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教金丹思想的演变
任继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第十一章谈到道教金丹思想向内丹说转化是道教发展演变的一大关捩之处。书中说,葛洪以还丹、金液为仙道之极,乃是道教求神仙的主要方术。但历代服金丹者多致死,虽然能以“尸解”来解释,但毕竟要使人对它产生怀疑,因而也会有人开始探索新的长生得仙法。道教本有服气吐纳、辟谷炼气一类的方术,便从这里演变出内丹之说来。
道教内丹修炼的兴起,以致过渡到完全取代外丹,这一演变过程发生在五代宋初。唐代以前道士以外丹为仙道之极,至北宋张伯端《悟真篇》出现以后,道教修仙理论开始专主內丹,斥外丹黄白为旁门邪术。至南宋初曾慥《道枢》中所记,则对道教以往神仙方术几乎全部加以否定。这当中还有一个主张内外丹兼修理论的过渡阶段。
内外丹兼修理论,《龙川略志》述之最详,卷一《养生金丹诀》:养生有內外,精气內也,非金石所能坚凝。四支百骸,外也,非精气所能变化。欲事內必调养精气,极而后內丹成,內丹成则不能死矣。然隐居人间,久之或托尸假,而去来变化轻举,不可得也。盖四大本外物和合而咸,非精气所能易也,惟外丹咸,然后可以点瓦砾,化皮骨,飞行无碍矣。然内丹未咸,內无交之,则服外內丹者多死,譬积枯草弊絮,而置火其下,无不焚者。
宋代以后越来越重视內丹,如全真教就只重内丹而不修外丹。不过内外丹兼修的说法也并未完全绝迹,只是外丹已退居第二位,不再是“仙道之极”了。
前面讲“神仙情结”时说过,我们认为道家——道教的根本思想源于性的崇拜,炼内丹是在自身体内模拟男女交媾以结“圣胎”。因此,内丹修炼的兴起虽发生在五代宋初,其思想渊源却是很早的,可能还在外丹之前。
东汉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被称为“万古丹经王”,有的研究者认为就是讲内丹,当然也有人认为是讲外丹。不管内丹还是外丹,其“原理”都是以阴阳变化为基础,从性崇拜受到启发。其《中篇》有云:“乾刚坤柔,配合相包,阳禀阴受,雄雌相须。”“雄不独处,雌不孤居,元武龟蛇,盘虬相扶,以明牝牡,毕竟相须。”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外丹与内丹均受到男女交媾而生婴儿这一自然现象启示,只是外丹的“鼎炉”是有形的,内丹的“鼎炉”则在体内,其目的都是“丹”,即新生的“婴儿”,丹成就获得永恒的生命。
内丹高于外丹
《封神演义》中外丹内丹都有,倾向性则是内丹高于外丹。這正与北宋以后道教方术演变的实际相符。
所谓外丹,《封神演义》中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金丹”或“丹药”,可以疗伤治疾或起死回生,另一种是各种宝贝,二者都是在“炼丹炉”中实实在在烧炼出来的。无论阐教还是截教,仙人们都随身带有葫芦丹药以备需要,这种描写在书中俯拾即是:
风林把臂膊被哪吒打伤之事说了一遍。王魔曰:“与吾看一看。……呀!原来是乾坤圈打的。”葫芦中取一粒丹,口嚼碎了搓上,即时全愈。桂芳也来求丹。王魔一样治度。(第三十八回)
白云童子将黄天化背回,至紫阳洞门前放下。……真君命童子取水来,丹药化开,用剑撬开口,将药灌入,随入中黄。不一个时辰黄天化已是回生,二目睁开,见师父在旁……(第四十一回)
左右把郑伦扶将出来。吕道人一看……豹皮囊中取出一个葫芦,倒出一粒丹药,用水研开,敷于上面,如甘露沁心一般,即时全(痊)愈。(第五十七回)
羽翼仙忙将花篮中取出丹药,用水吞下一二粒,即时全(痊)愈。(第六十二回)真人曰:“此毒连我也不能解。此刀乃蓬莱岛一气仙佘元之物。当其修炼时,此刀在炉中,有三粒神丹同炼的。要解此毒,非此丹药,不能得济。”(第七十五回)
金丹能治伤,能救命。姜子牙七死三灾,每次死去都被仙人用金丹救活。甚至哪吒莲花化身时,太乙真人也是“将花勒下辦儿,铺成三才,又将荷叶梗儿折成三百骨节,三个荷叶,按上、中、下,按天、地、人。真人将一粒金丹放于居中……”
杨任被纣王剜去二日,“杨任的尸首被力士摄上紫阳洞,回真君法旨。道德真君出洞来,命白云童儿,葫芦中取出二粒仙丹,将杨任眼眶里放二粒仙丹。真君用先天真气吹在杨任面上,喝声:‘杨任不起,更待何时!’真是仙家妙术,起死回生。只见杨任眼眶里长出两只手来;手心里生两只眼睛——此眼上看天庭,下观地穴,中识人间万事”。这些“金丹”“仙丹”“丹药”自然都是八卦炉中炼出的外丹。
除了金丹,许多宝贝也是炉火中炼出来的。前引余元的化血神刀就是一例。第四十七回云霄不肯借金蛟剪给赵公明,菡芝仙子劝她说:“连我八卦炉中炼的一物,也要协助闻兄去,怎的你倒不肯!”不过,炉中炼出的宝贝似乎不如自然生成的好。那些威力特別巨大的宝贝大都是自然中来,而非人力炼出。
如第四十七回燃灯道人说定海珠:“此宝名定海珠,自元始以来,此珠曾出现光辉,照耀玄都;后来杏然无闻,不知落于何人之手。”
第四十八回写金蛟剪:“此剪乃是两条蛟龙,采天地灵气,受曰月精华,起在空中,往来上下,祥云护体,头交头如剪,尾交尾如股,不怕你得道神仙,一闸两段。”
第七十八回准提道人来会破诛仙阵,问老子说:“这阵内有四口宝剑,俱是先天妙物,不知当时如何落在截教门下?”
