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磁敏感成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73例急性缺性卒中患者,按照患者是否合并脑微出血分为以下两组: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作为试验组(42例),未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组(31例)。均给予所有普通磁共振和磁敏感成像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在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中的价值进行比较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有关危险因素。结果 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经磁敏感成像的检出率100.00%(42/42)高于普通磁共振检出率69.05%(29/42),患者经普通磁共振成像检查后,其出血面积为(723.42±76.34)mm2明显小于磁敏感成像的检查面积(988.21±82.11)mm2,组间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舒张压、收缩压、脑白质变性级别及腔隙性脑梗死级别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经磁敏感成像检查,可清晰观察到脑微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因此,在预防和治疗脑微出血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脑微出血;磁敏感成像;影像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1-175-04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也随之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带来了重大威胁。为降低病死率,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有效改善,其早期有效地诊断及干预显得颇为关键。脑微出血是一种小出血病症,其出血直径不足5mm。采取常规的神经影像学方式检查脑微出血难以检查出患者是否伴有脑微出血,若使用常规的头颅MRI与CT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做出诊断时,又存在一定限制性。因此,为准确判断是否存在脑微出血,并作出合理辨别,可采取磁敏感成像方式进行诊断,此方式主要是充分使用组织磁敏感性差异成像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血液代谢产物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缺血性脑卒中作出诊断时,此方式具有一定诊断价值。本研究就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磁敏感成像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现将其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73例急性缺性卒中患者,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1)部分患者存在清楚意识,但依然存在失语、偏瘫等神经系统局部病灶体征;(2)局部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的出现较为迅速,其持续时间超过24h,症状在数日内有所加重;(3)经头颅CT检查,早期表现为正常,在1~2d消失后表现为低密度灶;(4)患者伴有肥胖、高龄、吸烟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纳入标准:(1)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均是在6h以内;(2)病情均较为严重,具有相对较大的缺血面积。排除标准:(1)脑血管畸形者;(2)合并肝、肾、心等重大疾病者;(3)对MRI检查存在禁忌证。整个研究均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下完成,并同时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与实施。按照患者是否合并脑微出血主要分为以下两组: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作为试验组(42例),未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较强的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饮酒、吸烟史,使用标准台式水银血压计对受试者的右上肢肱动脉坐位血压进行测量,在进行血压测量前,受试者需安静休息15min,分别测量舒张压和收缩压,需测量3次,取最终平均值。
均给予所有普通磁共振和磁敏感成像检查。取患者仰卧位,采取Siemens Avanto 1.5T超导型全身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扫描,在8通道相控阵线圈中将患者的头部放置在此,对头部解剖体位置于标准状态,调整海绵垫的位置,以此固定头部,为避免运动伪影的出现,将听眦线视为扫描基线,当患者进床后予以扫描。对颅脑部予以常规序列扫描,其次予以SWI序列扫描。SWI序列:FOV24cm,TE6ms,TR43.6ms,1.2mm的层厚度,480×388的矩阵标准,持续10min的扫描,由系统自动重建获取相位一强度融合图(磁敏感成像图)及最小密度投影重建。当所有患者完成检查后,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整个诊断工作均是由高龄资质影像科医生完成,并系统性评价患者的出血面积。
1.3观察指标
对普通磁共振及磁敏感成像两种检查方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中的检出面积及检出率进行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观察比较,包括舒张压、收缩压、饮酒、吸烟、糖尿病、脑白质变性级别、腔隙性脑梗死级别。脑白质变性分级标准:对两侧放射冠和脑室旁高信号情况进行观察,无高信号则为0级;偶有高信号则为1级;均存在高信号则为2级;连续性高信号则为3级;融合性高信号则为4级。腔隙性脑梗死分级标准如下:无则为0级;异常信号1~3个则为1级;异常信号4~10个则为2级;异常信号>10个则为3级。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处理选择SPSS11.5软件包进行,舒张压、收缩压等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来表示,采取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磁敏感成像影像学表现和分布特点
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在磁敏感成像序列上表现为环形类、圆形、点状均匀低信号影,部分病灶表现为不均匀成像。在T1加权图像上为类圆形等或稍低信号影,在T2FLAR及T2图像中分别表现为环形或类圆形低信号影,在弥散图像中表现为多个点状低信号。如图1所示。 本组被检出脑微出血患者中,基底节、丘脑、桥脑均出现脑微出血,8例患者在大脑皮层下白质检出脑微出血,4例检出小脑白质脑微出血。
2.2两种检查手段检出面积及检出率比较
42例患者经普通磁共振检查后,共有29例患者被诊断出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检出率为69.05%,而对42例患者予以磁敏感成像检查后,其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的检出率为100.00%(42/42),两种检测方法存在明显差异性(X2=15.3803,P<0.05)。患者经普通磁共振成像检测后,其出血面积为(723.42±76.34)mm2明显小于磁敏感成像的检出面积(988.21±82.11)mm2,组间比较差异性明显(t=14.0269,P<0.05)。
