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源流考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l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家文化源远流长,源头可追溯到八千年前的伏羲。至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道家已经初具雏形。经过姜太公,管仲等人发展,道家文化内涵愈加丰富。到老子庄子时期,道家已经发展成熟,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经由杨朱,鬼谷子等人,道家不断发扬光大。
  伏羲是道家文化开山鼻祖。八卦一画开天,开启了华夏文明的源头。八卦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伏羲所画八卦由数而起,因此八卦是数字的源头;伏羲画八卦,炎帝神农结绳记事和仓颉造字,是中国文字发展的过程的三个里程碑,因此八卦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活动。由于历史过于久远,我们无法得知伏羲所画八卦的图像及具体位置,但是通过出土的一些陶符及甲骨文上的符号和数字卦,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所包含的基本思想。“阴阳”是八卦的主体思想,博大精深,可以涵盖万物。伏羲为道家认识事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阴阳”代表着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天地之初就有“昼”与“夜”,“男”与“女”等天然的阴阳观念,伏羲根据这些来推演八卦,实际上是遵循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这种认识方法贯穿在整个道家思想中,对道家的发展影响深远;伏羲首创了道家的辩证法思想。阴阳揭示的是世间万事万物的对立性,即事物的矛盾性。矛盾性即最初的辩证法思想,这种最初的辨证思想体现了伏羲的世界观。道家沿着伏羲所发展勾勒出的基本方向继续发展,所以伏羲是道家当之无愧的开山鼻祖。
  中国人民习惯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将黄帝视为人文始祖。几千年来,黄帝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道家首举“黄帝”这面旗帜,因此这一功绩要归于道家。历史继续向前发展三千年,来到黄帝的时代。黄帝前半生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开疆扩土,整合文明上。他统一了华夏部落,征服东夷,九黎族,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后半生,他将精力放在悟道上面,最后感悟到“道”的真谛,乘龙上天。托黄帝之名的著作较多,尽管不是黄帝本人亲自著作,但是他们的思想与黄帝具有相同逻辑,甚至大多受黄帝思想影响较大。例如《黄帝四经》的第一句是“道生法”,所谓“道生法”的含义与《道德经》中道生万物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黄帝承接伏羲,并且为老子的一些思想提供了借鉴。
  有姜太公才有周朝八百年江山,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作为道家的承接者,他们将精力更多的放在政治方面,立下不世之功。因此,他们的贡献主要是丰富了道家治国理政思想。
  老子当之无愧是道家思想的创始者与集大成者。老子曾任东周管理图书的史官,学识广博,孔子曾问礼与老子。老子倒骑青牛出函谷关时,守关的尹喜请求老子给他写点东西,并且以此作为出关的条件。老子洋洋洒洒留下五千字,这才有后世所看到的《道德经》。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即《道经》和《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字,却包含着修身,处事,军事,治国理政以及辩证法等丰富的思想。《道德经》成书可以看作道家正式形成的标志。《道德经》的主要思想可以归纳为四个大的方面:形而上的“道”,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观,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辩证思维。“道”本指人走的路,老子将其抽象化,赋予其形而上本原与本体的含义。在《道德经》中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宇宙万物的最初本源;二是指万事万物发生、发展、运动的规律;三是指人类社会的准则。老子所说的道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存在,道虽无形却存在于事物之中。老子对道的论述不是为了探讨宇宙的本源,而是为探讨人类社会提供一个哲学基础,最终落脚是放在人类社会;老子根据道的无为推出政治的无为而治。道的本性就是无为,统治者如果也能按照能够效法,那么人民也能自化。因此老子提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以及“治大国若烹小鲜”等无为思想。老子的无为不是放任自流,其核心的是“无不为”,是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去做事;在无为的基础上,老子提出“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小国寡民对现在来说有愚昧的一方面,但是对于当时战乱不断春秋战国时代,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案;《道德经》中体现的辩证思维是我国古代哲学辩证思维的源头。老子认为万事万物都在相反对立的状态下形成,事物会向其对立方面转化。不难看出,老子的辩证思维是在吸收伏羲的阴阳思维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
  除《道德经》之外,道家的另外一部著作便是《庄子》,庄子既是道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道家文化的创新者。庄子是诸子百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与发展者。庄子生活清贫却淡泊名利,不慕权贵,拒绝出世。《庄子》的思想归纳起来有五点:“道”论,逍遥论,齐物论,无为论,生死论。庄子的思想与老子相比,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创新。“道”论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本原论,也认为道产生了世间万物。庄子认为道也是万物存在的依据,依照道,事物才能发展。另外,庄子将老子的虚幻的道发展为更接地气的道。东郭子问庄子道存在什么地方,庄子回答,存在与骷髅和蚂蚁中,存在于杂草中,存在于砖瓦中,存在于屎尿中。由此可見,庄子把道放在卑下的事物中就是为了说明道无处不在;庄子的逍遥是不为功名利禄所累,心意闲散,无拘无束的意思。庄子的逍遥不是肉体的自由,而是精神,心灵的自由翱翔。这种逍遥需要无己,无功,无名才能达到; 庄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本身没有是非对错,是因为人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才有了是非对错的争论。庄子的齐物论提倡站在道的角度看待事物,事物就是平等齐一的,没有是非对错善恶美丑。齐物论是一种方法论,只有世人消除”自我的偏见“,才能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有了这种观念,事物便不再与人类对立,人与万物也能达到和谐的状态。无为论,庄子继承老子的基本思想,崇尚事物的自然状态,反对人为干涉;在生死问题上,儒家避而不谈,而庄子对待生死最为洒脱。庄子认为生死是一种”命“。”命“表示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生死如同白昼与黑夜,人们无法干预。庄子认为生与死都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阶段,完整的生命不仅包括生还包括死。另外庄子认为死后未必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恐惧,可能是另外的一种欢乐景象,没有君臣,没有四季的更替的等。庄子对待生死非常理性,正是如此,他的妻子死后他能击缶而歌。
  杨朱,鬼谷子是道家文化的优秀的传承者。杨朱主张“贵己“,”贵生“,有”人人不损一毫“的思想。在战国时,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现象“,可见影响深远。鬼谷子是战国时期的显赫人物,道家的代表人物,兵家的集大成者。
