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文人好烹饪,大家最熟知的就是苏东坡了,东坡肉、东坡饼、东坡肘子、东坡鱼等等,都是大家吃过或听说过的。文人烹饪大都是无师自通,最显著的特点是不拘常理。苏东坡要不是被贬到黄州,生活穷困,是不会想到买价廉的猪肉来研究它的做法的。
同样,唐代大诗人杜甫,也不是厨师,若不是为情状所迫,也不会亲自下厨,制作出当时还没有辣椒,但却有辣味的五柳鱼出来,开了食鱼有辣味的先河。
唐安史之乱后,杜甫随着逃难人流入川。寓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生活虽说安定了,日子却过得清贫淡泊。一天,有朋自远方来看他,都是久不见面的诗人,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欣慰与快乐。两人促膝叙谈,品苦茶论诗韵,不知不觉已时近中午。杜甫才想起还未烧饭,急忙下厨,左寻右找,却怎么也找不到十分像样的菜肴待客。正情急之时。忽见邻居一小伙子手提刚捉到的鲫鱼过来,急忙向前商讨。小伙子平常颇敬重大诗人杜甫,便高兴地将鱼相送杜甫用以待客。杜甫顾不得多谢,赶紧入厨房烹制鲫鱼。诗人不是厨师。不懂烹饪之法,也就没有了什么禁忌,只是怕怠慢了客人,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都搜了出来。他将鱼整治清洗后,跑到屋后的竹林里采来一些鲜嫩的冬笋、冬菇,洗净切成片,同鱼一起下锅烧煮。然后将生姜、大葱、大蒜切成丝,葱切成长节,花椒拍破待用。等鱼煮熟后,便起锅入盆,另放入油盐炒制备好的姜蒜葱和花椒。就在这时,他看见灶台另一边放着一包茱萸子,是邻居送来的,也抓起一把放进油锅里,作料烹制好了,他就将其淋在煮好的鱼上,然后端盆上桌。一时间。鲜香盈室,鲜香中分明飘荡着一股辛辣之气,令人神爽气清,精神为之一振。客人在品尝杜甫烧的鱼时,赞不绝口,说从未吃过如此美味的鱼,问此菜何名?杜甫瞅瞅盆里的鱼。五种调料覆盖在鱼身上,如柳丝、柳絮,举杯即兴说道:“此乃五柳鲫鱼。”见客人不解,就与客人谈起晋代诗人陶渊明。昔时陶渊明隐居南山,躬耕为乐,采菊东篱,自号“五柳居士”。说到此,杜甫举杯相邀:“今日你我相聚,故此菜命名‘五柳’,亦算是表达我们共同对名士五柳先生的敬仰之情吧。”客人听罢,深以为然。那天,宾主开怀畅饮。尽兴而散。五柳鱼的名声,由此而播散开来。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客人造访草堂,总要吃点大诗人杜甫亲手烹制的这道五柳鱼肴。
杜甫的这道菜就是典型的文人无师自通,不守常理烹制出来的菜肴。
唐代是没有辣椒的,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把辣椒带回欧洲,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于明代传入中国。但当时国人烹饪,需要辛辣调味,是靠什么呢?靠茱萸。
说到茱萸。大家就会想起王维的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说的是山茱萸,在唐代盛行重阳日插山茱萸避邪。山茱萸可入药,其功能有补肾益肝,涩精止遗。有滋补肝肾、固肾涩精的作用。其果肉也叫枣皮,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六味地黄丸里就有它,现在你请任何一位中医开补肾的药方,里面有一味名“枣皮”的药。那就是山茱萸果实。
但杜甫加入鱼里的是一种茴香科植物,叫吴茱萸,因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而得名,其实在南方各地包括四川重庆都有。吴茱萸也叫伏辣子、茶辣,中医说它辛热燥烈,在五味中属辛,在没有辣椒的年代。厨师都是以它做辛辣味调料的。
