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吹毛求疵”,《汉语成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把皮上的毛吹开,去寻找毛病。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疵,小毛病,缺点。”
挑剔毛病,寻找差错,这不是一件不好的事。20年前我在一家钢铁厂里劳动,那里有个整理车间,就是专门找钢锭上的“疵点”——小气泡,用砂轮把它磨去。我就被分配在那里,跟从老师傅专门干这活。老师傅们搜索钢锭上“疵点”的认真劲,至今我记忆犹新。现在技术进步了,不知道是否还有这道工序?但回想当年整理车间的“吹毛求疵”,对保证钢锭质量,功不可没。其实,在日常工作中,有很多行当都是需要“吹毛求疵”的。比如,新闻出版行业中有个专业,叫校对,就是专门找排印出来的文章中的“疵点”——错字、别字,语法错误。在千言万语中,消灭一个错别字,就像消灭一个敌人一样。从事校对工作的同志,要千方百计地“吹毛求疵”,这是保证出版物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又如,在财务工作中,有个程序叫“审计”,就是根据法规、制度,审辨财务状况,不放过一丝疑点。这都是要有点“吹毛求疵”精神的。
对事如此,对人何尝不是如此?古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求一个人身上一点缺点、毛病都没有,纯之又纯,这是不现实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谓圣者、贤者,难道真的无过吗?不见得,只是后人把他们说得神乎其神罢了!而一旦把这些圣者、贤者从神坛上搬下来,人们发现他们和大家一样,也有各种毛病、缺点,只是程度、性质不一样罢了。“吹毛求疵”,就是要把人们身上的缺点、毛病发掘出来,以利于改正缺点,力求完美。“吹毛求疵”不同于“豆腐里找骨头”。后者是无中生有,而“吹毛求疵”,是要把本来就存在、只是隐蔽着的“疵点”找出来,这无论对事、对人,都是件功德无量的事。
有一种说法,认为“疵”者,小毛病也,不必大惊小怪。说“吹毛求疵”者,专门抓住一些小毛病不放,“小题大做”。诚然,对缺点、毛病,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之事所困扰。但所谓“小”,也要具体分析。有些属“生活小事”,似乎不在话下,但却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小”见“大”。特别是对一个干部、党员来说,不健康的生活情趣、道德修养等,不能熟视无睹。再说,“小”也会变,会发展。君不见近期以来落马的一批领导干部,原来也并非就是一匹劣驹,但条件变了,一朝权在手,不知自我检点,忘乎所以,或“疵”点累积越来越多,或“疵”点引起病变、质变,导致恶性爆发,最终不可收拾。究其原因,是缺乏自知之明,对疵点藏着掩着,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改造。
有些人就是听不得别人一点意见,忠言逆耳,一听见别人对自己有意见,就火冒三丈,认为别人和自己过不去,对自己“吹毛求疵”。其实,“吹毛求疵”有什么不好?不就是要把你隐藏在毛下的“疵点”找出来,帮助你改正吗?听到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就得了吗?“吹毛求疵“,也并非要人变得谨小慎微,相反,有“疵”并不可怕,欢迎别人“求疵”,可以创造及时改正缺点的机会。
有道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洞不补,后患无穷。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看,我赞成“吹毛求疵”。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 责任编辑:姜德福
挑剔毛病,寻找差错,这不是一件不好的事。20年前我在一家钢铁厂里劳动,那里有个整理车间,就是专门找钢锭上的“疵点”——小气泡,用砂轮把它磨去。我就被分配在那里,跟从老师傅专门干这活。老师傅们搜索钢锭上“疵点”的认真劲,至今我记忆犹新。现在技术进步了,不知道是否还有这道工序?但回想当年整理车间的“吹毛求疵”,对保证钢锭质量,功不可没。其实,在日常工作中,有很多行当都是需要“吹毛求疵”的。比如,新闻出版行业中有个专业,叫校对,就是专门找排印出来的文章中的“疵点”——错字、别字,语法错误。在千言万语中,消灭一个错别字,就像消灭一个敌人一样。从事校对工作的同志,要千方百计地“吹毛求疵”,这是保证出版物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又如,在财务工作中,有个程序叫“审计”,就是根据法规、制度,审辨财务状况,不放过一丝疑点。这都是要有点“吹毛求疵”精神的。
对事如此,对人何尝不是如此?古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求一个人身上一点缺点、毛病都没有,纯之又纯,这是不现实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谓圣者、贤者,难道真的无过吗?不见得,只是后人把他们说得神乎其神罢了!而一旦把这些圣者、贤者从神坛上搬下来,人们发现他们和大家一样,也有各种毛病、缺点,只是程度、性质不一样罢了。“吹毛求疵”,就是要把人们身上的缺点、毛病发掘出来,以利于改正缺点,力求完美。“吹毛求疵”不同于“豆腐里找骨头”。后者是无中生有,而“吹毛求疵”,是要把本来就存在、只是隐蔽着的“疵点”找出来,这无论对事、对人,都是件功德无量的事。
有一种说法,认为“疵”者,小毛病也,不必大惊小怪。说“吹毛求疵”者,专门抓住一些小毛病不放,“小题大做”。诚然,对缺点、毛病,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之事所困扰。但所谓“小”,也要具体分析。有些属“生活小事”,似乎不在话下,但却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小”见“大”。特别是对一个干部、党员来说,不健康的生活情趣、道德修养等,不能熟视无睹。再说,“小”也会变,会发展。君不见近期以来落马的一批领导干部,原来也并非就是一匹劣驹,但条件变了,一朝权在手,不知自我检点,忘乎所以,或“疵”点累积越来越多,或“疵”点引起病变、质变,导致恶性爆发,最终不可收拾。究其原因,是缺乏自知之明,对疵点藏着掩着,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改造。
有些人就是听不得别人一点意见,忠言逆耳,一听见别人对自己有意见,就火冒三丈,认为别人和自己过不去,对自己“吹毛求疵”。其实,“吹毛求疵”有什么不好?不就是要把你隐藏在毛下的“疵点”找出来,帮助你改正吗?听到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就得了吗?“吹毛求疵“,也并非要人变得谨小慎微,相反,有“疵”并不可怕,欢迎别人“求疵”,可以创造及时改正缺点的机会。
有道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洞不补,后患无穷。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看,我赞成“吹毛求疵”。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 责任编辑:姜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