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近年来在我院进行椎管内阻滞无痛分娩的80例孕产妇,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应用罗哌卡因予以腰-硬联合阻滞,观察组应用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结合使用予以腰-硬联合阻滞。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镇痛效果。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宫口开3厘米、6厘米、开全和胎儿分娩出过程两组产妇疼痛情况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产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应用于产妇分娩中可以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减短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降低产妇剖宫产率,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分娩镇痛;舒芬太尼;临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3 【文献标识码】A 【DOI】
我国传统思想中,分娩痛一向都被认为是女性人生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所以如何有效减轻女性分娩时所产生的疼痛一直都是被忽略的一个问题。然而,现代医学经大量研究证实,女性分娩时所出现的较为强烈的疼痛会促使产妇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引发众多神经内分泌反应,例如血液儿茶酷安分泌量的进一步增加,这样会导致女性血管出现收缩的现象,减小其子宫胎盘相应的血流灌注量,从而引发胎儿宫内缺氧和缺血等多方面问题。另外,因为疼痛产妇大声地喊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通气量,导致呼吸性碱中毒情况的出现,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供氧水平大幅下降,出现大量的酸性物质,从而引发代谢性酸中毒的问题,促使产妇和胎儿体内酸碱平衡的失调,导致其内环境出现紊乱,这样便会给母婴造成十分不良的影响。现如今,分娩镇痛方法众多,在这其中椎管内阻滞的腰-硬膜联合阻滞是临床中运用比较广泛的分娩镇痛方式,该种镇痛方式具有效果显著、起效时间短,同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等诸多方面的优势。此次研究选取我院的80例产妇,旨在分析舒芬太尼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实施分娩的80例孕产妇。对照组孕产妇的年龄为24-35岁,孕周为38-41周。观察组孕产妇的年龄为35-34岁,孕周为38-42周。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对照组。在临产妇宫口开到2-3厘米时,同时出现规律性宫缩的情况下,在L2-L3的间隙进行椎管内穿刺麻醉镇痛处理。在对产妇执行麻醉操作以前,对产妇的心率、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等指标加以监测,产妇采用左侧卧位,给予吸氧处理,对其上肢静脉进行开放,同时使用铺巾进行常规性的消毒。进行2毫升利多卡因的抽取,予以产妇表面麻醉,在完成硬膜外穿刺操作以后,选取25G的长脊麻针,穿破硬脊膜直到蛛网膜下腔,在产妇脑脊液渗出时,对3毫克的盐酸罗哌卡因,使用10%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进行稀释处理,使其稀释至3毫升,采用3毫升/秒的速度将溶液推注至产妇蛛网膜下腔。接下来在硬外腔进行置管操作,执行回抽操作,没有血液或是没有脊液的情况下,对镇痛泵加以连接,并且对产妇的麻醉感觉平面加以调节,使其至平面T8,完成平面固定以后,将镇痛泵開启,采用4毫升/时的速度向硬外腔进行0.5微克/毫升舒芬太尼与0.1%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的混合液进行输注,直到产妇产程结束以后暂停药物的供应。
(2)观察组。在临产妇宫开口到2-3厘米时,同时产生具有一定规律性宫缩的状况下,在L2-L3间隙予以椎管内穿刺麻醉镇痛处理。执行麻醉操作以前,对产妇心率、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等相关指标加以检测,产妇采用左侧卧位,都进行吸氧处理,对上肢静脉进行开放,同时采用铺巾进行常规性的消毒处理。实施2毫升利多卡因的抽取,并对产妇进行表面麻醉,在完成硬膜外穿刺操作以后,选取25G长脊麻针,将硬脊膜穿破直到蛛网膜下腔位置。在出现脑脊液渗出的情况下,对3毫克的盐酸罗哌卡因与3微克的舒芬太尼使用10%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进行稀释,稀释至3毫升,采用0.3毫升/秒的速度向产妇蛛网膜下腔进行推注。接下来在硬膜外腔进行置管操作,实施回抽处理,在没有血液或是没有脊液的情况下,对镇痛泵加以连接,并且对其麻醉感觉面加以调节,使其至T8平面,在完成平面的固定以后,对镇痛泵加以开启,采用4毫升/时的速度向硬外腔进行0.5微克/毫升和盐酸罗哌卡因混合液的输注,直至产妇产程结束之时暂停药物供应。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运用均数±标准差和%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运用t和X 2针对实验研究数据进行检验。P<0.05表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表4。
3 结论
