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入世以来,中国依靠廉价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很快成为贸易大国,但是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比较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同时由于我国外贸在出口商品结构等方面存在问题,使中国不得不在利用比较优势的前提下逐渐发挥国家竞争优势,这对于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步伐也有很多好处。文章首先对比较优势的内涵和当前中国外贸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其次引入国家竞争优势,最后重点阐述综合利用比较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对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巨大作用,得出我们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便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立足的结论。
关键词:外贸;比较优势;国家竞争优势;增长方式
一、比较优势
1.比较优势的内涵
比较优势理论由李嘉图于1817年提出,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相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各国可以将其资源用在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生产上,同时出口密集使用这一较丰富资源的产品。这样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2.我国外贸行业比较优势概述
在当今复杂的竞争环境下,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外贸企业要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就要正确分析当前形势。
首先我国劳动力优势在减弱。根据有关研究结论显示,我国劳动力优势正在减弱,主要原因在于劳动者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其生产效率相应提高,导致劳动者工资上升;其次由于人民币升值,表现在国际市场上就是出口商品价格有所提升;此外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劳动者数量变化等,这些都导致劳动力的优势减弱。
其次基于传统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使我国一度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的低端。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掌握核心技术,我国在生产过程中多从事低附加值的环节,比如代工厂,由国外生产商提供样品,我们负责将产品零部件组装,进行流水作业,这样我们只能从中获取少量加工费,而无法获得真正的技术。
再次,我国外贸行业利用比较优势时容易受到非正常待遇。虽然劳动力优势有所减弱,但是其在国际市场上还有些地位,所以产品价格也有优势,这样出口到国外就容易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比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多种产品反倾销调查,日本对食品等有非常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出口商品的成本,最终使得商品比较优势大大减弱甚至无法继续出口。
3.运用比较优势的缺陷
中国凭借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经过多年实践发现,单纯依靠比较优势已经不足以让中国的外贸产品脱颖而出。
首先,中国很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在外贸中,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生产初级产品时,多处于低附加值环节,利用成本较为低廉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获得的利润较低,如此反复,使得中国长期处于价值链低附加值段;其二是当中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工原材料,得到大量制成品出口国际市场时,虽然可以获得较高利润,也能够处在价值链的高附加值段,但是这样就会导致过度依赖国外先进技术,以致于落入陷阱。
其次,贸易摩擦不断。我国运用的比较优势主要来源于廉价劳动力,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如纺织品等,受到外国反倾销调查次数越来越多,今年一些发达国家运用反补贴以及技术壁垒等方式,对我国商品出口阻挠,使得贸易摩擦不断增多。
再次,中国由于利用比较优势,通常处于价值链的低附加值段。其主要原因还是我国多利用廉价劳动力,技术水平不高,通常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只获取少量加工费,以数量为主,而非利润,所以无法真正提高自身竞争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外贸行业单纯依靠"比较优势"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无法创造更优厚的利润,长期处于低附加值的位置,以及"比较优势陷阱"的影响,都促使我们要转变增长方式,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外贸产业。
二、国家竞争优势
1.国家竞争优势的内涵
竞争优势概念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他首次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引入到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分析中,指出一国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否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波特教授用非常著名的"钻石体系"说明产业的竞争优势形成要素:从宏观层面上看,一个国家或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辅助产业状况、同业竞争四个基本要素以及政府和机遇两个辅助要素。
2.运用竞争优势转变中国外贸行业增长方式
当我们发现单独运用比较优势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时,竞争优势应运而生,我们要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学会正确利用竞争优势,为中国外贸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首先,我们要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利用竞争优势。可以说良好的资源禀赋是基础,由于我国外贸商品包含的技术水平并不高,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太多优势,但是我们拥有大量一般生产要素,所以我们要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也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过程中,逐步改进技术,主要是掌握核心技术,占有大量高级生产要素,这样才能够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其次,产业集群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产业集群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并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其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在相关产业,如高新科技产业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外贸产品科技含量。可以将高新科技与劳动力相结合,对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促使其掌握生产技术,从而能够对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产品差异性,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因此外贸产业集群可以使集群内的企业通过合作实现资源的整合,使集群内企业拥有产品成本优势和外部经济优势,有利于中国外贸产品品牌的树立,从而提高群内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再次,我们要重视政府的作用。在波特教授的钻石模型中,政府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方面政府要为企业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建立严格的外经贸体制,切实为外贸企业着想;另一方面,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开展品牌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包括资金支持等,这对企业创新和外贸增长方式转型有很大作用。
最后,外贸企业自身贸易伙伴不要过于集中,这样可以规避应因主要贸易国经济动荡带来的巨大影响,还可以与多国互相学习,借鉴贸易经验,更多地了解国外消费者不同需求。
综上所述,我国外贸企业应该积极利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进而增强外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论
文章对外贸企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运用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研究,充分认识到为了在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中获得成功,中国外贸企业要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综合利用其与竞争优势,现在很多外贸企业已经在努力创新,积极引进技术人才,为公司增添新的活力,同时为中国外贸行业美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冲.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J].经济纵横,2013,03:131-133.
[2] 王佃凯. 比较优势陷阱与中国贸易战略选择[J].经济评论,2002,6(2):28-31.
