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支持与显著成效。中国不仅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区域合作平台与合作伙伴关系,而且吸引了其他相关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机遇之中来,为全球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一带一路”倡议已经逐步成为一个以经济合作协议为基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依托,以互利共赢为目标的综合性开放型国际合作平台。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制定了自身的“走出去”战略,希望在全球市场中获得商业机会并占据优势地位。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当合理配置自身的各项资源,充分认识全球市场的利益格局,沉着应对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风险;法律规则
一、 “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走向与重要内涵
“一带一路”倡议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提出的高瞻远瞩的重大命题,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与深刻的理论指引。“一带一路”倡议包含了对于国内社会发展情况与阶段的准确认识与对国际社会格局与形势变化的深刻把握。“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以推动和平发展与达成合作共赢为根本基石,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在交流合作利益分享中促进民心相通,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最终目标。“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促进中国自身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中国真诚致力于加强国际合作程度、推动全球化发展进程、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切实行动。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就,已经成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重点规划、着重发展的重要经济外交政策。“一带一路”倡议的最初设想是依靠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已经达成的双边和多边机制,借助已建立的区域合作平台,主动发展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促进经济是初期的核心目标。“一带一路”倡议初期,其主要设想与目标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合作,特别是针对沿线发展中国家存在基础设施差、产业状况落后、生产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相关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丰富资源禀赋难以发挥作用,当地人口就业状况低迷。所以,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初期主要是对这些发展中国家进行针对性地投资与项目承建,并且落地项目基本上以其最为需要、认可度最高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等为主。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巴基斯坦胡布燃煤电厂煤码头、巴拿马阿马多尔邮轮码头、马来西亚槟城二桥、塞尔维亚泽蒙大桥等都是这一阶段重大成果的典型代表,这些高质量、大需求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能源开放项目落地后迅速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提高了当地居民的就业率、促进了当地的社会发展,被视为中国企业向海外展示形象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并逐渐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动力与关键桥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意识到合作的步伐应该进向前行一步迈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仅在经济方面应当开展更加密切的合作,以有力应对全球经济格局的明显变化,促进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而且应当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平台共同应对恐怖主义、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传染疾病、毒品泛滥、性别歧视、宗教冲突等传统问题与新兴挑战。可见“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主动开放、扩大开放、继续改革、深化改革的真切表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深刻内涵的真实写照与生动实践。因此,时到今日,“一带一路”倡议中最为核心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已经得到了大力推广与扎实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经历了从最初被质疑为目的不纯与包含野心,到后来落地项目被认可为少见的高效率高质量的优秀工程代表,再到如今被广泛赞誉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的一系列充满魅力的发展历程。2017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五点意见,说到“我们要着力推动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联通,聚焦關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联结陆上公路、铁路道路网络和海上港口网络。我们已经确立“一带一路”建设六大经济走廊框架,要扎扎实实向前推进。”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诚意与能力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一带一路”倡议的魅力也吸引着越来越多沿线国家与相关国家加入其中共谋发展、共用机遇、共创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由中国引领的、多元开放的、互利共赢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综合性国际合作平台。
二、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风险
