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四级考试作为教学的风向标,不仅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同时也掀起了全国范围的英语学习热潮。在新一轮大学英语四级题型改革中,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测试已经成为一项考查的重点。本文主要探讨在课堂和课外对新翻译题的备考对策。
关键词:新四级;反拨效应;英语教学
一、本院英语学习的特点
独立学院是三本院校,学生的进校分数相对不高;本院学生以理工科为主,学生的英语基础较薄弱,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较差,学习热情和动力明显不足。
二、新四级改革概述
2013年8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做出局部调整。其中听力部分将长句听写改为单词和词组听写,大大地降低了听写的难度;将快速阅读调整为段落信息匹配,主要考查学生单位时间的阅读速度及寻找关键词的能力。这次四级改革中变化最大的是对于翻译的处理,直接删掉了完型填空,将其分值加入翻译中,改变了传统翻译的考试形式,将短句翻译调整为段落翻译,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社会的考查。其题型难度较大,但是能很大程度上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三、反拨效应概述
反拨效应(washback)是指教师和学生因为测试而开展一些原来没有的教学活动。其中Anderson和Wall于1993年在其Examing washback中对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并且提出了基于反拨效应的几点假设:(1)测试会影响教学;(2)测试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3)测试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4)测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内容;(5)测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Anderson还指出,反拨效应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个是对教学产生促进作用的正的反拨效应,另一种是负面的反拨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测试反拨效应中积极的作用,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特别是翻译的能力提高,是笔者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四、四级的反拨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四级考试中段落翻译新题型的增加,无疑给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提高英语基础本身就薄弱学生的翻译能力,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本院学生的特点,学校从大一第一学期就实行了分级教学的规划。教学的内容除课本内容外,还增加了翻译的训练、大量的听力训练和作文训练。
1.翻译训练。翻译要求学生把汉语所承载的信息用英语表达出来。首先,让学生了解中英文表达之间的差异。其次,一定要理解所给翻译段落承载的中文意思。再次,分析中文表达的句子结构。最后,搜索大脑中储存的词汇和句式,将其翻译成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句子。在翻译训练中,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多媒体,师生共同完成一篇翻译训练。在翻译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析句子结构,处理翻译中的难点——定语的位置,将晦涩难懂的句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用无主语句的翻译方法让译文更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2.作文训练。纵观近几年的作文题目,出现过图片题、图表题、提纲式作文和近一年的开放式作文题目。虽然题型在不断地变化,但是对学生表达和思维能力的考查是作文考查的重点。在四级备考中,教师用多媒体的形式将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思路讲解了一篇,并配套训练了真题的相关作文。特别是对2014年6月出现的开放式作文进行了集体讨论。教师要研究这种作文的写作方法,帮学生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通过讨论我们得出了一点启发:要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
3.听力训练。听力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从13级新生入校开始,我院就展开了大范围的听力训练。如早上和晚上增开了早晚自习,由我系教师统一打印听力文件,在早晚期间学校广播统一播放音频,学生用耳机等接收器收听。与此同时,教师也根据学生的听力情况增加课外训练量。如:A班的学生基础较好,让其从大一下学期开始训练短文听写,听写的文章可以来自课本;B班的学生基础较薄弱,让其从大一下学期开始训练单词填空,教师以周为单位对学生听力情况进行统一的检查。
参考文献:
[1]陈东升.以大学英语四级为抓手推进独立学院学风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
[2]Wall,D.,&Alderson, J.cC. Examing Washback: The Sri lankan Imapct Study.[J].language Testing 10(1),1993:41-69.
[3]金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J].外语教学,2002,23(5).
作者简介:王芳(1984— ),女,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关键词:新四级;反拨效应;英语教学
一、本院英语学习的特点
独立学院是三本院校,学生的进校分数相对不高;本院学生以理工科为主,学生的英语基础较薄弱,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较差,学习热情和动力明显不足。
二、新四级改革概述
2013年8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做出局部调整。其中听力部分将长句听写改为单词和词组听写,大大地降低了听写的难度;将快速阅读调整为段落信息匹配,主要考查学生单位时间的阅读速度及寻找关键词的能力。这次四级改革中变化最大的是对于翻译的处理,直接删掉了完型填空,将其分值加入翻译中,改变了传统翻译的考试形式,将短句翻译调整为段落翻译,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社会的考查。其题型难度较大,但是能很大程度上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三、反拨效应概述
反拨效应(washback)是指教师和学生因为测试而开展一些原来没有的教学活动。其中Anderson和Wall于1993年在其Examing washback中对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并且提出了基于反拨效应的几点假设:(1)测试会影响教学;(2)测试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3)测试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4)测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内容;(5)测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Anderson还指出,反拨效应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个是对教学产生促进作用的正的反拨效应,另一种是负面的反拨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测试反拨效应中积极的作用,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特别是翻译的能力提高,是笔者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四、四级的反拨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四级考试中段落翻译新题型的增加,无疑给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提高英语基础本身就薄弱学生的翻译能力,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本院学生的特点,学校从大一第一学期就实行了分级教学的规划。教学的内容除课本内容外,还增加了翻译的训练、大量的听力训练和作文训练。
1.翻译训练。翻译要求学生把汉语所承载的信息用英语表达出来。首先,让学生了解中英文表达之间的差异。其次,一定要理解所给翻译段落承载的中文意思。再次,分析中文表达的句子结构。最后,搜索大脑中储存的词汇和句式,将其翻译成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句子。在翻译训练中,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多媒体,师生共同完成一篇翻译训练。在翻译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析句子结构,处理翻译中的难点——定语的位置,将晦涩难懂的句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用无主语句的翻译方法让译文更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2.作文训练。纵观近几年的作文题目,出现过图片题、图表题、提纲式作文和近一年的开放式作文题目。虽然题型在不断地变化,但是对学生表达和思维能力的考查是作文考查的重点。在四级备考中,教师用多媒体的形式将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思路讲解了一篇,并配套训练了真题的相关作文。特别是对2014年6月出现的开放式作文进行了集体讨论。教师要研究这种作文的写作方法,帮学生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通过讨论我们得出了一点启发:要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
3.听力训练。听力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从13级新生入校开始,我院就展开了大范围的听力训练。如早上和晚上增开了早晚自习,由我系教师统一打印听力文件,在早晚期间学校广播统一播放音频,学生用耳机等接收器收听。与此同时,教师也根据学生的听力情况增加课外训练量。如:A班的学生基础较好,让其从大一下学期开始训练短文听写,听写的文章可以来自课本;B班的学生基础较薄弱,让其从大一下学期开始训练单词填空,教师以周为单位对学生听力情况进行统一的检查。
参考文献:
[1]陈东升.以大学英语四级为抓手推进独立学院学风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
[2]Wall,D.,&Alderson, J.cC. Examing Washback: The Sri lankan Imapct Study.[J].language Testing 10(1),1993:41-69.
[3]金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J].外语教学,2002,23(5).
作者简介:王芳(1984— ),女,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