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一系列措施,让幼儿愉悦地进餐。
关键词:幼儿;进餐;习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健康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作为幼儿教师,不仅对幼儿身体发育加以照顾,还要对幼儿心理加以保护,因此,我们要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帮助幼儿真正愉悦地进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创设故事情境,改善偏食、挑食情况
许多家庭中普遍存在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于是造成孩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等不良进餐习惯,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3~6岁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我们抓住幼儿喜欢模仿、爱听表扬的特点,创设故事情境,以期望能改善孩子偏食、挑食的情况。如,很多孩子不喜欢吃海带,一碰到吃海带烧肉或骨头海带汤时,孩子吃饭就特别慢,不仅吃饭时间拉长,而且把海带丝粘得桌上、地上都是,给保育阿姨的清洁工作也增加了难度。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通过故事“大脖子的由来”“海带自述”帮助孩子了解海带对我们的营养价值,一方面告诉孩子哪些明星喜欢吃海带,还有老师可喜欢吃海带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和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扬,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带动幼儿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二、参与食物制作,珍惜劳动果实
剩菜剩饭现象不仅在幼儿园中普遍存在,在家庭中更是不被家长当回事,单单的说教形式已无作用,于是我们开展了“我是小厨师”活动。比如说,每周五的面食,我们轮流让一个班参与制作食物,包饺子、搓面团、做馒头……实践证明,只要是自己做的食物,吃起来才格外香,进餐秩序也好,更别说有剩菜剩饭了。
三、逐渐加量,响应光盘行动
如今,很多饭店都会在桌面上放一个温馨提醒“光盘行动”,我们也特意开展了光盘行动的主题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光盘行动的意义。之后,在给幼儿分发午餐时,我们尝试刻意不一次性把所有的饭菜量加给幼儿,而是故意留一部分饭菜。在饭菜相比以往少的情况下,幼儿更能“超前”吃完午餐,这时教师及时作出表扬,进而鼓励幼儿再添一碗,等幼儿吃完后,在全班幼儿面前进行表扬“某某小朋友今天真棒啊,吃了两碗,而且吃得真干净,响应了光盘行动,来,奖励一个大苹果!”其他幼儿纷纷效仿,我们发现,幼儿不仅做到了光盘行动,更在无意识中,他们饭菜的摄入量比平常更多。
四、轻松交谈,保持愉悦心情进餐
在午餐环节,常常能听到这样善意的提醒:“好好吃,别说话!”“把碗里的饭菜吃干净点!”……原本愉快的进餐顿时严肃起来。在传统观念中,幼儿必须遵守这种传统美德,时刻提醒自己按要求吃饭,但从生理特点来看,教师对吃得慢的幼兒催促,以及对规则不时的提醒,给了幼儿太大的压力,使幼儿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影响了食欲,引起幼儿情绪的反感、紧张,造成厌食、畏食。而愉悦是内心发出的一种情感,在进餐中交谈,能让我们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富于创造性联想,给幼儿适度的自由说话的权利,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也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只要进餐活动中,幼儿愿意相互交流或自言自语,没有影响其他小朋友或破坏进餐活动,个性行为就不应受到纪律的束缚。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对于幼儿不喜欢
的食物,幼儿从不入嘴到勉强能吃一点,再到多吃一些直至吃完自己的量,甚至开口再添,每一点一滴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凌雁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进餐;习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健康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作为幼儿教师,不仅对幼儿身体发育加以照顾,还要对幼儿心理加以保护,因此,我们要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帮助幼儿真正愉悦地进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创设故事情境,改善偏食、挑食情况
许多家庭中普遍存在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于是造成孩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等不良进餐习惯,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3~6岁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我们抓住幼儿喜欢模仿、爱听表扬的特点,创设故事情境,以期望能改善孩子偏食、挑食的情况。如,很多孩子不喜欢吃海带,一碰到吃海带烧肉或骨头海带汤时,孩子吃饭就特别慢,不仅吃饭时间拉长,而且把海带丝粘得桌上、地上都是,给保育阿姨的清洁工作也增加了难度。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通过故事“大脖子的由来”“海带自述”帮助孩子了解海带对我们的营养价值,一方面告诉孩子哪些明星喜欢吃海带,还有老师可喜欢吃海带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和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扬,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带动幼儿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二、参与食物制作,珍惜劳动果实
剩菜剩饭现象不仅在幼儿园中普遍存在,在家庭中更是不被家长当回事,单单的说教形式已无作用,于是我们开展了“我是小厨师”活动。比如说,每周五的面食,我们轮流让一个班参与制作食物,包饺子、搓面团、做馒头……实践证明,只要是自己做的食物,吃起来才格外香,进餐秩序也好,更别说有剩菜剩饭了。
三、逐渐加量,响应光盘行动
如今,很多饭店都会在桌面上放一个温馨提醒“光盘行动”,我们也特意开展了光盘行动的主题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光盘行动的意义。之后,在给幼儿分发午餐时,我们尝试刻意不一次性把所有的饭菜量加给幼儿,而是故意留一部分饭菜。在饭菜相比以往少的情况下,幼儿更能“超前”吃完午餐,这时教师及时作出表扬,进而鼓励幼儿再添一碗,等幼儿吃完后,在全班幼儿面前进行表扬“某某小朋友今天真棒啊,吃了两碗,而且吃得真干净,响应了光盘行动,来,奖励一个大苹果!”其他幼儿纷纷效仿,我们发现,幼儿不仅做到了光盘行动,更在无意识中,他们饭菜的摄入量比平常更多。
四、轻松交谈,保持愉悦心情进餐
在午餐环节,常常能听到这样善意的提醒:“好好吃,别说话!”“把碗里的饭菜吃干净点!”……原本愉快的进餐顿时严肃起来。在传统观念中,幼儿必须遵守这种传统美德,时刻提醒自己按要求吃饭,但从生理特点来看,教师对吃得慢的幼兒催促,以及对规则不时的提醒,给了幼儿太大的压力,使幼儿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影响了食欲,引起幼儿情绪的反感、紧张,造成厌食、畏食。而愉悦是内心发出的一种情感,在进餐中交谈,能让我们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富于创造性联想,给幼儿适度的自由说话的权利,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也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只要进餐活动中,幼儿愿意相互交流或自言自语,没有影响其他小朋友或破坏进餐活动,个性行为就不应受到纪律的束缚。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对于幼儿不喜欢
的食物,幼儿从不入嘴到勉强能吃一点,再到多吃一些直至吃完自己的量,甚至开口再添,每一点一滴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凌雁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