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教学实践,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思想教育的渗透强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思想等四个方面,对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效果 思考
现在,具有较好的语文表达能力,已成为谋职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而目前大家对大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普遍感到忧虑,纷纷要求在大学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课。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这是一条教学长河;大学是下游,中小学是上游。上游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清澈的河水,才能保证下游不但水质好,而且水流宽广。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造成大学生语文水平每况愈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板子只朝中小学语文老师身上打,这是很不公平的。这也不是说当老师没有责任,而是说真要解决问题,必须首先反思总的教育思想、教育政策。当然,这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事,但是我们不能坐等,有责任思考在职责范围内如何不断改进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我就如何改进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谈谈看法。
一、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集体教研
教师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应悟有己见,教有己识。这需要全方位地锻造自我。教师素质提高的关键在于不断学习、求新。教师个性特长得以发挥,自然形成教研组整体教研优势。奖优促后,适当的压力可以化作改进提高的动力,充分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力,扎实做好教研工作,形成团队合力。
(一)加强有意识的自我阅读,不断学习求新
读书学习是语文老师自我提升的最有效手段。新课程的选修模块与选修教材涉及相关文学、文化、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几乎与语文构成联系的领域都有涵盖。只懂得语文教材,甚至只精通选修教材对新课程语文教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需开阔阅读视野、学习领域。诸如相关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选修教材领域、相关史哲学科内容,甚至理科科技类等著作,都应当有所涉猎,尽可能在学科“业专”的基础上做到广博。
(二)扎实推进实践教研,营造研究氛围
教学研究以实践研究为主,从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做到“有效教研,促进教学”。采取集体教研与个人教研相结合的方式,既利用集体智慧,又发挥个人特长。首先,开展组内常规教研课活动,每个学段内每个学年组开展一次集体教研课活动,由设计、讲课、说课、评课、教学反思等五个环节组成,年级组内选择内容,教研组研讨,最后教师撰写教研文章,组长进行总结。其次,切实做好学校承担的国家、省市级语文学科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参与专题研讨和教研论文评审、教学竞赛等活动,并做好研究的阶段总结和课题结题工作。
二、教学中潜移默化,提高思想教育的渗透强度
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一旦发现自己正处在被人进行严肃教育之中时,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宜以渗透、熏陶、渲染为手段,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完成德育任务。保持学生愉悦的心境,可以极大地增强德育效果。语文课堂教学有许多寻常环节,学生往往处于无意注意之中,如果教师能捕捉机会,巧妙地“借机”发挥,就可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新的层次。
三、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我们要让学生获得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得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信心,而且大大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四、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思想,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中追求效益,从指导中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中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一)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地不断地否定。
(二)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
(三)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项: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效果 思考
现在,具有较好的语文表达能力,已成为谋职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而目前大家对大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普遍感到忧虑,纷纷要求在大学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课。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这是一条教学长河;大学是下游,中小学是上游。上游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清澈的河水,才能保证下游不但水质好,而且水流宽广。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造成大学生语文水平每况愈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板子只朝中小学语文老师身上打,这是很不公平的。这也不是说当老师没有责任,而是说真要解决问题,必须首先反思总的教育思想、教育政策。当然,这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事,但是我们不能坐等,有责任思考在职责范围内如何不断改进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我就如何改进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谈谈看法。
一、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集体教研
教师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应悟有己见,教有己识。这需要全方位地锻造自我。教师素质提高的关键在于不断学习、求新。教师个性特长得以发挥,自然形成教研组整体教研优势。奖优促后,适当的压力可以化作改进提高的动力,充分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力,扎实做好教研工作,形成团队合力。
(一)加强有意识的自我阅读,不断学习求新
读书学习是语文老师自我提升的最有效手段。新课程的选修模块与选修教材涉及相关文学、文化、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几乎与语文构成联系的领域都有涵盖。只懂得语文教材,甚至只精通选修教材对新课程语文教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需开阔阅读视野、学习领域。诸如相关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选修教材领域、相关史哲学科内容,甚至理科科技类等著作,都应当有所涉猎,尽可能在学科“业专”的基础上做到广博。
(二)扎实推进实践教研,营造研究氛围
教学研究以实践研究为主,从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做到“有效教研,促进教学”。采取集体教研与个人教研相结合的方式,既利用集体智慧,又发挥个人特长。首先,开展组内常规教研课活动,每个学段内每个学年组开展一次集体教研课活动,由设计、讲课、说课、评课、教学反思等五个环节组成,年级组内选择内容,教研组研讨,最后教师撰写教研文章,组长进行总结。其次,切实做好学校承担的国家、省市级语文学科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参与专题研讨和教研论文评审、教学竞赛等活动,并做好研究的阶段总结和课题结题工作。
二、教学中潜移默化,提高思想教育的渗透强度
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一旦发现自己正处在被人进行严肃教育之中时,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宜以渗透、熏陶、渲染为手段,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完成德育任务。保持学生愉悦的心境,可以极大地增强德育效果。语文课堂教学有许多寻常环节,学生往往处于无意注意之中,如果教师能捕捉机会,巧妙地“借机”发挥,就可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新的层次。
三、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我们要让学生获得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得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信心,而且大大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四、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思想,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中追求效益,从指导中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中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一)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地不断地否定。
(二)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
(三)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项: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