3.1 舒芬太尼的注射给镇痛效果带来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硬膜外阻滞方法中,硬膜外自控镇痛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主要是在人体硬膜外腔进行较低浓度麻醉药物和阿片类镇痛药物联合应用的注射,不但能够实现产妇的无痛分娩,并且没有运动神经阻滞的情况出现,可以结合产妇本身疼痛的忍受程度进行给药,药物的应用更加方便且及时,能够使镇痛用药个体之间的差异得到有效消除,大幅节约了药物的使用剂量,同时能够降低各种不良反应情况的出现,药物使用剂量较小,且可以获取较为良好的镇痛效果。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的方法是标准硬膜外的替代方法之一,向产妇蛛网膜下腔进行较小浓度局部麻醉药物联合阿片类药物的注射,接下来予以产妇硬膜外镇痛,有效结合了腰麻和硬膜外阻滞的两个方面的优势,若是存在需求可以由硬膜外进行药物的供应,延长了产妇镇痛的时间。向蛛网膜下腔进行麻醉镇痛药物的注射可以直接性地与背角阿片受体之前进行有效结合,镇痛起效速度较快,运动神经阻滞相对较小,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 对于盐酸罗哌卡因,其是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具有长效性的特点,药物毒性较小,且作用时间较长,在无痛分娩中进行应用可以发挥如下几方面的优势:首先,止痛效果稳定且持久。其次,阻滞感觉神经比较敏感,运动神经阻滞不是十分显著,同时不会对产力和产程造成影响。再次,对于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存在比较小的毒性。最后,对于胎盘和子宫血流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对于母亲和婴儿产生的药物毒性相对较小。单一蛛网膜下隙进行3-6毫克盐酸罗哌卡因的应用可以发挥比较明显的镇痛作用,例如,和阿片类镇痛药物联合应用的过程中,剂量可以减小到1-3毫克,同时能够有效延长药物的实际作用时间,加强镇痛效果。
相关学者认为,实施镇痛30分钟内,罗帕卡因与舒芬太尼的结合使用实施腰-硬膜外联合阻滞具有更加良好的镇痛效果。相关研究显示,罗帕卡因与舒芬太尼的结合使用阻滞作用相应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单一使用罗哌卡因进行阻滞,但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更长。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取蛛网膜下腔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的镇痛方式,在宫口开3厘米、6厘米、宫口全开以及胎儿分娩出时产妇在疼痛评分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所以存在更加良好的分娩镇痛效果。
3.2 舒芬太尼的注射给产程时间带来的影响
经大量实践表明,行腰-硬联合阻滞无痛分娩能够使产妇产程得到一定缩短,相关团队研究表明,行腰-硬联合阻滞无痛分娩能够使产妇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得到有效缩短,但对于产妇的第三产程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也有团队经研究显示,行腰-硬联合阻滞进行无痛分娩可以减短产妇的第一产程,然而对于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产妇第一产程潜伏期和第三产程时间上,两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充分说明蛛网膜下腔进行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的联合的注射,在产妇分娩镇痛的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方面的影响上更加显著。针对产妇蛛网膜下腔进行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二者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促使第一产程活跃期减短的原因也许是由于产妇分娩疼痛得到明显地缓解,同时获得了较为充分的休息时间,更加有助于产程的推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通常来讲,椎管内阻滞镇痛会令产妇盆地更加松弛,给胎儿的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并且对于产妇腹肌和肛提肌相应的收縮力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促使产妇在第二产程时向下屏气导致用力不是十分顺畅,这种情况下便很难与缩宫配合,导致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有所延长,很明显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时间的延长更加显著。
3.3 舒芬太尼的注射给分娩方式带来的影响
相关团队研究表明,行腰-硬联合阻滞无痛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率与阴道助产率均得到明显降低。另外,也有团队研究表明,单一使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会使产妇剖宫产率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加大产妇自然分娩的几率。但有关研究显示,相较于硬膜外阻滞麻醉而言,腰硬膜联合阻滞产妇剖宫产率降低得更加明显。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是2.5%,明显比对照组低,存在明显差异(P<0.05)。充分表明,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结合使用实施腰-硬联合阻滞方法,产妇对应的剖宫产率更低,具有较高的自然分娩率,同以上研究结果保持一致。究其原因也许是观察组产妇疼痛的缓解更加明显,能够在无痛的状态下顺利进行自然分娩,所以剖宫产率相对偏低。
综上所述,针对产妇进行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可以发挥比较良好的镇痛效果,明显缩短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降低产妇剖宫产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不会升高,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福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9(01):49-50.
