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级教师自述
我是苏州工业园区教研室的陈建华。从1989年踏上幼教工作岗位走到今天,已经是二十多个年头了,如果真要说对幼教有什么感受,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和孩子在一起很快乐!”我的体会是:只有真正观察孩子,才会有灵感:而只有有了灵感,才能形成实践的动力!所以我喜欢一头扎在孩子们中间。听孩子们在说些什么,看他们在关心些什么,想我又可以和他们聊些什么。如此,我就常常能从孩子们的言语、眼神或者表情动作中,去敏锐地感受和捕捉到孩子们正需要些什么。我发现。孩子们对图书情有独钟。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和孩子们一起看书,放下心中所有的念想,用和孩子一样的心灵去寻找书中的乐趣,去感受画面的幽默、滑稽、美丽、宁静甚至是凌乱、慌张、大笑、跺脚、摇头、叹息……这时候,自己会自然而然地发问:孩子可以怎样去感受?弦子还可以做些什么?顺着这样的思路,就会在不经意闻悟到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发现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做一个幼儿教师的乐趣吧!
俯拾点滴,绽放美丽。我庆幸自己能做一个快乐的播种者,因为我坚信。播种爱,就会收获幸福!
本期关键词:感受审美分享 自由
活动背景
如果你也曾翻开过那本名叫《黄雨伞》的书,我相信你一定也会和我一样不由自主地爱上她,那些美得让人惊讶的画面,听了还想听的音乐。虽然从头至尾没有一个文字,可是在画面的转承启合间,却让你真的能读懂画家的心思。这样的作品对于孩子一定会更加亲切,因为,书中那一把把的雨伞,分明就是孩子们在雨中的舞蹈:一幅幅变换的背景,就像流动的音乐,记载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一路走去,伞越聚越多,快乐也逐渐膨胀。这样美轮美奂的作品,我们怎样传递给孩子们呢?是否就从音乐开始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为孩子们设计了“黄雨伞”这个分享阅读活动,让美传递,冈为我们棚信:传递美就会在孩子心中种下爱。
活动目标
1.积极阅读、仔细观察,感受画面和音乐所呈现的优美意境。
2.能从画面前后的关联、变化中合理想象画面内容,大胆讲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人手一册绘本,音乐《黄雨伞和雨滴》《朋友》,小黄伞、小蓝伞各一。
活动过程
一、导人
1.出示绘本。请小朋友一起看封面,说说从封面上看到了什么?感觉这本书会讲关于谁的故事。
2.介绍绘本——《黄雨伞》。
(绘本的封面给阅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灰蒙蒙的天空、灰蒙蒙的背景。在灰色的背景中有一把鲜艳的黄雨伞显得十分醒目,简洁的封面奠定了整本书画面的风格和基调,画面中间淡淡的灰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是一条雨中的小路。一幅简简单单的画面,足以让孩子驰骋想象,感受绘本的风格与特色。)
二、集体阅渎扉页及前两页
1.阅读扉页:说说看到了什么?猜一猜这个扣‘黄雨伞的是谁?
