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百年来,中国古典诗词以其精美凝练的语言、密聚叠加的意象、悠远深邃的意境、丰富美丽的情感等,熏陶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的美丽灵魂,哺育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健康成长。而今,古典诗词以其自身蕴涵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内容、风格、情感、意境、意象、语言等多维元素,又成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引发无数学生对之孜孜不倦的吟咏、探究、品鉴。故此,身为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探讨多元鉴赏策略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问题,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典诗词。
一、感受古典诗词的音律美
因为中国古典诗词特别讲究诗歌语言的节奏与韵律。所以大多诗词都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和韵律美。这种美学特质是我国古代诗人丰富多彩的情感意蕴在古典诗词作品中的自然流露,是美妙的音乐与深邃的思想、复杂的情感的有机结合。故此,教学古典诗词时,我们应该借助音乐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这样,一方面使古典诗词阅读教学课堂呈现出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阅读、鉴赏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学生把握古典诗词的节奏感与音律感的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鉴赏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古典诗词鲜明的节奏与美妙的旋律。
例如,教学《诗经》中的《关雎》与《蒹葭》、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古典诗词时,可以播放从网络下载的名家配乐朗读音画视频,供学生欣赏或者模仿,让学生充分感受古典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当然,鉴于已经有很多古典诗词被谱曲歌唱之现状,也可以将这些歌曲直接播放给学生听,并引导学生跟音乐深情演唱学唱。事实证明:学生在学唱上述古典诗词歌曲的过程中,均能感受与体味到古典诗词美妙的音律。学生在美的享受中陶冶了自己的性情,涵养了自己的心灵,感受了古典诗词中美丽可爱的艺术形象,品味了古典诗词中精美凝练的语言,并由此强烈地激发出诵读、品鉴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把诵读、品鉴古典诗词当做一种妙不可言的艺术审美体验。
二、体味古典诗词的情感美
在古典诗词艺术作品中,诗人复杂丰富的情感变化大多是通过古典诗词语言的节奏、韵律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诗人内在情感的不平静,必将导致古典诗词语言节奏与音律的巨大变化。因此,当学生初步学会感知古典诗词的节奏与音律后,对诗人寄寓在古典诗词文本中的感情的理解就易如反掌了。
比如,杜甫写于青年时期的《望岳》,整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青年杜甫锐意进取、蓬勃向上的奋发精神。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传递出的是作者乍一望见高大雄伟的泰山时无法形容的高兴劲儿,诗句中传达出的是“揣摹—惊叹—仰慕”之递进关系的音律感,音律应是大起的。接下来的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诗人因细望泰山层出不穷的山中云气而心胸亦为之荡漾,因薄暮时分了,诗人仍在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投林还巢的鸟儿而产生眼眶有似决裂之感,传递出的是诗人对泰山雄伟壮丽景色的惊叹与赞美,对祖国美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此时的音律应该由首联的大起转为平缓悠扬与绵远深沉,诵读的语速应该比首联稍快。诗歌的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意双关,既是写作者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意愿和假想登岳后“一览众山小”的开阔视野,又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了诗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雄心与壮志。此时的音律应该由颔联、颈联的平缓悠扬与绵远深沉转为豪壮激越、气吞山河,诵读的语速也应该一顿一挫,声调应该拉长,调值由低到高,然后戛然而止,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回味之感。
由上可见,如此大起大落的音律皆由诗人的情感变化所致。因此,应该指导学生对诗词节奏进行把握,使学生的情感因为《望岳》音律的跌宕起伏之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依次体会诗人时而向往、时而惊喜、时而赞叹、时而高扬豪迈的情感,体会《望岳》中蕴涵的美丽丰富的情感。
