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的敏捷绩效管理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ao126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高校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和实施是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保障。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绩效管理体系实际上就是高等学校院系为了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根据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外部环境及其他条件,对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绩效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规则、方法、流程和观念的动态系统。当然,它必须与高等学校其他的管理系统相互融合,并得到它们的良好支持。只有科学构建高效的组织、周到设计完整绩效管理全过程,才能对建设思政课程体系及将其付诸实践的组织绩效、教师绩效进行系统管理,以促进实现“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卓有成效地创造价值。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体系;敏捷绩效管理;课程思政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6-0146-03
  引言
  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此后,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相继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发文,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引导高校学生培养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形成育人合力、发挥出课程育人的功能提供了指导。”[2]“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3]
  一、相关理论和概念
  (一)绩效管理及绩效管理体系
  1.绩效管理
  中国在战国时期便开始教考课,在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更大规模地形成周期性地、职责清晰、赏罚分明的颇为完整的针对政府官员的考课体系。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的概念则是在1970年由学者M.Beer 和R.A.Ruh正式提出的。他们认为,“绩效管理是管理、衡量、提升绩效并促进组织与员工发展的潜在力量。”绩效管理历经单一的绩效考核阶段到向系统、全面发展并日趋完善的阶段。现代绩效管理理论将“绩效管理”看做是对员工和组织绩效(过程与结果)进行协同管理的一个动态、完整的系统,使得组织成员的潜力被充分地开发与利用,创造最佳绩效,使得员工和企业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以创造组织卓越绩效的过程[4]。企业界是绩效管理最广泛的实施群体。但随着高等学校越来越重视更为高效的管理和绩效管理管理工具的日臻完善,高校也从简单的绩效考核走向更为成熟的绩效管理。思政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实施作为组织的一种行为,可以围绕着组织的战略目标对构建思政课程体系及将其付诸实践的行为与结果进行评价,以促进实现思政课程目标的实现。此外,绩效管理的流程也可以为思政课程体系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2.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结合组织当期身处的生命周期、社会背景及诸多重要客观条件,建立的一系列开发人力资源和全面管理组织及其所有成员绩效的规则、观念、方法、流程的动态发展系统。它是整个组织管理体系当中非同寻常的组成部分,更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支柱和核心。它由目标体系、相关的制度体系、过程体系、组织保证体系构成并协同发挥作用,创造非凡价值。
  (二)课程思政体系
  全面而系统地建设课程思政体系,必须在课程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将“价值观”与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相互融合和渗透。提出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是为了有效改变“高校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割裂的局面,“以学生为中心”凝聚资源,使课程更全面和系统地发挥培育人才的功能[5]。课程思政体系包括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课程规划、教学大纲、课程资源、教学设计、师资选拔、信息化的平台资源、课程和教学成果的评估与评价、培养对象和主体的绩效评价等涉及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各个接触点。
  (三)敏捷绩效
  敏捷绩效管理符合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的核心理念。敏捷绩效是一种适应于VUCA时代的新型绩效模式,其核心化为小绩效运营单元,依托企业绩效文化与管理者的绩效管理能力,实现在公司績效章程/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快速灵活地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而及时调整,保障业务的顺利开展以及员工绩效管理的有序实施,借助数字化和智能化平台,敏捷地进行绩效创造的过程管理。它更强调合作、社交化和快速反应。“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的人才培育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过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思政建设教学评价、教材建设、教师的培训与开发等都是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关键环节。目前课程思政的研究基本都是针对某个环节、某个领域或某个课程进行探讨,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各门学科没有形成育人合力,严重影响了课程思政对大学生育人效果的发挥。组织需要创新和在变化中塑造人力资源的能力和素养,构建敏捷、高效能、高度协同的组织才能建设,着力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思政体系”。敏捷绩效管理即助力于组织战略的分解、协同各种形式的资源以促成组织目标的达成、有效激发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人和组织都得到成长与发展的同时,最终实现组织和成员及服务对象共同成功的多赢局面。
  二、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教师的绩效管理体系构成
  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绩效管理体系,实际上就是高等学校院系为了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虑及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外部环境及其他条件,对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绩效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规则、方法、流程和观念的动态系统。当然,它必须与高等学校其他的管理系统相互融合,并得到它们的良好支持;同时,科学地构建高效的组织、周到地设计完整绩效管理全过程,才能对建设思政课程体系及将其付诸实践的组织绩效、教师绩效进行系统管理,以促进实现“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卓有成效地创造价值。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教师的绩效管理体系构成如图1所示。   (一)目标体系