2.3两组患者影响因素比较
两组患者在饮酒、吸烟、糖尿病因素方面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两组患者在舒张压、收缩压、脑白质变性级别及腔隙性脑梗死级别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2。
3讨论
伴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生活水平的不断变化,也随之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急性缺血性卒中,在脑血管疾病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局部脑组织区域出现血液供应障碍,致使脑组织面临缺氧缺血性病变,在临床中常常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基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随着伴有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常常会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属于动态性变化过程,当脑梗死组织周围处于不可逆时,常常为缺血状态,然而并没有完全梗死的脑区域。可见尽早对此病做出诊断,对此类缺血半暗带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有望成为急诊治疗中的有效手段。在缺血性卒中治疗中,抗凝治疗是重要治疗手段。当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微出血时,抗凝治疗增加合并出出血的风险。
脑微出血是受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响而出现的脑实质亚临床损害,颅内小血管淀粉样变性所引发的血管壁玻璃样变性,丘脑区、基底节或皮层下微血管破裂而释放出血细胞,因分解的影响会改变局部磁场的均匀性,出现相位差异,在SWI序列上大部分是呈现出均匀一致的卵圆形、小圆形低信号区,并且周围无水肿现象。脑微出血标志着小血管受损,前脉络膜细小动脉分支、豆纹动脉均为受累血管所出现的区域,也正是因为此因素脑微出血一般出现在大脑皮层下、丘脑、基底节区域。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予以磁敏感成像检测后,在磁敏感成像序列上表现为环形类、条状、圆形、点状均匀低信号影,部分病灶表现为不均匀成像。在T1加权图像上为低信号影、类圆形,在T2FLAR及T2图像中分别表现为环形稍低货类圆形信号影,在弥散图像中表现为多个点状低信号,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的检出率高达100%,明显比普通磁共振成像的检出率高,磁敏感成像的检出面积也明显多于普通磁共振成像,表明磁敏感成像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进行诊断时具有一定优势。
本次研究中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否合并脑微出血进行分组后发现,存在脑微出血的患者有着更高的舒张压、收缩压、脑白质变性级别、腔隙性脑梗死级别,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高血压给机体所带来的损伤主要是在全身小动脉张力和心脏射血量中聚集,伴随机体病变的发展,对全身小动脉所出现的小动脉脂质玻璃样变性起着促进作用,管壁薄弱会引发微小血管出血、破裂,损害高血压靶器官,从而出现心力衰竭。基于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病变,脑部微小血管会出现闭塞现象,对脑部血液循环状态造成影响。脑内微出血患者常常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脑白质变性,此病变的病理学基础和脂质沉着、透明样变性、血管壁增厚有关,对供应脑白质的细微穿支动脉会带来累及性影响,明显降低白质区的血液灌注量,白质髓鞘结构表现出紊乱局面,随之呈现出高信号变化。
总之,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经磁敏感成像检查,可清晰观察到脑微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因此,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过SWI检查,能够评估脑内有无脑微出血,为临床抗凝治疗提供参考,降低脑出血卒中的风险。SWI作为新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脑微出血;磁敏感成像;影像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1-175-04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也随之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带来了重大威胁。为降低病死率,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有效改善,其早期有效地诊断及干预显得颇为关键。脑微出血是一种小出血病症,其出血直径不足5mm。采取常规的神经影像学方式检查脑微出血难以检查出患者是否伴有脑微出血,若使用常规的头颅MRI与CT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做出诊断时,又存在一定限制性。因此,为准确判断是否存在脑微出血,并作出合理辨别,可采取磁敏感成像方式进行诊断,此方式主要是充分使用组织磁敏感性差异成像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血液代谢产物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缺血性脑卒中作出诊断时,此方式具有一定诊断价值。本研究就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磁敏感成像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现将其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73例急性缺性卒中患者,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1)部分患者存在清楚意识,但依然存在失语、偏瘫等神经系统局部病灶体征;(2)局部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的出现较为迅速,其持续时间超过24h,症状在数日内有所加重;(3)经头颅CT检查,早期表现为正常,在1~2d消失后表现为低密度灶;(4)患者伴有肥胖、高龄、吸烟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纳入标准:(1)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均是在6h以内;(2)病情均较为严重,具有相对较大的缺血面积。排除标准:(1)脑血管畸形者;(2)合并肝、肾、心等重大疾病者;(3)对MRI检查存在禁忌证。整个研究均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下完成,并同时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与实施。按照患者是否合并脑微出血主要分为以下两组: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作为试验组(42例),未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较强的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饮酒、吸烟史,使用标准台式水银血压计对受试者的右上肢肱动脉坐位血压进行测量,在进行血压测量前,受试者需安静休息15min,分别测量舒张压和收缩压,需测量3次,取最终平均值。
