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局势:五大看点与五大悬念

来源 :新华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的中东局势,可以简单概括为“多事之秋,看点纷呈”。展望新的一年,很可能是“悬念多多,乱局依旧”。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继续在各方博弈中重塑。
  2017年中东局势五大看点
  其一,美俄博弈俄罗斯占优,美国中东主导权有所削弱。
  叙利亚是俄罗斯“重返”中东的重头戏。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后,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及沙特、卡塔尔和土耳其等地区强国的支持和资助下,叙利亚反对派势不可挡,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岌岌可危。2015年9月30日,普京应巴沙尔请求,下令出动空天部队,直接介入叙内战,稳住了巴沙尔政权的阵脚。同时,也强化了俄在叙军事存在。
  俄罗斯在中东话语权也得到明显提升。俄罗斯协同土耳其和伊朗,于2017年1月创立叙利亚问题阿斯塔纳和谈机制,促成敘四个“冲突降级区”的设立,为巩固内战停火奠定坚实基础。2017年11月22日,俄、土、伊三国总统在俄索契会晤,共绘叙政治进程蓝图。俄在解决叙利亚问题上的作用一再凸显,中东话语权明显提升。相形之下,美国仅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了阿斯塔纳和会。
  俄罗斯强势出击,对美国在中东利益构成挑战,坚守“美国第一”信条的特朗普予以反制。首次访问沙特时,特朗普在利雅得召开50多个国家参加的“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美国峰会”,试图拼凑“中东版北约”;幕后操纵“断交风波”,孤立与伊朗日益走近的卡塔尔;暗中推动沙特“反腐风暴”;谋划美、沙、以三国“中东轴心”。美国力图打乱中东秩序、阻止中东格局朝有利于俄罗斯的方向变化,但一年下来成果寥寥。
  与此同时中东盟友的离心倾向却日增。与俄鲜有交集的沙特国王萨勒曼到访莫斯科,是这一变化的重要标志。通过这次历史性访问,俄沙一夜之间从“宿敌”变成“哥们儿”。出现离心倾向的,还有土耳其、卡塔尔、以色列等美国的中东传统盟友,它们也越来越看重俄罗斯。
  其二,地区大国争锋愈演愈烈。
  一年来沙特与伊朗争雄力度不减。2017年11月4日,访问沙特的黎巴嫩总理哈里里在利雅得宣布辞职,并指责黎“真主党”和伊朗在黎和阿拉伯世界煽动仇恨。哈里里选择在沙特辞职,其背景显然与沙伊地区争雄有关。
  也门内战是沙伊争雄的主要平台。众所周知,沙特力挺也门合法政府,伊朗则是胡塞武装的后台。相对平静的也门内战,在2017年11月后持续升温。11月4日,胡塞武装向沙特利雅得国际机场发射一枚弹道导弹。事件未致人员伤亡,但引发沙特震怒。这次导弹袭击虽不是第一次,却是胡塞武装发射导弹精度和效率最高的一次。11月底到12月初,胡塞武装和也门前总统萨利赫的同盟反目并发生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2017年12月4日,萨利赫被胡塞武装杀死。
  沙伊是中东地区最大的两个国家,也是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不共戴天的宿敌。分析认为,年轻的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王储是一位雄心勃勃的沙特新一代强人,而成功连任的伊朗总统鲁哈尼,也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强势人物。未来沙伊之间的博弈或将愈演愈烈。
  以色列也加入了与伊朗的地区争锋。以色列念念不忘伊朗的“灭以”狂言,不能容忍伊朗及其盟友真主党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以色列不时对叙境内真主党军事目标狂轰滥炸,除了打击巴沙尔政权,更重要的还是要遏制伊朗,力争在中东格局重塑中赢得有利地位。
  另一地区大国土耳其参与博弈主要是在叙利亚北部地区。2016年8月起,土军发起代号为“幼发拉底河盾牌”的行动,越界进入叙北部。表面上为打击“伊斯兰国”,实则防止当地库尔德人势力扩张。土总统埃尔多安多次放言,决不允许叙北部“出现一个新国家”。
  其三,极端组织在伊叙濒临覆灭。