2.播放音乐《黄雨伞和雨滴》,阅读第一页:听着音乐,你在画面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3.播放音乐《朋友》,阅读第二页:画面有什么变化?提供小伞道具,请小朋友想象并尝试表演两个朋友见面的情景。
(对这两个画面的阅读。我采用的是让幼儿静静聆听与画面极其相配的音乐,在音乐中想象画面,让音乐帮助延展画面的内容。这样,相对于整本书来说最为简单的两幅画面,没有让幼儿在阅读时匆匆而过。我觉得,这种停留对于孩子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舒缓的音乐放慢了阅读的节奏,也让孩子的心灵随着音乐安静下来,进入了边看边想的境界,进入了与《黄雨伞》契合的阅读状态,更为幼儿阅读后续画面做好了心理上和阅读技巧上的铺垫。)
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1.幼儿自由翻看书本。鼓励幼儿如果看懂了,可以小声地说一说看到的内容。
2.分享交流:发现小朋友撑着小雨伞经过了哪些地方,有什么发现。
3.提问:那你最喜欢小雨伞经过什么地方呢?(帮助孩子大胆表达自己对画面的感觉,尝试用艺术的语言表达阅读到的感受。)
(行走是有节奏的,阅读也是有节律的。孩子们阅读了前两幅画面后,急切地想要了解后面的内容,我及时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自由地翻阅图书,有效地运用前阅读的经验,去捕捉前后画面之间的关系,尝试完整欣赏图书。以“你发现小朋友撑着小雨伞经过了哪些地方”,帮助幼儿融会贯通所有的画面,并把在自由阅读中获得的零散的、片段的信息有机地整合起来,融合成孩子们自己的故事。在基本熟悉整本书画面的基础上,借助“那你最喜欢小雨伞经过什么地方呢”,引导孩子们交流、分享对画面细节的把握、对美的感受……)
四、感受绘本《黄雨伞》的特别之处
1.提问:你觉得这本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小结:这本书只有画面没有文字,这样的书叫无字书。画家把所有的故事都藏在画里面,让每个看书的人自己来编故事,有的地方和别人差不多,有的地方可以有自己特别的理解。
(在孩子们阅读了《黄雨伞》后,我想他们所得到的应该是心灵的自由。一本可以由自己来编故事的书,一本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来连接的书,构成了孩子心中自己的书。面对这样的书,孩子会有很多快乐的表达。)
五、整体阅读图书
1.播放课件,整体阅读。
2.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这本书的理由。
3.给幼儿介绍书的作者和音乐家。鼓励幼儿以后再来欣赏这本书和书中的音乐。
(我们把图书制作成了自动播放的图画书,在阅读的最后呈现给孩子。伴随着轻快的主题曲,孩子们再次完整地欣赏画面、自由地串接一幅幅场景,合成美丽的故事。对孩子来说,这样的阅读是来自心灵需求的阅读,是有利于其身心成长的快乐阅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挖掘了绘本《黄雨伞》的审美元素,将画面与音乐整合的美感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传达给幼儿。激起了幼儿积极阅读理解、审美感知与创造性表达,可以说这个阅读的过程是带领幼儿享受艺术的过程,更是引发幼儿审美情趣多元进发的过程。主要特色体现在:
1.将故事情节与音乐有机整合,让幼儿感受优美的意境。本次活动打破了以往绘本教学的模式,将故事情节与音乐有机整合,通过提问“听着音乐,你在画面中仿佛看到什么”,请小朋友想象并尝试表演两个朋友见面的情景,引导幼儿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喷泉池边嬉戏的快乐、游乐园里游戏的自由、十字路口过马路的匆忙……借助音乐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
2.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给幼儿更多的阅读空间。活动努力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特别是选择了只有画面没有文字的无字绘本,告诉幼儿画家将所有的故事都藏在画里面,鼓励幼儿自己来编故事。教师把重点指向帮助孩子自由联想,通过联想串接、融会贯通所有的画面,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为幼儿创设平等、宽松的交流环境,给幼儿充足的自由阅读的时间,既鼓励幼儿小声地进行交流,有机会与同伴相互学习,也鼓励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达表现,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幼儿真正看成是主动获得知识经验的主体。
3.运用多元的阅读教学方法,使幼儿能多角度地进行思考表达。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采用了多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幼儿集体阅读扉页及前两页、幼儿自由阅读、重点感受绘本的特别之处、整体阅读等。在为幼儿提供多元阅读的环境和方式时,注意一方面向幼儿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寻找各种不同的答案:另一方面鼓励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都有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4.适时、适宜的经验分享和语言能力培养。在绘本中。蕴含了丰富的色彩、美学、社会、人文等教育因素。在本次活动中,我注意捕捉到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及时随机地在观察画面的过程中与幼儿一一分享,并准确到位地进行提炼。如“火车道口的内容分享”“集中观察发现俯视的画面感”“画面中的色彩运用”等等,在分享的过程中自然引发幼儿对“高耸入云”“灿烂如花”“陆陆续续”“步履匆匆”等一些文学语言的关注和运用。
我是苏州工业园区教研室的陈建华。从1989年踏上幼教工作岗位走到今天,已经是二十多个年头了,如果真要说对幼教有什么感受,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和孩子在一起很快乐!”我的体会是:只有真正观察孩子,才会有灵感:而只有有了灵感,才能形成实践的动力!所以我喜欢一头扎在孩子们中间。听孩子们在说些什么,看他们在关心些什么,想我又可以和他们聊些什么。如此,我就常常能从孩子们的言语、眼神或者表情动作中,去敏锐地感受和捕捉到孩子们正需要些什么。我发现。孩子们对图书情有独钟。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和孩子们一起看书,放下心中所有的念想,用和孩子一样的心灵去寻找书中的乐趣,去感受画面的幽默、滑稽、美丽、宁静甚至是凌乱、慌张、大笑、跺脚、摇头、叹息……这时候,自己会自然而然地发问:孩子可以怎样去感受?弦子还可以做些什么?顺着这样的思路,就会在不经意闻悟到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发现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做一个幼儿教师的乐趣吧!