“先天妙物”就不是炉中炼出,而是“曰月精华”“天地灵气”的产物。这些艺术构思已经透露出人工不如自然的思想,发展下去就是外丹不如内丹。因为内丹是以人体这一自然生成物为鼎炉,炼精、气、神而成内丹,结圣胎,与外丹的人工造作丹药完全不同。
道教哲学的人体观是把人体看成是由形、气、神三个层次组成的三重结构,还精补脑,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精、气、神的内功模拟自然的性交生殖。外丹虽然也讲这些话头,毕竟是用身外之物炼有形之丹,当然比不上内丹更得自然之妙。崇尚自然正是道家
道教的根本思想。
阐教内丹——截教外丹 《封神演义》中截教之所以不如阐教,除了对“天数”的顺逆之外,似乎就是在修炼方法上有差距。截教更偏重外丹,阐教则更倾向内丹。截教门人多把精力放在修炼各种法宝和阵图上面——都是外丹的范围。第四十三回菡芝仙对闻太师说:“金鳌岛众道友为你往白鹿岛去炼阵图。前日申公豹请俺们往西岐助你。我如今在八卦炉中炼一物,功尚未成,若是完了,随即就至。”
吕岳第一次战败后又回山去炼瘟皇遑阵,第八十一回姜子牙看阵,说出阵名后,书中有两句赞语调侃吕岳:“炉中玄妙全无用,一片雄心付水流。”可见练(炼)阵也主要来自“炉中玄妙”。
阐教众仙则不同,他们是内外兼修,而以内丹为根本。元始天尊门下十二弟子也各有“镇洞之宝”,但从不练阵图,而他们的看家本事则是“把天门开了,现出庆云保护其身”,“开口有金莲,随手有白光”,这正是内丹。阐教与截教四次大对抗十绝阵、黄河阵、诛仙阵、万仙阵可以说是内丹与外丹的较量。这可能反映了《封神演义》的某种写作时代背景,即信修内丹的全真教与信修外丹的“左道”互相攻击、斗争。
第四十四回十天君向闻太师讲述十绝阵的奥妙,什么寒冰、黑沙、风吼、红水等,皆是八卦炉中炼出的外丹。
“地烈”炼就分浊厚,上雷下火太无情。
就是五行乾健体,难逃骨化与形倾。
——地烈阵
燧人方有空中火,炼养丹砂炉內藏。
坐守离宫为首领,红幡招动化空亡。
——烈焰阵
炉內阴阳真奥妙,炼就壬癸里边藏。
饶君就是金钢体,遇水粘身顷刻亡。
——红水阵
红砂一撮道无穷,八卦炉中玄妙功。
万象包罗为一处,方知截教有鸿蒙。
——红砂阵
阐教仙人破阵,则主要凭内丹之功,外丹只是辅助手段。
且说秦完将三首幡,如前施展,只见文殊广法天尊顶上有庆云升起,五色毫光內有璎珞垂珠挂将下来,手托七宝金莲,现了化身。……话说秦天君把幡摇了数十摇,也摇不动广法天尊。袁天君上了板台,将黑幡招动,上有冰山一座打将下来。普贤真人用指上放一道白光如线,长出一朵庆云,高有数丈;上有八角,角上乃金灯;璎珞垂珠,护持顶上,其冰见金灯自然消化,毫不能伤。
太乙真人听脑后金钟催响,至阵门,将手往下一指,地现两多青莲。真人脚踏二花,腾腾而入。真人用左手一指,指上放出一道白光,高有一二丈;顶上现一朵庆云,旋在空中,護于顶上。孙天君在台上抓一把黑沙打将下来。其沙方至顶云,如雪见烈焰一般,自灭无迹。孙天君大怒,将一斗黑沙往下一泼。其沙飞扬而去,自灭自消。
这些玄妙的描写并非全属荒唐无稽,而有道家养气、道教内丹修炼实践的依据。“顶上庆云升起”是“开天门”表现,“垂手有白光”是打通经络后产生的特异功能。
气功、内丹练到一定程度后,都有开顶现象,“开天门”就是开顶,天门是头顶部的百会穴,开顶意味着全身经络已被打通,生物潜能被激发了出来,可以产生各种特异功能。
练气功、内丹者说,功夫深的人头顶或身体周围有一圈不练功的人看不见的光环,是练功激发出来的生物电。内丹是升堂入室境界的气功。
《封神演义》写到神仙道行时满是气功术语,表明作者是个练功的行家。所谓“三花聚顶”“五气朝元”“龙交虎成”,不一而足。如“三花聚顶”即指练内丹已到神、气、精合而为一的上流境界。《摄生纂录。金丹问答》:“三花聚顶,神、气、精混而为一也。玄关一窍,乃神气精之聚也。”
“五气朝元”则指已练到体内五脏之气上朝天元。《性命圭旨》中有五气朝元图,旁有解说:“身不动则精固而水朝元,心不动则气固而火朝元,真性寂则魂藏而木朝元,妄情忘则魄伏而金朝元,四大安和则意定而土朝元。此谓五气朝元,皆聚于顶也。”
“龙虎交成”则指心肾相交,也指练功中体内阴阳和合而产内丹。《钟吕传道记》:“肾气投心气,气极生液,液中正阳之气,配合真一之水,名曰龙虎交媾。”
《性命圭旨》:“原夫龙之情性常在于戊,虎之情性常在于己。只缘彼此各有土气,二土合并而成刀圭,是以坎离交而地天泰,龙虎交而戌己合也。戌己合为一体,则四象会合而产大药也。《易》曰:‘田地氤氳,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天地以阴阳交媾而生物,丹法以阴阳交媾而生药。”
顶级的内丹描写
《封神演义》中阐教仙人内丹造诣深,所以出现庆云、金莲等奇异现象。内丹功夫越深,这种异象就越突出。老子、元始天尊和西方两位教主则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破诛仙阵、万仙阵时主要就是靠四位教主这种非凡的造诣:
且说元始天尊先进震方,坐四不相径进诛仙门。八卦台上通天教主手发雷声,震动诛仙宝剑。那剑晃动,元始顶上庆云迎住,有千朵莲花,璎珞垂珠,络绎不绝。那剑如何下得来。元始进了诛仙门,立于诛仙阙。
只见西方教主进离宫,乃是戮仙门。通天教主也发雷声震那宝剑。接引道人顶上现三颗舍利子,射住了戮仙剑。那剑如钉钉一般,如何下来得。西方教主进了戮仙门,至戮仙阙立住。老子进西方陷仙门。通天教主又发雷震那陷仙剑。只见老子顶上现出玲珑宝塔,万道光华,射住陷仙剑。老子进了陷仙门,也在陷仙阙立住。
准提道人进绝仙门,只见通天教主发一声雷,震动绝仙剑。准提道人手执七宝妙树,上边放千朵青莲,俄射住了绝仙剑,也进了绝仙门来,到了绝仙阙。(第七十八回)