三、品味古典诗词的语言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不同于戏剧、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语言。戏剧、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可以采用对话、描写、铺陈等多种方式与很多的语言文字去表达内容,抒发情感,而中国古典诗词诗不管是古乐府还是近体诗,都有着严格的字数限制,都要求以最少、最精练的语言文字,描绘出最丰富最美丽的画面,传达出最丰富最复杂的感情。并且其精练、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不仅都是经过诗人认真思考、反复斟酌、细细推敲而来的,更是作者情感、精神、品格、节操、命运、理想乃至时代风范、民族精神的艺术载体。正因为如此,中国古典诗词被称为语言高度凝练的文学艺术样式,被称为所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精粹。故此,在引导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品味古典诗词的语言魅力,是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
比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首联“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就用得极为传神贴切,是诗人反复推敲与潜心体悟的艺术结晶。因为这个“见”字,表现出了诗人不是有意去领略南山的自然风光,而是在采菊时,在极不经意间一抬头的一瞬间,南山的形象就在无意中映入了诗人的眼帘。可见,这一“见”字,对这首诗歌中所表现出的诗人悠闲自在的山野田园隐居生活具有何等的艺术表现张力。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完全读懂这首古典诗词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换字法对这一极具表达艺术张力的诗歌艺术语言“见”字进行比较品析,以期深切体味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的练字功力。可以引导学生将原诗中的“见”换成“望”、“看”、“视”等,然会再将之与诗歌的原句进行比较鉴赏。通过换字比较赏析,学生定然会深切体味到“见”字的艺术表现张力。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这首诗歌中的尾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进行深度赏析。因为这两句诗,虽然出语平淡,朴素自然,但却意蕴深远,蕴理隽永,耐人寻味,具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再者,这两句诗句,还是诗人热爱悠闲自如的田园生活和诗人高尚情操的具体体现,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朱光潜说:“写在纸上的诗只是一种符号,要懂得这种符号,只是识字还不够,要在字里,见出意象来,听出音乐来,领略出情味来。诵诗时就要把这种意象、音乐和情趣在声调中传出。”但笔者认为,要引导学生“懂得这种符号”,光是引导学生“诵诗时就要把这种意象、音乐和情趣在声调中传出”还远远不够,还要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音律美,引导学生体味古典诗词的情感美,引导学生品味古典诗词的语言美。唯有如此,才能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充分感知与体味到古典诗词文本中蕴涵的多维审美特质。
一、感受古典诗词的音律美
因为中国古典诗词特别讲究诗歌语言的节奏与韵律。所以大多诗词都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和韵律美。这种美学特质是我国古代诗人丰富多彩的情感意蕴在古典诗词作品中的自然流露,是美妙的音乐与深邃的思想、复杂的情感的有机结合。故此,教学古典诗词时,我们应该借助音乐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这样,一方面使古典诗词阅读教学课堂呈现出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阅读、鉴赏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学生把握古典诗词的节奏感与音律感的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鉴赏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古典诗词鲜明的节奏与美妙的旋律。
例如,教学《诗经》中的《关雎》与《蒹葭》、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古典诗词时,可以播放从网络下载的名家配乐朗读音画视频,供学生欣赏或者模仿,让学生充分感受古典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当然,鉴于已经有很多古典诗词被谱曲歌唱之现状,也可以将这些歌曲直接播放给学生听,并引导学生跟音乐深情演唱学唱。事实证明:学生在学唱上述古典诗词歌曲的过程中,均能感受与体味到古典诗词美妙的音律。学生在美的享受中陶冶了自己的性情,涵养了自己的心灵,感受了古典诗词中美丽可爱的艺术形象,品味了古典诗词中精美凝练的语言,并由此强烈地激发出诵读、品鉴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把诵读、品鉴古典诗词当做一种妙不可言的艺术审美体验。
二、体味古典诗词的情感美
在古典诗词艺术作品中,诗人复杂丰富的情感变化大多是通过古典诗词语言的节奏、韵律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诗人内在情感的不平静,必将导致古典诗词语言节奏与音律的巨大变化。因此,当学生初步学会感知古典诗词的节奏与音律后,对诗人寄寓在古典诗词文本中的感情的理解就易如反掌了。