俯拾点滴,绽放美丽。我庆幸自己能做一个快乐的播种者,因为我坚信。播种爱,就会收获幸福!
本期关键词:感受审美分享 自由
活动背景
如果你也曾翻开过那本名叫《黄雨伞》的书,我相信你一定也会和我一样不由自主地爱上她,那些美得让人惊讶的画面,听了还想听的音乐。虽然从头至尾没有一个文字,可是在画面的转承启合间,却让你真的能读懂画家的心思。这样的作品对于孩子一定会更加亲切,因为,书中那一把把的雨伞,分明就是孩子们在雨中的舞蹈:一幅幅变换的背景,就像流动的音乐,记载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一路走去,伞越聚越多,快乐也逐渐膨胀。这样美轮美奂的作品,我们怎样传递给孩子们呢?是否就从音乐开始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为孩子们设计了“黄雨伞”这个分享阅读活动,让美传递,冈为我们棚信:传递美就会在孩子心中种下爱。
活动目标
1.积极阅读、仔细观察,感受画面和音乐所呈现的优美意境。
2.能从画面前后的关联、变化中合理想象画面内容,大胆讲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人手一册绘本,音乐《黄雨伞和雨滴》《朋友》,小黄伞、小蓝伞各一。
活动过程
一、导人
1.出示绘本。请小朋友一起看封面,说说从封面上看到了什么?感觉这本书会讲关于谁的故事。
2.介绍绘本——《黄雨伞》。
(绘本的封面给阅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灰蒙蒙的天空、灰蒙蒙的背景。在灰色的背景中有一把鲜艳的黄雨伞显得十分醒目,简洁的封面奠定了整本书画面的风格和基调,画面中间淡淡的灰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是一条雨中的小路。一幅简简单单的画面,足以让孩子驰骋想象,感受绘本的风格与特色。)
二、集体阅渎扉页及前两页
1.阅读扉页:说说看到了什么?猜一猜这个扣‘黄雨伞的是谁?
