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国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逐渐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做为改革的践行者,高职院校的教师素质对改革的成败和改革的深入起着关键作用。然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通过制定人才储备战略、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建立合理考核激励制度等措施能够打造出一支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的高职师资队伍。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议
一、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
高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高等教育的一般属性,也有自己的本质特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型应用人才。高职对教师的基本素质具有特殊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应具有教师都要有的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技术型人才的各种素质,即使是公共课的教师也要求对所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与本课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
二、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教师数量不足
目前,困扰高职院校师资建设最突出和最普遍的问题是教师数量不足,特别是校内专任教师缺口明显。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生师比连年偏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与高职生源规模扩张速度不匹配。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评估新方案)中提出,在核算教师总数时,兼职教师等非专任教师数按每学年授课160学时为1名教师计算,专兼教师之比无限制;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条件要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的有关要求,即一般院校生师比合格标准为18∶1,医学院校为16∶1,体育、艺术类院校为13∶1。上述所指的教师构成主要包括校内专任教师、校内兼课教师、校外兼职教师和校外兼课教师,不包括校内专职的行政和后勤人员。
2.高职院校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匮乏
近年来,“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日益成为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必须具有行业企业相关实践经历,鼓励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到2015年,国家完成一大批“双师型”教师培训,各地也要积极开展省级培训,使80%以上的专业教师具有双师素质。但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29.9%的比例与建设目标差距甚远。而且,鉴于“双师”判定标准的出入,真正具备“双师”能力的比例恐怕还更低。
3.高职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实践指导能力不足
作为旨在培养从事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教育,人们越来越看重其培养学生技能的质量和水平,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需要理论功底深厚,更重要的是需要实践教学能力高超。但就目前形势下,多数高职院校由中专升格而来,其师资基础为本校教师转岗,普通基础课教师转岗教授专业课,这些教师多数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生产实践的经历,自身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实践教学水平普遍不高。
三、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与措施
1.适应社会需求,制定人才储备战略
高职院校应该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探索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领军人。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人才引进、培养规划和计划。首先应充分利用本身资源,对于能力强、学识高、潜力大的本校教师可以进行培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建设和开发高职院校自身的高知型人才储备库。其次,可以从社会企业中引进高技能、专家型、名师型人才,进一步增强人才储备。要提高高知型教师的待遇,做到重视人才、留住人才,使其能够愿意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2.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
在资金、设备、保障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分批次、分阶段的进行培训,建立培训目标,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旨在提高教师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短期培训,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培养师资。对于实践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应着重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而对于理论水平高的教师则要加大企业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
3.建立合理考核激励制度
考核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手段,既能考核教师的表现,又能促进教师素质的改善。但是在高职院校的考核工作中,存在着按资排辈、平均主义的现象。考核往往采用表决制,评优推先的都是人际关系好的“老好人”,相反,做了许多实际工作的却推选不上,将优秀指标作为平衡法码,照顾申报职称人员,安慰未评上先进的同志等。这样做会挫伤老师的积极性,不利于在教师中树立正气。我们在考核中要探索使用定量考核,对工作质量、工作态度有明确的量化标准,让考核结果拉开档次,通过考核量化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海宗.高等职业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贾自成,李春燕.新时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8.
[3]吴琼.高校师德之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7(7).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议
一、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
高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高等教育的一般属性,也有自己的本质特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型应用人才。高职对教师的基本素质具有特殊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应具有教师都要有的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技术型人才的各种素质,即使是公共课的教师也要求对所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与本课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
二、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教师数量不足
目前,困扰高职院校师资建设最突出和最普遍的问题是教师数量不足,特别是校内专任教师缺口明显。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生师比连年偏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与高职生源规模扩张速度不匹配。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评估新方案)中提出,在核算教师总数时,兼职教师等非专任教师数按每学年授课160学时为1名教师计算,专兼教师之比无限制;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条件要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的有关要求,即一般院校生师比合格标准为18∶1,医学院校为16∶1,体育、艺术类院校为13∶1。上述所指的教师构成主要包括校内专任教师、校内兼课教师、校外兼职教师和校外兼课教师,不包括校内专职的行政和后勤人员。
2.高职院校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匮乏
近年来,“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日益成为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必须具有行业企业相关实践经历,鼓励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到2015年,国家完成一大批“双师型”教师培训,各地也要积极开展省级培训,使80%以上的专业教师具有双师素质。但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29.9%的比例与建设目标差距甚远。而且,鉴于“双师”判定标准的出入,真正具备“双师”能力的比例恐怕还更低。
3.高职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实践指导能力不足
作为旨在培养从事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教育,人们越来越看重其培养学生技能的质量和水平,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需要理论功底深厚,更重要的是需要实践教学能力高超。但就目前形势下,多数高职院校由中专升格而来,其师资基础为本校教师转岗,普通基础课教师转岗教授专业课,这些教师多数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生产实践的经历,自身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实践教学水平普遍不高。
三、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与措施
1.适应社会需求,制定人才储备战略
高职院校应该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探索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领军人。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人才引进、培养规划和计划。首先应充分利用本身资源,对于能力强、学识高、潜力大的本校教师可以进行培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建设和开发高职院校自身的高知型人才储备库。其次,可以从社会企业中引进高技能、专家型、名师型人才,进一步增强人才储备。要提高高知型教师的待遇,做到重视人才、留住人才,使其能够愿意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2.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
在资金、设备、保障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分批次、分阶段的进行培训,建立培训目标,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旨在提高教师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短期培训,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培养师资。对于实践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应着重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而对于理论水平高的教师则要加大企业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
3.建立合理考核激励制度
考核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手段,既能考核教师的表现,又能促进教师素质的改善。但是在高职院校的考核工作中,存在着按资排辈、平均主义的现象。考核往往采用表决制,评优推先的都是人际关系好的“老好人”,相反,做了许多实际工作的却推选不上,将优秀指标作为平衡法码,照顾申报职称人员,安慰未评上先进的同志等。这样做会挫伤老师的积极性,不利于在教师中树立正气。我们在考核中要探索使用定量考核,对工作质量、工作态度有明确的量化标准,让考核结果拉开档次,通过考核量化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海宗.高等职业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贾自成,李春燕.新时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8.
[3]吴琼.高校师德之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7(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