比如,杜甫写于青年时期的《望岳》,整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青年杜甫锐意进取、蓬勃向上的奋发精神。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传递出的是作者乍一望见高大雄伟的泰山时无法形容的高兴劲儿,诗句中传达出的是“揣摹—惊叹—仰慕”之递进关系的音律感,音律应是大起的。接下来的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诗人因细望泰山层出不穷的山中云气而心胸亦为之荡漾,因薄暮时分了,诗人仍在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投林还巢的鸟儿而产生眼眶有似决裂之感,传递出的是诗人对泰山雄伟壮丽景色的惊叹与赞美,对祖国美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此时的音律应该由首联的大起转为平缓悠扬与绵远深沉,诵读的语速应该比首联稍快。诗歌的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意双关,既是写作者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意愿和假想登岳后“一览众山小”的开阔视野,又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了诗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雄心与壮志。此时的音律应该由颔联、颈联的平缓悠扬与绵远深沉转为豪壮激越、气吞山河,诵读的语速也应该一顿一挫,声调应该拉长,调值由低到高,然后戛然而止,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回味之感。
由上可见,如此大起大落的音律皆由诗人的情感变化所致。因此,应该指导学生对诗词节奏进行把握,使学生的情感因为《望岳》音律的跌宕起伏之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依次体会诗人时而向往、时而惊喜、时而赞叹、时而高扬豪迈的情感,体会《望岳》中蕴涵的美丽丰富的情感。
三、品味古典诗词的语言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不同于戏剧、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语言。戏剧、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可以采用对话、描写、铺陈等多种方式与很多的语言文字去表达内容,抒发情感,而中国古典诗词诗不管是古乐府还是近体诗,都有着严格的字数限制,都要求以最少、最精练的语言文字,描绘出最丰富最美丽的画面,传达出最丰富最复杂的感情。并且其精练、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不仅都是经过诗人认真思考、反复斟酌、细细推敲而来的,更是作者情感、精神、品格、节操、命运、理想乃至时代风范、民族精神的艺术载体。正因为如此,中国古典诗词被称为语言高度凝练的文学艺术样式,被称为所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精粹。故此,在引导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品味古典诗词的语言魅力,是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
比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首联“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就用得极为传神贴切,是诗人反复推敲与潜心体悟的艺术结晶。因为这个“见”字,表现出了诗人不是有意去领略南山的自然风光,而是在采菊时,在极不经意间一抬头的一瞬间,南山的形象就在无意中映入了诗人的眼帘。可见,这一“见”字,对这首诗歌中所表现出的诗人悠闲自在的山野田园隐居生活具有何等的艺术表现张力。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完全读懂这首古典诗词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换字法对这一极具表达艺术张力的诗歌艺术语言“见”字进行比较品析,以期深切体味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的练字功力。可以引导学生将原诗中的“见”换成“望”、“看”、“视”等,然会再将之与诗歌的原句进行比较鉴赏。通过换字比较赏析,学生定然会深切体味到“见”字的艺术表现张力。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这首诗歌中的尾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进行深度赏析。因为这两句诗,虽然出语平淡,朴素自然,但却意蕴深远,蕴理隽永,耐人寻味,具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再者,这两句诗句,还是诗人热爱悠闲自如的田园生活和诗人高尚情操的具体体现,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朱光潜说:“写在纸上的诗只是一种符号,要懂得这种符号,只是识字还不够,要在字里,见出意象来,听出音乐来,领略出情味来。诵诗时就要把这种意象、音乐和情趣在声调中传出。”但笔者认为,要引导学生“懂得这种符号”,光是引导学生“诵诗时就要把这种意象、音乐和情趣在声调中传出”还远远不够,还要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音律美,引导学生体味古典诗词的情感美,引导学生品味古典诗词的语言美。唯有如此,才能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充分感知与体味到古典诗词文本中蕴涵的多维审美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