  道家文化发源于伏羲,黄帝,后经过姜太公,管仲,到老子庄子发展成熟,杨朱,鬼谷子等人进一步深入传播了道家思想。《道德经》注重政治哲学,《庄子》注重人的心灵与精神提升,道家文化既有差异又一脉相承。无数 先哲呕心沥血,薪火相传,才有道家文化的繁荣发展。
  作者简介:周明珠(1995-),女,山东泰安人,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旧动能转化的背景下,济南市区域经济更开始适应经济的转型发展,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的重要支撑力量,只有将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高等院校教育的作用,而只有不断反馈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方向,才能不断培养创新型、适应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在此背景下,本文立足于济南市经济发展的状况,从新旧动能转化的视角,思考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成长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期刊
摘要:因材施教是一条蕴含丰富教育思想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在教育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重点从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和志向等方面对《论语》中的“因材施教”实例进行了较详细分析,以期对教育教学有所启示,促进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论语;因材施教;孔子  《论语》中蕴含了孔子丰富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育智慧,如教学相长、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等,特别是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
期刊
摘要: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外语教育尤其是外语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不断加强。相比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简直就是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海量信息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教学效果。本文将对当前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外语课堂教学;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1 引言  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是由教育部在2004
期刊
摘要:英美文学具有展示西方文化、语言语法、精神品质的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文学情境中掌握词汇和语法的应用方法,进而实现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本文分析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并对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进行分析,为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强化提供支持和借鉴。  关键词:英美文学;大学英语;应用价值  引言  受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影响,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PDCA理念,总结出教育教学各环节的计划、执行、考查、处理的持续改进过程,讨论了产教融合的培养目标制定、培養计划落实、课程体系开发、导师团队优化及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模式与对策。  关键词:PDCA;专业硕士生;全过程  Summary: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process of planning, implem
期刊
摘要: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而在培养的过程中,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全面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以此来加强学生的道德水准,这样就能够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模式  思想政治管理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来讲,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愉快、轻松地度过大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在《日本概况》这门课程中,使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实践过程,阐述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显著特点。指出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大学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的桥梁。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日本概况;人才培养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
期刊
摘要: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是党组织的建设活动深入到高校教师和学生当中去的必由之路,承担着宣传学习党的理论和实践精神,引领教师和学生学习生活新风尚,激励全体师生奋发向上的重要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党组织文化建设活动难以有效发挥其功能。因而在信息网络技术背景下,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的新路径成为必要。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实现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组
期刊
摘要:张拉整体结构是由不连续的受压构件与连续的受拉构件组成的自应力、自平衡结构[1],结构中的杆件由于只承受压力和拉力,无多余的剪力和弯矩,使得其材料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主要介绍在“张拉整体结构初探”开放实验中模型的制作过程,对张拉整体结构性能的探索,包括刚度、稳定性分析以及相关的体会。  关键词:张拉整体结构;结构模型;性能;刚度分析;稳定性分析  1绪论  1.1引言  张拉整体这一概念
期刊
新课标倡导的学生观其中有一条是这样的:学生是完整的人。教育活动的目标应该是围绕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给予学生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而制定的。教育目的所要培养的人应该是人格健全的人。站在个体的角度,那我便要说:百花齐放好过一枝独秀。这里的“一枝独秀”是指一位学生只在某一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百花齐放”则是指一位学生内外兼修。那如何才能让一位学生身上一些特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