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大钱志亮教授认为:“绝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参与教学,并掌握规定教学内容的课堂就是有效的课堂。”这引发了我们对如何实现规范办学行为下的高中语文课堂的高效性的思考。
单从学生的参与度上,老师们普遍认为:高中不如初中,初中不如小学;小学生的参与度是最高的,积极性是最强的。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越是到了高年级越是“不喜欢”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呢?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总是有人认为学不学对高考成绩的影响无所谓呢?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高中的语文课堂的效率太低,以至于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效率,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改变人们对语文课的认识呢?
一、教师要在教材内容的挖掘和处理以及教学环节的有机渗透上下功夫
要想提高高中的语文课堂的效率,教师就要在文本的研读下功夫。教师不仅要对文本的基本内容烂熟于心,还应该在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处理上下功夫。同是一篇文章,为什么有的老师处理得好,有的老师处理起来就困难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的问题呢?钱志亮教授给出了我们几种参考答案:“能够触及学生思维神经的问题,徘徊于知识十字路口的问题,树立着思维导向目标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能扩展学生思维时空的问题和能迸发思维火花的问题。”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教材不仅仅是个例子,它更应该是师生互动,放飞思想的舞台。
《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课的定性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所以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学会在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换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语文课本中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乐观;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豁达;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济世之志等精彩的人文思想往往会给学生的人生带来重要影响。语文课有可能就是他们放飞梦想的人生起点,成为他们奋斗的动力。正如丁培忠先生所说:“语文这种工具,不同于其他任何工具,它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种工具,你不用它便罢,只要一用它,必然要赋予它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在一堂语文课上,语文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把能力训练的枯燥性和人文思想的趣味性有机统一起来,那么我们的学生怎么能不爱我们的语文课呢?
二、教师要在打造高超的教学艺术上下功夫
作为一名高中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应该有高超的课堂艺术。其实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高中的语文教师,首先要用自己拥有的文化内涵打造出自己的个性课堂。这种个性课堂就是这位教师的精、气、神,就是语文课的语文味。大凡名师的课堂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如程翔老师的语文课以循循善诱的对话式教学为特点,苏静老师的课以富有诗意的鼓励式教学为特点。个性的语文课堂要求教师的语言富有个性,是慷慨激昂、豪放洒脱的语言或是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的语言,是民主商量的语言或是幽默风趣的语言……教师在规范引领下尽显机智的有个性的课堂语言,不仅能使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而且能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认同中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语文教师的个人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的魅力。作为一名高中的语文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语文课富有张力,让学生认为这节语文课好,那么我们就要在以下几方面充分考虑:一是教师语言的情感强度与学生言语欲求的关系;二是教师语言内涵的文化容量与学生文化素养生成的关系;三是教师语言准确程度与学生言语感悟明晰程度的关系;四是教师言语灵活程度与学生思维、语言发展的关系。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就说过:“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
三、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能力培养
作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上下些功夫。如果语文教师总是能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语文老师有才学、有思想,总是对语文课堂充满着一种憧憬,一种探究的欲望,那么我们的学生怎么能不在乎语文呢?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又怎么会死气沉沉呢?聪明的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和有计划阅读的习惯,在语文课堂上养成一种探究问题的意识和善于质疑的习惯,在生活中养成一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积累的习惯,让学生能听,会说,爱读,愿写。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其实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的教育。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把知识内化的特殊认识过程。教师如果培养起学生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课堂上和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味,这样的语文还有谁不喜欢呢?
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生命状态
叶澜教授说:“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
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既要从重视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在教育中融入智慧,生成智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这样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一定会走上优质、高效之路。
单从学生的参与度上,老师们普遍认为:高中不如初中,初中不如小学;小学生的参与度是最高的,积极性是最强的。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越是到了高年级越是“不喜欢”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呢?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总是有人认为学不学对高考成绩的影响无所谓呢?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高中的语文课堂的效率太低,以至于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效率,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改变人们对语文课的认识呢?
一、教师要在教材内容的挖掘和处理以及教学环节的有机渗透上下功夫
要想提高高中的语文课堂的效率,教师就要在文本的研读下功夫。教师不仅要对文本的基本内容烂熟于心,还应该在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处理上下功夫。同是一篇文章,为什么有的老师处理得好,有的老师处理起来就困难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的问题呢?钱志亮教授给出了我们几种参考答案:“能够触及学生思维神经的问题,徘徊于知识十字路口的问题,树立着思维导向目标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能扩展学生思维时空的问题和能迸发思维火花的问题。”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教材不仅仅是个例子,它更应该是师生互动,放飞思想的舞台。
《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课的定性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所以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学会在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换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语文课本中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乐观;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豁达;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济世之志等精彩的人文思想往往会给学生的人生带来重要影响。语文课有可能就是他们放飞梦想的人生起点,成为他们奋斗的动力。正如丁培忠先生所说:“语文这种工具,不同于其他任何工具,它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种工具,你不用它便罢,只要一用它,必然要赋予它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在一堂语文课上,语文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把能力训练的枯燥性和人文思想的趣味性有机统一起来,那么我们的学生怎么能不爱我们的语文课呢?
二、教师要在打造高超的教学艺术上下功夫
作为一名高中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应该有高超的课堂艺术。其实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高中的语文教师,首先要用自己拥有的文化内涵打造出自己的个性课堂。这种个性课堂就是这位教师的精、气、神,就是语文课的语文味。大凡名师的课堂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如程翔老师的语文课以循循善诱的对话式教学为特点,苏静老师的课以富有诗意的鼓励式教学为特点。个性的语文课堂要求教师的语言富有个性,是慷慨激昂、豪放洒脱的语言或是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的语言,是民主商量的语言或是幽默风趣的语言……教师在规范引领下尽显机智的有个性的课堂语言,不仅能使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而且能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认同中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语文教师的个人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的魅力。作为一名高中的语文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语文课富有张力,让学生认为这节语文课好,那么我们就要在以下几方面充分考虑:一是教师语言的情感强度与学生言语欲求的关系;二是教师语言内涵的文化容量与学生文化素养生成的关系;三是教师语言准确程度与学生言语感悟明晰程度的关系;四是教师言语灵活程度与学生思维、语言发展的关系。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就说过:“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
三、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能力培养
作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上下些功夫。如果语文教师总是能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语文老师有才学、有思想,总是对语文课堂充满着一种憧憬,一种探究的欲望,那么我们的学生怎么能不在乎语文呢?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又怎么会死气沉沉呢?聪明的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和有计划阅读的习惯,在语文课堂上养成一种探究问题的意识和善于质疑的习惯,在生活中养成一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积累的习惯,让学生能听,会说,爱读,愿写。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其实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的教育。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把知识内化的特殊认识过程。教师如果培养起学生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课堂上和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味,这样的语文还有谁不喜欢呢?
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生命状态
叶澜教授说:“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
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既要从重视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在教育中融入智慧,生成智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这样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一定会走上优质、高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