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基于“问题课堂”备课的探究与实践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尝试打造“问题教学”课堂,在备课时以“备学”为核心,通过设计跟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引领,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直至建模,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应对未知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从“随意性”走向“本源性”
  “本源性问题”即数学教学内容里最根本的观点、最朴素的思想。从学生的发展看数学的学习,需要从分析数学找出数学知识的原型、回归数学找出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因此,教师提出“本源性”问题时既要考虑数学内容最根本的观点,又要考虑数学活动最朴素的思想;既要能切入到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出发点,又要能让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前世今生”;既要能让学生形成“数学追问”的思维方式,又要能使他们形成学习数学的方法论。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著名的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教师抛出跟知识体系或思想方法或核心概念相关度高的“本源性”问题,可以让学生走进数学、拉近与抽象数学概念之间的距离。
  以《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课为例
  教师:今天老师带了3种颜色的弹力球,其中红色的弹力球作为礼品,以抽奖的形式送给幸运的同学。
  教师出示三种抽奖箱(每个里面都放10个大小一样、颜色不同的弹力球),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哪个抽奖箱里最有可能抽到红色球?
  (学生思考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师:同样的10个球放在箱子里,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却有大有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內容(揭示课题)接着,整节课围绕“摸球”这个游戏展开,通过变化“球的数量”和“球的颜色”其中一个量或两个量来计算可能性的大小,并思考:“当‘球的数量(球的颜色)’不变另一个发生变化时,对摸到红球的可能性会有怎样的影响?当‘球的数量’和‘球的颜色’都变了,对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解决问题不应仅是“就事论事”,这节课中,教师不断追问这些条件的变化会对可能性产生哪些影响,学生在操作中重启涵盖的思想并理解其中的数学思想,在思辨中突破学习的难点并习得知识,真正实现了“教得轻松,学得顺利”!
  二、问题的呈现从“分散式”走向“学习单”
  “问题课堂”要想真正实现学生能深度学习,教师在备课时不是拘泥于现成的教参,而是在整合教学内容、取舍探究问题中,变灌输知识为自主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
  基于“问题课堂”的小数教学用“学习单”的方式呈现问题,用递进式或并列式的问题串,用由易到难的问题串,用本源性、纲领式的问题引导学习,让学生经历“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数学模型——用模型解决同类问题”的过程,从而完善数学思维。
  
  学习单是问题呈现的有效载体,学习单上的问题应触及数学知识的核心知识点。这个“核心”,可以是具有引导性的知识与技能,也可以是具有开发性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淀。上面这个学习单上的问题串关注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用少而精的问题串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体验成功,获得发展。这种用有价值的问题串引领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够使问题聚焦,板块清晰,真正让学生“在做中积累数学经验”,将“冗繁”“紧张”“肤浅”“杂乱”的小学数学课堂变得“凝练”“从容”“深刻”“清晰”。
  总之,“问题课堂”的备课要将“备教”转为“备学”,以此为教学准备充分的信息与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自主的时间与空间,让有效的“学”真正“发乎于情,探究于理”,让课堂焕发无尽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巴州牦牛中心产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租静县、和硕县的高山地带。以和静的巴音布鲁克、巴伦台地区为集中产区,2007年存栏9.4万头。
一、路怒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在路怒情绪下,驾驶人不顾他人感受,以超车、飙车、别车等异常驾驶行为表达愤怒情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心理和情感,极大程度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2020年3月20日17时许,北京五环路上一段某轿车车主因路怒驾驶引发追尾事故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陈某驾驶的轿车准备向右侧车道并线时,因不满正常行驶的另一白色轿车在该车道内未予避让,遂驾车对白色轿车进行追逐,期间频
在深圳的高密度“城-村”二元空间格局下,由城中村改建而来的长租公寓是保障性住房重要的筹措途径。如何基于村民住房营造积极的公共空间,提供城中村社区以前短缺的可供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