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萍乡是江西的西大门,市郊有座鳌头山,风光秀丽,声名远播,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在鳌头山一水之隔的沙洲上建立起了鳌洲书院,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到了清朝末年,在助光绪帝维新变法的文廷式兴办新学的倡导下,鳌洲书院改制为萍乡学堂,从此方兴未艾。民国初年,吉安诗人于京友《谒乡城》中便有“素闻萍城鳌头山,山有学堂不等闲”之佳句。
萍乡学堂于1906年正式命名为萍乡中学堂。如今,100年前的校址关帝庙已难觅踪影,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民主楼雄风依旧,雏鹰楼英姿焕发。这所拥有“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绿色模范单位”等6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百年老校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在新世纪再铸辉煌,一大批学生在素质教育的蓝天下展翅翱翔、搏击长空。
●百年文化润无声
走进萍乡中学,古树成阴,青砖铺路,曲径通幽,处处皆景。汽车沿着山路盘旋而上,山腰的右道边有一荷花池,池旁有一亭,曰“沁清”,喻义为入此亭者,宠辱皆忘,心旷神怡;再往上走,另有一亭,曰“游目骋怀”,亭名和楹联,乃有“神州双管李”之称的校友李远实先生之手笔。
距亭榭百米开外是学校世纪钟广场。广场中央立有一口巨大的钟,钟表面刻有纪念萍乡中学百年办学历史的隶书铭文,因此名为“世纪钟”。一条百米长的古典式弧形长廊与世纪钟作圆心与圆弧般呼应。长廊内10幅雕刻精致、气势宏伟的大型浮雕,记录了学校办学百年来九易其址和十三次更名的风雨历程。长廊檐下里外绘有孔融让梨、苏秦刺股等30幅绘画精美、寓意深刻、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图。“整个弧形长廊犹如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萍乡中学的建设与发展足迹。这是对学生进行爱校勤学、励志争先教育的鲜活的教科书。”陪同采访的同志这样告诉记者。
雏鹰楼是学校的主教学楼,它的前方是一个开阔的校园广场。广场中央有书苑、长廊等景观,立有孔丘、司马迁、张衡、祖冲之、李白、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达尔文、贝多芬、毕加索等古今中外名人雕塑,亦称世界名人文化广场。广场主干道的灯箱上有着知名校友介绍牌,校友的照片、文字介绍、名言警句把灯箱装饰得清新雅致,放眼望去,好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原教育部总督学柳斌在校友介绍牌上,这样寄语母校:“创全面发展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
雏鹰楼南面楼道口的上方,高挂着一块硕大的电子显示屏,上面不停地滚动着“今日新闻”“历史上的今天”等信息,学生每天可以从中得知国事、天下事。走进雏鹰楼,记者发现这幢有着62间教室的教学楼里,每间教室门口都张贴着“班主任带班公示牌”,上面记录着班主任姓名、联系电话、带班理念、班训、班级目标。教室里引人注目的是位于教室角落里的“班级图书角”和流动书箱,里面整齐摆放着各类图书和期刊,有文学名著、科幻杂志、名人传记、心理辅导类书籍,还有各科学习辅导用书,门类齐全。每个班级的图书角都各有各的特色。“自从有了图书角,不仅提高了我们的阅读热情,而且读书的途径也更便捷了。”高一(8)班学生赖娜高兴地告诉记者。
出了雏鹰楼,往北穿过绿阴小径,便来到一幢红色建筑前,面前一道白色拱门如同殿堂的大门,向每一个到访的客人敞开,拱门上写着“文源楼”三个隽永的红色大字。“这是学校的图书馆,去年12月,省教育厅虞国庆厅长到这里视察后,称学校图书馆是他看过的省内最好的中学图书馆。”在李奭萍校长的带领下,记者走进文源楼,发现楼内设施一应俱全,图书报刊分类规范,管理井井有条。在这个清新而不失庄重的环境里,仿佛散发出阵阵书香,让在场的每个人都萌发阅读的渴望。课间,有学生陆续走进阅览室,径直来到书架边 ,熟练地将书籍分门别类地整理起来。“这是学生管理员,每年我们都会招募一批学生志愿者,义务协助管理员管理各个图书阅览室。”李校长微笑着对记者说, “你可别小看这项工作,看起来不怎么费力,但实际上挺费心的。”
从文源楼出来,往左不远处是学校的传薪楼。这是一幢艺术楼,专为艺术特长生设置。沿着石阶而下,传薪楼前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板铺就的走廊,立刻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不就是钢琴上的键盘吗?”记者中有人赞叹道:“真是生动有趣,太贴合艺术楼的氛围了。”走入传薪楼,一楼设有排练厅和钢琴房,二楼是美术室和书法室,三楼设有音乐教室和古筝室、扬琴室,四楼有电子琴室和形体训练室,真可谓功能齐全。“学校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的特长得以施展。”李校长向记者介绍完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后说。
传薪楼外,一阵潺潺流水声不时传入耳畔。记者走下阶梯,顿时一座假山出现在眼前,假山上题有 “天道酬勤” 四个大字,整个景观如清泉般沁人心脾,令记者不禁发出“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慨叹。假山旁,几名工人正在为刚建好的凉亭、回廊刷上颜色古朴的油漆。凉亭、回廊里每两根柱子上就挂有一副对联,引得记者驻足吟诵:“盘桓妙趣留树影,缱绻闲情赋好音。”如果不是老师在一旁介绍,记者怎么也无法将这样的好诗好句与时刻关注母校发展的萍乡中学校友联系起来,一股敬佩之情在记者心底油然而生。