[2]刘福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J].家庭医药,2019,000(001):37-38.
[3]石利男.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及对产程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01):19-19.
【关键词】分娩镇痛;舒芬太尼;临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3 【文献标识码】A 【DOI】
我国传统思想中,分娩痛一向都被认为是女性人生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所以如何有效减轻女性分娩时所产生的疼痛一直都是被忽略的一个问题。然而,现代医学经大量研究证实,女性分娩时所出现的较为强烈的疼痛会促使产妇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引发众多神经内分泌反应,例如血液儿茶酷安分泌量的进一步增加,这样会导致女性血管出现收缩的现象,减小其子宫胎盘相应的血流灌注量,从而引发胎儿宫内缺氧和缺血等多方面问题。另外,因为疼痛产妇大声地喊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通气量,导致呼吸性碱中毒情况的出现,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供氧水平大幅下降,出现大量的酸性物质,从而引发代谢性酸中毒的问题,促使产妇和胎儿体内酸碱平衡的失调,导致其内环境出现紊乱,这样便会给母婴造成十分不良的影响。现如今,分娩镇痛方法众多,在这其中椎管内阻滞的腰-硬膜联合阻滞是临床中运用比较广泛的分娩镇痛方式,该种镇痛方式具有效果显著、起效时间短,同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等诸多方面的优势。此次研究选取我院的80例产妇,旨在分析舒芬太尼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实施分娩的80例孕产妇。对照组孕产妇的年龄为24-35岁,孕周为38-41周。观察组孕产妇的年龄为35-34岁,孕周为38-42周。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对照组。在临产妇宫口开到2-3厘米时,同时出现规律性宫缩的情况下,在L2-L3的间隙进行椎管内穿刺麻醉镇痛处理。在对产妇执行麻醉操作以前,对产妇的心率、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等指标加以监测,产妇采用左侧卧位,给予吸氧处理,对其上肢静脉进行开放,同时使用铺巾进行常规性的消毒。进行2毫升利多卡因的抽取,予以产妇表面麻醉,在完成硬膜外穿刺操作以后,选取25G的长脊麻针,穿破硬脊膜直到蛛网膜下腔,在产妇脑脊液渗出时,对3毫克的盐酸罗哌卡因,使用10%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进行稀释处理,使其稀释至3毫升,采用3毫升/秒的速度将溶液推注至产妇蛛网膜下腔。接下来在硬外腔进行置管操作,执行回抽操作,没有血液或是没有脊液的情况下,对镇痛泵加以连接,并且对产妇的麻醉感觉平面加以调节,使其至平面T8,完成平面固定以后,将镇痛泵開启,采用4毫升/时的速度向硬外腔进行0.5微克/毫升舒芬太尼与0.1%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的混合液进行输注,直到产妇产程结束以后暂停药物的供应。
(2)观察组。在临产妇宫开口到2-3厘米时,同时产生具有一定规律性宫缩的状况下,在L2-L3间隙予以椎管内穿刺麻醉镇痛处理。执行麻醉操作以前,对产妇心率、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等相关指标加以检测,产妇采用左侧卧位,都进行吸氧处理,对上肢静脉进行开放,同时采用铺巾进行常规性的消毒处理。实施2毫升利多卡因的抽取,并对产妇进行表面麻醉,在完成硬膜外穿刺操作以后,选取25G长脊麻针,将硬脊膜穿破直到蛛网膜下腔位置。在出现脑脊液渗出的情况下,对3毫克的盐酸罗哌卡因与3微克的舒芬太尼使用10%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进行稀释,稀释至3毫升,采用0.3毫升/秒的速度向产妇蛛网膜下腔进行推注。接下来在硬膜外腔进行置管操作,实施回抽处理,在没有血液或是没有脊液的情况下,对镇痛泵加以连接,并且对其麻醉感觉面加以调节,使其至T8平面,在完成平面的固定以后,对镇痛泵加以开启,采用4毫升/时的速度向硬外腔进行0.5微克/毫升和盐酸罗哌卡因混合液的输注,直至产妇产程结束之时暂停药物供应。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运用均数±标准差和%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运用t和X 2针对实验研究数据进行检验。P<0.05表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表4。
3 结论
3.1 舒芬太尼的注射给镇痛效果带来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硬膜外阻滞方法中,硬膜外自控镇痛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主要是在人体硬膜外腔进行较低浓度麻醉药物和阿片类镇痛药物联合应用的注射,不但能够实现产妇的无痛分娩,并且没有运动神经阻滞的情况出现,可以结合产妇本身疼痛的忍受程度进行给药,药物的应用更加方便且及时,能够使镇痛用药个体之间的差异得到有效消除,大幅节约了药物的使用剂量,同时能够降低各种不良反应情况的出现,药物使用剂量较小,且可以获取较为良好的镇痛效果。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的方法是标准硬膜外的替代方法之一,向产妇蛛网膜下腔进行较小浓度局部麻醉药物联合阿片类药物的注射,接下来予以产妇硬膜外镇痛,有效结合了腰麻和硬膜外阻滞的两个方面的优势,若是存在需求可以由硬膜外进行药物的供应,延长了产妇镇痛的时间。向蛛网膜下腔进行麻醉镇痛药物的注射可以直接性地与背角阿片受体之前进行有效结合,镇痛起效速度较快,运动神经阻滞相对较小,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 对于盐酸罗哌卡因,其是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具有长效性的特点,药物毒性较小,且作用时间较长,在无痛分娩中进行应用可以发挥如下几方面的优势:首先,止痛效果稳定且持久。其次,阻滞感觉神经比较敏感,运动神经阻滞不是十分显著,同时不会对产力和产程造成影响。再次,对于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存在比较小的毒性。最后,对于胎盘和子宫血流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对于母亲和婴儿产生的药物毒性相对较小。单一蛛网膜下隙进行3-6毫克盐酸罗哌卡因的应用可以发挥比较明显的镇痛作用,例如,和阿片类镇痛药物联合应用的过程中,剂量可以减小到1-3毫克,同时能够有效延长药物的实际作用时间,加强镇痛效果。
