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核心内容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百年以来,一直将此作为语文课程实践的方向与理念。但近几年来,外界对语文课程的质疑声越来越大,尤其对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都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本文从对语文课程核心价值的定义角度、思维与语言以及它们与语文的关系来分析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并对如何实现语文课程核心价值最大化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语文课程;核心价值;言语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从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一部分的前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课程基本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核心内容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百年以来,一直将此作为语文课程实践的方向与理念。但近几年来,外界对语文课程的质疑声越来越大,从义务教育开始,语文课程就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在学生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十几年甚至二十年后,一直受语文教育熏陶的学生到底得到了什么?反之,我们教育工作者又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呢?从古至今,除了对语文课的称呼、教学目标有变外,学校一直都没有停止、取消对语文课程的设置。可见,国家、社会、教育者对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既然如此重要,为何语文教育界对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都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呢?没有定论?没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做后盾?又或者是分析问题的角度、方法有误?
首先,我们从对语文课程核心价值的定义角度来分析。
经过多方查阅资料,我对核心价值这样定义,是区别于其他课程,也就是这门课程独有的价值,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不能混为一谈。
课标中对语文课程这样描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核心内容是语言文字的运用,长期以来,不少研究者继承沿用了这个说法,除了注重人文性,更加强调工具性,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不是掌握语言文字本身,而是会运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具备一种能力,不是静态的语文知识,而是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发挥知识的价值。
那么,我们这样定义以及实践语文课程核心价值的做法是科学的、正确的吗?我们解读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到底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呢?其实也就是为了解决学校为何开设语文课程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是语文教育界的元老,对这个问题的前后认识也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前期认识中,叶老把 “阅读与写作”作为问题的答案,在后期论述中,叶老把重心放在“言语与思维”上,他认为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和训练语言。
接下来,我们从思维与语言以及它们与语文的关系来分析。
维果斯基说:“人的言语与思维不是同一事物,也不同步在一条重合线上发展,它们就像两个相交的圆,相交的部分表明思维与言语在发展过程中有部分重合,这个重合的部分就是‘言语思维’”。
他引用了浮士勒的研究:“对于解释任何一个语言现象的内在含义而言,几乎没有比语法解释法更为谬误的方法了。用这个方法不可避免地要产生由对语言所做的心理和语法切分的不一致性所造成的理解错误”。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每个人言语形式上的用词用语不一样,其实,究其溯源是思维的不同,言语只是表达思维的一种媒介,比如说画家多用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文学家多用文字来抒发自己感情;而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交流沟通表达想法的时候,用得最多的就是言语。在这里,图画、文字、言语都是不同的表达媒介,言语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与语文学科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只是因人不同而已。而画家与画家之间、作家与作家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在表达自我的时候,也会各不相同、各有特色。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名教师与一名学生,让这两人同样写题目为“春天”的作文,我们相信他们的文章绝对是不同的。那么,为何不同,可能有个人经历、家庭背景、审美能力、年龄、文化差异等等原因,从这些原因中,我们可以找到共同点,思维差异,才会产生言语形式的用词用语差异,这就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基于言语思维,透过文字符号,借助语法规则及意义去寻找与作者最接近的心理意义,是运用言语提取思想,表达情感“语言——言语智能”。
语言运用不独属于语文一门学科,它也可以在其他学科中体现,我们定义的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是独属于语文学科的,是其他学科难以承担的任务,唯有将“言语思维”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打破语文教育研究中的僵局。
最后,如何将语文课程核心价值实现最大化呢?
这是一个很有挑战的问题,在一直将语言运用作为语文课程核心价值的时代里,语文教育实践活动依然会出现失去方向的局面,教师疑惑、学生质疑、社会困惑,种种急需解決的问题层出不穷的出现。那么,随之而来的解决方法及策略也及时补上,美其名曰为了解决教育课程实践的问题,其实只是在玩文字游戏,同样的教学理念,用不同的术语表达,或者用更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解释一通,这就是所谓的解决问题。那么,将语文课程核心价值重新来看,以言语思维为核心,这个时代刚刚来临,可想而知,各种质疑声、批判声、褒贬声势必会铺天盖地而来,要想此理念站得住脚,我们需要更坚实的理论基础,更有力的实践经验做后盾。
如何实现语文课程核心价值最大化?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改变研究核心与方向,从研究教学向研究学生转变、从研究教法向研究教师转变,达到双向研究,以人为本,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两大主体,言语思维也是人类特有的,我们只有从研究人开始,才可能提高师生的言语思维能力,才可能抓住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真正开拓只属于语文学科的一片天地。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语文课程;核心价值;言语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从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一部分的前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课程基本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核心内容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百年以来,一直将此作为语文课程实践的方向与理念。但近几年来,外界对语文课程的质疑声越来越大,从义务教育开始,语文课程就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在学生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十几年甚至二十年后,一直受语文教育熏陶的学生到底得到了什么?反之,我们教育工作者又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呢?从古至今,除了对语文课的称呼、教学目标有变外,学校一直都没有停止、取消对语文课程的设置。可见,国家、社会、教育者对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既然如此重要,为何语文教育界对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都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呢?没有定论?没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做后盾?又或者是分析问题的角度、方法有误?
