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针刺;偏头痛;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7.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5-0048-01
偏头痛为常见病、多发病,儿童期和青春期起病,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与精神情绪紧张,休息睡眠不好有关。发病常疼痛剧烈,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笔者于2014年7月—2015年12月,应用针刺治疗偏头痛30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来源于2014年7月—2015年12月本院中医门诊。女25例,男5例,年龄20~50岁,病程8个月~10 a。
2治疗方法
2.1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头痛学会(lHS)1998年关于偏头痛的分类标准和普通偏头痛的诊断标准[1]。
2.2纳入标准1)至少5次发作符合标准(2~4);2)头痛持续4~72 h(未经治或治疗不满意者);3)头痛呈单侧性,搏动性;4)头痛时至少出现下列一种症状:恶心或呕吐;畏光或畏声;5)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临床上能排除器质性疾患引起的头痛;尽管临床上怀疑器质性疾患,但通过检查可排除;据其经过可判定与偏头痛的关系。
2.3排除标准 1)先兆偏头痛(典型偏头痛、脑血管病、高血压或局部疾病所致头痛;2)合并有心血管病、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3)孕妇及有反复流产者;4)不能配合者。
2.4治疗方法主穴:太阳、率谷、头维、风池、阿是穴,均取患侧;合谷,太冲均取双侧。配穴:痰湿上扰者,加丰隆、足三里;肝肾阴虚者,加太冲、太溪;肝火偏亢者,加支沟、行间。所选穴位周围进行常规消毒,用30号毫针针刺。风池穴,向鼻尖方向针刺1.0~1.2寸,以局部产生酸、麻、重、胀感为佳,率谷、头维、阿是穴沿皮横刺,施以捻转手法,以局部产生针感为佳,余穴釆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间隔15 min行针1次,每周治疗5次,3周为1个疗程。[HJ1.8mm]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1998年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及《中西医病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头痛症状完全消失,经1年随访无复发;显效:头痛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减轻,不影响工作生活,至少维持6个月以上;有效:头痛等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发作次数减少,能坚持工作,维持6个月以上;无效:头痛程度及次数无变化。
[JP2]3.2结果治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80%。[JP]
4讨论
偏头痛因其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西医无特效药,且西药副作用较多,其属于中医的“脑风”“头风”范畴。病因多因肝阳上亢、痰浊上扰或肝肾阴虚、气滞血瘀等使络脉不通或脑失所养而致,病机在于“不通则痛,不荣则病”。采用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显效快速且无明显副作用,能够减少滥用药物或毒副作用及成瘾性,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及推广,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针刺治疗偏头痛能迅速缓解头痛甚至痊愈。偏头痛发生在头侧部,是少阳经循行区域,根据“经脉所述,主治所及”的理论循经取穴,取率谷、风池穴;太阳为经外奇穴,头维、阿是穴为局部取穴;合谷,太冲合称四关穴,合谷为阳之气,太冲为阴之血,2穴合用能搜风理气活血止痛。以上主穴合用起到通络活络,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最终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配穴中,丰隆为胃经祛痰要穴,足三里为胃经合穴,2穴合用能滋补肝肾;支沟为三焦经经穴,泻相火要穴,行间为肝经荥穴,2穴合用能清泻肝火。故能够达到针到痛除。[KH*1D]
参考文献:
[1]戴瑞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上海:上海教育科技出版社,1991,71.
[2]ZY/T001.1~001.9-94.中医病症诊断标准[S].
中图分类号:R747.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5-0048-01
偏头痛为常见病、多发病,儿童期和青春期起病,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与精神情绪紧张,休息睡眠不好有关。发病常疼痛剧烈,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笔者于2014年7月—2015年12月,应用针刺治疗偏头痛30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来源于2014年7月—2015年12月本院中医门诊。女25例,男5例,年龄20~50岁,病程8个月~10 a。
2治疗方法
2.1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头痛学会(lHS)1998年关于偏头痛的分类标准和普通偏头痛的诊断标准[1]。
2.2纳入标准1)至少5次发作符合标准(2~4);2)头痛持续4~72 h(未经治或治疗不满意者);3)头痛呈单侧性,搏动性;4)头痛时至少出现下列一种症状:恶心或呕吐;畏光或畏声;5)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临床上能排除器质性疾患引起的头痛;尽管临床上怀疑器质性疾患,但通过检查可排除;据其经过可判定与偏头痛的关系。
2.3排除标准 1)先兆偏头痛(典型偏头痛、脑血管病、高血压或局部疾病所致头痛;2)合并有心血管病、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3)孕妇及有反复流产者;4)不能配合者。
2.4治疗方法主穴:太阳、率谷、头维、风池、阿是穴,均取患侧;合谷,太冲均取双侧。配穴:痰湿上扰者,加丰隆、足三里;肝肾阴虚者,加太冲、太溪;肝火偏亢者,加支沟、行间。所选穴位周围进行常规消毒,用30号毫针针刺。风池穴,向鼻尖方向针刺1.0~1.2寸,以局部产生酸、麻、重、胀感为佳,率谷、头维、阿是穴沿皮横刺,施以捻转手法,以局部产生针感为佳,余穴釆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间隔15 min行针1次,每周治疗5次,3周为1个疗程。[HJ1.8mm]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1998年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及《中西医病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头痛症状完全消失,经1年随访无复发;显效:头痛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减轻,不影响工作生活,至少维持6个月以上;有效:头痛等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发作次数减少,能坚持工作,维持6个月以上;无效:头痛程度及次数无变化。
[JP2]3.2结果治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80%。[JP]
4讨论
偏头痛因其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西医无特效药,且西药副作用较多,其属于中医的“脑风”“头风”范畴。病因多因肝阳上亢、痰浊上扰或肝肾阴虚、气滞血瘀等使络脉不通或脑失所养而致,病机在于“不通则痛,不荣则病”。采用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显效快速且无明显副作用,能够减少滥用药物或毒副作用及成瘾性,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及推广,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针刺治疗偏头痛能迅速缓解头痛甚至痊愈。偏头痛发生在头侧部,是少阳经循行区域,根据“经脉所述,主治所及”的理论循经取穴,取率谷、风池穴;太阳为经外奇穴,头维、阿是穴为局部取穴;合谷,太冲合称四关穴,合谷为阳之气,太冲为阴之血,2穴合用能搜风理气活血止痛。以上主穴合用起到通络活络,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最终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配穴中,丰隆为胃经祛痰要穴,足三里为胃经合穴,2穴合用能滋补肝肾;支沟为三焦经经穴,泻相火要穴,行间为肝经荥穴,2穴合用能清泻肝火。故能够达到针到痛除。[KH*1D]
参考文献:
[1]戴瑞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上海:上海教育科技出版社,1991,71.
[2]ZY/T001.1~001.9-94.中医病症诊断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