相关学者认为,实施镇痛30分钟内,罗帕卡因与舒芬太尼的结合使用实施腰-硬膜外联合阻滞具有更加良好的镇痛效果。相关研究显示,罗帕卡因与舒芬太尼的结合使用阻滞作用相应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单一使用罗哌卡因进行阻滞,但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更长。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取蛛网膜下腔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的镇痛方式,在宫口开3厘米、6厘米、宫口全开以及胎儿分娩出时产妇在疼痛评分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所以存在更加良好的分娩镇痛效果。
3.2 舒芬太尼的注射给产程时间带来的影响
经大量实践表明,行腰-硬联合阻滞无痛分娩能够使产妇产程得到一定缩短,相关团队研究表明,行腰-硬联合阻滞无痛分娩能够使产妇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得到有效缩短,但对于产妇的第三产程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也有团队经研究显示,行腰-硬联合阻滞进行无痛分娩可以减短产妇的第一产程,然而对于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产妇第一产程潜伏期和第三产程时间上,两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充分说明蛛网膜下腔进行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的联合的注射,在产妇分娩镇痛的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方面的影响上更加显著。针对产妇蛛网膜下腔进行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二者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促使第一产程活跃期减短的原因也许是由于产妇分娩疼痛得到明显地缓解,同时获得了较为充分的休息时间,更加有助于产程的推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通常来讲,椎管内阻滞镇痛会令产妇盆地更加松弛,给胎儿的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并且对于产妇腹肌和肛提肌相应的收縮力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促使产妇在第二产程时向下屏气导致用力不是十分顺畅,这种情况下便很难与缩宫配合,导致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有所延长,很明显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时间的延长更加显著。
3.3 舒芬太尼的注射给分娩方式带来的影响
相关团队研究表明,行腰-硬联合阻滞无痛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率与阴道助产率均得到明显降低。另外,也有团队研究表明,单一使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会使产妇剖宫产率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加大产妇自然分娩的几率。但有关研究显示,相较于硬膜外阻滞麻醉而言,腰硬膜联合阻滞产妇剖宫产率降低得更加明显。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是2.5%,明显比对照组低,存在明显差异(P<0.05)。充分表明,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结合使用实施腰-硬联合阻滞方法,产妇对应的剖宫产率更低,具有较高的自然分娩率,同以上研究结果保持一致。究其原因也许是观察组产妇疼痛的缓解更加明显,能够在无痛的状态下顺利进行自然分娩,所以剖宫产率相对偏低。
综上所述,针对产妇进行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可以发挥比较良好的镇痛效果,明显缩短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降低产妇剖宫产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不会升高,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福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9(01):49-50.
[2]刘福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J].家庭医药,2019,000(001):37-38.
[3]石利男.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及对产程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01):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