  教育部明确管理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为:“通过教材和教学设计融入管理类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设计完整的路线图引导和影响学生主动参与到地方经济管理活动当中、关注地方企业的经营,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课程思政的宗旨是落实国家战略和创新的统一,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构建与战略同向、又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
  (二)组织保证体系
  院系是课程思政体系最终得以落地的神经中枢。院系要成立“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和实施中心,负责统筹规划课程思政体系当中的(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培训与开发、教材、教学大纲、信息化平台等各种资源的协调与组织。下辖“课程思政体系绩效管理委员会”,由学院领导亲自挂帅,聘任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企业专家、在相关专业领域有较高学术成就的教授、有一定学术和教学成就的专业带头人作为委员会、绩效管理专家,负责讨论、审定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目标和整体及实施规划,审核建设成果,审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及实施的过程及结果绩效考核指标,修缮、审核思政课程体系的绩效管理制度,督导思政课程体系的绩效管理过程,讨论和确定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等。信息化平台中心接受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和实施中心的领导,按整体框架提供平台技术和服务支持。师资培训与开发中心基于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和实施目标,培训与开发有理想、有信念、专业过硬的师资队伍。各专业课程中心负责根据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和实施中心的整体目标细化和落实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思政与专业融合(以及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及本专业的课程规划。学生社团活动和艺术及体育中心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和实施中心的方向指引下,按规划设计符合目标的社团活动、艺术及体育课程及活动等。通过绩效管理组织保障体系的搭建,使参与到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的教师个人目标与整体建设目标休戚相关。组织结构及其具体的岗位职责、相关的工作分析均需形成规范,使得整体目标得以层层落地,每个具体环节点的成员更能协调一致地同向前行,各种资源要素能够得到整体的组织和协调。
  (三)制度保证体系
  课程思政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理念、流程、方法、人力资源等诸多要素资源的统筹协调,必须通过科学而恰当的制度保证体系建立才能更有序地管理组织成员及组织绩效创造的过程和产出结果。优化院系的课程评价体系、人才评价体系、教师的绩效考核制度、360度的沟通与反馈制度、职称晋升制度、相关的绩效结果应用机制、师资的选拔制度、教师培训与开发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
  (四)绩效管理过程体系
  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与实施自整体目标的明确,绩效管理便开始着手绩效计划的制定。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落实组织结构当中的具体部门和教师个人,具体地确定其符合SMART原则的绩效考核目标、锁定考查期限、明析考核主体、确定信息化平台和其他工具提供绩效评价的数据来源、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价工具并制定适当的考核方案、考核主体与被考核对象在理念和目标及具体的任务上达成共识。绩效计划即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与实施的具体任务计划落地的过程中,适时地监督责任人行为和评价创造成果,督导责任人(教师或课程团队负责人),阶段性地进行绩效反馈,必要时针对常见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或与教师个人进行绩效面谈,引导责任人进行自主绩效分析和反省、提出绩效改进的办法和稀缺资源的需求,使得整体组织的本次得以改进和提升。周期性的绩效考核结果除了应用于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与实施的绩效分析和改进之外,还应结合人力资源的其他板块进行协同性的运用,以最大效能地正强化或负强化激励教师和组织达成目标,比如薪酬调整、职称晋升与聘用、绩效奖金、师资筛选等。
  三、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步骤
  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得力于卓有成效的绩效管理体系。使“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目标”落地的第一步便是评估现行管理专业课程及思政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践现状;当然也要掌握本校已具备何种资源、校园文化的土壤等客观情况,进一步制定有一定挑战性但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及实施目标。如果可能,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可与实施中心的所有人共同研究,并邀请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共同参与研讨,以学生为中心,提取促成总体育人目标达成的思政及专业关键教学活动的KPI。此后,务必通过培训和引导或绩效面谈的方式,使所有思政课程体系的建设者和实施者——专业教师在理念和指标上达成共识,从而建立绩效管理制度或修订相关制度,为创造最佳的个人和组织绩效“保驾护航”。
  四、结论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指标集中在学生满意度、科研成果、课堂纪律、工作量等,这主要是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高校要建设和实施课程思政体系,就必须创新绩效管理的理念、更全面和系统地改革其绩效管理的体系。绩效管理应该包括科学地构建组织战略目标、制订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规划等绩效环节,不但要聚焦于教师的绩效提升、更需要着眼于组织绩效的全面改善和提升。为推动“课程思政体系”立德树人战略目标的达成,教师绩效管理要体现“思政教育”战略与教师个人职业发展需求的共同发展,为战略的实现创造更具产出价值的人力资本。
  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及绩效管理平台,更为敏捷的绩效管理势在必行;升级传统的绩效管理平台和模式,提高绩效管理本身的交通,更适应在VUCA的时代背景下敏捷、高效和协同的组织要求。从教师和组织绩效的评估到教师人才的成长与发展,从绩效管理到绩效辅导,从绩效的矫正到挖掘优势人力资源,建立一套闭环的数字化敏捷绩效管理机制与流程,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实时、持续、灵活、轻松的绩效目标沟通、绩效评价和辅导反馈等关键的绩效管理活动,卓有成效地推动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助力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Z].2020.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Z].2019.
