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推进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abb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当前高校毕业生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择业机会,同时就业竞争也日益激烈。当前,政府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教育,而将“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相结合,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浪潮当中。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当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指导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创新创业;指导措施
  互联网是时代发展进步的加速器,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技术所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其在促进经济发展质量优化、提高沟通交流效率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如何有效应用互联网技术,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课题之一,对于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样不例外。互联网技术刷新了人们对于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认识,为更好地实现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平台。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一、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
  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融入社会,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于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就业成了无法回避的问题。尤其是“互联网+”的提出,各行各业提高了对于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招收的就业标准。面对新形势,高等院校要从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入手,提高创新能力和接受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艺术类设计专业学生在提升能力素养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获得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满足感,丰富精神世界。
  2.增强就业优势,弥补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足。艺术类设计专业学生要注重自身專业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根据所学专业瞄准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求,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3.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才的培养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进步发展,发展艺术类设计专业教育,为社会提供建设性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供求矛盾。因此,高等院校应加强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互联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的机遇
  1.“互联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新的平台视角。在现代艺术类设计专业大学生毕业就业过程中,对于创新创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构建起完善可靠的相应平台,才能真正为广大毕业生在就业道路中带来实惠与便利。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获取资讯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效率越来越高,使得传统模式下的择业、就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无论是人工智能技术还是大数据技术,或者物联网技术,每一项技术的创新均产生了诸多新型就业岗位。在“互联网+”背景下,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凭借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优势,使创新创业就业平台更宽广,使就业环境更新颖,使就业视角更独到。为了有效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释放出的诸多红利,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理应成为互联网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与接受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在就业择业、创新创业中获益。在此过程中,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多个人的力量是雄厚的,而互联网平台则为串联与整合力量提供了良好平台与工具。同时,互联网还是一个宝贵的知识宝库,其中包含着诸多就业择业、创新创业信息与政策理论,可通过互联网平台提高自我认识,强化自我就业技能。
  2.“互联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了新的模式。在传统就业模式下,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更多地通过传统渠道获取招聘就业信息,不仅在信息获取的时效性上存在严重不足,而且途径相对狭窄,不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实现创新创业。而在“互联网+”时代,则为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全新的就业择业、创新创业模式,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优势,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可开发出更多虚拟化的商品或项目,与特定机构或个人进行合作,进而获取经济报酬。这种环境下的就业创新,大大提高了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效率,降低了就业过程中的经济成本,符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当前大学生毕业就业发展趋势与总体要求,符合当前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的个人实际需求。
  3.“互联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互联网技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沟通与交流过程中的灵活性与便捷性更强,突破了传统交流模式下在时间与空间等方面的桎梏,因此借助于“互联网+”,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可免去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大力推进与实施,互联网技术已经提高了国家战略高度,在高校就业环境优化、就业氛围营造等方面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时代价值与经济内涵越来越丰富。对于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而言,可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获得更多政策资助,在实体经济发展中享受到更加优惠的税费红利,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毕业生就业择业难度,减轻了艺术类设计专业就业市场的竞争难度。
  4.“互联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大学生更加倾向于通过互联网途径获取信息与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沟通与交流,这在有效及时获取信息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容易使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陷入互联网技术的局限与狭隘环境。但是,在国家层面及高校层面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动下,更多的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开始认识到互联网技术这把双刃剑,享受到由学校提供的更加优质的创新创业、就业择业服务。部分艺术类设计专业大学生具有自我独特的想法,创新理念与创新意识较为先进,而部分艺术类设计专业大学生更加倾向于传统模式下的就业与择业。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毕业生就业需求,互联网完全可以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创业就业环境与条件,充分挖掘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类创业大赛,收获与总结相关实战经验,推动专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实现艺术类设计专业知识的经济化、财富化,使未来就业择业、创新创业的思路更加清晰明确。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挑战
