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要做大做强,必须坚持品牌战略,不仅要在扩大办学规模上做文章,更重要的是要在办学特色、教育质量上闯出一条路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高职院校 品牌战略 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8-140-02
在企业的经营中,强势品牌往往意味着长盛不衰。可口可乐的总裁曾经说过:“即使全球的可口可乐公司全部毁于大火,我仍然可在一夜之间重新建立起全球最大的饮料帝国。”由此可见,品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一种难以准确估量的巨大的无形资产。品牌的创立、品牌的打响、品牌的维持已在企业界倍受关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激烈的商战中,最终要靠品牌取胜。但是,在职业教育日益市场化的今天,高职院校如何创立、打响和维持自己的品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品牌战略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因为高职院校要生存、发展,必须创建自己的品牌,必将其做成强势品牌,以此来增强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与就业市场零距离对接,是创立品牌的关键
随着教育产业化的进程,就业市场的需要就成为检验人才产品的质量和适销对路情况的标准。就像企业的产品要接受市场的检验一样,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是否能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也要经过就业市场大风大浪的检验。因此,与就业市场“零距离”对接,就成为创立职业教育品牌的关键。
据《光明日报》的报道: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着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把过去的与就业市场的终端对接,转变为与就业市场的“零距离”对接。所谓“零距离对接”,就是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的全方位全过程对接,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的改革,到调整专业方向,调整学院的工作流程,始终围绕着就业来进行,力求最终达到同就业市场“零距离”对接的结果。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为职业教育界树起了一面旗帜。被有关领导誉为“办得非常有特色、非常实用、非常适合第一线需要,能真正学到东西,是中华第一职校。这个“中华第一职校”的美誉,来之不易,它是该校把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零距离对接的结果,是该校的品牌战略的成功典范。
高职院校大都是为了服务地方经济而创立的,只有与本地区就业市场零距离对接,才能认真地研究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并据以设计相关的专业和专业课程;才能精心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出符合当地经济建设需要的“星级蓝领”。只有这样,高职院校的知名度才能搞上去,强势品牌才能创立、维持和发展,有了这样的品牌效应,高职院校的招生、就业局面就会大为改观,地方经济发展中的蓝领匮乏的问题也随之解决。
在专业设置方面得到社会认可的,还有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据《光明日报》报道:“紧密结合大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实施步骤的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是大连的三大支柱产业’,他们设置了‘数控机床加工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软件设计、计算机网络设计、电子商务等专业’,以适应大连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培养的人才,得到了地方就业市场的认可,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戴克敏教授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的采访时,重点介绍了这方面的经验。
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的零距离对接,不仅是就业办公室的工作,它涉及到招生、专业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一系列职教全过程与就业市场的零距离对接的问题。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在专业设置上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品牌专业,各专业要有精品课程。这不是仅靠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挑战能力的教职员工队伍。
二、建立一支师资力量较强的教职员工队伍,是创立品牌学院的必要条件
常言道:“名师出高徒。”要使我们的人才产品——学生,经得起人才市场大浪淘沙般的检验,要建立高职院校的强势品牌,离开一支由名师组成的师资队伍是不行的。这个问题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工作,工作中需要消除一个思想误区。
