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无友不如己者”,此亦符合人性习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有些知识的人,多不屑与劳动者交往,阶层不同。但也有与工农打成一片的例外,这与阶级立场无关,与性格有关,与个人的魅力有关。
苏轼便是一位。其一生不为富贵相,交友也广泛,凡夫走卒,三教九流,皆可入流,“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儿”。乌台诗案后,其入大狱后,此中一狱卒以前乃苏轼旧认识,此狱卒每晚给苏轼热浴搓洗,消弭不悦,算是找到了落难之友了。林语堂《苏东坡传原序》云:“个性的魅力是个谜。苏东坡有魅力。正如女人的风情、花朵的美丽与芬芳,容易感受,却很难说出其中的成份。”
青山元不动,白云自去来,胡适以朋友多著称,果不其然,据唐德刚回忆:“胡氏生前真可说是交游遍及海内外。上至总统、主席,下至企台、司厨、贩夫、走卒、担菜、卖浆……行列之中都有胡适之的‘朋友’。笔者在纽约和胡先生一起去吃小馆子———多半是他领我去的———即时常看到那遍手油腻的厨司匆匆地从厨房跑出,两手在围裙上大擦之后,来和‘大使’握手的。他二人谈笑风生,真像是他们学生时代一起打工的老朋友一般。一次餐毕,我从洗手间出来发现胡老师失踪,我因而到马路旁的店铺内乱找一阵,原来他老人家为着等我,却跑过厨房和一些工友们,大聊其天!”称人之善,不失为君子,与众人交,不失修己事,胡适乃一人。
老舍的朋友也多,盖与小说家描述现实需要有关,季羡林《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云:“他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却令人毕生难忘。”
百姓日用即道,三教九流,各司其职,三姑六婆,各得其所,七十二行,各有标准。才子多傲,何堪以一己尺度,隔山指點,隔行衡量,渡边淳一《钝感力》便说:“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功的人,无疑都拥有才能,但同时,内心必定具备正面意义上的钝感力。钝感是让人身上的才能发扬光大、开花结果的最大力量。”与人相处,见长处,谦卑不是小看自己,而是少看自己,小看别人,便是“无友不如己者”的心结了。潘光旦云:“教育的结果,作人原是第一,吃饭本领应是余事。”作人首要,平等待人,满腹天理,顺理为乐,心存此意,焉有朋友不多者也。人皆狎我,必我无骨,人皆畏我,必我无养,无论贫贱,不卑不亢,此为交友圭臬。
刎颈交、莫逆交、忘年交、总角交、八拜交、酒肉交、杵臼交、泛泛交之外,尚有忘形交、贫贱交。苏竣《鸡鸣偶记》云:“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和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现代人的孤寂,有多少是自我高视的结果,高视难免无视,无视者身边寡友。读书人掌握的书本知识多于其他行当者,但知识与智慧毕竟不同,知识只是通向智慧的途径,也获得智慧的手段,《圣经·传道书》便说“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比城中十个官长更有能力”。懂得了这一点,便少了交友的几分心理障碍。交贱友,这可不是装作热爱生活。
选自《编辑之友》
苏轼便是一位。其一生不为富贵相,交友也广泛,凡夫走卒,三教九流,皆可入流,“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儿”。乌台诗案后,其入大狱后,此中一狱卒以前乃苏轼旧认识,此狱卒每晚给苏轼热浴搓洗,消弭不悦,算是找到了落难之友了。林语堂《苏东坡传原序》云:“个性的魅力是个谜。苏东坡有魅力。正如女人的风情、花朵的美丽与芬芳,容易感受,却很难说出其中的成份。”
青山元不动,白云自去来,胡适以朋友多著称,果不其然,据唐德刚回忆:“胡氏生前真可说是交游遍及海内外。上至总统、主席,下至企台、司厨、贩夫、走卒、担菜、卖浆……行列之中都有胡适之的‘朋友’。笔者在纽约和胡先生一起去吃小馆子———多半是他领我去的———即时常看到那遍手油腻的厨司匆匆地从厨房跑出,两手在围裙上大擦之后,来和‘大使’握手的。他二人谈笑风生,真像是他们学生时代一起打工的老朋友一般。一次餐毕,我从洗手间出来发现胡老师失踪,我因而到马路旁的店铺内乱找一阵,原来他老人家为着等我,却跑过厨房和一些工友们,大聊其天!”称人之善,不失为君子,与众人交,不失修己事,胡适乃一人。
老舍的朋友也多,盖与小说家描述现实需要有关,季羡林《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云:“他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却令人毕生难忘。”
百姓日用即道,三教九流,各司其职,三姑六婆,各得其所,七十二行,各有标准。才子多傲,何堪以一己尺度,隔山指點,隔行衡量,渡边淳一《钝感力》便说:“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功的人,无疑都拥有才能,但同时,内心必定具备正面意义上的钝感力。钝感是让人身上的才能发扬光大、开花结果的最大力量。”与人相处,见长处,谦卑不是小看自己,而是少看自己,小看别人,便是“无友不如己者”的心结了。潘光旦云:“教育的结果,作人原是第一,吃饭本领应是余事。”作人首要,平等待人,满腹天理,顺理为乐,心存此意,焉有朋友不多者也。人皆狎我,必我无骨,人皆畏我,必我无养,无论贫贱,不卑不亢,此为交友圭臬。
刎颈交、莫逆交、忘年交、总角交、八拜交、酒肉交、杵臼交、泛泛交之外,尚有忘形交、贫贱交。苏竣《鸡鸣偶记》云:“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和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现代人的孤寂,有多少是自我高视的结果,高视难免无视,无视者身边寡友。读书人掌握的书本知识多于其他行当者,但知识与智慧毕竟不同,知识只是通向智慧的途径,也获得智慧的手段,《圣经·传道书》便说“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比城中十个官长更有能力”。懂得了这一点,便少了交友的几分心理障碍。交贱友,这可不是装作热爱生活。
选自《编辑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