1.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总体情况分析。根据联合国所发布《世界投资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度下降了近23%,数额为1.43万亿美元,这一下降趋势显然与全球GDP与国际贸易总额的增长态势形成了鲜明对比。出现这一反常现象的主要原因预计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与逆经济全球化潮流涌动有关。根据报告显示,发达国家群体仍然是全球经济市场中的主要对外投资者。仅2017年,总部设在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总额就达到了约1万亿美元左右,其数额占据了全球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总额度的近71%。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美国特朗普政府一再推行美元回流政策,希望更多的美国公司投资国内,但是2017年美国对外投资总额仍然强势上涨了18%,超越了绝大多数发达国家,达到了4 190亿美元。到目前为止,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对外投资国,处于绝对的领跑位置。
应当引起我们关注的是,报告指出,中国已然成为了并保持了发展中国家群体中体量最大的吸收外资国与对外投资国。2017年中国所吸收的外商投资总额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这一情况既值得欣喜,同时又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如何有效利用如此庞大的外资,保证经济的平衡、健康、快速、优质的发展,是一个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的事情。同时,仅2017年一年时间,中国境内的投资者就对全球范围内共174个国家和地区的6 236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对外投资总金额高达1 250亿美元。中国的对外投资总额全球排名第三,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这一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中国投资者特别是企业投资者的经济实力有了极为明显的增加,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产布局,这是值得欣喜的实力增长,但是中国投资者如何进行高质量、高收益、风险相对可控的对外投资是一个尚未有充分经验的中国故事,值得细致考察充分权衡。 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风险。“一带一路”建设中既充满了丰饶的机遇,但也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中国企业要顺利实现“走出去”的战略规划,就必须首先认识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中的各种风险,并作出相应的准备。
首先,应当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法律风险。这些国家与中国的法治环境差异风险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当地企业进行贸易与投资合作时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是一个法律制度建设与法治环境氛围都相对完善与进步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法律建设与法治环境相对优质的国家较少,其潜在的风险差异风险不容忽视。应当特别注意的是,由于东道国政治因素所引发的法律风险是相对难以控制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局势可能并不完全稳定,政府变动与干预、战争与内乱、直接征收、间接征收等情况均有可能出现。尤其是中国企业对外承接的多为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放等大型长期项目,一旦出现局势变动很可能会对我国企业的财产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同时,环境保护、劳工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差异也可能导致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应当在决定投资之前就对这些方面的情况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以免措手不及。
其次,应当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财务风险。应当意识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险水平依然较高,地缘风险因大国博弈而愈加放大。“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需要善于吸引与利用国际性商业性金融机构和区域性多边金融机构的参与与帮助,这既是优化企业自身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也是防范与化解对外投资风险与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这些多边金融机构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与优势,可以帮助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建立起更加符合当地交易规则与个体商业诉求的交易架构,从而更为有效地控制海外投资风险。目前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联系最为密切的主要有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借助这些机构的专业帮助。同时,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星展银行等国际组织与商业机构,都可以善加利用以帮助解决海外投资开发的金融风险。实际上,由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的相当大比例的工程建设集中于基础设置建设、能源开发等大型项目,这些项目周期长、投资大、涉及面广,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性质,这就决定了这些项目的开放建设不能也很难完全依靠市场融资进行,因此需要积极争取并利用多边金融机构的投入与政府的支持。
再次,应当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地缘风险。地缘风险指由于不同主体之间的非预期行为,所引发一定地理区域内本土政治结构的明显变化和不同主体各自战略选择和态度的转变,从而可能导致的突发性与非突发性事件对相关主体在本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一带一路”国家投资所面临的地缘风险不仅包括战争、叛乱、内战、罢工、恐怖袭击等突发性事件,也包括政局分裂、武装割据、政府腐败、行政效率低下、极端宗教与民族问题冲突、税收就业歧视等持续性状态。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是盲目地走出去,在决定海外投资之前,中国企业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功课区分不同国家的投资风险指数,尽量避免投资风险十分严峻并且难以预测、不能把控的国家与地区。
三、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走出去”的战略制定