1.首先应当明确: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不仅是教师队伍的素质问题,校长的素质和水平是师资队伍素质的首要问题,有一个好校长,才能带出一个好学校。以往的许多有关师资队伍建设的文章,从未提到校长的素质问题,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思想上的误区,必须消除之。校长的素质是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首要问题。许多事实证明:素质高的校长,本身就应该是一代名师。比如:厦门大学的王亚南先生(即《资本论》的翻译者之一)在经济理论方面的造诣是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有名的。其领导下的厦门大学,才有大家风范,且这种风范延至今日,长盛不衰。当然好校长不仅仅是名师,还应该是好的管理者,像厂长和经理一样,是一位内部管理和外部公关的行家里手。因此,校长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官职。校长要把学校的管理当作一种事业,要以敬业精神管理学校。从这方面讲,校长是学者型的管理者,而不是官僚。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有些较差的学校,由于换了一位好校长,一跃成为教育行业的名校。这足以说明,校长的作用是以一当百的。总之,要使高职院校创立品牌学校,必须有一位思想和道德上光辉照人,专业素质上可称名师的好校长。
2.要创立品牌学校,应该有一支由专家为首的各专业名师队伍。这不仅是高等学历或“双师型”教师就能解决的。在高职学院,要创立品牌专业,由各品牌专业组成品牌学院,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水平。教师的学历要求和具备除了教育职称以外的其他专业证书是必要的,比如,教法律的教师,除了具有硕士文凭以外还应该持有律师证书;教会计的教师,应该持有注册会计师证书;教计算机软件的教师,应该持有高级程序员证书等等。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水平也要达到双师型、名师型。高职院校要培养高技能的人才,教师必须是“星级蓝领”的师傅,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教师必须首先掌握。
可是目前,有些持有“经济师”、“会计师”证书的专业教师,对企业的生产和实际管理状况,一无所知,不敢深入工厂和车间,有“双师证”之名,却无双师之实。因此,教的学生也只会夸夸其谈,不会使用“真刀真枪”。
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必须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去实习,代职,使他们成为各专业的技术能手,成为最好的车工、铣工、操作工;成为最熟悉业务的营销员、会计师、编程人员。这样再回到学校的教学岗位上工作,一定可以很好地教书育人,培育出各专业的“星级蓝领”。高职院校也会因为有了名师和名徒而成为品牌学校。
3.除了教师队伍以外,职工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往人们谈师资队伍建设时,往往漏掉了教辅人员的素质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学院的教辅人员,都应该经过专业培训,能够为学生、教师、教学第一线提供优质的服务。
但是,目前许多高职学院,职工队伍严重超编,职工素质较差,成了被社会淘汰下来的人员的“收容所”或避难地。他们不懂教学工作,不懂如何服务教学第一线。却成了学校效益的共享者或多享者。这种局面,必将影响到教学一线的教师的思想稳定和敬业精神,必须加以整顿。实行定员管理,持证上岗,优化职工队伍建设,是学校名牌战略不可缺少的一环。
三、人力资源的引进要打破旧框框,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是创立品牌院校的必由之路
职业学院的创立品牌策略,离不开以人才为本的原则。以上所讲的教职工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单靠内部培训和提升远远满足不了职业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的需要。学院必须要在短期内,拥有优质的人力资本,最好的办法是人力资源的引进。
在人力资源的高质量、快速引进方面,民办学院走在了前面,而公办高职院校,由于种种原因,总是不尽人意。
例如,有所市立职业学院,在人才市场上物色到一个学软件设计的本科生,该人虽然没有硕士学位,但却在帮硕士生导师辅导在校硕士生,所做的研究课题,受到省科委的好评,被评为二等奖两次,此人的特点就是动手能力强,善于排除计算机的灾难性故障。对于一所新建职业学院来说,这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可就是因为人事审批制度繁杂,重学历、轻能力等问题,让这位喜爱教师职业的年轻人,伤心极了,只好放弃了从教的打算,选择了一家新成立的计算机软件公司。
由此可见,人力资源引进中的条条框框,已经制约了优质人才的引进,而一所高职院校,没有优质的人力资本,是创立不了品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冲破人力资源引进中的各种旧框框,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这可以说是高职院校品牌战略的必由之路。
以上所谈,着重于教学软件方面的品牌战略,并非说明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优质的硬件建设不重要,而是针对我们目前重硬件建设,诸如校址的选择、教学楼的建设、多媒体教学设施的购置等,相对来说忽视了软件建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综上所述,高等职业学院的品牌战略,是学院发展、扩大、持续下去的根本所在,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必须引起职业教育界同仁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2004.6.25
2.成明著.品牌实物与案例.九州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烟台职业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1)