定光仙依伞,将幡连展数展。只见四位教主顶上各现奇珍:元始现庆云,老子现塔,西方二位教主现舍利子,保护其身。定光仙见了,弃幡倒身下拜,言曰:“似此吾师妄动嗔念,陷无限生灵也!”(第八十四回)
内丹之功所呈现的异象,因功夫深浅而有差別。第四十五回有:“闻太师乃在大营中设席,款待十天君,大吹大擂饮酒。饮至三更,出中军帐,猛见周家芦篷里众道人顶上出现庆云瑞彩,或金灯贝叶,璎珞垂珠,似檐前滴水,涓涓不断。十天君惊曰:‘昆仑山诸人到了!’众皆骇异,各归本阵,自去留心。”这是燃灯道人、广成子等玉虚门人显现内丹之功。 第五十回则描写:“元始默言静坐。燃灯子牙侍于左右。至子时分,天尊顶上现庆云,有一亩田大,上放五色毫光,金灯万盏,点点落下,如檐前滴水不断。”“二位天尊默坐不言。且说三位娘娘在阵,又见老子顶上现一座玲珑塔于空中,毫光五色,隐现于上。”
这些描写很有分寸。特写元始天尊的庆云和老子的宝塔规模辉煌,正为表现其功夫深厚。而这些“庆云”“宝塔”“金灯贝叶”等除了应战需要时显现外,平时“静坐”“默坐不言”时也自然显现,尤其突出了“三更”“子时”等夜深人静之时,这显然是根据练气功“人静”“调心”而进入“气功态”的练功实践想象出来的。
黄河阵——内丹的克星
由于内丹功夫有深浅之别,所以燃灯道人等玉虚门人就对付不了黄河阵、诛仙阵和万仙阵,要元始天尊和老子亲自出马才行。黄河阵是最有意思的。它是通天教主的弟子云霄姐妹三人所设,却困住了元始天尊的所有徒弟。单就这一阵说,截教门人显然高于阐教门人。
黄河阵是专门化解内丹功夫的。云霄说:“此阵内按三才,包藏天地之妙;中有惑仙丹,闭仙诀,能失仙之神,消仙之魄,陷仙之形,损仙之气,丧神仙之原本,损神仙之肢体。神仙人此而成凡,凡人人此而即绝。九曲曲中无直,曲尽造化之奇,抉尽神仙之秘。任他三教圣人,遭此亦难逃脱。”
玉虚宫十二弟子被拿人阵去,“即时把顶上泥丸宫闭塞了”,“削去顶上三花,消了胸中五气”,“可怜千年功行,坐中辛苦”,“已成俗体,即是凡夫”,“可惜了一场功夫虚用了”。后来被救出阵,三除五遁、腾云驾雾全不会了,还得元始天尊特赐纵地金光法,还了镇洞之宝,才能往来协助姜子牙。这种失去的内丹功夫直要等到破了万仙阵才返本还原。
据说练气功的人可以彼此“偷气”,把对方的功夫“偷”过来为己所用,功夫也可以被散掉而消失,与所谓发放外气给人治病的道理一样。黄河阵的描写显然是循此而生发的艺术创造。
十绝阵、黄河阵、诛仙阵、万仙阵是阐教与截教的四次大较量,也是内丹与外丹的大较量。结果是修内丹为主的阐教大获全胜。截教中除了对通天教主也曾写到“修成五气朝元,三花聚顶”“至子时,五气冲空”,表现了内丹修养之外,下面的门人弟子则没有一个显示有内丹神通,全是阵图、法宝等外丹本事。即使是通天教主,也对老子“一气化三清”的内丹妙术“竟不能识”,可见其内丹修为稍逊一筹。
而那位“心向正道”的截教叛徒长耳定光仙正是被阐教的内丹本事所折服。“且说截教门人见三位来的道人(即“三清”——引者)身上霞光万道,瑞彩干条,光辉灿烂,映目射眼,內有长耳定光仙暗思:‘好一个阐教,来得毕竟正气!’深自羡慕。”(第七十七回)“定光仙因见接引道人白莲裹体,舍利现光,又见十二代弟子,玄都门人俱有瓔珞、金灯,光华罩体,知道他们出身清正,截教毕竟差讹。”(第八十四回)
内丹比外丹要“正气”“清正”,“倾向性”十分明确。内丹里也有派別,阐教是“庆云”“宝塔”,西方教是“舍利”,它们虽然门户不同,威力却不相上下。这是“三教同源”思想的艺术展示,下一章再详细讨论这个问题。
卦爻卜算
内丹是中华“太极文化”的宁馨儿。太极两仪生四象,四象又生八卦。《封神演义》中神仙们在八卦台作法,穿“八卦紫绶仙衣”保护自己,同时也用卦爻卜算吉凶。周文王“善演先天神数”,第十一回被囚菱里,“把伏羲八卦,反复推明,变成六十四卦,中分三百八十四爻象”,“七载艰辛美里城,卦爻一一变分明。玄机参透先天秘,万古长留大圣名”。
这是有历史根据的。《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包牺氏就是伏羲,传说中的上古圣王。
据说伏羲画八卦的地方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太平御览》引《王子年拾遗记》称:“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淮阳县内有画卦亭和太吴陵(即伏羲陵),相传伏羲画八卦时受到亭前池水中白色龟背部图案的启示。
《封神演义》中伏羲与轩辕、神农一起住在火云洞中,是至高无上的上古圣神。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文王拘而演《周易》。”《史记·周本纪》中说:“文王……其拘芰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八卦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源头,为道教所吸收。
由周易、八卦衍化出种种占卜命相之术,这在《封神演义》中也有反映。第十六回描写姜子牙“善能风水,又识阴阳”“命理最精”,开设命馆而火烧琵琶精。后来又为武吉“厌星”,使文王的先天神數失灵。当了丞相、元帅以后,遇到紧急情况,也卜卦。如第六十二回:
忽一阵风把檐瓦刮下数片来。子牙忙焚香炉中,取金钱在手,占卜吉凶,只见排下卦来,把子牙吓得魂不附体;忙沐浴更衣,望昆仑下拜。拜罢,子牙披发仗剑,移北海之水,救护西岐,把城郭罩住。
殷商方面的人也能卜卦:
二阵主见公明颠倒,谓太师曰:“闻兄,据我等观赵道兄光景,不象好事,想有人暗算他的,取金钱一卜,便知何故。”闻太师曰“此言有理。”使忙排香案,亲自拈香,搜求八卦。(第四十八回)