1. 积极利用境外经贸合作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是中国的重大决策,中国政府对于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与经营风险之中的问题与困难非常重视。今年两会之中,商务部长就明确表示要通过“搭平台”的方式来引导中国企业对外理性投资,避免盲目投资所带来的利益风险。目前,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与相关国家合作建立了一批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这些合作区是中国政府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进行投资合作的一個重要平台和载体。中国政府目前的目标是提升现有经贸合作区的服务质量与合作深度,同时加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建立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这些合作区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理想选择,它们既具有当地国家的丰富商机,又能够提供相关服务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中去,例如政策咨询、法律服务、产品推介、企业注册、财税事务、海关申报等中国企业初入海外所亟需相关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要多加利用这些境外经贸合作区,它们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休憩与缓冲和后续发力的适应环境,发挥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价值。
2. 强化企业自身的海外生存能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实际上从20个世纪末,中国政府就已经开始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但是之前的效果并不如意。这既与时代背景和历史机遇有关,也与中国企业自身的能力有关建设有关。中国企业走出去本质上是一个修炼内功、提升能力、产业升级、树立品牌的过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核心在扎根海外、拓展市场,所以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是要在海外站下来,更是要在海外站得住、站得稳。中国企业应当加强对自身对外投资能力的培训与强化,进一步提升自己国际化投资和运营的能力与战略储备。中国企业国际化运营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可以分清主次。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的风险问题,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应当在投资政策、合规经营、企业形象、社会责任等方面强化能力提升。同时,中国企业之间也应当发挥集群效应,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相互抱团,优势互补,壮大势力,从而有效提高海外中国企业群体的综合竞争能力。另外,中国企业走出去应当注重自身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上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多是进行能源开发,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多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应当逐步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再者,中国企业走出去应当注重自身海外形象与品牌的树立。良好的海外企业形象是中国企业在海外顺利扎根成长的重要资源,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建设应当关注与当地民众的关系培养、重视使用法律手段办事、尊重东道国的宗教民族等风俗习惯、注重企业在当地的社会责任履行、遵守当地的劳动者用工法律、注意保护当地环境等。 3. 提高企业的海外投资风险防范意识。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要转变风险管理状态,从传统的被动型风险管理状态转投到新兴的主动型风险管理状态,对于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一定要走在投资之前,至少需要与业务进展同步进行,绝对不能等到发生了重大风险事件才着手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这就需要中国企业做好风险防范的战略规划,通盘考虑,整体规划,全面着手。同时,中国企业的风险管理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险管理不仅涉及到传统的法律风险、财务风险,还涉及到非传统的地缘风险,所以对于高端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不仅是一个单纯的人员使用问题,本质上是企业对风险管理人才的对待态度问题,中国企业应当从核心处开始重视风险防范的战略规划与风险管理人才。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需要与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与大政方针相符合,例如中国企业应当避免通过所谓的一带一路对外投资把大量国内资金转移到海外,也应当避免在海外投资房地产、俱乐部和酒店等领域不被国家鼓励与支持的行业领域进行投资。
另外,中国企业也应当注意到,中国政府为企业走出去的风险防范与化解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参考与指导,特别值得关注的就是商务部发布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商务部目前已经发布了将近170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并且还会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与企业现实需要来定期地更新完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政策、投资环境、投资风险。另外,商务部还组织人财物等资源建立了综合性的对外投资联络服务平台,此平台不仅发布“一带一路”有关国家的投资环境等基本情况,还特别地对在相应国家进行制冷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进行了专门的分析和预警。
参考文献:
[1] 周园,解喆,卢峰,张至楷.多元共生型“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全球化发展[J].科技中国,2018,(9).
[2] 柴尚金.“一带一路”的思想基础与时代意义[J].前线,2018,(12).
[3] 曲鹏飞.“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海外经济利益拓展及风险规避[J].行政管理改革,2019,(2).
[4] 庄乾志.风险管控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N].国际商报,2019-03-19(005).
[5] 刘文革,傅诗云,黄玉.地缘政治风险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J].西部论坛,2019,29(1).
[6] 王桂军,卢潇潇.“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企业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2019,(3).
[7] 朱明侠,左思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的评价体系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9,(1).
[8] 丁同民.深化“一帶一路”建设的法律治理[N].学习时报,2019-03-04(004).
[9] 张艳.“一带一路”战略下企业对外投资风险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9,(2).
