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读书无禁区。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保存在菊香书屋的书有9万多册。毛泽东在延安时说过一句话:“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他确实做到了。他是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逝世的。9月8日那天,他全身都插满了管子,时而昏迷,时而清醒,清醒过来就看书、看文件,共11次,2小时50分钟。他已经不是活到老、读到老,而是读到死。
邓小平:鬼书武侠爱好者。他曾坦言:“我读的书并不多。”他没看过马恩全集,看的是选集,通读了列宁全集。他喜欢外国人物传记,主要是跟二战、跟自己的军事生涯有关的。他最喜欢中国古典史书,熟读过《资治通鉴》,通读《二十四史》,特别爱看《三国志》,非常喜欢《聊斋志异》。他看书从来不在上面写字,连个道都不画,熟记在心,融会贯通,也没有记日记的习惯。他还是金庸武侠小说的内地最早一批“粉丝”。他对金庸说:“你书中的主角大多历经磨难才成大事,这是人生规律。”
江泽民:好学好问。1985年,江泽民担任上海市长时,他在办公室摆放了3000多本书。他喜欢古典文学。1994年,他在南开大学当场背诵了王勃的《滕王阁序》和苏轼的《中秋见月和子由》,令学生们叹服。1997年,他对美国《时代》的记者说,我喜欢读唐诗、宋词和元曲,也读过但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和马克·吐温的一些作品。我还喜欢听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和柴可夫斯基的乐曲。
胡锦涛:发起读书活动,拒绝精神污染。2004年10月14日,胡锦涛接见来访的俄罗斯青年访华团时说:“我清楚地记得,在青少年时代,我们曾满怀激情地阅读过贵国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演唱过贵国的歌曲《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后来我们熟知了普西金、托尔斯泰、高尔基。”1983年,胡锦涛出任全国青年读书活动办公室主任,说:“对正在长知识,长身体,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未形成的青少年来说,并非任何书都是‘开卷有益’的,对青少年说‘读书无禁区’是不适宜的。我们要坚决反对各种诲淫诲盗、黄色手抄本和西方资产阶级的精神垃圾对青少年的污染。”
胡耀邦:配书房钥匙给警卫。任仲夷生前曾在怀念文章中说,耀邦“读过《马恩全集》,也读过《圣经》;做报告不念稿子,会写文章,会作旧诗,字也写得好”。1979年,胡耀邦看到刚出版不久的《爱因斯坦文集》,说:“很多内容我没看懂,但看懂的那些,对我启发很大。”他曾要求中组部的同志阅读《爱因斯坦文集》。他在1980年至1987年任总书记期间,曾让秘书多配一把书房钥匙,让警卫人员可以自由出入自己的书房借书看。
温家宝在200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读书要有选择,读那些有闪光思想和高贵语言的书,读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书。我们不仅要读书,而且要实践;不仅要学知识,而且要学技术。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习近平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讲话中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领导干部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要坚持在读书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坚持在读书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
国务委员马凯作《读书者言》十首。其一书籍:书上顶上三重境,探索未来一盏灯。润雨春风何惬意,良师益友伴终生。其二开卷:推门满院尽芳菲,莠草残枝未掩辉。采蜜溢香常醉客,成灰腐朽可当肥。其三好书:好书不厌百回读,常品常新味道殊。但有家珍能饱眼,粗茶陋室也心足。其四精读:美酒从来厚酿成,齿香细品味无穷。溯源析缕须自悟,功到悠然一点通。其五泛读:一目十行随意翻,日积月累眼天宽。门牌号码心中记,待到须时信手拈。其六 勤学:枕边厕上三余后,翰海神游好快哉。月下贪吟嫌夜短,梦中呓唤取书来。其七好问:似无疑处敢存疑,细辨求真韧不移。惑解惑生无止境,学焉问也本相依。其八购书:熙熙书市难移步,满架琳琅目不暇。沙里淘金人自乐,七折八扣捧回家。其九 裁书:环壁中央处处难,忍心无赖下架谁。左筛右选七八册,放入筐中又取回。其十用书:“书到用时方恨少”,高阁束置却嫌多。践学相长读无字,处事为人仰圣哲。
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说:“读书是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读书贵有得:一是学以温故;二是学以知新;三是学以润身;四是学以致用。青年人读书应树立高远的志向。”
朱熹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莫先于读书。”经过历史积淀而流传下来的经典,或是关于为人处事、修身养德的人生感悟,或是关于自然变化、社会发展、历史变迁的真实故事,或是质朴纯厚、贴近人心的美文佳作。这些经典往往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蕴含着丰厚的思想哲理和人文内涵,可以启迪人生、陶冶性情、塑造品德、净化心灵。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国藩给自己订了读书的十二条规矩: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五、读史:念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六、谨言:时刻留心,第一功夫。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十二、夜不出门。他说到做到,如自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初一起写日记,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二,从未间断,数十年如一日。
清代文学家张潮认为,冬宜读经,可专心;秋宜读诸子百家,有情趣;春宜读诸集,心智机畅;夏天最适合读史,天长有时间。
作家蒋子龙说:“现在的干部都很年轻,越年轻越要多读史书。历史上最严峻的时刻往往都产生过伟大的作品,是这些作品对历史和现实承担着特别的责任,跨越时间和空间,记录历史,传播思想,保存知识。”
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荣说:“经常有人问我,读古典诗词有什么用?我告诉大家,学习古典诗词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王蒙说:“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风度。读书要趁早,要超前读书,多读经典。要爱书、释书、疑书,学会多角度对证书中的道理。人适当有些书生气,是可爱的。文化创新离不开民族个性。”