风过一阵,把府前宝纛旗一折两断。夫妻大惊曰:“此不祥之兆也。”高兰英随排香案,忙取金钱,排卜一卦,已解其意。(第八十七回)
中华太极文化的智慧
周易太极八卦文化蕴涵着中华祖先的智慧、东方的神秘,可能现有的科学知识暂时还不能完全揭示其结构机制。粗略地观照,这种文化之对立统一的变易理念体现了中国初民哲学思考的特殊性格。从仰韶马家窑型回涡纹彩陶,殷商青铜上的连珠及云涡纹装饰,西周彝器上的环带、云雷等图案,已经透露出对立统一的有机联系。
中华初民的这种哲学思维是动态的、具体的生命历程思考,与其他文化那种滞泥于散殊个体的并列平铺思维方式不同,也非三段论法和一般性的归纳演绎所能适用。 西方学者早已发现,三四千年前的中华之卦象中反映出了现代化学中的化合价理论。这种超前性来自于先哲总结的卦象抓住了本质,而分子式、化学键同样是本质性的,本质与本质虽然隔着时空的长河,但必然要显示其共同的真理性质。易学中水、火的卦象与化学中水、火的价键结构正好相反,这来源于东西方不同的思维品格。
西方注重实际状态,水与火的具体性质是关注的重点,因此系统论到20世纪后半叶才真正发展起来。中国则从根本上就讲万物一体,易学的对象就是万物之大系统。它所重视的不仅仅是其中子系统的实际状态,而是更加注意子系统在大系统中的相对稳定条件。所以,卦象反映的是水、火要保持一种什么状态才能存在。易学背后有一种今天尚不能完全知晓的宇宙规律。
因此有的研究者认为,规律既体现在万物之中,也体现在万物的一体运转中,这种规律,《周易》称之为“神道”;老子将人称为“神器”,也是认识到“神道”贯穿于人的一生,人的活动能反映出“神道”。
《黄帝内经》的作者进一步认识到人的活动是生命活动,而生命活动的初始就是循着神所规定的轨道。换成今天的术语,可以说就是规律所确定的遗传密码主宰着生命的过程。道教所说的“元神”,其实承接着先秦的文化传统,其内涵是人能认识规律的那种潜能。
《封神演义》中写到的八卦、元神、天数等因此可以得到另一种角度和层面的理解。在《封神演义》中,道行较深的仙人就不再用金钱卜卦,而是“心血来潮,掐指一算”,这是从卦爻进入了内丹,层次和境界更高了。
且言乾元山金光洞有太乙真人,闲坐碧游床。正运元神,忽心血来潮。——看官:但凡神仙,烦恼、嗔怒、爱欲三事永忘,其心如石,再不动摇。心血来潮者,心中忽动耳。真人袖里一掐,早知此事:“呀,黄家父子有厄,贫道理当救之。”(第三十三回)
且说燃灯与众门人静坐,各运元神。陆压忽然心血来潮,掐指一算,早解其意。(第四十八回)
在气功、内丹修习中,静坐调息调身调心,气沉丹田,打通经络,人的身心与大自然冥然相合,所谓天人合一。“运元神”即指这种修习。而人手的五个指头有六条经络分布,手指端有经络的“井穴”,五个指头的指腹又分属于五脏六腑。
手指的气血流行比较畅通,感觉比较敏锐,现代科学证明手指的生物电变化受意识的影响最明显,经络敏感实验证明在人静状态下压迫经络的井穴,可使非经络敏感人变为敏感人。“心血来潮,掐指一算”的艺术描写是根据练功实践而来的。
宇宙浩渺无穷,地球只是沧海一粟,而人类不过是地球上有三四千年文明的一种生物。面对宇宙不可穷尽的奥妙神奇,人类要勇于探索,但也应该谦虚。
人类不是无所不知,而是所知有限,十分有限。人类由于自己的骄傲愚蠢,在创造发明的同时也给自然和人类造成了许多问题,甚至灾难。西方的自然科学技术和工业后工业文明是一柄双刃剑,有其危险的一面。《从混沌到有序》(伊·斯唐热、伊·普里戈金:《从混沌到有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中说:
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刻,关于自然的科学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爆炸,人类社会的结构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于是,人和自然之间以及人和人之间都需要有一种新关系。
我们生活在一个危险和不确定的世界中,它不唤起任何盲目的信念,也许只能唤起和犹太法典的某些条款看来归因于《创世纪》的上帝的那种合格希望相同的感情:
二十六种尝试发生在今天的创生之前,所有的尝试都注定地失败了。人的世界是从先前的碎片的混沌中心出现的,他也暴露在失败且无任何回报的危险面前。“让我们希望它工作吧!”上帝在创造这个世界时这样呼喊过。这个希望(和这世界及人类的所有后来的历史相伴)恰从一开始就强调了:这个历史被打上了根本的不确定性的印记。
在这个“失败且无任何回报的危险”面前,在这个“被打上了根本的不确定性”的历史面前,在与世界、人类永恒相伴的“希望”面前,已经有愈来愈多的黄头发、蓝眼睛的西方人把目光投向古老的中华太极文明。
在现当代,西方的“《周易》热”大约以美国为最。据说有七種《周易》译本,曾经年销十余万部。其易学研究较多地从自然科学角度人手,也从文化哲学、巫术学等角度人手,推究自然宇宙与社会人生(人的命运)的深刻文化意蕴,尤其对太极、八卦、六十四卦等一往情深、如痴如醉者确有人在,表现出对所谓“东方神秘主义”的巨大兴趣。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即变化,是宇宙变化之大历程。“生生之谓易”,宇宙的大变化是生命永恒的推陈出新。古老的中华太极文化也许能为“耗散结构”的当代世界提供一种“不确定性的”希望。科学越发展,就证明易经所揭示的大道理越正确。
