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传统艺术自成体系,无论诗歌、绘画还是书法创作,都有截然不同于西方艺术的特点,这与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密不可分。有什么样的艺术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艺术创作,进而也就有什么样的艺术作品。而传统艺术思想究其根本,是脱胎于我们民族伟大的传统哲学理念。紫砂壶作为传统艺术形式的一种,要想对它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首先就必须对传统哲学理念有着一定的研究。
中国传统哲学理念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的,突出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它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将生命的过程看作是实现人生的价值,并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成为社会发展、人们生活一直遵循的规律和法则,有着世界古老东方的智慧之称。紫砂壶要成为这样一种智慧理念的实物载体,必须要能将其思想中所映射出的美学精神、严肃的伦理规范以及对人生的终极关怀,都巧妙地通过迷人的艺术风韵表现出来,从而铸造出高雅的理性品格和深邃的哲学境界。
乾坤,语出于《周易》,原为八卦中的两卦。乾为天,坤为地,乾坤代表天地,衍生为阴阳、男女、国家等人生世界观。这是古代哲人对世界的一种理解。《系辞》上认为:乾卦通过变化来显示智慧,坤卦通过简单来显示能力,把握变化和简单就把握了天地万物之道。所以“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故古人以此来研究天地、万物、社会、生命和健康。“乾坤提梁壶”的创作灵感就来源于“乾坤”这一脱胎于上古哲学思想的寓意,其设计从造型的整体架构出发,通过不同层面来彰显所要表达的人生哲学,进而展示出独特的生活、处世哲学。其表现层面也是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力求完善地运用哲学灵魂支撑起整个作品的艺术意义和存在价值。基于上述考虑,选择了整体造型、外形设计及线条走势三个方面来完成对作品的思想锤炼和艺术锻造。
整体造型是人们欣赏一件艺术品时首先捕捉到的印象和美感,无论是紫砂还是别的艺术形式,都必须先考虑从整体上去感染欣赏者,把握宏观整体的意境神韵,才能使得蕴藏于其中的微观细节特点得以被人们慢慢领悟和发觉。
“乾坤提梁壶”(见图1)在整体造型上与中国文化地气相接,其泥、水、火的交融和木的拍打及锤炼原本就是道家五行取法自然的哲学思想的印证。此外,壶体大而挺拔,形正而身稳,三截式的提梁把高高耸立,油然而生一股磅礴大气。论其姿态,壶体主圆、壶身主方,暗合“天圆地方”的传统世界观,却又于方中带柔、圆中寓刚。如在圆润的壶体中将造型重心下落到壶底,以端方持重的姿态弥补了“圆”所彰显的活泼轻盈,而在提梁把的方形轮廓中,又将线条的折角处处理为圆滑状,借以磨去强硬和锋锐,使造型整体更为和谐划一。这两种形态的运用和处理,恰好体现了“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的哲学理念,由此凝练出的神韵也表达了儒家思想和谐仁厚的处世哲学。
外形设计是充分表达哲学主题的手段,作品的取材乾坤是以天地为基础衍生出的世界观。因而对于与天地有关的方圆思想的运用自然也是外形设计的重点。但与整体造型的粗略印象不同的是,外形设计追求的是更细致的表述,需要深入到思想的内部来汲取创作元素。例如象征着“地”的壶体,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圆体存在,而是在“圆、稳、匀、正”的基础上,将若干个大小、弧度不同的圆进行重叠、变化、映衬,使人们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都能领略到壶体所呈现出的不同的圆,这种丰富多变又归于统一的“珠圆”之美,就是为人“中庸”的哲学体现。而象征着天的方形提梁把则在周正、端方、大气中实现了一丝不苟与挺拔清奇,蕴含了刚正不阿、坚硬利索的处世态度。二者的交融,让“方”补正了“圆”的柔弱无力、臃肿含糊的不足,又让“圆”补正了“方”的坚硬生涩、棱角过尖,从而使这种独特的组合式外形引领着人们对“方与圆”、“天与地”、“乾与坤”进行更加深入的辩证性思考。
线条走势是哲学思想的抽象运用媒介,可以分散思想整体到作品的各个细节之中,使之似乎不见,却又无处不在。它不仅能够通过自身的延伸和走向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还能以丝丝入扣、线线相通的状态有效地将壶流、壶把与壶体镶接在一体,既有利于整体的意趣表达,又能顾及到局部的分层概括。该作品的线条以微曲线构成,每一处线条的起笔、勾销和转合,以及每一处棱角的锐钝都在刻意经营中达到了端庄、明快的外观。同时在线条的设计和运用上不仅通过线的变化来体现面的变化,还让二者实现了方与圆结合的协调、柔和、幻化,高度统一,强化生命的张力,达到整体与部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哲学表现。这一哲学思想的流露,必定能让品鉴者产生时间与思维同时停止而又同时推进的功效,达到以线韵美演绎大自然生命轮回循环的哲学机理。
