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思品課教材改版为道德和法治后,教师面对新的课程体系又有着新的理解。在诸多的尝试过程中不乏洞见,但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本文通过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与教学,对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初中;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1-0138-01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我们中学教育不会放松的地方,因为思政教育的成败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人生道路和国家的发展。因此近两年起,国家又重新对教材进行了编排。新教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更贴近实际,可以很好解决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不足。但是也有不少老师对新教材的使用和教学存在困惑,笔者将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进行反思。
一、教材编写理念
本册教材以宪法知识为载体,重点进行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与身份的自我认识,包括公民主体意识、公民权利意识、公民参与意识等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编写建议》提出,初中阶段公民意识教育重在突出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理解,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认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初步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国家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意识与归属感,是社会个体基于对本国历史、文化、国情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而逐渐积淀的一种国家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编写建议》提出,初中阶段国家意识教育重在突出尊崇宪法权威,知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宪法确定的国家基本制度,初步了解国家机构的职权。
为此,教材第一单元通过阐释“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认真行使监督权利,监督权力运行,以增强学生主体意识;通过讲解宪法的地位与功能,初步渗透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教育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理念,维护宪法权威,重点进行国家意识教育。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讲公民义务与权利及其关系,教育目标是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与务意识,树立权利与义务相一致观念.重点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是讲国家制度与国家机构,教育目标是增强政治认同、国家认同,树立制度自信,重点进行国家意识教育。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是讲自由、平等、公正等法治价值追求,教育目标是引领学生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崇尚法治精神,落脚于公民意识教育。总之,本册教材以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为主旨,引导学生认同国家制度、具备法治思维、参与政治生活,体现了学科核心价值。
二、《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解读和建议
第一框《认识国家总体安全观》第一目“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主要遵循“为什么”角度说明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从国家层面上讲,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二是从个人层面上讲,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以人民为中心。在教学策略方法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们熟悉的安全问题进行导入,比如从日常生活的食品安全过渡到国家层面的政治安全的具体事例,从而说明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意义。
第二框《维护国家安全》含有两目,第一目“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主要论述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第二目主要论述熟知法律,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两目具有同一聚焦点:解决如何维护国家安全的问题,这是本框的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策略方法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第 102 页的“拓展空间”栏目,运用抛锚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按照“呈现真实性情境——设置层次性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互学习——教学效果评价”的基本程序,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一是情境具有真实性,如境外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等破坏国家安全的真实案例;二是确定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即针对此情境,我们该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和破坏国家安全行为带来什么影响;三是适当给予学习支架,助于学生解惑。
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增强义务观念以及自觉履行义务。由于初二学生仍是未成年人,在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上,难免会出现偏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知法,譬如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方面的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和第五十四条;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七十七条等,并注意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指导,推动青少年把义务落实行动。此外,善于利用重要节日为教学资源,组织实践活动,如每年 4 月 15 日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三、新教材完善教学评价方式的举措
要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的全面考核。研究制订科学可行的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引导学校和教师选择课例研究、教学现场观摩、专题分析报告等评估方式,从思想性、科学性、实效性等方面全面分析和改进教学过程,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教育贯彻落实情况的考核,改进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体系。
学校和教师要从学生课堂表现、参观考察和实践体验等方面全面考查学生品德课学习情况,采取实践考察、谈话、学生作品分析、书面考试、成长记录等多种方式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避免单纯依据考试分数评价学生。评价要全面考察道德与法治教育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发展道德与法治能力、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参与道德与法治实践的自觉性;有利于激发学校、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青少年道德与法治教育形式与内容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我省将在中考、高考、学业水平考试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其中,法治教育内容在初中毕业学生的中考中的占分比重将不得少于三分之一。
四、结语
总之,教师要基于情境,合理设置有价值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如讨论法、辩论法、活动演示法等,组织学生进行有序有效的探究。要充分展开课堂交互活动(基于案例产生想法,发展想法—鼓励表达自己,促进多元理解—经由磋商达成共识,实现法律知识建构).鼓励学生充分表达个性化理解和内心体验,并提出有深度、有开放性的问题,相互质疑,相互回答,达到对自主建构的深刻反思与自我修正,达成教学目标。这样的互动,会增强课堂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价值无疑是无比巨大的。如何对课堂生成部分进行恰当的承接、整合、转化,是对教师的挑战。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特别是课堂驾驭能力。
参考文献
【1】程静.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如何与日常生活相联系[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7(4).
