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3日,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在京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王泽山,因立足国家需求,解决了含能材料领域的多个国际尖端难题获“终身成就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原校长樊代明获“杰出大学校长奖”;华东理工大学光子学与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窦晓鸣、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副主任熊盛青获“杰出贡献奖”。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卫生部原副部长曹荣桂,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司原司长陈伟等相关领导,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教授马丁·查尔菲,中国医药物资协会执行会长刘忠良,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建设,英特尔公司副总裁王洪彬,均应邀出席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颁奖嘉宾阵容中,还包括彭先觉、于俊崇、于本水、柳百成、段宝岩、陈清泉、王国栋、侯立安、胡思得、叶奇蓁、徐祥德、庞国芳、印遇龙、赫捷、顾国彪、郭应禄、朵英贤等两院院士。全国各地科技界人士及媒体300余人参加了颁奖典礼。
“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由《科学中国人》杂志发起,今年共评出了200余位获奖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包信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陈香美等,成为本届年度人物中的领军性人物。获奖者中,“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十年磨一“箭”,研发出我国第一枚大型运载火箭;“FAST之父”南仁东主持完成了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首席科学家李院生,带领团队创造了我国历次北极科考之最。
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始终关注青年科学家的成长,本届年度人物中,“70后”“80后”科学家在候选人中的比例已经上升至47%,尤其是涌现出8位“85后”获奖者。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实验室主任刘宇辰、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研究员陆盈盈,以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的出色表现,成为目前为止历届“杰出青年科学家奖”中最年轻的两位获奖者(出生于1988年)。与此同时,苏州光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吴东方也成为企业界第一位入选年度人物“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的获奖者。
论坛环节,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就当下有关转型时期科技变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与本届部分获奖者进行了互动交流。此外,刘燕华还作了题为“对颠覆性创新时代的再认识”的主题报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和与会者分享了“医学的系统论与整合观”。主题报告环节还特别邀请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教授马丁·查尔菲进行现场报告,他围绕GFP(绿色荧光蛋白)这一标志性研究方向,与到场的科学家们分享交流。
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始于2002年,曾评选出袁隆平、杨振宁、顾秉林、屠呦呦、潘建偉、王小谟、曾庆存、施一公、邓中翰、李彦宏等多位知名科学家和企业家。
语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教授陈清泉发表开幕致辞
“真正的创新是很难万事俱备的,创新的价值就体现在当你缺少条件的时候,还能寻找到突破的那一个瞬间。这让创新看起来没那么容易,但也是创新的真正的乐趣所在。作为一个科研战线上的老兵,我当然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人在科学的道路上去探索、去奉献、去冒险。当创新成为科研活动的常态,我们才能够迎接我国科学事业的大发展。”(陈清泉)
本届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王泽山,图为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女士为其颁奖。
“成功不是由专业和领域决定的,更主要在某些个人对事业的敬业和拼搏。”(王泽山)
本届年度人物“杰出大学校长奖”授予第四军医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图为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马丁·查尔菲为其颁奖。
“整合医学像万里长城一样,需要御外安内。建万里长城,图纸、砂浆和砖头缺一不可。在整合医学里,图纸是整体观,砂浆是整合观,砖头就是医学观,三位一体才能成为整合医学。”(樊代明)
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作报告
“石器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地球上没有了石头,而是有了新的替代品,新的替代品必然有新的操作和管理规则。技术进步也会挑战社会的管理,也会挑战传统的方式和制度。技术进步也会挑战社会的管理,也会挑战传统的方式和制度。所以说,新时代的创新与竞争体系也将有新的特征。”(刘燕华)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丁·查尔菲作报告
“我们的研究要花很长时间,有时候有点像一场赌博,你需要在最基础的研究上赌一把,因为后面所有的应用必须在基础研究完成之后才可能出得来。”(马丁·查尔菲)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卫生部原副部长曹荣桂,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司原司长陈伟等相关领导,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教授马丁·查尔菲,中国医药物资协会执行会长刘忠良,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建设,英特尔公司副总裁王洪彬,均应邀出席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颁奖嘉宾阵容中,还包括彭先觉、于俊崇、于本水、柳百成、段宝岩、陈清泉、王国栋、侯立安、胡思得、叶奇蓁、徐祥德、庞国芳、印遇龙、赫捷、顾国彪、郭应禄、朵英贤等两院院士。全国各地科技界人士及媒体300余人参加了颁奖典礼。
“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由《科学中国人》杂志发起,今年共评出了200余位获奖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包信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陈香美等,成为本届年度人物中的领军性人物。获奖者中,“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十年磨一“箭”,研发出我国第一枚大型运载火箭;“FAST之父”南仁东主持完成了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首席科学家李院生,带领团队创造了我国历次北极科考之最。
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始终关注青年科学家的成长,本届年度人物中,“70后”“80后”科学家在候选人中的比例已经上升至47%,尤其是涌现出8位“85后”获奖者。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实验室主任刘宇辰、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研究员陆盈盈,以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的出色表现,成为目前为止历届“杰出青年科学家奖”中最年轻的两位获奖者(出生于1988年)。与此同时,苏州光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吴东方也成为企业界第一位入选年度人物“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的获奖者。
论坛环节,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就当下有关转型时期科技变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与本届部分获奖者进行了互动交流。此外,刘燕华还作了题为“对颠覆性创新时代的再认识”的主题报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和与会者分享了“医学的系统论与整合观”。主题报告环节还特别邀请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教授马丁·查尔菲进行现场报告,他围绕GFP(绿色荧光蛋白)这一标志性研究方向,与到场的科学家们分享交流。
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始于2002年,曾评选出袁隆平、杨振宁、顾秉林、屠呦呦、潘建偉、王小谟、曾庆存、施一公、邓中翰、李彦宏等多位知名科学家和企业家。
语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教授陈清泉发表开幕致辞
“真正的创新是很难万事俱备的,创新的价值就体现在当你缺少条件的时候,还能寻找到突破的那一个瞬间。这让创新看起来没那么容易,但也是创新的真正的乐趣所在。作为一个科研战线上的老兵,我当然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人在科学的道路上去探索、去奉献、去冒险。当创新成为科研活动的常态,我们才能够迎接我国科学事业的大发展。”(陈清泉)
本届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王泽山,图为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女士为其颁奖。
“成功不是由专业和领域决定的,更主要在某些个人对事业的敬业和拼搏。”(王泽山)
本届年度人物“杰出大学校长奖”授予第四军医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图为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马丁·查尔菲为其颁奖。
“整合医学像万里长城一样,需要御外安内。建万里长城,图纸、砂浆和砖头缺一不可。在整合医学里,图纸是整体观,砂浆是整合观,砖头就是医学观,三位一体才能成为整合医学。”(樊代明)
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作报告
“石器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地球上没有了石头,而是有了新的替代品,新的替代品必然有新的操作和管理规则。技术进步也会挑战社会的管理,也会挑战传统的方式和制度。技术进步也会挑战社会的管理,也会挑战传统的方式和制度。所以说,新时代的创新与竞争体系也将有新的特征。”(刘燕华)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丁·查尔菲作报告
“我们的研究要花很长时间,有时候有点像一场赌博,你需要在最基础的研究上赌一把,因为后面所有的应用必须在基础研究完成之后才可能出得来。”(马丁·查尔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