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三个一”视角下练习方法的优化设计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y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一堂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其中一条是“学练三个一”,即有单一的身体练习和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游戏(比赛)等,它们通常就是课的教学内容,即动作(技术)方法、练习方法、运用方法。笔者以2019年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联盟小学组第十届教学研讨活动上《双杠:多种形式支撑的活动方法》的单元设计为例,从单元呈现的单一练习、组合练习、游戏和比赛3个方面分析阐述,提出建议。
  一、巧设情境,凸显项目核心
  (一)案例呈现与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双杠上能完成的支撑动作非常少,而教学单元每堂课上学生练习支撑摆动的次数又非常多,再加上一些绕口的动作名称、枯燥的练习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在学练中失去兴趣,故而影响教学效果。此外,在“支撑→支撑摆动→支撑摆动过杠面→支撑前摆成分腿坐”的练习过程中,技术是循序渐进的,但笔者认为这样设计只是通过双杠在教动作,而且直臂摆动练习中仅仅用前后摆动、摆动过杠面等语言来要求学生的摆动幅度,没有抓住体操项目的核心——控制肢体(表1)。
  (二)思考建议
  支撑摆动的动作要点是直臂顶肩,紧腰不屈髋,摆动的时候要感觉身体像一个摆钟,以肩为轴,不要耸肩,前后摆动的时候要从小幅度摆动练起。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爱模仿的天性,让学生形象地去模仿“钟表”,手臂是“表针”,始终指向“6点”位置,肩膀是中心“轴”,身体是“钟摆”,让学生以肩膀为中心,控制身体不断地摆到指定的时间点。如,在第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小幅度摆动,始终控制身体在“5点”至“7点”之间的范围摆动;第二课时,让学生始终控制身体在“4点”至“8点”之间的范围摆动,慢慢地在控制住身体的情况下,摆动幅度越来越大。这样的练习方法可以让学生的躯干部分在练习中保持紧张,控制自己的身体进行摆动。经过这样的练习,学生逐步有了控制身体大幅度摆动的能力,学习支撑前摆成分腿坐就自然水到渠成了。教师以诙谐的语言把模仿“钟表”的练习方法引入课堂,不仅抓住了体操项目的核心——控制肢体,也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原本枯燥的双杠动作(表2)。
  二、双管齐下,培养核心技能
  (一)案例呈现与分析
  本次教学研讨活动所在学校的双杠,既可以移动也可以调节杠面高度,比起让小学生高不可攀的固定双杠,无疑降低了学练的门槛。把器械体操当中的器械变得更适合让小学生学练,大大提升了活动的安全性。在相对安全的教学条件中,教学单元下杠动作分别是跳下和前摆下,动作过于单一,而且对学生来说,做起来过于简单。另外,组合练习中,下杠之后做蛙跳、单脚跳、绳梯等素质练习,这些与支撑摆动联系不多的素质练习并不一定适用于教学單元组合(表3)。
  (二)思考建议
  众所周知,双杠比赛评分不仅看杠上动作,下杠动作以及落地稳定性也是重要的评分标准。在空中做出一定的动作能够锻炼学生身体控制能力,在学生能够平稳落地后,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入下杠转体(90°或180°),加强学生对空间的感知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为了保证安全,学生在做下杠转体90°时先从单手扶杠开始练习,再慢慢过渡到手不扶杠。在做下杠转体180°时,避免下杠转体180°后落地在杠间。
  体操当中,垫上动作和杠上动作是两个不同的项目,但在练习中,两者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在不同条件下控制肢体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大胆组合,在下杠落地后组合小学阶段学过的垫上技巧动作,如,跳下接燕式平衡、前摆下接前滚翻、转体180°下接后滚翻等。通过项目与项目之间的组合,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在不同条件下完成各种技术动作,还可以培养学生在意外落地或摔倒后自我保护的能力(表4)。
  三、创新评价,激发练习兴趣
  (一)案例呈现与分析
  教学单元的前五课时都是以“比比谁做的多”来评价游戏和比赛的,而且在本次观摩的双杠第五课时上,学生在游戏和比赛环节为了做得更多,出现了动作不标准、不规范的情况,尽管教师一再强调某个动作要标准、落地要稳,但学生大多没有明显的改变。笔者认为,一方面是教学单元评价方法不切合于器械体操项目,另一方面学生在双杠上能做的动作过于少,大量单一的练习使得学生思想上易疲劳(表5)。
  (二)思考建议
  笔者认为,凸显器械体操游戏、比赛中的准确性、艺术性、创造性,更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教学单元中每课时的比赛、游戏环节,采用多样化的练习方法和多元化的评价,突出项目特征(表6)。
  1.练习方法更加多样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动作,把杠上动作和垫上动作相组合,杠上动作以本单元中“直臂支撑 杠上连续支撑前摆成分腿坐(直腿) 屈腿弹腿压杠前摆下”为主,下法可以选择简单的下杠转体(90°或180°),落地后垫上动作可以选择以前学过的动作,如,前滚翻、后滚翻、燕式平衡、跪跳起等,组合多个动作,模拟体操比赛中的成套动作。这样既解决了双杠上学生能做的动作过少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也巩固了之前所学的体操技巧动作,加深了对体操项目的理解。
  2.评价标准更加具体化。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用语融入评价标准,如,能够做出每节课的杠上教学动作的学生称为“黄金选手”,完成后能够“转体”下杠的学生称为“白金选手”,下杠后能够组合3个以上垫上动作的学生称为“钻石选手”,整套动作能够规范、流畅地完成的学生称为“王者选手”。把场地划分为“黄金场”“白金场”“钻石场”“王者场”,通过教师指导提升、自我练习提升、互相匹配提升,让每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现有的程度上获得提高。
  3.评价方法更加多样化。建议教学每个课时的比赛、游戏中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比比动作的优美性、一致性等。如,比直臂支撑摆动时身体姿态的优美性,比摆动腿超越双杠的高度,比屈腿弹腿向上的高度,比自编动作的难度系数等,这样既巩固了技术动作,又为学生提供了挑战难度、挑战自身能力的需求,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
  4.评价主体从师到生。评价主体从教师评价慢慢过渡到学生自评、互评,模仿真实体操比赛情境。小组内轮换做选手和裁判,比赛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决出班级的“体操小达人”。依托学生自主创编动作和多元化的评价,激励学生动作规范,发展动作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其他文献
