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级改革的“反拨效应”对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的影响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eDongDaShaBi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四级考试作为教学的风向标,不仅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同时也掀起了全国范围的英语学习热潮。在新一轮大学英语四级题型改革中,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测试已经成为一项考查的重点。本文主要探讨在课堂和课外对新翻译题的备考对策。
  关键词:新四级;反拨效应;英语教学
  一、本院英语学习的特点
  独立学院是三本院校,学生的进校分数相对不高;本院学生以理工科为主,学生的英语基础较薄弱,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较差,学习热情和动力明显不足。
  二、新四级改革概述
  2013年8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做出局部调整。其中听力部分将长句听写改为单词和词组听写,大大地降低了听写的难度;将快速阅读调整为段落信息匹配,主要考查学生单位时间的阅读速度及寻找关键词的能力。这次四级改革中变化最大的是对于翻译的处理,直接删掉了完型填空,将其分值加入翻译中,改变了传统翻译的考试形式,将短句翻译调整为段落翻译,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社会的考查。其题型难度较大,但是能很大程度上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三、反拨效应概述
  反拨效应(washback)是指教师和学生因为测试而开展一些原来没有的教学活动。其中Anderson和Wall于1993年在其Examing washback中对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并且提出了基于反拨效应的几点假设:(1)测试会影响教学;(2)测试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3)测试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4)测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内容;(5)测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Anderson还指出,反拨效应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个是对教学产生促进作用的正的反拨效应,另一种是负面的反拨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测试反拨效应中积极的作用,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特别是翻译的能力提高,是笔者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四、四级的反拨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四级考试中段落翻译新题型的增加,无疑给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提高英语基础本身就薄弱学生的翻译能力,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本院学生的特点,学校从大一第一学期就实行了分级教学的规划。教学的内容除课本内容外,还增加了翻译的训练、大量的听力训练和作文训练。
  1.翻译训练。翻译要求学生把汉语所承载的信息用英语表达出来。首先,让学生了解中英文表达之间的差异。其次,一定要理解所给翻译段落承载的中文意思。再次,分析中文表达的句子结构。最后,搜索大脑中储存的词汇和句式,将其翻译成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句子。在翻译训练中,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多媒体,师生共同完成一篇翻译训练。在翻译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析句子结构,处理翻译中的难点——定语的位置,将晦涩难懂的句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用无主语句的翻译方法让译文更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2.作文训练。纵观近几年的作文题目,出现过图片题、图表题、提纲式作文和近一年的开放式作文题目。虽然题型在不断地变化,但是对学生表达和思维能力的考查是作文考查的重点。在四级备考中,教师用多媒体的形式将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思路讲解了一篇,并配套训练了真题的相关作文。特别是对2014年6月出现的开放式作文进行了集体讨论。教师要研究这种作文的写作方法,帮学生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通过讨论我们得出了一点启发:要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
  3.听力训练。听力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从13级新生入校开始,我院就展开了大范围的听力训练。如早上和晚上增开了早晚自习,由我系教师统一打印听力文件,在早晚期间学校广播统一播放音频,学生用耳机等接收器收听。与此同时,教师也根据学生的听力情况增加课外训练量。如:A班的学生基础较好,让其从大一下学期开始训练短文听写,听写的文章可以来自课本;B班的学生基础较薄弱,让其从大一下学期开始训练单词填空,教师以周为单位对学生听力情况进行统一的检查。
  参考文献:
  [1]陈东升.以大学英语四级为抓手推进独立学院学风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
  [2]Wall,D.,&Alderson, J.cC. Examing Washback: The Sri lankan Imapct Study.[J].language Testing 10(1),1993:41-69.
  [3]金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J].外语教学,2002,23(5).
  作者简介:王芳(1984— ),女,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技能型人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今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和企业用工极度短缺的形势下,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挑战。职业教育既需要抓住时机深化改革、办出特色,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亟须意识到产学合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自身的吸引力,激发产学合作中企业的积极性。文章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探讨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培
期刊
摘 要:在晓庄学院的学生中展开问卷调查与人物访谈,同时进入大学生人才招聘会进行现场调研。分析当下大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找寻恰当地解决方式:可从大学生和学校两个方面入手,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做适当的调整,同時在大学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理论能力;实践能力;晓庄学院  在不断强调实用技术的当下,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内所学习的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联性偏小。一部分不愿意
期刊
摘 要: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能力本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方法。本文论述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内涵、优越性以及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如要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明确高职生应具备的能力,转变教师的教学态度,重新编写传统教材等。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学前教育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服务地方经济,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起着重要作用。为适应职业教育“下得去、留得住、用得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就业是目前所有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职业指导工作理念不清、指导方法陈旧、师资队伍有待建设的问题,简单分析了辅导员队伍开展学生职业指导这一工作的可行性,为今后职业指导师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指导;可行性  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我国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造成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每年高校毕业季来临就是一次就业的大考,如何提高
期刊
摘 要:统计是高职财经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高职学生的能力知识体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统计教学的理念与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统计人才模式的培养。本文将探讨如何从能力本位出发,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统计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统计课程;教学改革  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一堂特殊的公开课的描述,反思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不同水平班级的态度,认为教师应公平对待所有学生,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与希望。  关键词:公开课;师生关系;语文教学  也许有人会说,上节公开课有什么值得写的。但我还是想把这件事写下来。  碰巧,按照教学进度,那节课该学习的是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这篇文章真漂亮,不过对于高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真难。我之所以固执地选择了十二班,因为这
期刊
摘 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但当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不和谐”现状却令人堪忧。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探寻大学生“不和谐”现象产生的原因,为积极促成大学生这一和谐社会主体的生成寻找出路,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  关键词:和谐社会;主体;生成路径  一、引言  作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大学生必须要具备“和谐”的思想。学者张耀灿认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目的应该是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偏远山区为研究,针对近年来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总结当前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利弊以及支教对当地教育的影响。经过调研和分析,探寻一条在不影响当地教育环境,切实能为当地的教育提供支持,整体上改变教学环境,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短期支教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短期支教;新闻纪实;调查与研究  为响应中央提倡的支援贫困山区教育的号召,近年来一些社会团体、在校大学
期刊
摘 要:先进成图技术选修课程建设是基于机械制图和CAD软件应用专业基础课程上开设的。本文阐述了选修课程的实践内容和教学方法,讨论高职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先进成图技术;课程建设;高职  在高职院校中,工科类专业的机械制图课程已经形成且完善,而与之有联系的选修课程基本都没有开设。选修课的设置可以让本专业的学生学习到更丰富的知识,让非本专业的学生了解到其他专业知识魅力。在工程制图必修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例,分析环境、教育和人的能动性对儿童成长发展的影响。其中,环境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外部条件,教育可调控和推进儿童的发展方向和水平,人的能动性是促进儿童成长发展的内在因素。  关键词:环境;教育;能动性;成长发展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母三迁”这个典故讲的是孟母为了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孟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