  2017年中东反恐取得决定性胜利,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伊叙濒临覆灭。伊拉克总理阿巴迪2017年12月9日宣布,政府军已收复“伊斯兰国”在伊控制的所有领土;在叙参战的俄军方也在12月7日发表声明称,叙利亚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居民点或地区处在“伊斯兰国”控制之下。目前,除了深度融合在叙反对派武装之中的“征服阵线”部分战斗人员外,绝大多数极端分子已被赶出伊拉克和叙利亚,三年多的伊叙反恐战争基本画上句号。根据普京指示,俄罗斯已于2017年12月11日开始从叙撤军。不过,要指出的是,极端组织虽在伊叙失去领地,但全球恐怖主义威胁依然严峻。
  其四,沉寂多年的库尔德问题提上了中东议事日程。
  2017年9月25日,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不顾中央政府、周边国家的反对及联合国的劝阻举行独立公投,并以92.73%的支持率获得通过。不过,库区政府由于多种原因未敢宣布独立。相反,诸多负面影响让库区主席巴尔扎尼萌生退意。
  值得注意的是,库尔德人还在叙利亚成功显示了自己的存在。以库尔德人为主体的叙反对派“叙利亚民主军”,借助反恐战占领了拉卡市及周边地区,在叙战后的领土和权力分配中,这支库尔德力量或将占一席之地。叙库尔德人效仿伊库区模式实行自治的可能性彰显。
  其五,巴以问题重回国际视野。
  2017年12月6日,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启动美驻以使馆由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的计划。这是继7月圣殿山事件之后,被时而边缘化的巴以问题重回国际视野。
  特朗普话音刚落,便激起巴勒斯坦以及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强烈反对,国际社会也纷纷表示谴责。联合国安理会紧急开会对美国的决定说“不”,阿盟外长会要求特朗普收回成命,伊斯兰合作组织峰会则宣布东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首都。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宣布12月8日为“愤怒的一天”,将成为一次大起义的开端;巴总统顾问沙阿斯11日对记者表示,美国彻底摧毁了中东和平进程,巴政府不会参与美方提出的解决巴以争端的任何进程,也不会同意美国政府在解决巴以争端中扮演任何角色。连日来,巴以冲突事件不断。
  2018年中东局势五大悬念   其一,叙利亚政治进程能否取得突破?
  目前,有三大机制在推动叙政治进程:日内瓦和谈、阿斯塔纳和会及拟议中的索契对话会。由联合国主导的日内瓦和谈,已经持续近6个年头,但至今未能实现直接谈判。12月8日重启的第八轮和谈,反对派虽然终于组成了统一的代表团,但在和谈形式和议题上仍未取得突破。反对派在会前发表的声明中重提已被淡化的“巴沙尔必须下台”口号,引起叙政府强烈不满,代表团推迟一天赴会并中途长时间离会。和談最终未取得任何进展。
  阿斯塔纳和会进展顺利,经过六轮谈判促成了四个“冲突降级区”的设立,为维持内战停火和政治进程打下坚实基础。俄罗斯提议的叙政府和反对派索契对话会,原定2017年11月18日启动,但因故推迟举行。这两个机制,将成为日内瓦和谈的重要补充。
  分析人士注意到,巴沙尔去留依然是叙政治进程的关键问题。不过,随着巴沙尔政权在叙战场上由衰转盛,反对派再坚持“巴沙尔必须下台”的要求似乎已不太现实。叙政治进程可能会因此久拖不决。
  其二,萨利赫之死会否导致也门内战升温?
  萨利赫因向沙特倒戈而被胡塞武装杀害,沙特显然不会坐视不管。事发后,沙特领导的阿拉伯联军立即空袭胡塞武装目标,正在沙特避难的也门总统哈迪也表示向忠于萨利赫的部队伸出援手。未来事态如何发展,沙特和伊朗的介入仍是关键。
  其三,极端组织会否卷土重来?
  “伊斯兰国”和“征服阵线”在伊叙濒临覆灭,但“伊斯兰国”武装并未被完全剿灭,有的还在伊叙边境地区负隅顽抗。2017年12月13日,“伊斯兰国”小股武装又在叙边境地区袭击叙士兵,导致至少17人死亡,20多人受伤。此外,“伊斯兰国”武装大部已转移到埃及、利比亚、也门等伊叙周边国家以及非洲和东南亚等地,扩张分支并向欧美和亚洲等地遣返人员制造恐袭。尚未被消灭的“征服阵线”大批战斗人员仍然深度融合在反对派武装之中,参与打击政府军的战斗。极端分子“人还在,心不死”,随着俄罗斯撤军和中东乱局升级,随时可能乘机卷土重来。
  其四,库尔德问题如何演变?
  随着伊拉克库区公投举行和叙库尔德人成功显示存在,库尔德问题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目前尤为现实的问题是,库尔德人已在叙利亚拥有了自己的地盘,并且得到美国等大国的支持,他们在叙实现自治的条件已经成熟。如果库尔德人在伊叙有了两个自治区,必将会大大刺激库尔德人的独立欲望。库尔德问题的未来演变,存在变数。
  其五,耶路撒冷事件如何继续发酵?
