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7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就,主要表现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连续增产,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贸易持续发展,农民非农就业继续增加,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这些成就是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但是,在农村发展中也出现了部分农产品供应紧张、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等问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展望2008年,中国农村经济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就,主要表现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连续增产,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贸易持续发展,农民非农就业继续增加,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这些成就是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但是,在农村发展中也出现了部分农产品供应紧张、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等问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展望2008年,中国农村经济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其他文献
2009年上半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但在国家各项政策的强有力支持下,中国农业农村经济仍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农业增长稳定,夏粮继续增产,农民收入小幅增加,农村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速超过城市。农业农村经济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粮食调控政策面临两难选择,农民技能培训有效性不高,农村正规金融服务严重不足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迟缓。展望2009年下半年,由于中国经济企稳向好,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目标有望得到实现。
贵州省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本文通过对贵州省4个县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在“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衣地制度安排下农地流转的基本特征。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农地家庭承包制完成之后就已经有农户进行农地和赁,活跃的农地市场能够帮助那些土地较少的农户获得土地,以满足衣户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增加收入的需求;农地和赁的空间范围主要限于行政村内部,即农地租赁市场是一个典型的行政村内部市场;租赁农地的和金形式以固定租金为主、分成租金为辅,以实物租金(产品租金)为主、货币租金为辅;同时,“顶田吃土”作为一种新的租赁形式也在部分地区
地点:中国·北京
一、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与全球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促进国内外学术界、政府决策部门、企业界和国际机构等在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领域的研究和交流,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将从2009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国际学术会议。
刚果(金)是非洲农业大国,人口的70%为农业人口。刚果(金)的可耕地资源相当丰富,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科技水平低下、有效需求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国内的食物供给长期处于短缺的状态,城市居民中的中低收入家庭一直承受着食物短缺的困扰。尽管农村居民基苓解决了温饱,但是,农民的生存条件依然艰苦。一些国际组织和中资企业正在积极行动,从不同方面努力,帮助刚果(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然而,对非农业援助的道路依然漫长。
本文采用江苏省1983-2007年的数据,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农业劳动力人均膳食能量节省与人均农机动力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人均膳食能量节省与人均农机动力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提高人均农机动力水平对增加人均膳食能量节省都有明显的正效应;短期内人均农机动力变化是人均膳食能量节省的Granger原因;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可能还导致了农民膳食能量结构的变化。
本文基于湖北省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在水稻生产中采用IPM技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出于对环境安全和健康安全的关注,大多数农户愿意采用水稻IPM技术;决策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胜质、是否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以及家庭规模、未成年人数量、耕地规模及其分散程度、水稻生产主要目的、家中是否有人发生过农药中毒事件等因素对农户采用水稻IPM技术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耕地规模和决策者的工作性质对农户采用水稻IPM技术的意愿还存在交互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衣户对水稻IPM技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研究了1991-2006年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对农户家庭内部时间分配的性别分工和劳动负担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村男性和女性的时间分配都表现出从家庭经营向工资劳动转移的趋势,女性的变化幅度更大一些,而经济发展时男性和女性的家务劳动时间的影响都不显著。研究还发现,经济发展指标的变化与成年男性和女性绝对工作负担的增加以及女性在家庭中相对工作负担的增加显著正相关。
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政府各项惠农政策的逐步实施,“三农”问题的严峻程度有了一定的缓和。但是,城乡差距仍在扩大,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还在扩大,特别是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工大量返乡,许多涉农企业发展陷入困境,贫困地区农民的“返贫”问题日渐凸显,农民增收问题格外引人关注。
生态经济学近年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法,为分析生态系统的负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便利。分析显示,2005年,人类的需求已经超过地球供给能力28%。1961年以来,人类社会生态足迹增长了1.5倍,其中,资源足迹增长了36%,而碳足迹则增长了10倍,碳足迹的增长占总生态足迹增长的80%。从区域看,生态足迹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高收入国家消耗资源水平过高。如果人类C02的排放能减少43%,或者高收入国家能将人均生态足迹降低到现在世界的平均水平,则全球生态即可实现平衡。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主要在于减少碳足迹,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