就在此时,一阵悠扬的二胡声从不远处传来。记者循声望去,只见一名男子坐在石凳上,专心致志地拉着二胡。这是学校的一位退休老教师,他每天都会到这些清静的地方,拉一拉他心爱的二胡。说到二胡,李校长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学校曾因一名学生热爱二胡演奏并展现出过人天赋,便专门腾出一间教室,供其演奏、创作。这名学生就是后来创作出《赛马》等名曲的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黄海怀。
“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这是萍乡中学百年来不变的办学宗旨。”李校长说,“萍乡中学早在80年代就提出了 ‘以德求得,因材育才’办学理念。当代的中学教育应摒弃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回归到教育的本源上来,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因而,办学首先应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知识、健康成长。我希望萍乡中学能够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棵草木都会传情,每一个角落都育人,学生走到哪都能看一看、想一想、动一动。”
记者在学校转了一大圈后发现,苏霍姆林斯基的“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说话”在这里诠释得那么完美:清幽雅致的绿色校园中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息,无论是民主楼、雏鹰楼、和平楼、逐日楼、步云楼,还是文源楼、传薪楼,每一座建筑都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寓意,学校的每个角落、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百年文化的浸润……
●快乐体验尽欢颜
2010年10月30日清晨,在寒意十足的秋风中,当晨光才依稀地照亮大地时,萍乡中学雏鹰楼前的世界名人文化广场上却早已人山人海,红旗猎猎,着清一色校服的2000多名高一高二师生把整个广场变成了沸腾的海洋,他们在期待着一个时刻的到来。
“拉练活动对于你们来说是艰苦的,但这也是对你们的考验,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在学习上,你们敢于挑战自我,在今天的拉练活动中,我更相信你们能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李校长铿锵有力的话,犹如一股股喷发的暖流,汇入学生的热血中,激荡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在激动人心的授旗仪式后,随着一声响亮的“出发”声,在李校长的带领下,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迎着朝阳,唱着响亮的校歌“驭金鳌,历沧桑,萍乡中学源远流长……”浩浩荡荡地走出校园,拉开了徒步拉练暨综合实践活动的序幕。
这是萍乡中学举办的第二次全校性徒步拉练暨综合实践活动,队伍分为两路,目的地分别是10公里以外的全国精神文明示范村麻山幸福村和红色安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队伍中的大部分高一新生是第一次走那么远的路。
“这个活动是学校在新课改中开设的一个开放课堂,是一次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走近大自然、体验生活、锻炼自我、开阔眼界的综合实践活动,社会有多大,课堂就有多大!活动中,学生们非常注意环保,无论是行进途中还是休息地,都没有留下一点垃圾。尽管目的地不同,但两支队伍行进的路程都超过了10公里,耗时2个多小时,在活动过程中,队形整齐、纪律严明、热情高涨、团结互助、注重环保,发生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动人故事,不少人都是互相搀扶,忍着脚底的疼痛,坚持走完全程的;到达目的地后,他们把劳累和疼痛丢在一边,按计划有序地开展了文艺下乡、风光摄影、体验农活和民情采访等活动,新鲜的空气、美丽的风光、愉悦的氛围,让他们的疲惫和疼痛一扫而光。”采访时,副校长袁剑临这样告诉记者。
“‘徒步拉练’是我进入高中听到的一个新名词,以前我从不知道什么叫‘徒步拉练’,更不用说体验徒步拉练活动了,我对活动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由于是头一次走这么长的路,我的腿上不时传来阵阵酸痛,肚子也抗议似的发出‘咕噜咕噜’声。前方的路总是那么长,似乎怎么都走不到尽头,……队伍里,步伐逐渐地慢下来,但大家都低着头,咬着牙关,没有一个人看上去有‘放弃’的样子,因为我们都有一个信念——坚持,坚持再坚持,一定要达到终点!”高一(6)班的彭雨瑶在活动后写下3000多字的心得感受。
“走下安源纪念馆前那长长的阶梯,回想起刚刚走过来的路,我和同学们互相扶持、团结协作。在困难面前,我们没有轻言放弃,在伤痛面前,我们没有丧气退缩。无论大家有多么疲劳,我们的队伍始终整齐如一,从未涣散。而学校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不就在于此吗?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做到了!”拉练活动结束后,高二(5)班的王雪菲把快乐体验全写在了日记上。
如今,萍乡中学每年都要举办徒步拉练活动,这已成为学校的一项传统。每次活动结束后,学生们都会写下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安全校园并不是把学生关在校园里,那样学生的能力永远得不到锻炼。”李校长一脸轻松地说,“学生并不是不会吃苦、不能吃苦,关键在于学校如何引导、组织。学生有了坚强的意志力,何愁在学习上不努力、不上进?”