2.播放音乐《黄雨伞和雨滴》,阅读第一页:听着音乐,你在画面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3.播放音乐《朋友》,阅读第二页:画面有什么变化?提供小伞道具,请小朋友想象并尝试表演两个朋友见面的情景。
(对这两个画面的阅读。我采用的是让幼儿静静聆听与画面极其相配的音乐,在音乐中想象画面,让音乐帮助延展画面的内容。这样,相对于整本书来说最为简单的两幅画面,没有让幼儿在阅读时匆匆而过。我觉得,这种停留对于孩子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舒缓的音乐放慢了阅读的节奏,也让孩子的心灵随着音乐安静下来,进入了边看边想的境界,进入了与《黄雨伞》契合的阅读状态,更为幼儿阅读后续画面做好了心理上和阅读技巧上的铺垫。)
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1.幼儿自由翻看书本。鼓励幼儿如果看懂了,可以小声地说一说看到的内容。
2.分享交流:发现小朋友撑着小雨伞经过了哪些地方,有什么发现。
3.提问:那你最喜欢小雨伞经过什么地方呢?(帮助孩子大胆表达自己对画面的感觉,尝试用艺术的语言表达阅读到的感受。)
(行走是有节奏的,阅读也是有节律的。孩子们阅读了前两幅画面后,急切地想要了解后面的内容,我及时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自由地翻阅图书,有效地运用前阅读的经验,去捕捉前后画面之间的关系,尝试完整欣赏图书。以“你发现小朋友撑着小雨伞经过了哪些地方”,帮助幼儿融会贯通所有的画面,并把在自由阅读中获得的零散的、片段的信息有机地整合起来,融合成孩子们自己的故事。在基本熟悉整本书画面的基础上,借助“那你最喜欢小雨伞经过什么地方呢”,引导孩子们交流、分享对画面细节的把握、对美的感受……)
四、感受绘本《黄雨伞》的特别之处
1.提问:你觉得这本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小结:这本书只有画面没有文字,这样的书叫无字书。画家把所有的故事都藏在画里面,让每个看书的人自己来编故事,有的地方和别人差不多,有的地方可以有自己特别的理解。
(在孩子们阅读了《黄雨伞》后,我想他们所得到的应该是心灵的自由。一本可以由自己来编故事的书,一本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来连接的书,构成了孩子心中自己的书。面对这样的书,孩子会有很多快乐的表达。)
五、整体阅读图书
1.播放课件,整体阅读。
2.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这本书的理由。
3.给幼儿介绍书的作者和音乐家。鼓励幼儿以后再来欣赏这本书和书中的音乐。
(我们把图书制作成了自动播放的图画书,在阅读的最后呈现给孩子。伴随着轻快的主题曲,孩子们再次完整地欣赏画面、自由地串接一幅幅场景,合成美丽的故事。对孩子来说,这样的阅读是来自心灵需求的阅读,是有利于其身心成长的快乐阅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挖掘了绘本《黄雨伞》的审美元素,将画面与音乐整合的美感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传达给幼儿。激起了幼儿积极阅读理解、审美感知与创造性表达,可以说这个阅读的过程是带领幼儿享受艺术的过程,更是引发幼儿审美情趣多元进发的过程。主要特色体现在:
1.将故事情节与音乐有机整合,让幼儿感受优美的意境。本次活动打破了以往绘本教学的模式,将故事情节与音乐有机整合,通过提问“听着音乐,你在画面中仿佛看到什么”,请小朋友想象并尝试表演两个朋友见面的情景,引导幼儿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喷泉池边嬉戏的快乐、游乐园里游戏的自由、十字路口过马路的匆忙……借助音乐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
2.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给幼儿更多的阅读空间。活动努力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特别是选择了只有画面没有文字的无字绘本,告诉幼儿画家将所有的故事都藏在画里面,鼓励幼儿自己来编故事。教师把重点指向帮助孩子自由联想,通过联想串接、融会贯通所有的画面,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为幼儿创设平等、宽松的交流环境,给幼儿充足的自由阅读的时间,既鼓励幼儿小声地进行交流,有机会与同伴相互学习,也鼓励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达表现,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幼儿真正看成是主动获得知识经验的主体。
3.运用多元的阅读教学方法,使幼儿能多角度地进行思考表达。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采用了多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幼儿集体阅读扉页及前两页、幼儿自由阅读、重点感受绘本的特别之处、整体阅读等。在为幼儿提供多元阅读的环境和方式时,注意一方面向幼儿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寻找各种不同的答案:另一方面鼓励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都有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4.适时、适宜的经验分享和语言能力培养。在绘本中。蕴含了丰富的色彩、美学、社会、人文等教育因素。在本次活动中,我注意捕捉到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及时随机地在观察画面的过程中与幼儿一一分享,并准确到位地进行提炼。如“火车道口的内容分享”“集中观察发现俯视的画面感”“画面中的色彩运用”等等,在分享的过程中自然引发幼儿对“高耸入云”“灿烂如花”“陆陆续续”“步履匆匆”等一些文学语言的关注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