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C语言的概念和规则较多,使用灵活,初学者很难掌握。针对C语言课程这一特点,该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系统论述了案例教学法的特征,及C语言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C语言;案例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4-5945-02
Applying Case-Study Method to C Programming Language Teaching
CHEN Chun-li, LIU Zheng-dong
(Computer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It is difficult to handl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for a green hand because of its flexibility and complicated rules. In accordance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the paper proposed a case-study method in teaching C programming language in view of practice. It also described the detailed procedure of how to apply the case-study method to C programming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C programming language; case-study method; self-study
《C语言程序设计》[2]是大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程序设计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程序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但C语言牵涉到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本文从案例出发,将理性教学变为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创新精神[1]、创新技能的唤醒与开发。
首先,案 例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以问题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对C语言中难以理解的概念,精选案例,在实践中总结、归纳。但案例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选用的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真实性、针对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尽可能的做到每个案例都有其自身的应用价值及理论价值。
其次,着重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案例,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觉到所学知识就隐藏在自己的生活中,激发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感。
2 案例教学法的特征及优点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学生问:“学C 语言有什么用,以后工作能用得上吗?等等一些问 题”。他们对学习C 语言产生疑问的原因是我们的课本讲述的都是C语言的语法和规则,学生看不到C语言实际能解决的问题,因而产生疑问。针对这一问题,案例教学法就有多方面的特点和优点。
首先,具有非常强的直观性。它的基本教学模式为:案例一理论一案例。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探究案例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探究案例,这种教学方法是体现C语言理论联系实际特点的较佳方式。
其次,它还具有全息性。案例不仅是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同时一个案例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原理和概念需要的侧重点出发,进行多层面和多向度的分析,为理论的阐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调配合能力。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就是要组织学生分组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遇到焦点问题,还可进行辩论,让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各种思维火花不断碰撞,许多创造性灵感不断闪现,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
3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实施方案
3.1 课前准备
要实施案例教学法,课前准备是关键。内容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1) 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在上课之前我结合教学大纲和自己的思考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设计难易程度相当的案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包括教师主导活动、学生活动及知识结构、教学结构的流程设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案例教学法的几个步骤:① 精选案例,并提出问题;② 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并解决问题;③ 扩展问题;④ 再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
实际上,这是一个螺旋式滚动向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问题的不断扩展,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层层深入的拓展教学,采用问题启发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2 课堂学习
年轻人都有征服困难的欲望,但C语言课程的概念和规则较多,而且知识点比较零乱,初学者一般会感觉不知从何下手。大多数同学的第一感觉就是“不会,但又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琐碎的概念又能有什么用?”。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的表现,教师要抓住良机,采用案例启发学生。
例如讲解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學生不理解为什么需要一个中间变量作为过渡。根据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我选择了这样的一个案例:
① 提出问题。有两个杯子,分别盛满可乐和雪碧两种饮料,要求不借助任何工具,把饮料互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课堂的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因为这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但是老师这样一问,反而使学生觉得可能有办法解决,从而激发他们的讨论、学习的热情,一段时间的讨论之后,就会有同学说是不是不可能呀,老师?没有办法交换。
② 强调问题并讨论。真的无法实现吗?教师的反问再次会让学生的观念动摇,重新思考问题。这样,通过给出学生一个错误思考方向,可以诱发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独立性。
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探索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答案是否定的。
③ 修改题目加以扩展。如果对这个问题不加任何的限制条件,它又该如何解决呢?
结合前面的分析,学生很快就会提出引用一个杯子,也就是需要一个中间存储器。
④ 引导。如果让你们用数学上的符号来表示这个过程呢?并用咱们学过的C语言格式表示出来呢?