(责编:若佳)
关键词:高职院校 品牌战略 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8-140-02
在企业的经营中,强势品牌往往意味着长盛不衰。可口可乐的总裁曾经说过:“即使全球的可口可乐公司全部毁于大火,我仍然可在一夜之间重新建立起全球最大的饮料帝国。”由此可见,品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一种难以准确估量的巨大的无形资产。品牌的创立、品牌的打响、品牌的维持已在企业界倍受关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激烈的商战中,最终要靠品牌取胜。但是,在职业教育日益市场化的今天,高职院校如何创立、打响和维持自己的品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品牌战略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因为高职院校要生存、发展,必须创建自己的品牌,必将其做成强势品牌,以此来增强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与就业市场零距离对接,是创立品牌的关键
随着教育产业化的进程,就业市场的需要就成为检验人才产品的质量和适销对路情况的标准。就像企业的产品要接受市场的检验一样,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是否能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也要经过就业市场大风大浪的检验。因此,与就业市场“零距离”对接,就成为创立职业教育品牌的关键。
据《光明日报》的报道: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着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把过去的与就业市场的终端对接,转变为与就业市场的“零距离”对接。所谓“零距离对接”,就是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的全方位全过程对接,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的改革,到调整专业方向,调整学院的工作流程,始终围绕着就业来进行,力求最终达到同就业市场“零距离”对接的结果。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为职业教育界树起了一面旗帜。被有关领导誉为“办得非常有特色、非常实用、非常适合第一线需要,能真正学到东西,是中华第一职校。这个“中华第一职校”的美誉,来之不易,它是该校把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零距离对接的结果,是该校的品牌战略的成功典范。
高职院校大都是为了服务地方经济而创立的,只有与本地区就业市场零距离对接,才能认真地研究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并据以设计相关的专业和专业课程;才能精心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出符合当地经济建设需要的“星级蓝领”。只有这样,高职院校的知名度才能搞上去,强势品牌才能创立、维持和发展,有了这样的品牌效应,高职院校的招生、就业局面就会大为改观,地方经济发展中的蓝领匮乏的问题也随之解决。
在专业设置方面得到社会认可的,还有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据《光明日报》报道:“紧密结合大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实施步骤的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是大连的三大支柱产业’,他们设置了‘数控机床加工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软件设计、计算机网络设计、电子商务等专业’,以适应大连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培养的人才,得到了地方就业市场的认可,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戴克敏教授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的采访时,重点介绍了这方面的经验。
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的零距离对接,不仅是就业办公室的工作,它涉及到招生、专业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一系列职教全过程与就业市场的零距离对接的问题。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在专业设置上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品牌专业,各专业要有精品课程。这不是仅靠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挑战能力的教职员工队伍。
二、建立一支师资力量较强的教职员工队伍,是创立品牌学院的必要条件
常言道:“名师出高徒。”要使我们的人才产品——学生,经得起人才市场大浪淘沙般的检验,要建立高职院校的强势品牌,离开一支由名师组成的师资队伍是不行的。这个问题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工作,工作中需要消除一个思想误区。