终上所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紫砂艺术上的运用是深远而独到的,不仅能从更高深的层面来诠释艺术美,还能深化其内蕴、提高其品味、完善其创意。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对传统哲学理念及传统文化思想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使紫砂壶艺创作免于流俗肤浅,而向内在精神体验的方向更进一步。
中国传统哲学理念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的,突出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它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将生命的过程看作是实现人生的价值,并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成为社会发展、人们生活一直遵循的规律和法则,有着世界古老东方的智慧之称。紫砂壶要成为这样一种智慧理念的实物载体,必须要能将其思想中所映射出的美学精神、严肃的伦理规范以及对人生的终极关怀,都巧妙地通过迷人的艺术风韵表现出来,从而铸造出高雅的理性品格和深邃的哲学境界。
乾坤,语出于《周易》,原为八卦中的两卦。乾为天,坤为地,乾坤代表天地,衍生为阴阳、男女、国家等人生世界观。这是古代哲人对世界的一种理解。《系辞》上认为:乾卦通过变化来显示智慧,坤卦通过简单来显示能力,把握变化和简单就把握了天地万物之道。所以“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故古人以此来研究天地、万物、社会、生命和健康。“乾坤提梁壶”的创作灵感就来源于“乾坤”这一脱胎于上古哲学思想的寓意,其设计从造型的整体架构出发,通过不同层面来彰显所要表达的人生哲学,进而展示出独特的生活、处世哲学。其表现层面也是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力求完善地运用哲学灵魂支撑起整个作品的艺术意义和存在价值。基于上述考虑,选择了整体造型、外形设计及线条走势三个方面来完成对作品的思想锤炼和艺术锻造。
整体造型是人们欣赏一件艺术品时首先捕捉到的印象和美感,无论是紫砂还是别的艺术形式,都必须先考虑从整体上去感染欣赏者,把握宏观整体的意境神韵,才能使得蕴藏于其中的微观细节特点得以被人们慢慢领悟和发觉。
“乾坤提梁壶”(见图1)在整体造型上与中国文化地气相接,其泥、水、火的交融和木的拍打及锤炼原本就是道家五行取法自然的哲学思想的印证。此外,壶体大而挺拔,形正而身稳,三截式的提梁把高高耸立,油然而生一股磅礴大气。论其姿态,壶体主圆、壶身主方,暗合“天圆地方”的传统世界观,却又于方中带柔、圆中寓刚。如在圆润的壶体中将造型重心下落到壶底,以端方持重的姿态弥补了“圆”所彰显的活泼轻盈,而在提梁把的方形轮廓中,又将线条的折角处处理为圆滑状,借以磨去强硬和锋锐,使造型整体更为和谐划一。这两种形态的运用和处理,恰好体现了“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的哲学理念,由此凝练出的神韵也表达了儒家思想和谐仁厚的处世哲学。
外形设计是充分表达哲学主题的手段,作品的取材乾坤是以天地为基础衍生出的世界观。因而对于与天地有关的方圆思想的运用自然也是外形设计的重点。但与整体造型的粗略印象不同的是,外形设计追求的是更细致的表述,需要深入到思想的内部来汲取创作元素。例如象征着“地”的壶体,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圆体存在,而是在“圆、稳、匀、正”的基础上,将若干个大小、弧度不同的圆进行重叠、变化、映衬,使人们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都能领略到壶体所呈现出的不同的圆,这种丰富多变又归于统一的“珠圆”之美,就是为人“中庸”的哲学体现。而象征着天的方形提梁把则在周正、端方、大气中实现了一丝不苟与挺拔清奇,蕴含了刚正不阿、坚硬利索的处世态度。二者的交融,让“方”补正了“圆”的柔弱无力、臃肿含糊的不足,又让“圆”补正了“方”的坚硬生涩、棱角过尖,从而使这种独特的组合式外形引领着人们对“方与圆”、“天与地”、“乾与坤”进行更加深入的辩证性思考。
线条走势是哲学思想的抽象运用媒介,可以分散思想整体到作品的各个细节之中,使之似乎不见,却又无处不在。它不仅能够通过自身的延伸和走向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还能以丝丝入扣、线线相通的状态有效地将壶流、壶把与壶体镶接在一体,既有利于整体的意趣表达,又能顾及到局部的分层概括。该作品的线条以微曲线构成,每一处线条的起笔、勾销和转合,以及每一处棱角的锐钝都在刻意经营中达到了端庄、明快的外观。同时在线条的设计和运用上不仅通过线的变化来体现面的变化,还让二者实现了方与圆结合的协调、柔和、幻化,高度统一,强化生命的张力,达到整体与部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哲学表现。这一哲学思想的流露,必定能让品鉴者产生时间与思维同时停止而又同时推进的功效,达到以线韵美演绎大自然生命轮回循环的哲学机理。
终上所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紫砂艺术上的运用是深远而独到的,不仅能从更高深的层面来诠释艺术美,还能深化其内蕴、提高其品味、完善其创意。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对传统哲学理念及传统文化思想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使紫砂壶艺创作免于流俗肤浅,而向内在精神体验的方向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