【2】周自兴.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写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之际[J]. 江西教育, 2016(29).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初中;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1-0138-01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我们中学教育不会放松的地方,因为思政教育的成败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人生道路和国家的发展。因此近两年起,国家又重新对教材进行了编排。新教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更贴近实际,可以很好解决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不足。但是也有不少老师对新教材的使用和教学存在困惑,笔者将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进行反思。
一、教材编写理念
本册教材以宪法知识为载体,重点进行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与身份的自我认识,包括公民主体意识、公民权利意识、公民参与意识等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编写建议》提出,初中阶段公民意识教育重在突出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理解,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认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初步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国家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意识与归属感,是社会个体基于对本国历史、文化、国情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而逐渐积淀的一种国家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编写建议》提出,初中阶段国家意识教育重在突出尊崇宪法权威,知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宪法确定的国家基本制度,初步了解国家机构的职权。
为此,教材第一单元通过阐释“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认真行使监督权利,监督权力运行,以增强学生主体意识;通过讲解宪法的地位与功能,初步渗透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教育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理念,维护宪法权威,重点进行国家意识教育。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讲公民义务与权利及其关系,教育目标是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与务意识,树立权利与义务相一致观念.重点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是讲国家制度与国家机构,教育目标是增强政治认同、国家认同,树立制度自信,重点进行国家意识教育。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是讲自由、平等、公正等法治价值追求,教育目标是引领学生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崇尚法治精神,落脚于公民意识教育。总之,本册教材以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为主旨,引导学生认同国家制度、具备法治思维、参与政治生活,体现了学科核心价值。
二、《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解读和建议
第一框《认识国家总体安全观》第一目“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主要遵循“为什么”角度说明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从国家层面上讲,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二是从个人层面上讲,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以人民为中心。在教学策略方法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们熟悉的安全问题进行导入,比如从日常生活的食品安全过渡到国家层面的政治安全的具体事例,从而说明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意义。
第二框《维护国家安全》含有两目,第一目“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主要论述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第二目主要论述熟知法律,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两目具有同一聚焦点:解决如何维护国家安全的问题,这是本框的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策略方法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第 102 页的“拓展空间”栏目,运用抛锚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按照“呈现真实性情境——设置层次性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互学习——教学效果评价”的基本程序,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一是情境具有真实性,如境外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等破坏国家安全的真实案例;二是确定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即针对此情境,我们该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和破坏国家安全行为带来什么影响;三是适当给予学习支架,助于学生解惑。
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增强义务观念以及自觉履行义务。由于初二学生仍是未成年人,在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上,难免会出现偏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知法,譬如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方面的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和第五十四条;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七十七条等,并注意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指导,推动青少年把义务落实行动。此外,善于利用重要节日为教学资源,组织实践活动,如每年 4 月 15 日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三、新教材完善教学评价方式的举措
要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的全面考核。研究制订科学可行的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引导学校和教师选择课例研究、教学现场观摩、专题分析报告等评估方式,从思想性、科学性、实效性等方面全面分析和改进教学过程,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教育贯彻落实情况的考核,改进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体系。
学校和教师要从学生课堂表现、参观考察和实践体验等方面全面考查学生品德课学习情况,采取实践考察、谈话、学生作品分析、书面考试、成长记录等多种方式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避免单纯依据考试分数评价学生。评价要全面考察道德与法治教育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发展道德与法治能力、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参与道德与法治实践的自觉性;有利于激发学校、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青少年道德与法治教育形式与内容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我省将在中考、高考、学业水平考试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其中,法治教育内容在初中毕业学生的中考中的占分比重将不得少于三分之一。
四、结语
总之,教师要基于情境,合理设置有价值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如讨论法、辩论法、活动演示法等,组织学生进行有序有效的探究。要充分展开课堂交互活动(基于案例产生想法,发展想法—鼓励表达自己,促进多元理解—经由磋商达成共识,实现法律知识建构).鼓励学生充分表达个性化理解和内心体验,并提出有深度、有开放性的问题,相互质疑,相互回答,达到对自主建构的深刻反思与自我修正,达成教学目标。这样的互动,会增强课堂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价值无疑是无比巨大的。如何对课堂生成部分进行恰当的承接、整合、转化,是对教师的挑战。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特别是课堂驾驭能力。
参考文献
【1】程静.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如何与日常生活相联系[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7(4).
【2】周自兴.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写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之际[J]. 江西教育, 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