以校本开发为主。要遵循学校为主体、需求为依据、全面素质为基础、职业能力为本的基本原则,构建适应经济建设、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个性发展,力求体现职业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2.2 课程改革要适当调整专业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要以就业为导向,设置文化课与专业的比例,特别要注重技能实习课的比重,同时也应强调,技能目标的确定要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新要求,要分专业、按学期,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制订各专业课程的技能目标,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课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3 课程改革要适应行业新技术发展的特点。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企业需求,学生需要与就业形势的多元需求矛盾,课程内容要适应行业技术发展,与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相结合。
2.4 课程改革要建立在不断完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要建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职业教学评价体系,既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尽快实施学分制的弹性学分制,又要积极地推进能力评价为主的评价机制。
专业品牌之二:专业设施要精
实习实训设施是实施专业教学的必要条件,学校应该在加快校内教学实习设施的建设同时,要加强同企业合作,建立固定的多层次的生产实习基地,为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校内实习实训设施主要是为了满足专业老师 的课程教学实习需要,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主要适用于学生的见习与生产(毕业)实习。因此,学校实习设施的建设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2.4.1 办学特色要明。专业设施的建设必须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职业学校要体现办学特色,关键是看学校对专业设施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突山的是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职业学校更需要有自己的特色专业,以保持一定的竞争实力,才能使特色专业职业化。学校要办特色专业,或使已经开办的专业更具有特色,就必须在专业设施建设上有明显的突破,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专业才能,培养出有专业特长的学生。
2.4.2 专业设备要实。校内实习实训设施的建设要充分体现实用性、先进性和高效性的要求,校内实习设施不仅要有能满足课程教学所必须的实验要求,还应该具有短期的生产实习设备,这样才能确保教学与生产实习有机的结合,实现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的一体化教学。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尽量与就业基地建设相配套,与所开设的专业相对应,让学生进企业有实习工位、有实习内容、有实习要求,要确保学生完成实习实训任务,达到生产实习的要求。同时,要加强对实习学生的指导与管理,实实在在地让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对所学专业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专业技能。
2.4.3 校企合作要活。实施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途径。要充分认识合作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同时,不断扩大合作的方式,要从技术培训逐步走向产教合作与产学研的合作。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说:促进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与产业部门的合作,积极实行产教结合。要采取激励政策,让企业界、科技界及社会各有关方面通过参与校董事会、专业顾问委员会等形式,积极参与学校建设与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咨询工作,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在目前形势下的职业教育与企业产教合作的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形成有利于产教结合的新机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建立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企业,企业发展依靠职业教育的紧密关系,力争创建互动、互惠、双赢的合作机制;二是要建立由企业参与的学校董事会,让企业直接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三是要组建学校专业教师,企业技术工人组成的学生实习实训指导委员会,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专业品牌之三:专业师资要优
教师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主体,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学校建设的水平和专业的发展潜能。针对当前专业教师偏少,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学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努力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在教师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氛围及激励机制,使职业学校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技能型”;“专家型”。
1 强化在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双师型”
在职教师的培训,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的主渠道,要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技能,使之成为“双师型”,我认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参加继续教育,低层次的学历教师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二是公派到大专院校进行在职进修与提高,成为一个在专业理论知识上合格的教师。三是通过定期的专业实习,成为一个技师。
2 实行在职教师到企业轮训——“技能型”
教师素质是决定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职业教育实践型教师的培养问题是师资培训的关键。我认为最主要的途径是要有企业技术工作的背景。有位职业教育专家这样说过:没有企业的土壤,职业教育就不会长成参天之木,走出去,请进来,千方百计和企业攀亲结缘,要让所有职业学校的教师都牢牢地树立起脱离企业,我们职业学校就会失去生存与发展的意识。这样就为职业学校培养实践型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新课题,职业学校教师不仅要成为“双师型”,还应该到企业去,与工人师傅们一起,开发新产品,生产新产品,只有经过实习锻炼,才能成为一个“技能型”的教师。
3 聘请企业技师到学校兼课——“专家型”
学校的专业教学一进入专业实习实训阶段,由于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或是学校缺乏专业设备,即使有一定的设备,教师也不能用得心应手的操作来指导学生,有的甚至自己也操作不了。因此,要提高教学实习的实效性、高效性,学校要充分利用与企业合作的关系,请技术工人或高级技术工程师来学校兼课,做学生实习实训的指导师傅,这样不仅可以让专业教师在技术工人的实际指导,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操作指导,解决一些在理论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使专业教师逐步成为“专家型”,从而实现技术专家的指点,“专家型”教师的实践指导,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专家型”“实用型”的技术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