[10] 陈梅.“一带一路”背景下境外投资腐败风险的法律防范[J].理论月刊,2018,(11).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
作者简介:李贤森(1992-),男,汉族,湖北省宜昌市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际法、国际商事仲裁。
收稿日期:2019-02-10。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风险;法律规则
一、 “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走向与重要内涵
“一带一路”倡议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提出的高瞻远瞩的重大命题,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与深刻的理论指引。“一带一路”倡议包含了对于国内社会发展情况与阶段的准确认识与对国际社会格局与形势变化的深刻把握。“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以推动和平发展与达成合作共赢为根本基石,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在交流合作利益分享中促进民心相通,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最终目标。“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促进中国自身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中国真诚致力于加强国际合作程度、推动全球化发展进程、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切实行动。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就,已经成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重点规划、着重发展的重要经济外交政策。“一带一路”倡议的最初设想是依靠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已经达成的双边和多边机制,借助已建立的区域合作平台,主动发展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促进经济是初期的核心目标。“一带一路”倡议初期,其主要设想与目标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合作,特别是针对沿线发展中国家存在基础设施差、产业状况落后、生产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相关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丰富资源禀赋难以发挥作用,当地人口就业状况低迷。所以,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初期主要是对这些发展中国家进行针对性地投资与项目承建,并且落地项目基本上以其最为需要、认可度最高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等为主。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巴基斯坦胡布燃煤电厂煤码头、巴拿马阿马多尔邮轮码头、马来西亚槟城二桥、塞尔维亚泽蒙大桥等都是这一阶段重大成果的典型代表,这些高质量、大需求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能源开放项目落地后迅速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提高了当地居民的就业率、促进了当地的社会发展,被视为中国企业向海外展示形象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并逐渐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动力与关键桥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意识到合作的步伐应该进向前行一步迈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仅在经济方面应当开展更加密切的合作,以有力应对全球经济格局的明显变化,促进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而且应当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平台共同应对恐怖主义、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传染疾病、毒品泛滥、性别歧视、宗教冲突等传统问题与新兴挑战。可见“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主动开放、扩大开放、继续改革、深化改革的真切表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深刻内涵的真实写照与生动实践。因此,时到今日,“一带一路”倡议中最为核心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已经得到了大力推广与扎实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经历了从最初被质疑为目的不纯与包含野心,到后来落地项目被认可为少见的高效率高质量的优秀工程代表,再到如今被广泛赞誉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的一系列充满魅力的发展历程。2017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五点意见,说到“我们要着力推动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联通,聚焦關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联结陆上公路、铁路道路网络和海上港口网络。我们已经确立“一带一路”建设六大经济走廊框架,要扎扎实实向前推进。”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诚意与能力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一带一路”倡议的魅力也吸引着越来越多沿线国家与相关国家加入其中共谋发展、共用机遇、共创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由中国引领的、多元开放的、互利共赢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综合性国际合作平台。
二、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风险
1.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总体情况分析。根据联合国所发布《世界投资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度下降了近23%,数额为1.43万亿美元,这一下降趋势显然与全球GDP与国际贸易总额的增长态势形成了鲜明对比。出现这一反常现象的主要原因预计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与逆经济全球化潮流涌动有关。根据报告显示,发达国家群体仍然是全球经济市场中的主要对外投资者。仅2017年,总部设在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总额就达到了约1万亿美元左右,其数额占据了全球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总额度的近71%。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美国特朗普政府一再推行美元回流政策,希望更多的美国公司投资国内,但是2017年美国对外投资总额仍然强势上涨了18%,超越了绝大多数发达国家,达到了4 190亿美元。到目前为止,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对外投资国,处于绝对的领跑位置。