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情境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的一种教学能力,体育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高质量的教学情境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需要研究重要课题。本次研讨针对体育学科的特点,进一步明确了体育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价值,共同探讨体育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存在的误区,丰富了一线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对教师今后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提高认识,厘清体育教学中创设教学情
课堂与教学是教育学领域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教学实施以课堂为依托,高效的课堂为教学实践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体育课的教学环境与其它学科存在明显区别:首先,体育课一般都是在开放环境下授课,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动作的学习都需身体力行,学习行为很容易受主观意愿的影响。基于以上两点,体育教师为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常对学生的不当行为采用不适宜的惩罚以达到惩前毖后、以儆效尤
由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播出的《我是体育教师》大型公益电视节目活动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产生了社会共鸣。杂志社多次接到各地教育厅、教研室,中小学、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社会主流媒体等社会各界关注学校体育人士的电话,希望能够有机会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或是对节目进行转播,或是以其他形式共同传播正能量。  《我是体育教师》活动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指导,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主办,中国学校体
有效的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不同阶段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需求是不同的,例如青年教师要学习成熟教师的各种经验,如上课、评课、科研方法等;老教师也要不断汲取青年教师身上的新东西、新技能、新思想等。教研活动应该根据教师的各有所需“精准施研”,而不应让多数人成为教研活动的看客。笔者所在学校创新教研方法,根据教师的教龄,将体育教师进行合理分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由学校举办的一系列教研活动,
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频频出台重要文件。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与以往相关文件相比,《意见》呈现出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昭示着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  一、目标明确,任务艰巨  《意见》明确
编者按:日前,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承办,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体局、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协办的江苏省青年教师教学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初中体育与健康)在徐州举行。26名优秀青年体育教师由各市教研室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制订的比赛规程和江苏省教研室制订的比赛方案,通过自下而上的层层选拔,从市级初中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中推荐参赛。比赛共设置8
通过学习《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第三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专集”的案例,笔者受益良多,收获了众多值得借鉴的撰写案例的方法与技巧,同时,众多案例让笔者深受启发、引发了诸多思考。尤其是笔者看到2018年第5期刊登的吉林徐志红老师的案例《利用排球活动培养学生的抗挫力》,笔者认为该篇案例从背景简介到故事发生,从故事分析到反思,思路清晰、逻辑性强;采用典型案例结构表述、用字准确、段落清楚、文笔通顺;将
一、教学背景  每年发生安全事故的学生很多,很多地方即便有显眼的警示标志,如“禁止游泳”“禁止用火”等,但仍有些学生视而不见、见而不理,导致被无情的水、火夺去了生命,这客观地反映了学生健康意识、安全意识的淡薄。基于这样的现状,笔者设计了一节水平三五年级主题式教学的室内体育课。  二、教学目标  学会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危险标志;能够做到远离各种危险源,并能劝阻和帮助他人远离各种危险源;增强安全意识,提
编者按: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讨促进我国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途径,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和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年底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了“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在本次论坛上,“KDL体育与健
2019年11月11日,“扬州会议”40周年纪念大会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隆重举行。纪念大会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承办,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理事长杨贵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鸿江、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原巡视员廖文科、河南省体育局副局长黄家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党委书记张绍通和院长杨国安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