“为了更有序、有效地锻炼学生体能、磨炼意志,这段时间,李校长还正为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基地项目的建设而忙着呢。”站在一旁的学校办公室主任陈锋补充道。
“拓展基地?”陈主任的话引起记者的极大兴趣。“那是学校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正在筹建的一个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项目。目前学校已引进专业的场地设计公司进行规划、施工,聘请拓展方面的专家,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身体等特征设置户外素质拓展、室内素质训练、野外生存技能、社会实践、军事训练、农耕劳作、艺术熏陶等项目。”李校长见记者对拓展训练基地项目兴趣浓厚,便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身边的一位青年,“这就是给我们学校拓展训练做规划的张老师——张啸。”
眼前的这名青年,身材壮实,皮肤黝黑,如果不是李校长介绍,大家似乎难以与目前还有点“神秘”的国家高级拓展师联系起来。“请大家不要称呼我为老师,我永远都是萍乡中学的学生。没有萍乡中学,就没有现在的我。现在母校需要我,帮助母校建设是义不容辞的。”张啸谦虚地说。
早在1997年,在萍乡中学读高三的他学习成绩不理想,可在体育上颇有天赋。班主任王新群老师便劝说张啸父母同意张啸报考体育专业。果然,在当年的高考中,张啸顺利考上北京体育大学。大学毕业后,张啸回到江西,在南昌一所大学里执教体育,从事拓展培训。
校园的西边、紧邻雏鹰楼有一大片荒地已被平整,这就是拓展训练基地的所在地。“拓展训练,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适应性教育、体能训练、生存实战、团队合作、高效人际沟通、学习心理辅导、个性人格引导、自我定位、潜能激发等拓展项目,全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锻炼他们的意志和品质。不仅引导学生学会健体、学会生存,更要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李校长说。
“因此,我校于2009年成立了雏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还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体育后备人才。”学校一名副校长补充说,“至今,已先后向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众多高校输送近百名学生。”
这时,一阵热烈的加油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记者看到不远处的篮球场上,篮球赛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一旁的拉拉队挥舞着双臂,呐喊“加油”。篮球场旁的足球场、田径场上,到处是学生活跃的身影,学生们那一张张快乐、幸福的脸庞在阳光的映射下显得那么的灿烂……
●青春飞扬展自我
萍乡中学另一个令学生期待的传统项目是一年一度的无线电测向活动。早在2006年6月23日,萍乡中学就成功举办了首届无线电测向运动夏令营活动,共有50名来自全市各县区的优秀初中毕业生参加了此次夏令营。自此,学校每年组织开展无线电测向活动时总是吸引了众多爱好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无线电测向运动又叫“无线电猎狐”,是一项类似于捉迷藏的趣味横生的益智活动,是用手中的测向机运用测向技术寻找裁判事先在比赛场地藏好的自动发射电台(也叫狐狸台),看谁找到的电台多,用的时间少,谁就取得胜利。
“无线电测向活动不是固定场地上的单一奔跑,而是理论与实践、动手与动脑、室内与户外、体能与智力的结合。学生除要进行体能训练,还需要学习无线电方面的知识,掌握测向机或其他电子制作技能。”学校负责无线电测向活动的老师告诉记者,“自2006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组织开展此项活动,还选拔优秀学生走出校门,走进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实验室或出国访问交流,鼓励学生自主创办社团,让学生跳出课本,走进生活,积极实践,使得课堂学习更轻松,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因而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听说萍乡中学的学生会自主创办社团,记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随后,在记者召集的学生座谈会上,20余名学生会、社团负责人汇聚一堂。他们中有的来自校学生会,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分会,有的来自文学社、诗社、辩论社、漫画社、摄影社、记者团、环保社、话剧社、街舞社等。会上,学生发言踊跃,自信而又大方。
“子知诗社的成立并不艰难,记得有段时间我为办诗刊经费的问题而发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决定找团委的李老师商量,令我意外的是李老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如果没有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支持,我那藏在心中的梦想将遥不可及。如今,子知诗社不仅每月制作一期诗刊,刊发同学们的来稿,还建立起子知博客、子知微博,鼓励着更多热爱诗歌的同学加入其中。”子知诗社社长、高一(15)班的黎瑾豪高兴地说。
高一(4)班的张凌跃是学校纵鳌辩论社的社长,别看他个子不高,说话却井井有条、铿锵有力:“在过去的半个学期里,我们对‘中学生是否应该使用手机’和‘愚公移山’这一经典故事的意义进行了深入辨析,还讨论了动物园的开设对动物和人类的影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还将讨论更多有意义的社会热点选题,号召更多的同学参与,在相互切磋中共同提高大家的思辨水平。”
高一(16)班、高一(17)班的3名女生昌怡晴、邓芝祺、李醒昱共同创办了墨问文学社,如今已发展了40余名成员。“我们经常一起学习交流,在网上查找资料后,复印给大家一起分享。最近,我们在学习王佐邦的《诗词入门十八讲》、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和《唐宋八大家散文》。”邓芝祺说。
学生们陆续介绍着自己负责的社团,阐述着自己的创社理念。“学校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们不仅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还能够提升各种能力。”一名学生自信地说。