  1.大学生创业经验和能力不足。在“互联网+”背景下,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自我经验与能力受到严峻挑战与考验,只有具备一定能力,才能充分挖掘出“互联网+”的应用优势与价值。纵观当前艺术类设计专业大学生实际,普遍存在着创业就业经验与能力不足,对当前就业择业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估计不足、重视不够等共性问题,在校期间接触到商业活动的机遇较少,在激烈的就业择业竞争中处于尴尬被动的地位。同时,部分大学生就业择业信心不足,技能低下,相关就业择业方法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2.大学生创业缺乏明确的目标。只有明确就业择业与创新创业目标,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才能更加清晰明确地走好自己的未来人生之路。在“互联网+”时代,就业市场中的各类信息越来越多,瞬息万变,无疑对毕业生的就业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偏离的自我就业目标的就业过程均不具备生命力与活力,甚至容易陷入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不利局面,最终创业就业过程以失败而告终。在艺术类设计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更加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在临近毕业时才将就业择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补充相关就业择业知识,强化相关就业择业技能,未能从专业学习起始阶段便树立明确的未来发展方向与目标,难以时刻关注未来就业市场的发展态势,无法对就业择业市场行情做出准确判断。
  3.缺乏优质的创业资源。在“互联网+”环境下,优质的创业资源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对于提高创新创业质量具有关键性作用。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创新创业、就业择业的成功因素,既包括明确的思路、强大的自身能力,也包括优质的创业就业资源。从当前创业资源实际来看,很多有着创业意识与冲动的艺术类设计专业大学生因为创业资源有限,最终与创业机会失之交臂。
  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措施
  1.努力构建适配的课程体系。结合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最新趋势与特点,构建完善化、立体化、层次化的课程体系,在所有能够促进学生就业择业的课程中选择最为可行的课程搭配策略,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明确相应侧重点。要在艺术类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时刻融入互联网思维,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挑战,提前制定应对实施策略与方法,积极迎接来自“互联网+”的挑战与考验。在更加优化适配的课程体系下,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的“互联网+”思维得以有效强化,创新创业技能将得到进一步巩固,确保整体业务推进有据可循。
  2.结合互联网思维改变授课模式。对于艺术类设计专业学生而言,课堂教学过程是获取课程资源、掌握课堂知识的关键途径与重要方式,只有在授课模式中积极转变互联网思维,按照互联网思维模式来操作,才能切实优化学生思维,在未来创业就业中求得更为长远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艺术类设计专业授课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与工具,比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在这些工具的推动下,将互联网知识和创新课程相结合,将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新时期时代进步相结合,实现课堂知识讲解和实战经验在互联网环境中的有机统一。
  3.打造专业师资团队。对于现代艺术类设计专业而言,优秀的师资团队至关重要,在传授互联网技术知识、艺术设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因此,要定期组织艺术类设计专业教师参加专项培训与学习,引导其建立健全丰富科学的互联网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类教学活动。要在高校内部挖掘师资人才的基础上,对外来人才进行挖掘与招聘,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互联网意识强烈、实战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为互联网时代更好地促进艺术类设计专业提供可靠的师资人才保障。
  4.开设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对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潜在创业者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创新创业生涯辅导,将创新创业生涯辅导贯穿入学至毕业始终。把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整体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关键构成要素,制订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明确未来各个不同教学阶段的不同教学目标,围绕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强化艺术类设计专业学生互联网思维,提高创新创业就业素质,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做到高效服务、指导得当,根据学生自身的不同需求,及时提供专业翔实的创业创新辅导和咨询。
  5.引导和帮助艺术类设计专业学生探索职业世界。在互联网背景下,艺术类设计专业学生存在知识失衡现象,即自身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较多,而创新创业、就业择业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相关知识面狭窄,尽管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动手能力、实操技能不足。学校要协助大学生进行各种生涯探索活动,包括大学生的生涯认知重建干预及生涯决策技能干预课程,引导大学生投入创新创业大军中。进行创新创业的认知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创业观。积极建设“生涯—就业—创业”一体化辅导体系保障机制,扶持艺术类设计专业学生创业。构建学校创新创业生涯辅导线上平台及线下工作室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做到机制健全,成立校系两级管理体系,成立两级创业就业咨询指导团队,并定期培训与交流,让指导更具特色和有效。
  6.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普及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艺术类设计专业学生作为职业生涯、创新、创业的主体,与他人的合作以及自身的素质往往决定了创新创业的成败。要培养艺术类设计专业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等素质,从而使得大学生们更好地面对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挫折和失败。在此过程中,会有很多难题困扰着学生,大学生“生涯—就业—创业”辅导线上平台和线下工作室能及时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学生快速成长,适应创新、创业带来的变化。如若学生遇到彷徨或犹豫不决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决策困难类型”的测评等,及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7.搭建网络课堂,加强校企合作。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注重校企合作,对于艺术类设计专业同样应予以重视。在互联网背景下,艺术类设计专业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该积极主动地经受实践的检验,通过实战查找自身薄弱环节与短板,进而在后续的学习中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与方法予以改进。要大力推进实施网络课堂和校企合作,引导学生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反馈自身学习情况、实战情况、心得体会等。要与艺术设计类相关企事业单位构建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更独到的实战机会,避免他们学到的就业创业指导知识与社会脱节。
  8.加强就业创业网络平台建设。在当前的形势下,互联网是重要的就业方式,针对目前情况,学校应建立相关的创业和就业平台,使用互联网,用最快、最全面的信息技术来帮助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寻找工作。所以应建立网络信息技术平台,提高学生的相关互联网意识,培养出更高水平的互联网人才都是重要的方式,对社会发展也有帮助,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关数据与资源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方面。首先,高校可充分挖掘互联网技术优势,實施网络招聘、网络面试、网络考核,融入更多互联网思维,打通与合作企业之间的阻碍,使高校与企业更加团结紧密地凝聚在一起,从而为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机会。其次,要立足于就业创业平台建设,打造艺术类设计专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引导学生更好地结合自身所知所学,感知社会发展动态,明确自身目标,提高相应技能。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中依旧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而互联网技术的关键应用优势,决定了其在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重要地位。相关人员应结合艺术类设计专业教学实际,创新理念与方法,切实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  崔玉芝,刘若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11):376-378.