1.首先应当明确: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不仅是教师队伍的素质问题,校长的素质和水平是师资队伍素质的首要问题,有一个好校长,才能带出一个好学校。以往的许多有关师资队伍建设的文章,从未提到校长的素质问题,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思想上的误区,必须消除之。校长的素质是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首要问题。许多事实证明:素质高的校长,本身就应该是一代名师。比如:厦门大学的王亚南先生(即《资本论》的翻译者之一)在经济理论方面的造诣是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有名的。其领导下的厦门大学,才有大家风范,且这种风范延至今日,长盛不衰。当然好校长不仅仅是名师,还应该是好的管理者,像厂长和经理一样,是一位内部管理和外部公关的行家里手。因此,校长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官职。校长要把学校的管理当作一种事业,要以敬业精神管理学校。从这方面讲,校长是学者型的管理者,而不是官僚。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有些较差的学校,由于换了一位好校长,一跃成为教育行业的名校。这足以说明,校长的作用是以一当百的。总之,要使高职院校创立品牌学校,必须有一位思想和道德上光辉照人,专业素质上可称名师的好校长。
2.要创立品牌学校,应该有一支由专家为首的各专业名师队伍。这不仅是高等学历或“双师型”教师就能解决的。在高职学院,要创立品牌专业,由各品牌专业组成品牌学院,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水平。教师的学历要求和具备除了教育职称以外的其他专业证书是必要的,比如,教法律的教师,除了具有硕士文凭以外还应该持有律师证书;教会计的教师,应该持有注册会计师证书;教计算机软件的教师,应该持有高级程序员证书等等。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水平也要达到双师型、名师型。高职院校要培养高技能的人才,教师必须是“星级蓝领”的师傅,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教师必须首先掌握。
可是目前,有些持有“经济师”、“会计师”证书的专业教师,对企业的生产和实际管理状况,一无所知,不敢深入工厂和车间,有“双师证”之名,却无双师之实。因此,教的学生也只会夸夸其谈,不会使用“真刀真枪”。
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必须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去实习,代职,使他们成为各专业的技术能手,成为最好的车工、铣工、操作工;成为最熟悉业务的营销员、会计师、编程人员。这样再回到学校的教学岗位上工作,一定可以很好地教书育人,培育出各专业的“星级蓝领”。高职院校也会因为有了名师和名徒而成为品牌学校。
3.除了教师队伍以外,职工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往人们谈师资队伍建设时,往往漏掉了教辅人员的素质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学院的教辅人员,都应该经过专业培训,能够为学生、教师、教学第一线提供优质的服务。
但是,目前许多高职学院,职工队伍严重超编,职工素质较差,成了被社会淘汰下来的人员的“收容所”或避难地。他们不懂教学工作,不懂如何服务教学第一线。却成了学校效益的共享者或多享者。这种局面,必将影响到教学一线的教师的思想稳定和敬业精神,必须加以整顿。实行定员管理,持证上岗,优化职工队伍建设,是学校名牌战略不可缺少的一环。
三、人力资源的引进要打破旧框框,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是创立品牌院校的必由之路
职业学院的创立品牌策略,离不开以人才为本的原则。以上所讲的教职工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单靠内部培训和提升远远满足不了职业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的需要。学院必须要在短期内,拥有优质的人力资本,最好的办法是人力资源的引进。
在人力资源的高质量、快速引进方面,民办学院走在了前面,而公办高职院校,由于种种原因,总是不尽人意。
例如,有所市立职业学院,在人才市场上物色到一个学软件设计的本科生,该人虽然没有硕士学位,但却在帮硕士生导师辅导在校硕士生,所做的研究课题,受到省科委的好评,被评为二等奖两次,此人的特点就是动手能力强,善于排除计算机的灾难性故障。对于一所新建职业学院来说,这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可就是因为人事审批制度繁杂,重学历、轻能力等问题,让这位喜爱教师职业的年轻人,伤心极了,只好放弃了从教的打算,选择了一家新成立的计算机软件公司。
由此可见,人力资源引进中的条条框框,已经制约了优质人才的引进,而一所高职院校,没有优质的人力资本,是创立不了品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冲破人力资源引进中的各种旧框框,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这可以说是高职院校品牌战略的必由之路。
以上所谈,着重于教学软件方面的品牌战略,并非说明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优质的硬件建设不重要,而是针对我们目前重硬件建设,诸如校址的选择、教学楼的建设、多媒体教学设施的购置等,相对来说忽视了软件建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综上所述,高等职业学院的品牌战略,是学院发展、扩大、持续下去的根本所在,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必须引起职业教育界同仁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2004.6.25
2.成明著.品牌实物与案例.九州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烟台职业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1)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