“你觉得有哪些能力呢?”记者的追问引发学生强烈的回应,“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学生自信的表述令记者赞叹。
在座谈会上,李校长还向记者讲起一段小插曲:
2007年,高一新生叶晨熙找到李校长,表达了自己办全国学生交友网站的愿望,希望学校给予支持。“尔后,这名学生果真有模有样地办起网站,不仅有独立的办公室、两三台电脑,还召集了几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做起他们的‘事业’。” 至今,李校长想起学生主动找他的故事,仍感叹不已:“后来,这名学生升到高二就出国留学,读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我觉得学生有梦想、有追求、有思想是可贵的,值得鼓励的,学校应该大力支持。”
“前段时间,我参加南昌大学90周年校庆时遇上的一名学生,也令我印象深刻。”李校长紧接着说,“他说的一番话也让我感触颇多。”
原来, 那名叫黄俊的学生从萍乡中学毕业后考入南昌大学,在大学学习期间,仍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这次校庆,南昌大学从全校选出12名形象代表参与校庆活动,黄俊就是其中之一。
“我记得当时他很激动地对我说:‘李校长,我很感谢母校,在母校的三年高中生活对我影响很深。无论是社团活动,还是图书沙龙活动,都令我的能力得到提升。现在,我在大学还被评为‘利用图书馆最好的学生’呢!’”李校长向大家描述起当时的情景,很有感慨地说:“他的话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想,教育的以人为本,应该以培养人的发展能力为本,以终生学习为本,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梦想是青春的翅膀,有了梦想领航,青春何愁不能飞扬?萍乡中学不正给一批批期盼飞翔的“雏鹰”,搭建了起飞的平台吗?在那里,可看到一个个飞向那片辽阔天空的身影……
●敞开心胸向蓝天
2005年,李奭萍接受组织任命,来到萍乡中学担任校长。刚上任的他,就遇上了一件令他“棘手”的事。
一天,高一新生李杭来到校长办公室。“校长,您好,我想成立一个‘鳌洲爱心自助基金会’,通过向社会、校友及广大师生进行募捐,然后捐赠给我们学校需要帮助的同学。”这名看上去文静的女生坚定地道出自己的想法。
“你很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但你有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案呢?”李校长想考验一下眼前这名学生的组织能力。
“首先,我会在全校发起倡议,招募成员。然后,设立一个‘爱心理发室’,为同学们理发每次收5毛钱,收取的费用全部纳入爱心基金。尔后,我还会组织一些活动。”李杭有条有理地陈述着自己的想法。
李校长听着学生富有干劲和激情的讲话,深深被打动了,但也为难起来:学校本身有个私人承包的理发室,这不产生矛盾了吗?思考片刻,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劝退学校原先的理发室,专门腾出一间房,作为爱心基金会的办公地址。
终于,鳌洲爱心基金会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成立了。当学校理发室负责人得知这一消息,并了解到学生办“爱心理发室”的意图后,找到校长表示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做法,愿意主动退出,并强调只要“爱心理发室”需要,他可以来做义工,为学生理发。
2006年,萍乡中学举办百年校庆,李杭带领着她的团队在校园内设立专台,传播爱心。他们的善举感染着每一位到访的校友,得到广大校友的赞许和认可。一位七八十岁的校友看到他们的举动,当场表示愿意捐出自己心爱的高档自行车。
此后,李杭的“爱心事业”越做越大,感染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她还带领着她的团队成立“爱心书屋”,专门收集学生捐赠的图书,将募捐而来的物品做“爱心拍卖”,筹集善款。2008年,已进入高三的李杭因为其爱心、社会责任感和出色的组织能力,被美国一所名校看中录取。
“李杭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她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是一切成功的基础。因此,学校在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不是过分关注学生的分数,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现在看来,心理健康教育是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我也将坚定不移地实施下去。”李校长这样告诉记者。
萍乡中学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2007年,学校再投入5万余元重新选址,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设立在雏鹰楼宽阔的顶楼,并将其取名为更易贴近学生的“畅心轩”。
记者在“畅心轩”采访时,看到“与你牵手,敞开心怀,拥抱快乐”12个绿色大字十分耀眼,四周的墙壁上张贴着各式各样寓意深刻、生动形象的心理教育引导图。这个面积近600平方米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不仅有个体咨询室、团体活动室、学习交流室、办公接待室、宣泄放松室、等候活动区,还设有悄悄话信箱和电话热线,开辟了“心育之窗”网站。整个中心布置得温馨而不失雅致。课间,不时有学生来到这里,有的选择到个体咨询室里找老师谈心,有的会到宣泄放松室里的黑板上涂鸦或打打沙包。
“每当有困惑或是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不会自怨自艾,而是主动来这里寻求帮助。”面对采访,一名到访的学生落落大方地说,“‘畅心轩’是我们的知心朋友,她还经常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亲身体验爱心、宽容、感恩、合作、团结互助、责任感等情感的意义和重要性。每次参加完活动,我们都能收获很多。”
“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校不仅成立了由分管校长牵头、政教主任负责、年级组长落实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还组建包括班主任、专兼职心理教师、科任教师、班级联络员在内的工作网络,将心理辅导课程列入正式的教学安排,把思想品德课和体育活动教学引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并与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全方位、多角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甘琦老师说。
