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踪鱼贯雁成行,阎闾频飘肉味香。”近年来,东北农家的地道肉菜“扶摇直上”,名声鹊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到东北乡村一饱口福。尤其是寒风一起,挡不住的肉香便愈发浓烈起来,和着飘飞的雪花,成为东北大平原上一道盛开的风景。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东北人性情豪爽、热情好客,“倾其所有以飨宾朋”是东北人一贯的传统。东北人待客,席间酒不可缺、肉不可少,酒是纯粮酿造的老白干,肉是自家制作的腊肉、坛肉、酱肉、虎皮肉、筒子肉……此谓“无酒不成席,无肉不尽谊”。东北人做肉确有一套独特的手艺,无需繁琐,那肉便做得既有地方口味,又富有营养,同时又不增膘腻口,外地尝鲜者一逞“口腹之欲”后竖起大拇指,只留下两个字:“地道!”
南方的腊肉多是熏制的,东北的腊肉则是腌制的。择肥瘦相宜的猪五花肉切成方块,放进瓷坛里,用盐、佐料腌上十天半月,五花肉便摇身一变成了腊肉。东北的腊肉因是腌制的,便绝无南方腊肉那种浓重的烟火味,吃时只消用净水泡一泡,便新鲜如初。一坛腊肉可存放一年而味不淡、质如新,这使得腊肉四季都可上桌。腊肉入馔,味道绝佳,尤其是一盘“腊肉烧豆角”,更是“闻香下马,见菜停车”。这道菜是将腊肉(切片)与东北平原上常见的豆角(切段)同烧而成,肉片红润,香气袭人,豆角鲜翠,油香诱人。端上桌来,色香味俱全,令人闻之垂涎,百吃不厌。民间有诗赞之:“五花肉块四方方,精渍细腌瓮里藏;试取半边烧豆角,顷时弥漫一村香。”一菜上桌,全村皆香呢!
腊肉是热菜里的“骄子”,而酱肉则是凉盘中的“王子”。把肉煮熟后放在坛里,加盐酱调料腌制些时日,这便是有名的酱肉。东北的酱肉种类繁多,诸如酱牛肉、酱驴肉、酱猪头肉、酱鸡胗等。酱肉吸收了东北大酱的精华和调料的百味,可谓“博采众家之长,凝成一肉风格”,所以那肉共同的特点就是酱香浓郁、香而不腻,“煮得肥白间瘦红,小坛满蓄等开封;悠悠旬日等闲过,肉味香纯酱色浓。”酱肉就诗,堪称美食!家里来了贵客,主人会搬出坛子,捞出酱肉,薄薄地切、满满地码,端上桌来,但见肉色赭红,如峰如丘,酱香四溢,钻人鼻翼。搛一块送进嘴里,筋筋道道,细软不柴,味蕾调和,唇齿留香!
东北乡村有句俗语:“想去火,吃野菜;想解馋,吃虎皮。”这“虎皮”指的就是虎皮肉。虎皮肉是用猪肉做的:在新鲜猪肉块的皮面上用刀均匀地剞出“井”字花纹,然后放入佐料,把肉块下锅煮至半熟,抹上糖色,入滚油中炸至皮面呈金色时捞出来,再加佐料入笼蒸烂,取出浇汁。此肉因颜色斑斓,颇似虎皮,故名“虎皮肉”。虎皮肉色彩宜人,味道独特,香中含甜,甜中溢香,入口绵软,解馋不腻,是招待宾朋的上等美味。一位国内著名诗人在品尝了这道菜后,欣然赋诗:“选肉先划井字花,水淖汤煮滚油炸。笼中初现虎皮色,便有浓香飘万家。”将其制作过程和美食特点娓娓道出,大有东坡居士惜爱“东坡肉”的美食大家风范。
缕缕肉香中,还有两道美味勾人馋涎——坛肉和筒子肉。“热锅煸炒泛油珠,文火小坛煨烂酥。一缕鲜香封不住,引来众客共欢呼。”这首诗写的就是坛肉。坛肉因是用坛煨熟的,因此肉块更加酥烂,汤汁更加醇香。坛肉在制作过程中保留了原汁原味,因此不论何时启封,都是美味如初,而且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越煨越香。筒子肉则是把肉馅用鸡蛋薄饼卷成手指粗的圆筒,蒸熟后用沸油炸,切段食用。此菜状如竹筒,故名“筒子肉”。筒子肉外脆里嫩、香酥可口,“肉馅调成筒里装,清蒸鲜嫩软炸黄。这般美味人人爱,一段嚼来满口香。”家人团坐,共守一盘金灿灿、油汪汪、香喷喷的“筒子肉”,真是盛世品福,此兴悠哉!