于丹说:“读书就是滋养自己。读书养心,它改变的是你面对世界的态度。读经典急不得,随着生命成长去体会,最后就能懂。
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孟德斯鸠认为:“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的时刻。”
邓小平:鬼书武侠爱好者。他曾坦言:“我读的书并不多。”他没看过马恩全集,看的是选集,通读了列宁全集。他喜欢外国人物传记,主要是跟二战、跟自己的军事生涯有关的。他最喜欢中国古典史书,熟读过《资治通鉴》,通读《二十四史》,特别爱看《三国志》,非常喜欢《聊斋志异》。他看书从来不在上面写字,连个道都不画,熟记在心,融会贯通,也没有记日记的习惯。他还是金庸武侠小说的内地最早一批“粉丝”。他对金庸说:“你书中的主角大多历经磨难才成大事,这是人生规律。”
江泽民:好学好问。1985年,江泽民担任上海市长时,他在办公室摆放了3000多本书。他喜欢古典文学。1994年,他在南开大学当场背诵了王勃的《滕王阁序》和苏轼的《中秋见月和子由》,令学生们叹服。1997年,他对美国《时代》的记者说,我喜欢读唐诗、宋词和元曲,也读过但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和马克·吐温的一些作品。我还喜欢听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和柴可夫斯基的乐曲。
胡锦涛:发起读书活动,拒绝精神污染。2004年10月14日,胡锦涛接见来访的俄罗斯青年访华团时说:“我清楚地记得,在青少年时代,我们曾满怀激情地阅读过贵国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演唱过贵国的歌曲《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后来我们熟知了普西金、托尔斯泰、高尔基。”1983年,胡锦涛出任全国青年读书活动办公室主任,说:“对正在长知识,长身体,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未形成的青少年来说,并非任何书都是‘开卷有益’的,对青少年说‘读书无禁区’是不适宜的。我们要坚决反对各种诲淫诲盗、黄色手抄本和西方资产阶级的精神垃圾对青少年的污染。”
胡耀邦:配书房钥匙给警卫。任仲夷生前曾在怀念文章中说,耀邦“读过《马恩全集》,也读过《圣经》;做报告不念稿子,会写文章,会作旧诗,字也写得好”。1979年,胡耀邦看到刚出版不久的《爱因斯坦文集》,说:“很多内容我没看懂,但看懂的那些,对我启发很大。”他曾要求中组部的同志阅读《爱因斯坦文集》。他在1980年至1987年任总书记期间,曾让秘书多配一把书房钥匙,让警卫人员可以自由出入自己的书房借书看。
温家宝在200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读书要有选择,读那些有闪光思想和高贵语言的书,读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书。我们不仅要读书,而且要实践;不仅要学知识,而且要学技术。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习近平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讲话中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领导干部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要坚持在读书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坚持在读书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
国务委员马凯作《读书者言》十首。其一书籍:书上顶上三重境,探索未来一盏灯。润雨春风何惬意,良师益友伴终生。其二开卷:推门满院尽芳菲,莠草残枝未掩辉。采蜜溢香常醉客,成灰腐朽可当肥。其三好书:好书不厌百回读,常品常新味道殊。但有家珍能饱眼,粗茶陋室也心足。其四精读:美酒从来厚酿成,齿香细品味无穷。溯源析缕须自悟,功到悠然一点通。其五泛读:一目十行随意翻,日积月累眼天宽。门牌号码心中记,待到须时信手拈。其六 勤学:枕边厕上三余后,翰海神游好快哉。月下贪吟嫌夜短,梦中呓唤取书来。其七好问:似无疑处敢存疑,细辨求真韧不移。惑解惑生无止境,学焉问也本相依。其八购书:熙熙书市难移步,满架琳琅目不暇。沙里淘金人自乐,七折八扣捧回家。其九 裁书:环壁中央处处难,忍心无赖下架谁。左筛右选七八册,放入筐中又取回。其十用书:“书到用时方恨少”,高阁束置却嫌多。践学相长读无字,处事为人仰圣哲。
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说:“读书是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读书贵有得:一是学以温故;二是学以知新;三是学以润身;四是学以致用。青年人读书应树立高远的志向。”
朱熹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莫先于读书。”经过历史积淀而流传下来的经典,或是关于为人处事、修身养德的人生感悟,或是关于自然变化、社会发展、历史变迁的真实故事,或是质朴纯厚、贴近人心的美文佳作。这些经典往往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蕴含着丰厚的思想哲理和人文内涵,可以启迪人生、陶冶性情、塑造品德、净化心灵。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国藩给自己订了读书的十二条规矩: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五、读史:念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六、谨言:时刻留心,第一功夫。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十二、夜不出门。他说到做到,如自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初一起写日记,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二,从未间断,数十年如一日。
清代文学家张潮认为,冬宜读经,可专心;秋宜读诸子百家,有情趣;春宜读诸集,心智机畅;夏天最适合读史,天长有时间。
作家蒋子龙说:“现在的干部都很年轻,越年轻越要多读史书。历史上最严峻的时刻往往都产生过伟大的作品,是这些作品对历史和现实承担着特别的责任,跨越时间和空间,记录历史,传播思想,保存知识。”
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荣说:“经常有人问我,读古典诗词有什么用?我告诉大家,学习古典诗词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王蒙说:“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风度。读书要趁早,要超前读书,多读经典。要爱书、释书、疑书,学会多角度对证书中的道理。人适当有些书生气,是可爱的。文化创新离不开民族个性。”
于丹说:“读书就是滋养自己。读书养心,它改变的是你面对世界的态度。读经典急不得,随着生命成长去体会,最后就能懂。
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孟德斯鸠认为:“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