“如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各项德育活动和特色活动中,在军训、校运会、艺术节、课间跑操、每周一歌、阳光体育活动、徒步拉练和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有益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创造性、拓展性、欣赏性、审美性的心育内容,使我校学生青春风采得到充分的展现。”甘老师自豪地说,“中心开放七年来,接待来访学生、家长万余人,咨询时间超过13 000个小时,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肯定。2006年、 2007年,还连续两年被团省委、团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2010年又被评为萍乡市示范性心理咨询室。2011年,萍乡市教育局将‘萍乡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设在了这里。”
“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要想让学生成才,首先要让学生成人,这就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萍乡中学开展特色且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为‘雏鹰’们打开通往辽阔天空的窗口,让它们展翅高飞。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应既对学生当前成长负责,更为学生长远发展着想。”采访接近尾声,李校长感慨地对记者说。
采访结束后,从民主楼里出来,仰望蓝天,云卷云舒,记者想起当年毛泽东抒发的“指点江山”“鹰击长空”的豪情壮志,不禁心潮澎湃。百余年来,萍乡中学秉承“劳、谦、坚、实”的校训,坚持“以德求得,因材育才”的办学理念,薪火相传,英才辈出。在这里,一批批雏鹰茁壮成长,在素质教育的蓝天下振翅而起,去搏击那片辽阔的天空……
萍乡学堂于1906年正式命名为萍乡中学堂。如今,100年前的校址关帝庙已难觅踪影,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民主楼雄风依旧,雏鹰楼英姿焕发。这所拥有“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绿色模范单位”等6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百年老校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在新世纪再铸辉煌,一大批学生在素质教育的蓝天下展翅翱翔、搏击长空。
●百年文化润无声
走进萍乡中学,古树成阴,青砖铺路,曲径通幽,处处皆景。汽车沿着山路盘旋而上,山腰的右道边有一荷花池,池旁有一亭,曰“沁清”,喻义为入此亭者,宠辱皆忘,心旷神怡;再往上走,另有一亭,曰“游目骋怀”,亭名和楹联,乃有“神州双管李”之称的校友李远实先生之手笔。
距亭榭百米开外是学校世纪钟广场。广场中央立有一口巨大的钟,钟表面刻有纪念萍乡中学百年办学历史的隶书铭文,因此名为“世纪钟”。一条百米长的古典式弧形长廊与世纪钟作圆心与圆弧般呼应。长廊内10幅雕刻精致、气势宏伟的大型浮雕,记录了学校办学百年来九易其址和十三次更名的风雨历程。长廊檐下里外绘有孔融让梨、苏秦刺股等30幅绘画精美、寓意深刻、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图。“整个弧形长廊犹如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萍乡中学的建设与发展足迹。这是对学生进行爱校勤学、励志争先教育的鲜活的教科书。”陪同采访的同志这样告诉记者。
雏鹰楼是学校的主教学楼,它的前方是一个开阔的校园广场。广场中央有书苑、长廊等景观,立有孔丘、司马迁、张衡、祖冲之、李白、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达尔文、贝多芬、毕加索等古今中外名人雕塑,亦称世界名人文化广场。广场主干道的灯箱上有着知名校友介绍牌,校友的照片、文字介绍、名言警句把灯箱装饰得清新雅致,放眼望去,好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原教育部总督学柳斌在校友介绍牌上,这样寄语母校:“创全面发展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
雏鹰楼南面楼道口的上方,高挂着一块硕大的电子显示屏,上面不停地滚动着“今日新闻”“历史上的今天”等信息,学生每天可以从中得知国事、天下事。走进雏鹰楼,记者发现这幢有着62间教室的教学楼里,每间教室门口都张贴着“班主任带班公示牌”,上面记录着班主任姓名、联系电话、带班理念、班训、班级目标。教室里引人注目的是位于教室角落里的“班级图书角”和流动书箱,里面整齐摆放着各类图书和期刊,有文学名著、科幻杂志、名人传记、心理辅导类书籍,还有各科学习辅导用书,门类齐全。每个班级的图书角都各有各的特色。“自从有了图书角,不仅提高了我们的阅读热情,而且读书的途径也更便捷了。”高一(8)班学生赖娜高兴地告诉记者。
出了雏鹰楼,往北穿过绿阴小径,便来到一幢红色建筑前,面前一道白色拱门如同殿堂的大门,向每一个到访的客人敞开,拱门上写着“文源楼”三个隽永的红色大字。“这是学校的图书馆,去年12月,省教育厅虞国庆厅长到这里视察后,称学校图书馆是他看过的省内最好的中学图书馆。”在李奭萍校长的带领下,记者走进文源楼,发现楼内设施一应俱全,图书报刊分类规范,管理井井有条。在这个清新而不失庄重的环境里,仿佛散发出阵阵书香,让在场的每个人都萌发阅读的渴望。课间,有学生陆续走进阅览室,径直来到书架边 ,熟练地将书籍分门别类地整理起来。“这是学生管理员,每年我们都会招募一批学生志愿者,义务协助管理员管理各个图书阅览室。”李校长微笑着对记者说, “你可别小看这项工作,看起来不怎么费力,但实际上挺费心的。”
从文源楼出来,往左不远处是学校的传薪楼。这是一幢艺术楼,专为艺术特长生设置。沿着石阶而下,传薪楼前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板铺就的走廊,立刻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不就是钢琴上的键盘吗?”记者中有人赞叹道:“真是生动有趣,太贴合艺术楼的氛围了。”走入传薪楼,一楼设有排练厅和钢琴房,二楼是美术室和书法室,三楼设有音乐教室和古筝室、扬琴室,四楼有电子琴室和形体训练室,真可谓功能齐全。“学校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的特长得以施展。”李校长向记者介绍完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后说。