首先,我们从对语文课程核心价值的定义角度来分析。
经过多方查阅资料,我对核心价值这样定义,是区别于其他课程,也就是这门课程独有的价值,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不能混为一谈。
课标中对语文课程这样描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核心内容是语言文字的运用,长期以来,不少研究者继承沿用了这个说法,除了注重人文性,更加强调工具性,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不是掌握语言文字本身,而是会运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具备一种能力,不是静态的语文知识,而是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发挥知识的价值。
那么,我们这样定义以及实践语文课程核心价值的做法是科学的、正确的吗?我们解读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到底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呢?其实也就是为了解决学校为何开设语文课程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是语文教育界的元老,对这个问题的前后认识也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前期认识中,叶老把 “阅读与写作”作为问题的答案,在后期论述中,叶老把重心放在“言语与思维”上,他认为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和训练语言。
接下来,我们从思维与语言以及它们与语文的关系来分析。
维果斯基说:“人的言语与思维不是同一事物,也不同步在一条重合线上发展,它们就像两个相交的圆,相交的部分表明思维与言语在发展过程中有部分重合,这个重合的部分就是‘言语思维’”。
他引用了浮士勒的研究:“对于解释任何一个语言现象的内在含义而言,几乎没有比语法解释法更为谬误的方法了。用这个方法不可避免地要产生由对语言所做的心理和语法切分的不一致性所造成的理解错误”。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每个人言语形式上的用词用语不一样,其实,究其溯源是思维的不同,言语只是表达思维的一种媒介,比如说画家多用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文学家多用文字来抒发自己感情;而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交流沟通表达想法的时候,用得最多的就是言语。在这里,图画、文字、言语都是不同的表达媒介,言语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与语文学科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只是因人不同而已。而画家与画家之间、作家与作家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在表达自我的时候,也会各不相同、各有特色。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名教师与一名学生,让这两人同样写题目为“春天”的作文,我们相信他们的文章绝对是不同的。那么,为何不同,可能有个人经历、家庭背景、审美能力、年龄、文化差异等等原因,从这些原因中,我们可以找到共同点,思维差异,才会产生言语形式的用词用语差异,这就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基于言语思维,透过文字符号,借助语法规则及意义去寻找与作者最接近的心理意义,是运用言语提取思想,表达情感“语言——言语智能”。
语言运用不独属于语文一门学科,它也可以在其他学科中体现,我们定义的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是独属于语文学科的,是其他学科难以承担的任务,唯有将“言语思维”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打破语文教育研究中的僵局。
最后,如何将语文课程核心价值实现最大化呢?
这是一个很有挑战的问题,在一直将语言运用作为语文课程核心价值的时代里,语文教育实践活动依然会出现失去方向的局面,教师疑惑、学生质疑、社会困惑,种种急需解決的问题层出不穷的出现。那么,随之而来的解决方法及策略也及时补上,美其名曰为了解决教育课程实践的问题,其实只是在玩文字游戏,同样的教学理念,用不同的术语表达,或者用更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解释一通,这就是所谓的解决问题。那么,将语文课程核心价值重新来看,以言语思维为核心,这个时代刚刚来临,可想而知,各种质疑声、批判声、褒贬声势必会铺天盖地而来,要想此理念站得住脚,我们需要更坚实的理论基础,更有力的实践经验做后盾。
如何实现语文课程核心价值最大化?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改变研究核心与方向,从研究教学向研究学生转变、从研究教法向研究教师转变,达到双向研究,以人为本,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两大主体,言语思维也是人类特有的,我们只有从研究人开始,才可能提高师生的言语思维能力,才可能抓住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真正开拓只属于语文学科的一片天地。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