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可以上几百节的课,也许没有一节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而一节课堂生成的精彩片段,也许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下面就是特级教师朱建廉所上的一节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堂片断.
“不确定关系”课堂实录(片断)
师:今天的学习,让我们初步了解到,微观粒子没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不能用经典力学来描述,而需用量子力学描述;微观粒子不能分辨出各个粒子的轨迹,但有概率分布特性;微观粒子能量不连续,是量子化的.
生:(举手)老师,您所说的“量子化”是强加给我们的,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类比,通俗解释一下吗?
师:好,你选一个生活情景吧.
生(略加思考)卖面粉.
师:你到前面来表演可以吗?
生(走到前面,作卖面粉状)喊:卖面粉哦!卖面粉哦!
师:你有多少面粉?
生:要多少有多少.
师:给我装(做拿袋子动作).
生(做装面粉动作)好了吗?
师:没有,继续装.
生:很卖力的装面粉.
师:停!多了.
生(做铲去部分面粉样子)怎么样?差不多吧.
师:又少了!(反复几次,买家还是不满意)
生:(无奈)用手捏一点增加.
师:嫌多.
生:(更无奈)用手捏一点减少.
师:嫌少.
生:茫然状……
师:面粉再细,也只能以确定的大小一份一份地进行变化,变化的最小份额不可分割,称为“量子”.正是这种不连续和不可分割,你再怎么微调也永远不能达到我所希望的量值.这就是一种“量子化”.
全班学生:(沉默几秒钟)热烈鼓掌!
尽管没有量子力学就没有半导体材料,是量子力学让我们步入现代社会,但学生对本来就存在争议的“量子”图景和哲学意义还是一头雾水.教者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智慧,与学生共同生成了一段教学情景,把“量子”图景和哲学意义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赞许之余,我不禁联想到我们平时不少课堂,重新审视我们的言行,我想追问……
追问1:怎么讲也不会真的就不讲吗?
常常听到这样的“三不讲” 经验介绍:学生已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怎么讲也不会的不讲.可以说,“不确定关系”一节内容,不少教师怎么讲学生还是不会理解.而这一节又是高考的“盲区”,考查几率小且难度不可能大.不少教师选择了“不讲”或者“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即使高考考到相关问题学生也能应付.
不可否认,量子理论深奥莫测,爱因斯坦晚年也承认:整整五十年有意识的思考,并没有使我更接近“光量子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但這种“怎么讲也不会”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想学会”、“想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的科学热情,埋下质疑的种子,也许有一天种子会发芽长大.所以,还是少说“怎么讲也不会的就不讲”这类话.
追问2:效率高就是一分钟也不浪费吗?
常听到这样的评课用语:四十五分钟每一分钟都不浪费!我们不少课堂太功利了,唯恐没有围绕高(中)考目标展开教学,课堂成了“训练营”,老师说的,学生做的、小组合作的、师生讨论的,不容有一分钟偏离所谓的“高(中)考目标”.学生在一复一日的身心疲惫中赢得了考分.
我们追求的高效率不是让学生每分钟都紧张,而是要精心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让每个教学片断都精彩.“不确定关系”一课中的课堂生成,也许就高考而言是浪费的(实际上也是有作用的),但正是这一段“浪费时间”,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精彩时光”.
追问3:你有几堂课让学生终身难忘?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让一届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一年后回母校重考当年的高考卷,结果,均分从一年前的90分降到20分,让所有的师生瞠目.可见,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是学科本质、是科学精神.“不确定关系”一课,教给学生的是类比的方法、哲学的思辨和明晰的论断,还有民主的治学精神和科学的态度,这是学生一生受用的.
诚然,我们不是要一味地漫无边际的追求学生的新奇和兴奋,而是要有这样的教学思想,在进课堂之前,不断地问自己:我这堂课要让学生到哪儿去?我怎样选择呈现的视角让学生领略到别样的风景?我们不要求每个老师都象特级教师那样智慧和思辨,但创设我们自己的令学生终身难忘的课堂,路就在脚下!