我们不能把道教、内丹、气功等完全视为荒唐无稽的“迷信”,而应该抱更积极的态度,去探索、研究。《封神演义》中有关各种神通、法术、宝贝的描写几乎涉及道教“法术”的每一个方面,它们不单纯是一种艺术的想象性创造,而是文化之树上开出的灿烂的花朵。——那是一棵“其大蔽数千牛,絮之百围,其高临山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庄子·人间世》)的“无所可用”而实有大用的中华文化之树。
本讲提要:
阐教与截教的对抗是内丹与外丹的较量——八卦在《封神演义》中的艺术表现——中华太极文化的魅力。
任继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第十一章谈到道教金丹思想向内丹说转化是道教发展演变的一大关捩之处。书中说,葛洪以还丹、金液为仙道之极,乃是道教求神仙的主要方术。但历代服金丹者多致死,虽然能以“尸解”来解释,但毕竟要使人对它产生怀疑,因而也会有人开始探索新的长生得仙法。道教本有服气吐纳、辟谷炼气一类的方术,便从这里演变出内丹之说来。
道教内丹修炼的兴起,以致过渡到完全取代外丹,这一演变过程发生在五代宋初。唐代以前道士以外丹为仙道之极,至北宋张伯端《悟真篇》出现以后,道教修仙理论开始专主內丹,斥外丹黄白为旁门邪术。至南宋初曾慥《道枢》中所记,则对道教以往神仙方术几乎全部加以否定。这当中还有一个主张内外丹兼修理论的过渡阶段。
内外丹兼修理论,《龙川略志》述之最详,卷一《养生金丹诀》:养生有內外,精气內也,非金石所能坚凝。四支百骸,外也,非精气所能变化。欲事內必调养精气,极而后內丹成,內丹成则不能死矣。然隐居人间,久之或托尸假,而去来变化轻举,不可得也。盖四大本外物和合而咸,非精气所能易也,惟外丹咸,然后可以点瓦砾,化皮骨,飞行无碍矣。然内丹未咸,內无交之,则服外內丹者多死,譬积枯草弊絮,而置火其下,无不焚者。
宋代以后越来越重视內丹,如全真教就只重内丹而不修外丹。不过内外丹兼修的说法也并未完全绝迹,只是外丹已退居第二位,不再是“仙道之极”了。
前面讲“神仙情结”时说过,我们认为道家——道教的根本思想源于性的崇拜,炼内丹是在自身体内模拟男女交媾以结“圣胎”。因此,内丹修炼的兴起虽发生在五代宋初,其思想渊源却是很早的,可能还在外丹之前。
东汉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被称为“万古丹经王”,有的研究者认为就是讲内丹,当然也有人认为是讲外丹。不管内丹还是外丹,其“原理”都是以阴阳变化为基础,从性崇拜受到启发。其《中篇》有云:“乾刚坤柔,配合相包,阳禀阴受,雄雌相须。”“雄不独处,雌不孤居,元武龟蛇,盘虬相扶,以明牝牡,毕竟相须。”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外丹与内丹均受到男女交媾而生婴儿这一自然现象启示,只是外丹的“鼎炉”是有形的,内丹的“鼎炉”则在体内,其目的都是“丹”,即新生的“婴儿”,丹成就获得永恒的生命。
内丹高于外丹
《封神演义》中外丹内丹都有,倾向性则是内丹高于外丹。這正与北宋以后道教方术演变的实际相符。
所谓外丹,《封神演义》中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金丹”或“丹药”,可以疗伤治疾或起死回生,另一种是各种宝贝,二者都是在“炼丹炉”中实实在在烧炼出来的。无论阐教还是截教,仙人们都随身带有葫芦丹药以备需要,这种描写在书中俯拾即是:
风林把臂膊被哪吒打伤之事说了一遍。王魔曰:“与吾看一看。……呀!原来是乾坤圈打的。”葫芦中取一粒丹,口嚼碎了搓上,即时全愈。桂芳也来求丹。王魔一样治度。(第三十八回)
白云童子将黄天化背回,至紫阳洞门前放下。……真君命童子取水来,丹药化开,用剑撬开口,将药灌入,随入中黄。不一个时辰黄天化已是回生,二目睁开,见师父在旁……(第四十一回)
左右把郑伦扶将出来。吕道人一看……豹皮囊中取出一个葫芦,倒出一粒丹药,用水研开,敷于上面,如甘露沁心一般,即时全(痊)愈。(第五十七回)
羽翼仙忙将花篮中取出丹药,用水吞下一二粒,即时全(痊)愈。(第六十二回)真人曰:“此毒连我也不能解。此刀乃蓬莱岛一气仙佘元之物。当其修炼时,此刀在炉中,有三粒神丹同炼的。要解此毒,非此丹药,不能得济。”(第七十五回)
金丹能治伤,能救命。姜子牙七死三灾,每次死去都被仙人用金丹救活。甚至哪吒莲花化身时,太乙真人也是“将花勒下辦儿,铺成三才,又将荷叶梗儿折成三百骨节,三个荷叶,按上、中、下,按天、地、人。真人将一粒金丹放于居中……”
杨任被纣王剜去二日,“杨任的尸首被力士摄上紫阳洞,回真君法旨。道德真君出洞来,命白云童儿,葫芦中取出二粒仙丹,将杨任眼眶里放二粒仙丹。真君用先天真气吹在杨任面上,喝声:‘杨任不起,更待何时!’真是仙家妙术,起死回生。只见杨任眼眶里长出两只手来;手心里生两只眼睛——此眼上看天庭,下观地穴,中识人间万事”。这些“金丹”“仙丹”“丹药”自然都是八卦炉中炼出的外丹。
除了金丹,许多宝贝也是炉火中炼出来的。前引余元的化血神刀就是一例。第四十七回云霄不肯借金蛟剪给赵公明,菡芝仙子劝她说:“连我八卦炉中炼的一物,也要协助闻兄去,怎的你倒不肯!”不过,炉中炼出的宝贝似乎不如自然生成的好。那些威力特別巨大的宝贝大都是自然中来,而非人力炼出。
如第四十七回燃灯道人说定海珠:“此宝名定海珠,自元始以来,此珠曾出现光辉,照耀玄都;后来杏然无闻,不知落于何人之手。”
第四十八回写金蛟剪:“此剪乃是两条蛟龙,采天地灵气,受曰月精华,起在空中,往来上下,祥云护体,头交头如剪,尾交尾如股,不怕你得道神仙,一闸两段。”
第七十八回准提道人来会破诛仙阵,问老子说:“这阵内有四口宝剑,俱是先天妙物,不知当时如何落在截教门下?”