但在唐代,人们吃鱼,主要的方式是鱼脍,即生鱼片。而吃生鱼片又以鲫鱼为上品,厨师要将鲫鱼身上的肉剔下来,切成细丝状,蘸姜、芥汁及一种类似肉酱的调料吃。杜甫就常吃这种鱼脍,并在《观打鱼歌》诗中描述:饔子左右挥双刀。脍飞金盘白雪高。饔子就是厨工,你看这厨工手艺多高,能左右挥刀切鱼片,片刻盘里的鱼片就堆得高高的如白雪一般。
当然,也有烧或煮着吃的。但在唐代,人们吃鱼大都讲究吃本味,厨师烧煮鱼,是决不会下笋和菇这样的辅料的,就是调味,最多放些葱、姜或酒之类,再就是加点切成丝的橘皮,连芥汁都不会放,是决计不会放吴茱萸这种辛味十足的调料的。所幸杜甫不是厨师,也没有受过专门的厨艺培训,只是凭着对朋友到来的喜悦,恨不能掏出一颗心的诚意,将自己认为是好东西的食物一古脑儿地倾入锅中。但在鱼里加入辛辣的吴茱萸,却是与杜甫在成都生活有关。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是典型的北方人,是不食辛辣的。但蜀人却嗜辣。早在晋代,常琚所撰的《华阳国志》中对蜀人饮食特点就做过经典的概括:“尚滋味,好辛香。”这辛在辣椒没有传入前,当然就是带有浓烈辛辣味的吴茱萸了。杜甫在成都生活多年,饮食习俗也受了蜀人的熏染,接受了辛辣味,所以才有将吴茱萸放入鱼里的举动。
杜甫创立的这道五柳鱼,虽说在当时及以后,都不为正统的厨师所重视,但却在文人墨客中传扬开来,明代中叶辣椒传入我国后,菜里的吴茱萸由辣椒代替,但仍少登大雅之堂。直到清末民初,一些川菜厨师才对这道菜进行了革新和完善,使之登上大雅之堂。时至今日,五柳鱼仍是川菜中的传统美味。
我们再将眼光放大一些,看看今天时兴的水煮鱼、酸菜鱼等名目繁多的鱼类菜肴。其实都有杜甫老先生创立的这道五柳鱼的影子:一是鱼中放入配料,二是鱼煮好后淋油浇调料。
杜甫若九泉之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但想必他还是会发出感慨:想不到我杜工部诗传后世,无意间做的鱼肴也传后世。
同样,唐代大诗人杜甫,也不是厨师,若不是为情状所迫,也不会亲自下厨,制作出当时还没有辣椒,但却有辣味的五柳鱼出来,开了食鱼有辣味的先河。
唐安史之乱后,杜甫随着逃难人流入川。寓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生活虽说安定了,日子却过得清贫淡泊。一天,有朋自远方来看他,都是久不见面的诗人,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欣慰与快乐。两人促膝叙谈,品苦茶论诗韵,不知不觉已时近中午。杜甫才想起还未烧饭,急忙下厨,左寻右找,却怎么也找不到十分像样的菜肴待客。正情急之时。忽见邻居一小伙子手提刚捉到的鲫鱼过来,急忙向前商讨。小伙子平常颇敬重大诗人杜甫,便高兴地将鱼相送杜甫用以待客。杜甫顾不得多谢,赶紧入厨房烹制鲫鱼。诗人不是厨师。不懂烹饪之法,也就没有了什么禁忌,只是怕怠慢了客人,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都搜了出来。他将鱼整治清洗后,跑到屋后的竹林里采来一些鲜嫩的冬笋、冬菇,洗净切成片,同鱼一起下锅烧煮。然后将生姜、大葱、大蒜切成丝,葱切成长节,花椒拍破待用。等鱼煮熟后,便起锅入盆,另放入油盐炒制备好的姜蒜葱和花椒。就在这时,他看见灶台另一边放着一包茱萸子,是邻居送来的,也抓起一把放进油锅里,作料烹制好了,他就将其淋在煮好的鱼上,然后端盆上桌。一时间。鲜香盈室,鲜香中分明飘荡着一股辛辣之气,令人神爽气清,精神为之一振。客人在品尝杜甫烧的鱼时,赞不绝口,说从未吃过如此美味的鱼,问此菜何名?杜甫瞅瞅盆里的鱼。五种调料覆盖在鱼身上,如柳丝、柳絮,举杯即兴说道:“此乃五柳鲫鱼。”见客人不解,就与客人谈起晋代诗人陶渊明。昔时陶渊明隐居南山,躬耕为乐,采菊东篱,自号“五柳居士”。说到此,杜甫举杯相邀:“今日你我相聚,故此菜命名‘五柳’,亦算是表达我们共同对名士五柳先生的敬仰之情吧。”客人听罢,深以为然。那天,宾主开怀畅饮。尽兴而散。五柳鱼的名声,由此而播散开来。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客人造访草堂,总要吃点大诗人杜甫亲手烹制的这道五柳鱼肴。