应当引起我们关注的是,报告指出,中国已然成为了并保持了发展中国家群体中体量最大的吸收外资国与对外投资国。2017年中国所吸收的外商投资总额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这一情况既值得欣喜,同时又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如何有效利用如此庞大的外资,保证经济的平衡、健康、快速、优质的发展,是一个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的事情。同时,仅2017年一年时间,中国境内的投资者就对全球范围内共174个国家和地区的6 236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对外投资总金额高达1 250亿美元。中国的对外投资总额全球排名第三,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这一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中国投资者特别是企业投资者的经济实力有了极为明显的增加,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产布局,这是值得欣喜的实力增长,但是中国投资者如何进行高质量、高收益、风险相对可控的对外投资是一个尚未有充分经验的中国故事,值得细致考察充分权衡。 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风险。“一带一路”建设中既充满了丰饶的机遇,但也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中国企业要顺利实现“走出去”的战略规划,就必须首先认识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中的各种风险,并作出相应的准备。
首先,应当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法律风险。这些国家与中国的法治环境差异风险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当地企业进行贸易与投资合作时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是一个法律制度建设与法治环境氛围都相对完善与进步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法律建设与法治环境相对优质的国家较少,其潜在的风险差异风险不容忽视。应当特别注意的是,由于东道国政治因素所引发的法律风险是相对难以控制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局势可能并不完全稳定,政府变动与干预、战争与内乱、直接征收、间接征收等情况均有可能出现。尤其是中国企业对外承接的多为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放等大型长期项目,一旦出现局势变动很可能会对我国企业的财产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同时,环境保护、劳工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差异也可能导致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应当在决定投资之前就对这些方面的情况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以免措手不及。
其次,应当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财务风险。应当意识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险水平依然较高,地缘风险因大国博弈而愈加放大。“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需要善于吸引与利用国际性商业性金融机构和区域性多边金融机构的参与与帮助,这既是优化企业自身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也是防范与化解对外投资风险与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这些多边金融机构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与优势,可以帮助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建立起更加符合当地交易规则与个体商业诉求的交易架构,从而更为有效地控制海外投资风险。目前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联系最为密切的主要有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借助这些机构的专业帮助。同时,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星展银行等国际组织与商业机构,都可以善加利用以帮助解决海外投资开发的金融风险。实际上,由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的相当大比例的工程建设集中于基础设置建设、能源开发等大型项目,这些项目周期长、投资大、涉及面广,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性质,这就决定了这些项目的开放建设不能也很难完全依靠市场融资进行,因此需要积极争取并利用多边金融机构的投入与政府的支持。
再次,应当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地缘风险。地缘风险指由于不同主体之间的非预期行为,所引发一定地理区域内本土政治结构的明显变化和不同主体各自战略选择和态度的转变,从而可能导致的突发性与非突发性事件对相关主体在本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一带一路”国家投资所面临的地缘风险不仅包括战争、叛乱、内战、罢工、恐怖袭击等突发性事件,也包括政局分裂、武装割据、政府腐败、行政效率低下、极端宗教与民族问题冲突、税收就业歧视等持续性状态。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是盲目地走出去,在决定海外投资之前,中国企业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功课区分不同国家的投资风险指数,尽量避免投资风险十分严峻并且难以预测、不能把控的国家与地区。
三、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走出去”的战略制定
1. 积极利用境外经贸合作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是中国的重大决策,中国政府对于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与经营风险之中的问题与困难非常重视。今年两会之中,商务部长就明确表示要通过“搭平台”的方式来引导中国企业对外理性投资,避免盲目投资所带来的利益风险。目前,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与相关国家合作建立了一批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这些合作区是中国政府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进行投资合作的一個重要平台和载体。中国政府目前的目标是提升现有经贸合作区的服务质量与合作深度,同时加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建立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这些合作区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理想选择,它们既具有当地国家的丰富商机,又能够提供相关服务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中去,例如政策咨询、法律服务、产品推介、企业注册、财税事务、海关申报等中国企业初入海外所亟需相关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要多加利用这些境外经贸合作区,它们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休憩与缓冲和后续发力的适应环境,发挥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价值。