  [3]   新华社.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Z].2021.
  [4]   Gary Dessler,刘昕.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   王明华.协同理论视阈下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策略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6).
  [责任编辑   张宇霞]
  收稿日期:2021-07-12
  基金项目:2021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高校管理类专业“123”课程思政院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2021JGZ173)
  作者简介:梁娟(1974-),女,四川人,碩士,高级经济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覃健,博士,副教授;朱春萍,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
其他文献
摘 要:国民经济整体增长幅度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社会民生建设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提升了群众医疗保障水平的同时,也对医保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保基金管理压力持续性增长,新时期,为有效拓展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提升医疗基金整体配置效率、优化医疗保障服务,相关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应该逐步转变管理思维,创新医保基金的实际管理形式,结合医疗机构、参保对象与单位、相关保险机构等相关利益方的建设与管理特点,构
摘 要: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其必须向病患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在治病救人的基础上,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现代公立医院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以更高的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良好形象和竞争实力。首先概述当前公立医院在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随后着重分析医疗服务模式创新的具体内容,包括服务理念的创新、服务内容的创新、就诊过程的创新等。最后
摘 要:公共危机是一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突发性、复杂性、综合性、跨界性和非常规性的灾难性事件,一旦发生将会危及到所有人的生命安全和公共利益,因而其治理工作必然需要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协同合作。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广泛引入市场、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的力量,并充分厘清各个主体的权责、协调好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公共危机的协同治理,是全面、高效、有序开展公共危机防控的关键,也是新时期我国公共危机事件
摘 要:由于仲裁自身存在着局限性,民商事仲裁活动应受到司法的监督已经是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识。仲裁的司法监督能够更好地实现仲裁的程序正义。实践中,最常见的司法监督方式就是对仲裁裁决的监督。现行《仲裁法》对仲裁裁决规定的两种监督方式是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然而,撤销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采取的“双轨制”标准,导致法律国内仲裁裁决与涉外仲裁裁决“区别对待”,不利于民众对法的权威的信服。两种司法监
摘 要:新中国建立初期,征地制度的出台是为了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初期征地制度的调整也是为了保证国家建设用地,而《土地管理法》的出台与修订反映了国家通过加强土地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征地制度变迁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范畴,变迁的决定因素是经济社会形势,不过也受到部门利益的影响。  关键词:征地制度;国家建设;土地管理;耕地保护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 要:建筑业是发展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可以说,在推进国民经济发展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国内建筑行业因管理粗放、工艺落后,如今还存在质量不稳定、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在时代发展形势下融合新工艺、绿色新材料和新技术,带动建筑工业化的强势回归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因此装配式建筑被推上历史舞台。探究装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的经济性,结合相关理论文献,提出促进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
摘 要:利用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交叉上市对我国资本市场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交叉上市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本市场股价信息含量,降低股价同步性,该结论在采用Heckman两阶段回归模型以及相关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截面异质性检验发现,交叉上市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在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较低、有研报关注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交叉上市通过提高资本市场股票流
摘 要:新疆是我国的农业大区,农村人口占全区人口比重很大,而农产品出口贸易是推动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新疆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扩大出口贸易,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注入了新的活力。另外,随着国外对我国农产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越来越严重,提高新疆农产品品质,完善各类农产品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因此,立足于新疆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提升新疆农产品
摘 要:我国《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突出显示了大数据时代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尤其是在人格权编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构建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新机制。从对个人信息的人格权益性质分析入手,通过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内容、法定范围、免责事由、处理原则以及与数据利用的冲突协调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我国民法典视角的个人信息保护进行探讨和思考,以期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法典;个人信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稳定发展,必须注重自主创新.从中国知网CSSCI数据库、WOS核心数据库中提取出2010—2019年期间关于自主创新的学术文献,通过学者陈超美所研发的Citespace软件,对所提取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总结文献基本特征、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较外文文献而言,中文文献核心作者之间的合作较少;中文文献研究热点更集中于理论研究层次,而外文文献则更倾向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且研究视角比较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