“不确定关系”课堂实录(片断)
师:今天的学习,让我们初步了解到,微观粒子没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不能用经典力学来描述,而需用量子力学描述;微观粒子不能分辨出各个粒子的轨迹,但有概率分布特性;微观粒子能量不连续,是量子化的.
生:(举手)老师,您所说的“量子化”是强加给我们的,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类比,通俗解释一下吗?
师:好,你选一个生活情景吧.
生(略加思考)卖面粉.
师:你到前面来表演可以吗?
生(走到前面,作卖面粉状)喊:卖面粉哦!卖面粉哦!
师:你有多少面粉?
生:要多少有多少.
师:给我装(做拿袋子动作).
生(做装面粉动作)好了吗?
师:没有,继续装.
生:很卖力的装面粉.
师:停!多了.
生(做铲去部分面粉样子)怎么样?差不多吧.
师:又少了!(反复几次,买家还是不满意)
生:(无奈)用手捏一点增加.
师:嫌多.
生:(更无奈)用手捏一点减少.
师:嫌少.
生:茫然状……
师:面粉再细,也只能以确定的大小一份一份地进行变化,变化的最小份额不可分割,称为“量子”.正是这种不连续和不可分割,你再怎么微调也永远不能达到我所希望的量值.这就是一种“量子化”.
全班学生:(沉默几秒钟)热烈鼓掌!
尽管没有量子力学就没有半导体材料,是量子力学让我们步入现代社会,但学生对本来就存在争议的“量子”图景和哲学意义还是一头雾水.教者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智慧,与学生共同生成了一段教学情景,把“量子”图景和哲学意义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赞许之余,我不禁联想到我们平时不少课堂,重新审视我们的言行,我想追问……
追问1:怎么讲也不会真的就不讲吗?
常常听到这样的“三不讲” 经验介绍:学生已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怎么讲也不会的不讲.可以说,“不确定关系”一节内容,不少教师怎么讲学生还是不会理解.而这一节又是高考的“盲区”,考查几率小且难度不可能大.不少教师选择了“不讲”或者“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即使高考考到相关问题学生也能应付.
不可否认,量子理论深奥莫测,爱因斯坦晚年也承认:整整五十年有意识的思考,并没有使我更接近“光量子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但這种“怎么讲也不会”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想学会”、“想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的科学热情,埋下质疑的种子,也许有一天种子会发芽长大.所以,还是少说“怎么讲也不会的就不讲”这类话.
追问2:效率高就是一分钟也不浪费吗?
常听到这样的评课用语:四十五分钟每一分钟都不浪费!我们不少课堂太功利了,唯恐没有围绕高(中)考目标展开教学,课堂成了“训练营”,老师说的,学生做的、小组合作的、师生讨论的,不容有一分钟偏离所谓的“高(中)考目标”.学生在一复一日的身心疲惫中赢得了考分.
我们追求的高效率不是让学生每分钟都紧张,而是要精心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让每个教学片断都精彩.“不确定关系”一课中的课堂生成,也许就高考而言是浪费的(实际上也是有作用的),但正是这一段“浪费时间”,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精彩时光”.
追问3:你有几堂课让学生终身难忘?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让一届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一年后回母校重考当年的高考卷,结果,均分从一年前的90分降到20分,让所有的师生瞠目.可见,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是学科本质、是科学精神.“不确定关系”一课,教给学生的是类比的方法、哲学的思辨和明晰的论断,还有民主的治学精神和科学的态度,这是学生一生受用的.
诚然,我们不是要一味地漫无边际的追求学生的新奇和兴奋,而是要有这样的教学思想,在进课堂之前,不断地问自己:我这堂课要让学生到哪儿去?我怎样选择呈现的视角让学生领略到别样的风景?我们不要求每个老师都象特级教师那样智慧和思辨,但创设我们自己的令学生终身难忘的课堂,路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