  [2]  段泽民,余美璘.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现状与毕业生就业形势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12):138-139.
  [3]  张华芳,邱志茹.基于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8,(6):129-130.
  [4]  杨海生,邵中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调研与实证分析——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下旬刊),2018,(26):266-269.
  [5]  丁一芩,张智茹.基于“学产服用”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教学管理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35):112-113.
其他文献
摘 要:电子游戏逐渐被人们接受,但存在过度依赖的可能。在对在校大学生电子游戏消费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整理数据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不同因素对大学生游戏态度、消费、时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多数学生是健康地玩游戏,但也存在少数贪图娱乐的学生。根据研究分析,对这部分学生提出一些建议。此外,还进一步对游戏制造、游戏服务行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电子游戏;大学生消费;相关性分析  
期刊
摘 要: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提高居民消费意义重大,而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财政支出,其中用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民生性财政支出尤为重要。选取泛珠三角地区九大省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Stata分析,对特定区域展开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对未来时期政府财政支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民生性财政支出;城镇居民消费;实证分析;政策建议  扩大内需以拉动经
期刊
固态电池(SSBs)由于具有高安全性能、高能量密度以及长循环寿命的特点而被视作最有前景的储能技术之一。通过将锂离子电池中的易燃液体电解质替换为固体电解质就可以实现上述潜能。所以,开发出具有足够高离子电导率和优异结构稳定性的固体电解质则被寄予厚望。基于此,NASICON型Li1+xAlxGe2-x(PO4)3(LAGP)电解质由于其具有优异的离子传导性和在空气中的良好化学稳定性,被广泛研究。然而,由于电解质与电极之间接触不良而产生较大的界面阻抗,以及Ge4+与Li金属负极接触时Ge4+被还原而形成的中间相,
摘 要:跨境电商的发展将国内制造能力的优势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扩散到全球,催生了许多品牌。如何有效利用国内的供应链和制造能力优势,通过建设品牌,实现从产品输出到价值输出的转变,成为国内众多跨境电商卖家面临的问题。选取服装领域SHEIN品牌建设的经历,介绍其发展历程,分析其品牌建设的做法,总结其实现价值输出的品牌建设经验。  关键词:SHEIN;品牌建设;网红营销  我国跨境电商品牌的出海之路背后是强大
期刊
摘 要:基于2011—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玉米种植业的生产数据,利用纵向时序维度以及比较优势维度,分析2016年农业部《关于镰刀湾地区玉米结构调整政策》的发布动机及实际成果。研究发现,以内蒙古为代表的镰刀湾地区玉米结构调整政策实现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精准”发力,实际效果较好。2016—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一方面较大幅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另一方面通过结构调整实现了玉米单产及产
期刊
摘 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多,老龄化问题不仅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还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居家养老模式在我国多种养老模式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着养老人员不专业、缺乏专业人才、服务内容单一和资金投入少等困难。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充分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专业化服务理念融入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领域中,让居家老年人享受便捷、专业的服务,解决居家
期刊
摘 要:當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面临多重发展机遇,处于发展的有利时期,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经济区的发展能否具有可持续性,产业配套和金融问题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简要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析制约经济区发展的障碍和问题,最后从产业配套和金融角度出发,提出突破经济区发展瓶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发展;经济区;发展现状;制约因素;突破对策;金融  北部湾经
期刊
摘 要:易地移民搬迁政策的实施,在社区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同时,改变了乡村社区的治理结构,其治理行动所依赖的治理资源也随着从乡村到社区这一地域形态的变化而不断更迭。而少数民族移民搬迁社区因其特有的民族特质、公约习俗等使之在治理过程中带有更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贵州海坪彝寨移民社区的治理资源为着眼点,力图呈现少数民族如何利用外源性和内生性治理资源推进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
期刊
“一带一路”倡议为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描绘出灿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区域经济社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級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和重要举措的实施,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出具体的实现路径。如何在全面审视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科学剖析地区产业结构的发展演变规律及相关理论指导,从不同层面深入探究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
期刊
摘 要:人才资源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而地方高校作为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基于此,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从完善保障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健全激励机制、把握外部政策等四个方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优势,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互动发展。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