杜甫的这道菜就是典型的文人无师自通,不守常理烹制出来的菜肴。
唐代是没有辣椒的,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把辣椒带回欧洲,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于明代传入中国。但当时国人烹饪,需要辛辣调味,是靠什么呢?靠茱萸。
说到茱萸。大家就会想起王维的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说的是山茱萸,在唐代盛行重阳日插山茱萸避邪。山茱萸可入药,其功能有补肾益肝,涩精止遗。有滋补肝肾、固肾涩精的作用。其果肉也叫枣皮,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六味地黄丸里就有它,现在你请任何一位中医开补肾的药方,里面有一味名“枣皮”的药。那就是山茱萸果实。
但杜甫加入鱼里的是一种茴香科植物,叫吴茱萸,因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而得名,其实在南方各地包括四川重庆都有。吴茱萸也叫伏辣子、茶辣,中医说它辛热燥烈,在五味中属辛,在没有辣椒的年代。厨师都是以它做辛辣味调料的。
但在唐代,人们吃鱼,主要的方式是鱼脍,即生鱼片。而吃生鱼片又以鲫鱼为上品,厨师要将鲫鱼身上的肉剔下来,切成细丝状,蘸姜、芥汁及一种类似肉酱的调料吃。杜甫就常吃这种鱼脍,并在《观打鱼歌》诗中描述:饔子左右挥双刀。脍飞金盘白雪高。饔子就是厨工,你看这厨工手艺多高,能左右挥刀切鱼片,片刻盘里的鱼片就堆得高高的如白雪一般。
当然,也有烧或煮着吃的。但在唐代,人们吃鱼大都讲究吃本味,厨师烧煮鱼,是决不会下笋和菇这样的辅料的,就是调味,最多放些葱、姜或酒之类,再就是加点切成丝的橘皮,连芥汁都不会放,是决计不会放吴茱萸这种辛味十足的调料的。所幸杜甫不是厨师,也没有受过专门的厨艺培训,只是凭着对朋友到来的喜悦,恨不能掏出一颗心的诚意,将自己认为是好东西的食物一古脑儿地倾入锅中。但在鱼里加入辛辣的吴茱萸,却是与杜甫在成都生活有关。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是典型的北方人,是不食辛辣的。但蜀人却嗜辣。早在晋代,常琚所撰的《华阳国志》中对蜀人饮食特点就做过经典的概括:“尚滋味,好辛香。”这辛在辣椒没有传入前,当然就是带有浓烈辛辣味的吴茱萸了。杜甫在成都生活多年,饮食习俗也受了蜀人的熏染,接受了辛辣味,所以才有将吴茱萸放入鱼里的举动。
杜甫创立的这道五柳鱼,虽说在当时及以后,都不为正统的厨师所重视,但却在文人墨客中传扬开来,明代中叶辣椒传入我国后,菜里的吴茱萸由辣椒代替,但仍少登大雅之堂。直到清末民初,一些川菜厨师才对这道菜进行了革新和完善,使之登上大雅之堂。时至今日,五柳鱼仍是川菜中的传统美味。
我们再将眼光放大一些,看看今天时兴的水煮鱼、酸菜鱼等名目繁多的鱼类菜肴。其实都有杜甫老先生创立的这道五柳鱼的影子:一是鱼中放入配料,二是鱼煮好后淋油浇调料。
杜甫若九泉之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但想必他还是会发出感慨:想不到我杜工部诗传后世,无意间做的鱼肴也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