  特朗普有关耶路撒冷的表态一旦落实,美国或将失去巴以和谈调解人的资格,巴以重回和谈遭遇重大挫折。和平进程丧失,必将加剧巴以对峙。当然,由于以色列的实力远在巴勒斯坦之上,加之阿拉伯各国自顾不暇,巴方的反制难成气候。不过,巴勒斯坦人的反以情绪、新的巴以对峙和恶性事件,会让以色列人重回没有安全感的年代。
  21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紧急特别会议,就有关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以128票赞成,9票反对,3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决议,认定任何宣称改变耶路撒冷地位的决定和行动“无效”,要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通过谈判决定耶路撒冷的地位。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压倒性的赞成票充分反映了国际社会的意愿,其政治影响力不可低估。
  可以预见,五大悬念均存诸多变数。有关各方围绕五大悬念的博弈,决定着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将如何重塑。(作者为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其他文献
原文展示  陌生人  杨汝迅  “谁丢了钱包?谁丢了钱包?”公交车上,一个帅小伙迅速捡起一个钱包,大声喊着。一位阿姨说:“我的,我的,你看那里面有我的身份证。”(作者的意图是采用倒叙法,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但这个片段非常普通,用作开头,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建议另找故事中的情节作为开头,引发下文)  那天我匆匆吃过早饭,坐公交去县城新华书店买书。见车上还有空位子,我随便找了个座位坐下,欣赏起外面
“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大致分为高中低三个阶段。1973年石油危机前的大约20年,日本经济保持了平均10%的高增速;1973年-1992年回落至平均5%左右;1992年后降至2%以下,2008年金融危机时一度负增长。总体来看,在高速和中速增长阶段,产业政策对日本经济追赶和产业竞争力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进入低增长阶段后,产业政策弊端逐步显现,更多是反思和调整。  对日本产业政策的争议  严格意义上的产
从北京西站地区的实践来看,计量收费确实可以提高垃圾分类水平,最终实现垃圾的精细化管理。  “餐厨垃圾水分大,重量大。如果把餐厨垃圾混在生活垃圾里面,生活垃圾重量增加,费用就高。”西站地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胡锦富告诉记者,“此外,我们发现两种垃圾混装后,第一次批评、第二次警告、第三次拒收。”  但是,要将北京西站地区的经验推广到全北京,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根据统计,目前全市企事业单位等产生的非
摘要: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原有教学定位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反复阅读,把握情感,感知人物的外在形象,再自外而内,深入人物内心,领悟心理认识的层次,最终突破《渔父》中屈原形象在面对选择时内心的矛盾和纠结这一教学难点。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阅读教学;屈原;渔父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第一板块“生存选择
1921年,共和已近十年,但中华大地仍暮霭沉沉,不见前路。  中国将往何处去?怎样才能救中国?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忧国忧民的中国知识分子不知道路在何方。那时,各种新思潮、新思想让人应接不暇。三民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地方自治……乱花渐欲迷人眼。  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来了13位客人。他们是中国最先进的一批知识分子,他们是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人。  几天后,在南
75岁的叶培建已经在航天深空探测领域整整奋斗了53年,这位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被授予了“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2004年,我国月球探测计划迈开了第一步——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启动。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叶培建院士带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研制团队用了三年时间,在没有任何经验、数据参考的一张探月白纸上,先后攻克了月食问题、轨道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2007年,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
范旭东(1883-1945),湖南湘阴人,早年留学日本,入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学习应用化学,1912年学成归国。1914年于天津渤海湾畔的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既为改良盐质,改善民众食盐卫生和改革盐政,也为抵制洋货,维护国家权益。1922年又创建永利制碱公司,生产的“红三角”纯碱获得万国博览会的金质奖。同年成立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是当年私营企业为支撑化工产业而兴办的第一个科研机构。1934年又向化
家里的院墙,是父亲用土坯  垒起来的,坐在上面  果实累累的沙枣枝  刚好伸到眼前  墙角下,麦田里的果树  每到黃昏就开始等待  那群不知名的鸟  午夜梦回,在空荡荡的家里  想象父亲的灵魂  像鸟一样,栖息在墙头  看着我  那堵墙,是我手中的杠杆  童年的我,通过它  撬动远方、爱和孤独  现在,它是我的远方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1990年7月1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写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多年来,习近平始终强调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他曾动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禄同志事迹教育成长起来的,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习近平同志先后3次来兰考视察,要求我们学习焦裕禄,对标焦裕禄,让群众更满意,把兰考发展好。我们一定牢记嘱托,人人争做焦
A  读初二那年,14岁的我比同龄人胖很多。有许多男生当面叫我“胖子”,他们笑嘻嘻地说:“你这胖乎乎的身材当球来踢倒是蛮适合的。”女生们更是集体排斥我,觉得我拉低了她们的平均相貌分。  我很自卑,也很苦恼。我不知道自己怎么长着长着就长成这样了。我不喜欢照镜子,害怕看见镜子里自己怪异的样子。我想通过锻炼减轻体重,但没跑半圈操场我已经累得气喘如牛,浑身像从水里捞出来般湿漉漉的。我控制饮食,每餐都吃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