给学生一点时间,自己书写程序的过程。并找一位同学把自己书写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⑤ 总结。给出明确的结果,并说明原因。
设有两个杯子X和Y,分别盛放可乐和雪碧,要求将它们互换。因此引入中间变量Z,代表空杯子。
#include
main()
{
int X,Y,Z;
scanf("%d %d",
关键词:C语言;案例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4-5945-02
Applying Case-Study Method to C Programming Language Teaching
CHEN Chun-li, LIU Zheng-dong
(Computer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It is difficult to handl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for a green hand because of its flexibility and complicated rules. In accordance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the paper proposed a case-study method in teaching C programming language in view of practice. It also described the detailed procedure of how to apply the case-study method to C programming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C programming language; case-study method; self-study
《C语言程序设计》[2]是大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程序设计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程序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但C语言牵涉到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本文从案例出发,将理性教学变为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创新精神[1]、创新技能的唤醒与开发。
首先,案 例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以问题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对C语言中难以理解的概念,精选案例,在实践中总结、归纳。但案例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选用的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真实性、针对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尽可能的做到每个案例都有其自身的应用价值及理论价值。
其次,着重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案例,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觉到所学知识就隐藏在自己的生活中,激发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感。
2 案例教学法的特征及优点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学生问:“学C 语言有什么用,以后工作能用得上吗?等等一些问 题”。他们对学习C 语言产生疑问的原因是我们的课本讲述的都是C语言的语法和规则,学生看不到C语言实际能解决的问题,因而产生疑问。针对这一问题,案例教学法就有多方面的特点和优点。
首先,具有非常强的直观性。它的基本教学模式为:案例一理论一案例。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探究案例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探究案例,这种教学方法是体现C语言理论联系实际特点的较佳方式。
其次,它还具有全息性。案例不仅是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同时一个案例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原理和概念需要的侧重点出发,进行多层面和多向度的分析,为理论的阐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调配合能力。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就是要组织学生分组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遇到焦点问题,还可进行辩论,让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各种思维火花不断碰撞,许多创造性灵感不断闪现,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
3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实施方案
3.1 课前准备
要实施案例教学法,课前准备是关键。内容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1) 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在上课之前我结合教学大纲和自己的思考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设计难易程度相当的案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包括教师主导活动、学生活动及知识结构、教学结构的流程设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案例教学法的几个步骤:① 精选案例,并提出问题;② 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并解决问题;③ 扩展问题;④ 再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
实际上,这是一个螺旋式滚动向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问题的不断扩展,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层层深入的拓展教学,采用问题启发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2 课堂学习
年轻人都有征服困难的欲望,但C语言课程的概念和规则较多,而且知识点比较零乱,初学者一般会感觉不知从何下手。大多数同学的第一感觉就是“不会,但又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琐碎的概念又能有什么用?”。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的表现,教师要抓住良机,采用案例启发学生。
例如讲解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學生不理解为什么需要一个中间变量作为过渡。根据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我选择了这样的一个案例:
① 提出问题。有两个杯子,分别盛满可乐和雪碧两种饮料,要求不借助任何工具,把饮料互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课堂的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因为这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但是老师这样一问,反而使学生觉得可能有办法解决,从而激发他们的讨论、学习的热情,一段时间的讨论之后,就会有同学说是不是不可能呀,老师?没有办法交换。
② 强调问题并讨论。真的无法实现吗?教师的反问再次会让学生的观念动摇,重新思考问题。这样,通过给出学生一个错误思考方向,可以诱发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独立性。
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探索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答案是否定的。
③ 修改题目加以扩展。如果对这个问题不加任何的限制条件,它又该如何解决呢?
结合前面的分析,学生很快就会提出引用一个杯子,也就是需要一个中间存储器。
④ 引导。如果让你们用数学上的符号来表示这个过程呢?并用咱们学过的C语言格式表示出来呢?
给学生一点时间,自己书写程序的过程。并找一位同学把自己书写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⑤ 总结。给出明确的结果,并说明原因。
设有两个杯子X和Y,分别盛放可乐和雪碧,要求将它们互换。因此引入中间变量Z,代表空杯子。
#include
main()
{
int X,Y,Z;
scanf("%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