腊肉、坛肉、酱肉、虎皮肉、筒子肉……丰富了东北人的餐桌,也成了东北人彰显豪爽、好客性情的有效“媒介”。缕缕肉香中,大东北捧出了一道道美味,向四海宾朋敞开了温暖的怀抱……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东北人性情豪爽、热情好客,“倾其所有以飨宾朋”是东北人一贯的传统。东北人待客,席间酒不可缺、肉不可少,酒是纯粮酿造的老白干,肉是自家制作的腊肉、坛肉、酱肉、虎皮肉、筒子肉……此谓“无酒不成席,无肉不尽谊”。东北人做肉确有一套独特的手艺,无需繁琐,那肉便做得既有地方口味,又富有营养,同时又不增膘腻口,外地尝鲜者一逞“口腹之欲”后竖起大拇指,只留下两个字:“地道!”
南方的腊肉多是熏制的,东北的腊肉则是腌制的。择肥瘦相宜的猪五花肉切成方块,放进瓷坛里,用盐、佐料腌上十天半月,五花肉便摇身一变成了腊肉。东北的腊肉因是腌制的,便绝无南方腊肉那种浓重的烟火味,吃时只消用净水泡一泡,便新鲜如初。一坛腊肉可存放一年而味不淡、质如新,这使得腊肉四季都可上桌。腊肉入馔,味道绝佳,尤其是一盘“腊肉烧豆角”,更是“闻香下马,见菜停车”。这道菜是将腊肉(切片)与东北平原上常见的豆角(切段)同烧而成,肉片红润,香气袭人,豆角鲜翠,油香诱人。端上桌来,色香味俱全,令人闻之垂涎,百吃不厌。民间有诗赞之:“五花肉块四方方,精渍细腌瓮里藏;试取半边烧豆角,顷时弥漫一村香。”一菜上桌,全村皆香呢!
腊肉是热菜里的“骄子”,而酱肉则是凉盘中的“王子”。把肉煮熟后放在坛里,加盐酱调料腌制些时日,这便是有名的酱肉。东北的酱肉种类繁多,诸如酱牛肉、酱驴肉、酱猪头肉、酱鸡胗等。酱肉吸收了东北大酱的精华和调料的百味,可谓“博采众家之长,凝成一肉风格”,所以那肉共同的特点就是酱香浓郁、香而不腻,“煮得肥白间瘦红,小坛满蓄等开封;悠悠旬日等闲过,肉味香纯酱色浓。”酱肉就诗,堪称美食!家里来了贵客,主人会搬出坛子,捞出酱肉,薄薄地切、满满地码,端上桌来,但见肉色赭红,如峰如丘,酱香四溢,钻人鼻翼。搛一块送进嘴里,筋筋道道,细软不柴,味蕾调和,唇齿留香!
东北乡村有句俗语:“想去火,吃野菜;想解馋,吃虎皮。”这“虎皮”指的就是虎皮肉。虎皮肉是用猪肉做的:在新鲜猪肉块的皮面上用刀均匀地剞出“井”字花纹,然后放入佐料,把肉块下锅煮至半熟,抹上糖色,入滚油中炸至皮面呈金色时捞出来,再加佐料入笼蒸烂,取出浇汁。此肉因颜色斑斓,颇似虎皮,故名“虎皮肉”。虎皮肉色彩宜人,味道独特,香中含甜,甜中溢香,入口绵软,解馋不腻,是招待宾朋的上等美味。一位国内著名诗人在品尝了这道菜后,欣然赋诗:“选肉先划井字花,水淖汤煮滚油炸。笼中初现虎皮色,便有浓香飘万家。”将其制作过程和美食特点娓娓道出,大有东坡居士惜爱“东坡肉”的美食大家风范。
缕缕肉香中,还有两道美味勾人馋涎——坛肉和筒子肉。“热锅煸炒泛油珠,文火小坛煨烂酥。一缕鲜香封不住,引来众客共欢呼。”这首诗写的就是坛肉。坛肉因是用坛煨熟的,因此肉块更加酥烂,汤汁更加醇香。坛肉在制作过程中保留了原汁原味,因此不论何时启封,都是美味如初,而且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越煨越香。筒子肉则是把肉馅用鸡蛋薄饼卷成手指粗的圆筒,蒸熟后用沸油炸,切段食用。此菜状如竹筒,故名“筒子肉”。筒子肉外脆里嫩、香酥可口,“肉馅调成筒里装,清蒸鲜嫩软炸黄。这般美味人人爱,一段嚼来满口香。”家人团坐,共守一盘金灿灿、油汪汪、香喷喷的“筒子肉”,真是盛世品福,此兴悠哉!
腊肉、坛肉、酱肉、虎皮肉、筒子肉……丰富了东北人的餐桌,也成了东北人彰显豪爽、好客性情的有效“媒介”。缕缕肉香中,大东北捧出了一道道美味,向四海宾朋敞开了温暖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