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从古至今都包含了万千滋味,粮食抑或水果乃至花香,经过岁月发酵,终究改变了原有的样子,成长为醇厚的佳酿。苏轼“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苦酒中,含著淡淡的忧伤;王翰夜光杯中盛着的琵琶美酒,满怀一腔热血;范仲淹独自一人倚靠危栏,酒入了愁肠,洒下思乡的热泪……
而细品她的桂花酒,心头却泛出点点甜意。
有一种甜,叫作桂花清甜绕指尖。
秋意正浓,院子里绿叶覆盖的桂花树上缀下许多黄色摇铃。这时就是外婆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她套上微微泛黄的袖套,踮起脚尖够着那泛香的桂花。一大把抓下去,尽是桂花,却不沾有任何一片桂叶,我也试着模仿,一只小手抓下去,却不见几朵桂花,反而是一手的桂叶撒得满身都是,就连外婆雪白的头发上也点上一片片绿。在我的淘气和外婆的笑声中,一捧捧桂花,静静地躺满筐中。嗅着那淡黄色的甜甜香气,我心中也不禁泛甜。
有一种甜,叫作软语沙甜伴我眠。
时间久了,甜意自然就淡了。离着桂树远了,甜意自然就淡了。但在外婆板凳边却不觉如此,外婆双手把着筐子,在清水中不断筛选着优良桂花,虽然身上不断溅上清冽的井水,却被甜意覆盖全身。随后湿润的桂花被撒入家中厚实的酒缸中,一块厚实粗糙的石块封上了缸口。余下就是漫长的等待了,但在秋夜外婆“桂花姑娘”故事的渲染中,夜晚似乎不再黑暗寂静,外婆的吴侬软语,带着些许沙哑、些许甜软,伴我进入甜甜的梦乡。
有一种甜,叫作品味酒甜冬至年。
“冬至夜,大如年。”在家人冒着热气的呼吸中,在蒸笼散发出的阵阵白烟中,最让人期盼的便是从家乡寄来一个大包裹,又沉又大,父亲一脸喜悦,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裹,一个棕色的酒缸出现在眼前,父亲费力提起,哐啷哐啷的清脆酒声随即响起,还未开盖就已有阵阵从缝隙中泛出的酒香,酒下沉淀着朦胧的桂花残渣,小酌一口,甜味由浅及深,温热了整个冬至,这不就是外婆的酒吗?这酒,不沾染一丝辛辣,只是重重恬淡余香萦绕嘴边。
用外婆的话说,江南姑娘当然要有适宜江南姑娘的酒。
外婆的冬酿酒,甜了我这江南姑娘,甜了江南的年。
“犹记那年桂花载酒,送你至渡口,月影去,沉沉东流小舟。”我看看窗外,桂花又开了,地上零落的桂花泛着点点甜意,故乡的外婆,还在摘桂花吗?今年,还会有一杯清甜的桂花酒吗?
(指导教师 陈思瑶)
点评
这是初三学生试写上海中考作文的一篇范文。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有一种甜,叫作桂花清甜绕指尖;有一种甜,叫作软语沙甜伴我眠;有一种甜,叫作品味酒甜冬至年”,把“甜”分成了三个层次,不仅一次又一次地点题,还将文章巧妙地切割成了三个场景。每一个分镜头,都有与桂花有关的甜,也有“我”与外婆之间甜蜜温馨的互动,双线结构,深化了“甜”的意蕴。除此之外,文章语言的表现力也是极强的,没有冗杂的祖孙之间的对话描写,只需要几个动作、几种神态,就使祖孙间的深厚情感跃然纸上,读过之后,余味无穷。
而细品她的桂花酒,心头却泛出点点甜意。
有一种甜,叫作桂花清甜绕指尖。
秋意正浓,院子里绿叶覆盖的桂花树上缀下许多黄色摇铃。这时就是外婆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她套上微微泛黄的袖套,踮起脚尖够着那泛香的桂花。一大把抓下去,尽是桂花,却不沾有任何一片桂叶,我也试着模仿,一只小手抓下去,却不见几朵桂花,反而是一手的桂叶撒得满身都是,就连外婆雪白的头发上也点上一片片绿。在我的淘气和外婆的笑声中,一捧捧桂花,静静地躺满筐中。嗅着那淡黄色的甜甜香气,我心中也不禁泛甜。
有一种甜,叫作软语沙甜伴我眠。
时间久了,甜意自然就淡了。离着桂树远了,甜意自然就淡了。但在外婆板凳边却不觉如此,外婆双手把着筐子,在清水中不断筛选着优良桂花,虽然身上不断溅上清冽的井水,却被甜意覆盖全身。随后湿润的桂花被撒入家中厚实的酒缸中,一块厚实粗糙的石块封上了缸口。余下就是漫长的等待了,但在秋夜外婆“桂花姑娘”故事的渲染中,夜晚似乎不再黑暗寂静,外婆的吴侬软语,带着些许沙哑、些许甜软,伴我进入甜甜的梦乡。
有一种甜,叫作品味酒甜冬至年。
“冬至夜,大如年。”在家人冒着热气的呼吸中,在蒸笼散发出的阵阵白烟中,最让人期盼的便是从家乡寄来一个大包裹,又沉又大,父亲一脸喜悦,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裹,一个棕色的酒缸出现在眼前,父亲费力提起,哐啷哐啷的清脆酒声随即响起,还未开盖就已有阵阵从缝隙中泛出的酒香,酒下沉淀着朦胧的桂花残渣,小酌一口,甜味由浅及深,温热了整个冬至,这不就是外婆的酒吗?这酒,不沾染一丝辛辣,只是重重恬淡余香萦绕嘴边。
用外婆的话说,江南姑娘当然要有适宜江南姑娘的酒。
外婆的冬酿酒,甜了我这江南姑娘,甜了江南的年。
“犹记那年桂花载酒,送你至渡口,月影去,沉沉东流小舟。”我看看窗外,桂花又开了,地上零落的桂花泛着点点甜意,故乡的外婆,还在摘桂花吗?今年,还会有一杯清甜的桂花酒吗?
(指导教师 陈思瑶)
点评
这是初三学生试写上海中考作文的一篇范文。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有一种甜,叫作桂花清甜绕指尖;有一种甜,叫作软语沙甜伴我眠;有一种甜,叫作品味酒甜冬至年”,把“甜”分成了三个层次,不仅一次又一次地点题,还将文章巧妙地切割成了三个场景。每一个分镜头,都有与桂花有关的甜,也有“我”与外婆之间甜蜜温馨的互动,双线结构,深化了“甜”的意蕴。除此之外,文章语言的表现力也是极强的,没有冗杂的祖孙之间的对话描写,只需要几个动作、几种神态,就使祖孙间的深厚情感跃然纸上,读过之后,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