2. 强化企业自身的海外生存能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实际上从20个世纪末,中国政府就已经开始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但是之前的效果并不如意。这既与时代背景和历史机遇有关,也与中国企业自身的能力有关建设有关。中国企业走出去本质上是一个修炼内功、提升能力、产业升级、树立品牌的过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核心在扎根海外、拓展市场,所以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是要在海外站下来,更是要在海外站得住、站得稳。中国企业应当加强对自身对外投资能力的培训与强化,进一步提升自己国际化投资和运营的能力与战略储备。中国企业国际化运营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可以分清主次。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的风险问题,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应当在投资政策、合规经营、企业形象、社会责任等方面强化能力提升。同时,中国企业之间也应当发挥集群效应,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相互抱团,优势互补,壮大势力,从而有效提高海外中国企业群体的综合竞争能力。另外,中国企业走出去应当注重自身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上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多是进行能源开发,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多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应当逐步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再者,中国企业走出去应当注重自身海外形象与品牌的树立。良好的海外企业形象是中国企业在海外顺利扎根成长的重要资源,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建设应当关注与当地民众的关系培养、重视使用法律手段办事、尊重东道国的宗教民族等风俗习惯、注重企业在当地的社会责任履行、遵守当地的劳动者用工法律、注意保护当地环境等。 3. 提高企业的海外投资风险防范意识。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要转变风险管理状态,从传统的被动型风险管理状态转投到新兴的主动型风险管理状态,对于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一定要走在投资之前,至少需要与业务进展同步进行,绝对不能等到发生了重大风险事件才着手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这就需要中国企业做好风险防范的战略规划,通盘考虑,整体规划,全面着手。同时,中国企业的风险管理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险管理不仅涉及到传统的法律风险、财务风险,还涉及到非传统的地缘风险,所以对于高端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不仅是一个单纯的人员使用问题,本质上是企业对风险管理人才的对待态度问题,中国企业应当从核心处开始重视风险防范的战略规划与风险管理人才。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需要与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与大政方针相符合,例如中国企业应当避免通过所谓的一带一路对外投资把大量国内资金转移到海外,也应当避免在海外投资房地产、俱乐部和酒店等领域不被国家鼓励与支持的行业领域进行投资。
另外,中国企业也应当注意到,中国政府为企业走出去的风险防范与化解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参考与指导,特别值得关注的就是商务部发布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商务部目前已经发布了将近170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并且还会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与企业现实需要来定期地更新完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政策、投资环境、投资风险。另外,商务部还组织人财物等资源建立了综合性的对外投资联络服务平台,此平台不仅发布“一带一路”有关国家的投资环境等基本情况,还特别地对在相应国家进行制冷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进行了专门的分析和预警。
参考文献:
[1] 周园,解喆,卢峰,张至楷.多元共生型“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全球化发展[J].科技中国,2018,(9).
[2] 柴尚金.“一带一路”的思想基础与时代意义[J].前线,2018,(12).
[3] 曲鹏飞.“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海外经济利益拓展及风险规避[J].行政管理改革,2019,(2).
[4] 庄乾志.风险管控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N].国际商报,2019-03-19(005).
[5] 刘文革,傅诗云,黄玉.地缘政治风险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J].西部论坛,2019,29(1).
[6] 王桂军,卢潇潇.“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企业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2019,(3).
[7] 朱明侠,左思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的评价体系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9,(1).
[8] 丁同民.深化“一帶一路”建设的法律治理[N].学习时报,2019-03-04(004).
[9] 张艳.“一带一路”战略下企业对外投资风险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9,(2).
[10] 陈梅.“一带一路”背景下境外投资腐败风险的法律防范[J].理论月刊,2018,(11).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
作者简介:李贤森(1992-),男,汉族,湖北省宜昌市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际法、国际商事仲裁。
收稿日期:2019-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