传薪楼外,一阵潺潺流水声不时传入耳畔。记者走下阶梯,顿时一座假山出现在眼前,假山上题有 “天道酬勤” 四个大字,整个景观如清泉般沁人心脾,令记者不禁发出“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慨叹。假山旁,几名工人正在为刚建好的凉亭、回廊刷上颜色古朴的油漆。凉亭、回廊里每两根柱子上就挂有一副对联,引得记者驻足吟诵:“盘桓妙趣留树影,缱绻闲情赋好音。”如果不是老师在一旁介绍,记者怎么也无法将这样的好诗好句与时刻关注母校发展的萍乡中学校友联系起来,一股敬佩之情在记者心底油然而生。
就在此时,一阵悠扬的二胡声从不远处传来。记者循声望去,只见一名男子坐在石凳上,专心致志地拉着二胡。这是学校的一位退休老教师,他每天都会到这些清静的地方,拉一拉他心爱的二胡。说到二胡,李校长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学校曾因一名学生热爱二胡演奏并展现出过人天赋,便专门腾出一间教室,供其演奏、创作。这名学生就是后来创作出《赛马》等名曲的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黄海怀。
“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这是萍乡中学百年来不变的办学宗旨。”李校长说,“萍乡中学早在80年代就提出了 ‘以德求得,因材育才’办学理念。当代的中学教育应摒弃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回归到教育的本源上来,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因而,办学首先应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知识、健康成长。我希望萍乡中学能够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棵草木都会传情,每一个角落都育人,学生走到哪都能看一看、想一想、动一动。”
记者在学校转了一大圈后发现,苏霍姆林斯基的“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说话”在这里诠释得那么完美:清幽雅致的绿色校园中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息,无论是民主楼、雏鹰楼、和平楼、逐日楼、步云楼,还是文源楼、传薪楼,每一座建筑都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寓意,学校的每个角落、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百年文化的浸润……
●快乐体验尽欢颜
2010年10月30日清晨,在寒意十足的秋风中,当晨光才依稀地照亮大地时,萍乡中学雏鹰楼前的世界名人文化广场上却早已人山人海,红旗猎猎,着清一色校服的2000多名高一高二师生把整个广场变成了沸腾的海洋,他们在期待着一个时刻的到来。
“拉练活动对于你们来说是艰苦的,但这也是对你们的考验,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在学习上,你们敢于挑战自我,在今天的拉练活动中,我更相信你们能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李校长铿锵有力的话,犹如一股股喷发的暖流,汇入学生的热血中,激荡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在激动人心的授旗仪式后,随着一声响亮的“出发”声,在李校长的带领下,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迎着朝阳,唱着响亮的校歌“驭金鳌,历沧桑,萍乡中学源远流长……”浩浩荡荡地走出校园,拉开了徒步拉练暨综合实践活动的序幕。
这是萍乡中学举办的第二次全校性徒步拉练暨综合实践活动,队伍分为两路,目的地分别是10公里以外的全国精神文明示范村麻山幸福村和红色安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队伍中的大部分高一新生是第一次走那么远的路。
“这个活动是学校在新课改中开设的一个开放课堂,是一次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走近大自然、体验生活、锻炼自我、开阔眼界的综合实践活动,社会有多大,课堂就有多大!活动中,学生们非常注意环保,无论是行进途中还是休息地,都没有留下一点垃圾。尽管目的地不同,但两支队伍行进的路程都超过了10公里,耗时2个多小时,在活动过程中,队形整齐、纪律严明、热情高涨、团结互助、注重环保,发生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动人故事,不少人都是互相搀扶,忍着脚底的疼痛,坚持走完全程的;到达目的地后,他们把劳累和疼痛丢在一边,按计划有序地开展了文艺下乡、风光摄影、体验农活和民情采访等活动,新鲜的空气、美丽的风光、愉悦的氛围,让他们的疲惫和疼痛一扫而光。”采访时,副校长袁剑临这样告诉记者。
“‘徒步拉练’是我进入高中听到的一个新名词,以前我从不知道什么叫‘徒步拉练’,更不用说体验徒步拉练活动了,我对活动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由于是头一次走这么长的路,我的腿上不时传来阵阵酸痛,肚子也抗议似的发出‘咕噜咕噜’声。前方的路总是那么长,似乎怎么都走不到尽头,……队伍里,步伐逐渐地慢下来,但大家都低着头,咬着牙关,没有一个人看上去有‘放弃’的样子,因为我们都有一个信念——坚持,坚持再坚持,一定要达到终点!”高一(6)班的彭雨瑶在活动后写下3000多字的心得感受。
“走下安源纪念馆前那长长的阶梯,回想起刚刚走过来的路,我和同学们互相扶持、团结协作。在困难面前,我们没有轻言放弃,在伤痛面前,我们没有丧气退缩。无论大家有多么疲劳,我们的队伍始终整齐如一,从未涣散。而学校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不就在于此吗?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做到了!”拉练活动结束后,高二(5)班的王雪菲把快乐体验全写在了日记上。
如今,萍乡中学每年都要举办徒步拉练活动,这已成为学校的一项传统。每次活动结束后,学生们都会写下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安全校园并不是把学生关在校园里,那样学生的能力永远得不到锻炼。”李校长一脸轻松地说,“学生并不是不会吃苦、不能吃苦,关键在于学校如何引导、组织。学生有了坚强的意志力,何愁在学习上不努力、不上进?”