“先天妙物”就不是炉中炼出,而是“曰月精华”“天地灵气”的产物。这些艺术构思已经透露出人工不如自然的思想,发展下去就是外丹不如内丹。因为内丹是以人体这一自然生成物为鼎炉,炼精、气、神而成内丹,结圣胎,与外丹的人工造作丹药完全不同。
道教哲学的人体观是把人体看成是由形、气、神三个层次组成的三重结构,还精补脑,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精、气、神的内功模拟自然的性交生殖。外丹虽然也讲这些话头,毕竟是用身外之物炼有形之丹,当然比不上内丹更得自然之妙。崇尚自然正是道家
道教的根本思想。
阐教内丹——截教外丹 《封神演义》中截教之所以不如阐教,除了对“天数”的顺逆之外,似乎就是在修炼方法上有差距。截教更偏重外丹,阐教则更倾向内丹。截教门人多把精力放在修炼各种法宝和阵图上面——都是外丹的范围。第四十三回菡芝仙对闻太师说:“金鳌岛众道友为你往白鹿岛去炼阵图。前日申公豹请俺们往西岐助你。我如今在八卦炉中炼一物,功尚未成,若是完了,随即就至。”
吕岳第一次战败后又回山去炼瘟皇遑阵,第八十一回姜子牙看阵,说出阵名后,书中有两句赞语调侃吕岳:“炉中玄妙全无用,一片雄心付水流。”可见练(炼)阵也主要来自“炉中玄妙”。
阐教众仙则不同,他们是内外兼修,而以内丹为根本。元始天尊门下十二弟子也各有“镇洞之宝”,但从不练阵图,而他们的看家本事则是“把天门开了,现出庆云保护其身”,“开口有金莲,随手有白光”,这正是内丹。阐教与截教四次大对抗十绝阵、黄河阵、诛仙阵、万仙阵可以说是内丹与外丹的较量。这可能反映了《封神演义》的某种写作时代背景,即信修内丹的全真教与信修外丹的“左道”互相攻击、斗争。
第四十四回十天君向闻太师讲述十绝阵的奥妙,什么寒冰、黑沙、风吼、红水等,皆是八卦炉中炼出的外丹。
“地烈”炼就分浊厚,上雷下火太无情。
就是五行乾健体,难逃骨化与形倾。
——地烈阵
燧人方有空中火,炼养丹砂炉內藏。
坐守离宫为首领,红幡招动化空亡。
——烈焰阵
炉內阴阳真奥妙,炼就壬癸里边藏。
饶君就是金钢体,遇水粘身顷刻亡。
——红水阵
红砂一撮道无穷,八卦炉中玄妙功。
万象包罗为一处,方知截教有鸿蒙。
——红砂阵
阐教仙人破阵,则主要凭内丹之功,外丹只是辅助手段。
且说秦完将三首幡,如前施展,只见文殊广法天尊顶上有庆云升起,五色毫光內有璎珞垂珠挂将下来,手托七宝金莲,现了化身。……话说秦天君把幡摇了数十摇,也摇不动广法天尊。袁天君上了板台,将黑幡招动,上有冰山一座打将下来。普贤真人用指上放一道白光如线,长出一朵庆云,高有数丈;上有八角,角上乃金灯;璎珞垂珠,护持顶上,其冰见金灯自然消化,毫不能伤。
太乙真人听脑后金钟催响,至阵门,将手往下一指,地现两多青莲。真人脚踏二花,腾腾而入。真人用左手一指,指上放出一道白光,高有一二丈;顶上现一朵庆云,旋在空中,護于顶上。孙天君在台上抓一把黑沙打将下来。其沙方至顶云,如雪见烈焰一般,自灭无迹。孙天君大怒,将一斗黑沙往下一泼。其沙飞扬而去,自灭自消。
这些玄妙的描写并非全属荒唐无稽,而有道家养气、道教内丹修炼实践的依据。“顶上庆云升起”是“开天门”表现,“垂手有白光”是打通经络后产生的特异功能。
气功、内丹练到一定程度后,都有开顶现象,“开天门”就是开顶,天门是头顶部的百会穴,开顶意味着全身经络已被打通,生物潜能被激发了出来,可以产生各种特异功能。
练气功、内丹者说,功夫深的人头顶或身体周围有一圈不练功的人看不见的光环,是练功激发出来的生物电。内丹是升堂入室境界的气功。
《封神演义》写到神仙道行时满是气功术语,表明作者是个练功的行家。所谓“三花聚顶”“五气朝元”“龙交虎成”,不一而足。如“三花聚顶”即指练内丹已到神、气、精合而为一的上流境界。《摄生纂录。金丹问答》:“三花聚顶,神、气、精混而为一也。玄关一窍,乃神气精之聚也。”
“五气朝元”则指已练到体内五脏之气上朝天元。《性命圭旨》中有五气朝元图,旁有解说:“身不动则精固而水朝元,心不动则气固而火朝元,真性寂则魂藏而木朝元,妄情忘则魄伏而金朝元,四大安和则意定而土朝元。此谓五气朝元,皆聚于顶也。”
“龙虎交成”则指心肾相交,也指练功中体内阴阳和合而产内丹。《钟吕传道记》:“肾气投心气,气极生液,液中正阳之气,配合真一之水,名曰龙虎交媾。”
《性命圭旨》:“原夫龙之情性常在于戊,虎之情性常在于己。只缘彼此各有土气,二土合并而成刀圭,是以坎离交而地天泰,龙虎交而戌己合也。戌己合为一体,则四象会合而产大药也。《易》曰:‘田地氤氳,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天地以阴阳交媾而生物,丹法以阴阳交媾而生药。”
顶级的内丹描写
《封神演义》中阐教仙人内丹造诣深,所以出现庆云、金莲等奇异现象。内丹功夫越深,这种异象就越突出。老子、元始天尊和西方两位教主则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破诛仙阵、万仙阵时主要就是靠四位教主这种非凡的造诣:
且说元始天尊先进震方,坐四不相径进诛仙门。八卦台上通天教主手发雷声,震动诛仙宝剑。那剑晃动,元始顶上庆云迎住,有千朵莲花,璎珞垂珠,络绎不绝。那剑如何下得来。元始进了诛仙门,立于诛仙阙。
只见西方教主进离宫,乃是戮仙门。通天教主也发雷声震那宝剑。接引道人顶上现三颗舍利子,射住了戮仙剑。那剑如钉钉一般,如何下来得。西方教主进了戮仙门,至戮仙阙立住。老子进西方陷仙门。通天教主又发雷震那陷仙剑。只见老子顶上现出玲珑宝塔,万道光华,射住陷仙剑。老子进了陷仙门,也在陷仙阙立住。
准提道人进绝仙门,只见通天教主发一声雷,震动绝仙剑。准提道人手执七宝妙树,上边放千朵青莲,俄射住了绝仙剑,也进了绝仙门来,到了绝仙阙。(第七十八回)
定光仙依伞,将幡连展数展。只见四位教主顶上各现奇珍:元始现庆云,老子现塔,西方二位教主现舍利子,保护其身。定光仙见了,弃幡倒身下拜,言曰:“似此吾师妄动嗔念,陷无限生灵也!”(第八十四回)