均给予所有普通磁共振和磁敏感成像检查。取患者仰卧位,采取Siemens Avanto 1.5T超导型全身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扫描,在8通道相控阵线圈中将患者的头部放置在此,对头部解剖体位置于标准状态,调整海绵垫的位置,以此固定头部,为避免运动伪影的出现,将听眦线视为扫描基线,当患者进床后予以扫描。对颅脑部予以常规序列扫描,其次予以SWI序列扫描。SWI序列:FOV24cm,TE6ms,TR43.6ms,1.2mm的层厚度,480×388的矩阵标准,持续10min的扫描,由系统自动重建获取相位一强度融合图(磁敏感成像图)及最小密度投影重建。当所有患者完成检查后,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整个诊断工作均是由高龄资质影像科医生完成,并系统性评价患者的出血面积。
1.3观察指标
对普通磁共振及磁敏感成像两种检查方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中的检出面积及检出率进行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观察比较,包括舒张压、收缩压、饮酒、吸烟、糖尿病、脑白质变性级别、腔隙性脑梗死级别。脑白质变性分级标准:对两侧放射冠和脑室旁高信号情况进行观察,无高信号则为0级;偶有高信号则为1级;均存在高信号则为2级;连续性高信号则为3级;融合性高信号则为4级。腔隙性脑梗死分级标准如下:无则为0级;异常信号1~3个则为1级;异常信号4~10个则为2级;异常信号>10个则为3级。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处理选择SPSS11.5软件包进行,舒张压、收缩压等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来表示,采取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磁敏感成像影像学表现和分布特点
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在磁敏感成像序列上表现为环形类、圆形、点状均匀低信号影,部分病灶表现为不均匀成像。在T1加权图像上为类圆形等或稍低信号影,在T2FLAR及T2图像中分别表现为环形或类圆形低信号影,在弥散图像中表现为多个点状低信号。如图1所示。 本组被检出脑微出血患者中,基底节、丘脑、桥脑均出现脑微出血,8例患者在大脑皮层下白质检出脑微出血,4例检出小脑白质脑微出血。
2.2两种检查手段检出面积及检出率比较
42例患者经普通磁共振检查后,共有29例患者被诊断出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检出率为69.05%,而对42例患者予以磁敏感成像检查后,其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的检出率为100.00%(42/42),两种检测方法存在明显差异性(X2=15.3803,P<0.05)。患者经普通磁共振成像检测后,其出血面积为(723.42±76.34)mm2明显小于磁敏感成像的检出面积(988.21±82.11)mm2,组间比较差异性明显(t=14.0269,P<0.05)。
2.3两组患者影响因素比较
两组患者在饮酒、吸烟、糖尿病因素方面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两组患者在舒张压、收缩压、脑白质变性级别及腔隙性脑梗死级别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2。
3讨论
伴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生活水平的不断变化,也随之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急性缺血性卒中,在脑血管疾病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局部脑组织区域出现血液供应障碍,致使脑组织面临缺氧缺血性病变,在临床中常常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基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随着伴有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常常会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属于动态性变化过程,当脑梗死组织周围处于不可逆时,常常为缺血状态,然而并没有完全梗死的脑区域。可见尽早对此病做出诊断,对此类缺血半暗带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有望成为急诊治疗中的有效手段。在缺血性卒中治疗中,抗凝治疗是重要治疗手段。当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微出血时,抗凝治疗增加合并出出血的风险。
脑微出血是受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响而出现的脑实质亚临床损害,颅内小血管淀粉样变性所引发的血管壁玻璃样变性,丘脑区、基底节或皮层下微血管破裂而释放出血细胞,因分解的影响会改变局部磁场的均匀性,出现相位差异,在SWI序列上大部分是呈现出均匀一致的卵圆形、小圆形低信号区,并且周围无水肿现象。脑微出血标志着小血管受损,前脉络膜细小动脉分支、豆纹动脉均为受累血管所出现的区域,也正是因为此因素脑微出血一般出现在大脑皮层下、丘脑、基底节区域。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予以磁敏感成像检测后,在磁敏感成像序列上表现为环形类、条状、圆形、点状均匀低信号影,部分病灶表现为不均匀成像。在T1加权图像上为低信号影、类圆形,在T2FLAR及T2图像中分别表现为环形稍低货类圆形信号影,在弥散图像中表现为多个点状低信号,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的检出率高达100%,明显比普通磁共振成像的检出率高,磁敏感成像的检出面积也明显多于普通磁共振成像,表明磁敏感成像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进行诊断时具有一定优势。
本次研究中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否合并脑微出血进行分组后发现,存在脑微出血的患者有着更高的舒张压、收缩压、脑白质变性级别、腔隙性脑梗死级别,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高血压给机体所带来的损伤主要是在全身小动脉张力和心脏射血量中聚集,伴随机体病变的发展,对全身小动脉所出现的小动脉脂质玻璃样变性起着促进作用,管壁薄弱会引发微小血管出血、破裂,损害高血压靶器官,从而出现心力衰竭。基于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病变,脑部微小血管会出现闭塞现象,对脑部血液循环状态造成影响。脑内微出血患者常常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脑白质变性,此病变的病理学基础和脂质沉着、透明样变性、血管壁增厚有关,对供应脑白质的细微穿支动脉会带来累及性影响,明显降低白质区的血液灌注量,白质髓鞘结构表现出紊乱局面,随之呈现出高信号变化。
总之,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经磁敏感成像检查,可清晰观察到脑微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因此,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过SWI检查,能够评估脑内有无脑微出血,为临床抗凝治疗提供参考,降低脑出血卒中的风险。SWI作为新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