“为了更有序、有效地锻炼学生体能、磨炼意志,这段时间,李校长还正为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基地项目的建设而忙着呢。”站在一旁的学校办公室主任陈锋补充道。
“拓展基地?”陈主任的话引起记者的极大兴趣。“那是学校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正在筹建的一个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项目。目前学校已引进专业的场地设计公司进行规划、施工,聘请拓展方面的专家,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身体等特征设置户外素质拓展、室内素质训练、野外生存技能、社会实践、军事训练、农耕劳作、艺术熏陶等项目。”李校长见记者对拓展训练基地项目兴趣浓厚,便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身边的一位青年,“这就是给我们学校拓展训练做规划的张老师——张啸。”
眼前的这名青年,身材壮实,皮肤黝黑,如果不是李校长介绍,大家似乎难以与目前还有点“神秘”的国家高级拓展师联系起来。“请大家不要称呼我为老师,我永远都是萍乡中学的学生。没有萍乡中学,就没有现在的我。现在母校需要我,帮助母校建设是义不容辞的。”张啸谦虚地说。
早在1997年,在萍乡中学读高三的他学习成绩不理想,可在体育上颇有天赋。班主任王新群老师便劝说张啸父母同意张啸报考体育专业。果然,在当年的高考中,张啸顺利考上北京体育大学。大学毕业后,张啸回到江西,在南昌一所大学里执教体育,从事拓展培训。
校园的西边、紧邻雏鹰楼有一大片荒地已被平整,这就是拓展训练基地的所在地。“拓展训练,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适应性教育、体能训练、生存实战、团队合作、高效人际沟通、学习心理辅导、个性人格引导、自我定位、潜能激发等拓展项目,全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锻炼他们的意志和品质。不仅引导学生学会健体、学会生存,更要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李校长说。
“因此,我校于2009年成立了雏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还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体育后备人才。”学校一名副校长补充说,“至今,已先后向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众多高校输送近百名学生。”
这时,一阵热烈的加油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记者看到不远处的篮球场上,篮球赛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一旁的拉拉队挥舞着双臂,呐喊“加油”。篮球场旁的足球场、田径场上,到处是学生活跃的身影,学生们那一张张快乐、幸福的脸庞在阳光的映射下显得那么的灿烂……
●青春飞扬展自我
萍乡中学另一个令学生期待的传统项目是一年一度的无线电测向活动。早在2006年6月23日,萍乡中学就成功举办了首届无线电测向运动夏令营活动,共有50名来自全市各县区的优秀初中毕业生参加了此次夏令营。自此,学校每年组织开展无线电测向活动时总是吸引了众多爱好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无线电测向运动又叫“无线电猎狐”,是一项类似于捉迷藏的趣味横生的益智活动,是用手中的测向机运用测向技术寻找裁判事先在比赛场地藏好的自动发射电台(也叫狐狸台),看谁找到的电台多,用的时间少,谁就取得胜利。
“无线电测向活动不是固定场地上的单一奔跑,而是理论与实践、动手与动脑、室内与户外、体能与智力的结合。学生除要进行体能训练,还需要学习无线电方面的知识,掌握测向机或其他电子制作技能。”学校负责无线电测向活动的老师告诉记者,“自2006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组织开展此项活动,还选拔优秀学生走出校门,走进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实验室或出国访问交流,鼓励学生自主创办社团,让学生跳出课本,走进生活,积极实践,使得课堂学习更轻松,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因而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听说萍乡中学的学生会自主创办社团,记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随后,在记者召集的学生座谈会上,20余名学生会、社团负责人汇聚一堂。他们中有的来自校学生会,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分会,有的来自文学社、诗社、辩论社、漫画社、摄影社、记者团、环保社、话剧社、街舞社等。会上,学生发言踊跃,自信而又大方。
“子知诗社的成立并不艰难,记得有段时间我为办诗刊经费的问题而发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决定找团委的李老师商量,令我意外的是李老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如果没有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支持,我那藏在心中的梦想将遥不可及。如今,子知诗社不仅每月制作一期诗刊,刊发同学们的来稿,还建立起子知博客、子知微博,鼓励着更多热爱诗歌的同学加入其中。”子知诗社社长、高一(15)班的黎瑾豪高兴地说。
高一(4)班的张凌跃是学校纵鳌辩论社的社长,别看他个子不高,说话却井井有条、铿锵有力:“在过去的半个学期里,我们对‘中学生是否应该使用手机’和‘愚公移山’这一经典故事的意义进行了深入辨析,还讨论了动物园的开设对动物和人类的影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还将讨论更多有意义的社会热点选题,号召更多的同学参与,在相互切磋中共同提高大家的思辨水平。”
高一(16)班、高一(17)班的3名女生昌怡晴、邓芝祺、李醒昱共同创办了墨问文学社,如今已发展了40余名成员。“我们经常一起学习交流,在网上查找资料后,复印给大家一起分享。最近,我们在学习王佐邦的《诗词入门十八讲》、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和《唐宋八大家散文》。”邓芝祺说。
学生们陆续介绍着自己负责的社团,阐述着自己的创社理念。“学校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们不仅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还能够提升各种能力。”一名学生自信地说。
“你觉得有哪些能力呢?”记者的追问引发学生强烈的回应,“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学生自信的表述令记者赞叹。
在座谈会上,李校长还向记者讲起一段小插曲:
2007年,高一新生叶晨熙找到李校长,表达了自己办全国学生交友网站的愿望,希望学校给予支持。“尔后,这名学生果真有模有样地办起网站,不仅有独立的办公室、两三台电脑,还召集了几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做起他们的‘事业’。” 至今,李校长想起学生主动找他的故事,仍感叹不已:“后来,这名学生升到高二就出国留学,读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我觉得学生有梦想、有追求、有思想是可贵的,值得鼓励的,学校应该大力支持。”
“前段时间,我参加南昌大学90周年校庆时遇上的一名学生,也令我印象深刻。”李校长紧接着说,“他说的一番话也让我感触颇多。”
原来, 那名叫黄俊的学生从萍乡中学毕业后考入南昌大学,在大学学习期间,仍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这次校庆,南昌大学从全校选出12名形象代表参与校庆活动,黄俊就是其中之一。