[3] 李薇. 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轉变研究J].国际商务,2008,02:85-87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7.
[5]刘旺、杨敏.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区域旅游规划[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33(4):111-116.
关键词:外贸;比较优势;国家竞争优势;增长方式
一、比较优势
1.比较优势的内涵
比较优势理论由李嘉图于1817年提出,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相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各国可以将其资源用在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生产上,同时出口密集使用这一较丰富资源的产品。这样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2.我国外贸行业比较优势概述
在当今复杂的竞争环境下,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外贸企业要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就要正确分析当前形势。
首先我国劳动力优势在减弱。根据有关研究结论显示,我国劳动力优势正在减弱,主要原因在于劳动者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其生产效率相应提高,导致劳动者工资上升;其次由于人民币升值,表现在国际市场上就是出口商品价格有所提升;此外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劳动者数量变化等,这些都导致劳动力的优势减弱。
其次基于传统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使我国一度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的低端。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掌握核心技术,我国在生产过程中多从事低附加值的环节,比如代工厂,由国外生产商提供样品,我们负责将产品零部件组装,进行流水作业,这样我们只能从中获取少量加工费,而无法获得真正的技术。
再次,我国外贸行业利用比较优势时容易受到非正常待遇。虽然劳动力优势有所减弱,但是其在国际市场上还有些地位,所以产品价格也有优势,这样出口到国外就容易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比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多种产品反倾销调查,日本对食品等有非常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出口商品的成本,最终使得商品比较优势大大减弱甚至无法继续出口。
3.运用比较优势的缺陷
中国凭借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经过多年实践发现,单纯依靠比较优势已经不足以让中国的外贸产品脱颖而出。
首先,中国很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在外贸中,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生产初级产品时,多处于低附加值环节,利用成本较为低廉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获得的利润较低,如此反复,使得中国长期处于价值链低附加值段;其二是当中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工原材料,得到大量制成品出口国际市场时,虽然可以获得较高利润,也能够处在价值链的高附加值段,但是这样就会导致过度依赖国外先进技术,以致于落入陷阱。
其次,贸易摩擦不断。我国运用的比较优势主要来源于廉价劳动力,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如纺织品等,受到外国反倾销调查次数越来越多,今年一些发达国家运用反补贴以及技术壁垒等方式,对我国商品出口阻挠,使得贸易摩擦不断增多。
再次,中国由于利用比较优势,通常处于价值链的低附加值段。其主要原因还是我国多利用廉价劳动力,技术水平不高,通常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只获取少量加工费,以数量为主,而非利润,所以无法真正提高自身竞争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外贸行业单纯依靠"比较优势"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无法创造更优厚的利润,长期处于低附加值的位置,以及"比较优势陷阱"的影响,都促使我们要转变增长方式,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外贸产业。
二、国家竞争优势
1.国家竞争优势的内涵
竞争优势概念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他首次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引入到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分析中,指出一国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否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波特教授用非常著名的"钻石体系"说明产业的竞争优势形成要素:从宏观层面上看,一个国家或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辅助产业状况、同业竞争四个基本要素以及政府和机遇两个辅助要素。
2.运用竞争优势转变中国外贸行业增长方式
当我们发现单独运用比较优势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时,竞争优势应运而生,我们要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学会正确利用竞争优势,为中国外贸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首先,我们要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利用竞争优势。可以说良好的资源禀赋是基础,由于我国外贸商品包含的技术水平并不高,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太多优势,但是我们拥有大量一般生产要素,所以我们要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也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过程中,逐步改进技术,主要是掌握核心技术,占有大量高级生产要素,这样才能够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其次,产业集群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产业集群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并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其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在相关产业,如高新科技产业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外贸产品科技含量。可以将高新科技与劳动力相结合,对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促使其掌握生产技术,从而能够对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产品差异性,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因此外贸产业集群可以使集群内的企业通过合作实现资源的整合,使集群内企业拥有产品成本优势和外部经济优势,有利于中国外贸产品品牌的树立,从而提高群内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再次,我们要重视政府的作用。在波特教授的钻石模型中,政府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方面政府要为企业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建立严格的外经贸体制,切实为外贸企业着想;另一方面,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开展品牌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包括资金支持等,这对企业创新和外贸增长方式转型有很大作用。
最后,外贸企业自身贸易伙伴不要过于集中,这样可以规避应因主要贸易国经济动荡带来的巨大影响,还可以与多国互相学习,借鉴贸易经验,更多地了解国外消费者不同需求。
综上所述,我国外贸企业应该积极利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进而增强外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论
文章对外贸企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运用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研究,充分认识到为了在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中获得成功,中国外贸企业要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综合利用其与竞争优势,现在很多外贸企业已经在努力创新,积极引进技术人才,为公司增添新的活力,同时为中国外贸行业美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冲.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J].经济纵横,2013,03:131-133.
[2] 王佃凯. 比较优势陷阱与中国贸易战略选择[J].经济评论,2002,6(2):28-31.
[3] 李薇. 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轉变研究J].国际商务,2008,02:85-87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7.
[5]刘旺、杨敏.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区域旅游规划[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33(4):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