内丹之功所呈现的异象,因功夫深浅而有差別。第四十五回有:“闻太师乃在大营中设席,款待十天君,大吹大擂饮酒。饮至三更,出中军帐,猛见周家芦篷里众道人顶上出现庆云瑞彩,或金灯贝叶,璎珞垂珠,似檐前滴水,涓涓不断。十天君惊曰:‘昆仑山诸人到了!’众皆骇异,各归本阵,自去留心。”这是燃灯道人、广成子等玉虚门人显现内丹之功。 第五十回则描写:“元始默言静坐。燃灯子牙侍于左右。至子时分,天尊顶上现庆云,有一亩田大,上放五色毫光,金灯万盏,点点落下,如檐前滴水不断。”“二位天尊默坐不言。且说三位娘娘在阵,又见老子顶上现一座玲珑塔于空中,毫光五色,隐现于上。”
这些描写很有分寸。特写元始天尊的庆云和老子的宝塔规模辉煌,正为表现其功夫深厚。而这些“庆云”“宝塔”“金灯贝叶”等除了应战需要时显现外,平时“静坐”“默坐不言”时也自然显现,尤其突出了“三更”“子时”等夜深人静之时,这显然是根据练气功“人静”“调心”而进入“气功态”的练功实践想象出来的。
黄河阵——内丹的克星
由于内丹功夫有深浅之别,所以燃灯道人等玉虚门人就对付不了黄河阵、诛仙阵和万仙阵,要元始天尊和老子亲自出马才行。黄河阵是最有意思的。它是通天教主的弟子云霄姐妹三人所设,却困住了元始天尊的所有徒弟。单就这一阵说,截教门人显然高于阐教门人。
黄河阵是专门化解内丹功夫的。云霄说:“此阵内按三才,包藏天地之妙;中有惑仙丹,闭仙诀,能失仙之神,消仙之魄,陷仙之形,损仙之气,丧神仙之原本,损神仙之肢体。神仙人此而成凡,凡人人此而即绝。九曲曲中无直,曲尽造化之奇,抉尽神仙之秘。任他三教圣人,遭此亦难逃脱。”
玉虚宫十二弟子被拿人阵去,“即时把顶上泥丸宫闭塞了”,“削去顶上三花,消了胸中五气”,“可怜千年功行,坐中辛苦”,“已成俗体,即是凡夫”,“可惜了一场功夫虚用了”。后来被救出阵,三除五遁、腾云驾雾全不会了,还得元始天尊特赐纵地金光法,还了镇洞之宝,才能往来协助姜子牙。这种失去的内丹功夫直要等到破了万仙阵才返本还原。
据说练气功的人可以彼此“偷气”,把对方的功夫“偷”过来为己所用,功夫也可以被散掉而消失,与所谓发放外气给人治病的道理一样。黄河阵的描写显然是循此而生发的艺术创造。
十绝阵、黄河阵、诛仙阵、万仙阵是阐教与截教的四次大较量,也是内丹与外丹的大较量。结果是修内丹为主的阐教大获全胜。截教中除了对通天教主也曾写到“修成五气朝元,三花聚顶”“至子时,五气冲空”,表现了内丹修养之外,下面的门人弟子则没有一个显示有内丹神通,全是阵图、法宝等外丹本事。即使是通天教主,也对老子“一气化三清”的内丹妙术“竟不能识”,可见其内丹修为稍逊一筹。
而那位“心向正道”的截教叛徒长耳定光仙正是被阐教的内丹本事所折服。“且说截教门人见三位来的道人(即“三清”——引者)身上霞光万道,瑞彩干条,光辉灿烂,映目射眼,內有长耳定光仙暗思:‘好一个阐教,来得毕竟正气!’深自羡慕。”(第七十七回)“定光仙因见接引道人白莲裹体,舍利现光,又见十二代弟子,玄都门人俱有瓔珞、金灯,光华罩体,知道他们出身清正,截教毕竟差讹。”(第八十四回)
内丹比外丹要“正气”“清正”,“倾向性”十分明确。内丹里也有派別,阐教是“庆云”“宝塔”,西方教是“舍利”,它们虽然门户不同,威力却不相上下。这是“三教同源”思想的艺术展示,下一章再详细讨论这个问题。
卦爻卜算
内丹是中华“太极文化”的宁馨儿。太极两仪生四象,四象又生八卦。《封神演义》中神仙们在八卦台作法,穿“八卦紫绶仙衣”保护自己,同时也用卦爻卜算吉凶。周文王“善演先天神数”,第十一回被囚菱里,“把伏羲八卦,反复推明,变成六十四卦,中分三百八十四爻象”,“七载艰辛美里城,卦爻一一变分明。玄机参透先天秘,万古长留大圣名”。
这是有历史根据的。《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包牺氏就是伏羲,传说中的上古圣王。
据说伏羲画八卦的地方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太平御览》引《王子年拾遗记》称:“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淮阳县内有画卦亭和太吴陵(即伏羲陵),相传伏羲画八卦时受到亭前池水中白色龟背部图案的启示。
《封神演义》中伏羲与轩辕、神农一起住在火云洞中,是至高无上的上古圣神。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文王拘而演《周易》。”《史记·周本纪》中说:“文王……其拘芰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八卦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源头,为道教所吸收。
由周易、八卦衍化出种种占卜命相之术,这在《封神演义》中也有反映。第十六回描写姜子牙“善能风水,又识阴阳”“命理最精”,开设命馆而火烧琵琶精。后来又为武吉“厌星”,使文王的先天神數失灵。当了丞相、元帅以后,遇到紧急情况,也卜卦。如第六十二回:
忽一阵风把檐瓦刮下数片来。子牙忙焚香炉中,取金钱在手,占卜吉凶,只见排下卦来,把子牙吓得魂不附体;忙沐浴更衣,望昆仑下拜。拜罢,子牙披发仗剑,移北海之水,救护西岐,把城郭罩住。
殷商方面的人也能卜卦:
二阵主见公明颠倒,谓太师曰:“闻兄,据我等观赵道兄光景,不象好事,想有人暗算他的,取金钱一卜,便知何故。”闻太师曰“此言有理。”使忙排香案,亲自拈香,搜求八卦。(第四十八回)
风过一阵,把府前宝纛旗一折两断。夫妻大惊曰:“此不祥之兆也。”高兰英随排香案,忙取金钱,排卜一卦,已解其意。(第八十七回)
中华太极文化的智慧
周易太极八卦文化蕴涵着中华祖先的智慧、东方的神秘,可能现有的科学知识暂时还不能完全揭示其结构机制。粗略地观照,这种文化之对立统一的变易理念体现了中国初民哲学思考的特殊性格。从仰韶马家窑型回涡纹彩陶,殷商青铜上的连珠及云涡纹装饰,西周彝器上的环带、云雷等图案,已经透露出对立统一的有机联系。