“我记得当时他很激动地对我说:‘李校长,我很感谢母校,在母校的三年高中生活对我影响很深。无论是社团活动,还是图书沙龙活动,都令我的能力得到提升。现在,我在大学还被评为‘利用图书馆最好的学生’呢!’”李校长向大家描述起当时的情景,很有感慨地说:“他的话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想,教育的以人为本,应该以培养人的发展能力为本,以终生学习为本,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梦想是青春的翅膀,有了梦想领航,青春何愁不能飞扬?萍乡中学不正给一批批期盼飞翔的“雏鹰”,搭建了起飞的平台吗?在那里,可看到一个个飞向那片辽阔天空的身影……
●敞开心胸向蓝天
2005年,李奭萍接受组织任命,来到萍乡中学担任校长。刚上任的他,就遇上了一件令他“棘手”的事。
一天,高一新生李杭来到校长办公室。“校长,您好,我想成立一个‘鳌洲爱心自助基金会’,通过向社会、校友及广大师生进行募捐,然后捐赠给我们学校需要帮助的同学。”这名看上去文静的女生坚定地道出自己的想法。
“你很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但你有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案呢?”李校长想考验一下眼前这名学生的组织能力。
“首先,我会在全校发起倡议,招募成员。然后,设立一个‘爱心理发室’,为同学们理发每次收5毛钱,收取的费用全部纳入爱心基金。尔后,我还会组织一些活动。”李杭有条有理地陈述着自己的想法。
李校长听着学生富有干劲和激情的讲话,深深被打动了,但也为难起来:学校本身有个私人承包的理发室,这不产生矛盾了吗?思考片刻,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劝退学校原先的理发室,专门腾出一间房,作为爱心基金会的办公地址。
终于,鳌洲爱心基金会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成立了。当学校理发室负责人得知这一消息,并了解到学生办“爱心理发室”的意图后,找到校长表示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做法,愿意主动退出,并强调只要“爱心理发室”需要,他可以来做义工,为学生理发。
2006年,萍乡中学举办百年校庆,李杭带领着她的团队在校园内设立专台,传播爱心。他们的善举感染着每一位到访的校友,得到广大校友的赞许和认可。一位七八十岁的校友看到他们的举动,当场表示愿意捐出自己心爱的高档自行车。
此后,李杭的“爱心事业”越做越大,感染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她还带领着她的团队成立“爱心书屋”,专门收集学生捐赠的图书,将募捐而来的物品做“爱心拍卖”,筹集善款。2008年,已进入高三的李杭因为其爱心、社会责任感和出色的组织能力,被美国一所名校看中录取。
“李杭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她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是一切成功的基础。因此,学校在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不是过分关注学生的分数,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现在看来,心理健康教育是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我也将坚定不移地实施下去。”李校长这样告诉记者。
萍乡中学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2007年,学校再投入5万余元重新选址,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设立在雏鹰楼宽阔的顶楼,并将其取名为更易贴近学生的“畅心轩”。
记者在“畅心轩”采访时,看到“与你牵手,敞开心怀,拥抱快乐”12个绿色大字十分耀眼,四周的墙壁上张贴着各式各样寓意深刻、生动形象的心理教育引导图。这个面积近600平方米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不仅有个体咨询室、团体活动室、学习交流室、办公接待室、宣泄放松室、等候活动区,还设有悄悄话信箱和电话热线,开辟了“心育之窗”网站。整个中心布置得温馨而不失雅致。课间,不时有学生来到这里,有的选择到个体咨询室里找老师谈心,有的会到宣泄放松室里的黑板上涂鸦或打打沙包。
“每当有困惑或是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不会自怨自艾,而是主动来这里寻求帮助。”面对采访,一名到访的学生落落大方地说,“‘畅心轩’是我们的知心朋友,她还经常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亲身体验爱心、宽容、感恩、合作、团结互助、责任感等情感的意义和重要性。每次参加完活动,我们都能收获很多。”
“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校不仅成立了由分管校长牵头、政教主任负责、年级组长落实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还组建包括班主任、专兼职心理教师、科任教师、班级联络员在内的工作网络,将心理辅导课程列入正式的教学安排,把思想品德课和体育活动教学引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并与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全方位、多角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甘琦老师说。
“如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各项德育活动和特色活动中,在军训、校运会、艺术节、课间跑操、每周一歌、阳光体育活动、徒步拉练和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有益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创造性、拓展性、欣赏性、审美性的心育内容,使我校学生青春风采得到充分的展现。”甘老师自豪地说,“中心开放七年来,接待来访学生、家长万余人,咨询时间超过13 000个小时,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肯定。2006年、 2007年,还连续两年被团省委、团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2010年又被评为萍乡市示范性心理咨询室。2011年,萍乡市教育局将‘萍乡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设在了这里。”
“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要想让学生成才,首先要让学生成人,这就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萍乡中学开展特色且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为‘雏鹰’们打开通往辽阔天空的窗口,让它们展翅高飞。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应既对学生当前成长负责,更为学生长远发展着想。”采访接近尾声,李校长感慨地对记者说。
采访结束后,从民主楼里出来,仰望蓝天,云卷云舒,记者想起当年毛泽东抒发的“指点江山”“鹰击长空”的豪情壮志,不禁心潮澎湃。百余年来,萍乡中学秉承“劳、谦、坚、实”的校训,坚持“以德求得,因材育才”的办学理念,薪火相传,英才辈出。在这里,一批批雏鹰茁壮成长,在素质教育的蓝天下振翅而起,去搏击那片辽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