中华初民的这种哲学思维是动态的、具体的生命历程思考,与其他文化那种滞泥于散殊个体的并列平铺思维方式不同,也非三段论法和一般性的归纳演绎所能适用。 西方学者早已发现,三四千年前的中华之卦象中反映出了现代化学中的化合价理论。这种超前性来自于先哲总结的卦象抓住了本质,而分子式、化学键同样是本质性的,本质与本质虽然隔着时空的长河,但必然要显示其共同的真理性质。易学中水、火的卦象与化学中水、火的价键结构正好相反,这来源于东西方不同的思维品格。
西方注重实际状态,水与火的具体性质是关注的重点,因此系统论到20世纪后半叶才真正发展起来。中国则从根本上就讲万物一体,易学的对象就是万物之大系统。它所重视的不仅仅是其中子系统的实际状态,而是更加注意子系统在大系统中的相对稳定条件。所以,卦象反映的是水、火要保持一种什么状态才能存在。易学背后有一种今天尚不能完全知晓的宇宙规律。
因此有的研究者认为,规律既体现在万物之中,也体现在万物的一体运转中,这种规律,《周易》称之为“神道”;老子将人称为“神器”,也是认识到“神道”贯穿于人的一生,人的活动能反映出“神道”。
《黄帝内经》的作者进一步认识到人的活动是生命活动,而生命活动的初始就是循着神所规定的轨道。换成今天的术语,可以说就是规律所确定的遗传密码主宰着生命的过程。道教所说的“元神”,其实承接着先秦的文化传统,其内涵是人能认识规律的那种潜能。
《封神演义》中写到的八卦、元神、天数等因此可以得到另一种角度和层面的理解。在《封神演义》中,道行较深的仙人就不再用金钱卜卦,而是“心血来潮,掐指一算”,这是从卦爻进入了内丹,层次和境界更高了。
且言乾元山金光洞有太乙真人,闲坐碧游床。正运元神,忽心血来潮。——看官:但凡神仙,烦恼、嗔怒、爱欲三事永忘,其心如石,再不动摇。心血来潮者,心中忽动耳。真人袖里一掐,早知此事:“呀,黄家父子有厄,贫道理当救之。”(第三十三回)
且说燃灯与众门人静坐,各运元神。陆压忽然心血来潮,掐指一算,早解其意。(第四十八回)
在气功、内丹修习中,静坐调息调身调心,气沉丹田,打通经络,人的身心与大自然冥然相合,所谓天人合一。“运元神”即指这种修习。而人手的五个指头有六条经络分布,手指端有经络的“井穴”,五个指头的指腹又分属于五脏六腑。
手指的气血流行比较畅通,感觉比较敏锐,现代科学证明手指的生物电变化受意识的影响最明显,经络敏感实验证明在人静状态下压迫经络的井穴,可使非经络敏感人变为敏感人。“心血来潮,掐指一算”的艺术描写是根据练功实践而来的。
宇宙浩渺无穷,地球只是沧海一粟,而人类不过是地球上有三四千年文明的一种生物。面对宇宙不可穷尽的奥妙神奇,人类要勇于探索,但也应该谦虚。
人类不是无所不知,而是所知有限,十分有限。人类由于自己的骄傲愚蠢,在创造发明的同时也给自然和人类造成了许多问题,甚至灾难。西方的自然科学技术和工业后工业文明是一柄双刃剑,有其危险的一面。《从混沌到有序》(伊·斯唐热、伊·普里戈金:《从混沌到有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中说:
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刻,关于自然的科学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爆炸,人类社会的结构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于是,人和自然之间以及人和人之间都需要有一种新关系。
我们生活在一个危险和不确定的世界中,它不唤起任何盲目的信念,也许只能唤起和犹太法典的某些条款看来归因于《创世纪》的上帝的那种合格希望相同的感情:
二十六种尝试发生在今天的创生之前,所有的尝试都注定地失败了。人的世界是从先前的碎片的混沌中心出现的,他也暴露在失败且无任何回报的危险面前。“让我们希望它工作吧!”上帝在创造这个世界时这样呼喊过。这个希望(和这世界及人类的所有后来的历史相伴)恰从一开始就强调了:这个历史被打上了根本的不确定性的印记。
在这个“失败且无任何回报的危险”面前,在这个“被打上了根本的不确定性”的历史面前,在与世界、人类永恒相伴的“希望”面前,已经有愈来愈多的黄头发、蓝眼睛的西方人把目光投向古老的中华太极文明。
在现当代,西方的“《周易》热”大约以美国为最。据说有七種《周易》译本,曾经年销十余万部。其易学研究较多地从自然科学角度人手,也从文化哲学、巫术学等角度人手,推究自然宇宙与社会人生(人的命运)的深刻文化意蕴,尤其对太极、八卦、六十四卦等一往情深、如痴如醉者确有人在,表现出对所谓“东方神秘主义”的巨大兴趣。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即变化,是宇宙变化之大历程。“生生之谓易”,宇宙的大变化是生命永恒的推陈出新。古老的中华太极文化也许能为“耗散结构”的当代世界提供一种“不确定性的”希望。科学越发展,就证明易经所揭示的大道理越正确。
我们不能把道教、内丹、气功等完全视为荒唐无稽的“迷信”,而应该抱更积极的态度,去探索、研究。《封神演义》中有关各种神通、法术、宝贝的描写几乎涉及道教“法术”的每一个方面,它们不单纯是一种艺术的想象性创造,而是文化之树上开出的灿烂的花朵。——那是一棵“其大蔽数千牛,絮之百围,其高临山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庄子·人间世》)的“无所可用”而实有大用的中华文化之树。
本讲提要:
阐教与截教的对抗是内丹与外丹的较量——八卦在《封神演义》中的艺术表现——中华太极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