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对于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教育关系到学生未来的人生。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与技术教育在提高人们素质方面共同发挥重要作用。中职教育作为国家教育重要项目,重视培养技术与能力,培养适用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技术型人才。现代农艺技术作为中职教育中重要的科目,为社会培养大批专业农业技术人才。从提升实践能力方面,学校重视培养农艺技术与能力,实行“课岗融合”教学模式,提升农艺技术人才的专业水平。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农艺技术的现状,探究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岗融合”教学模式,为农艺技术教育发展提供专业指导。
【关键词】中职教育;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岗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目前,国家加强教育改革,重视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能力。国家重视“三农”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科技发展离不开具有高技术、善管理的高科技农业人才,中职教育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实行“课岗融合”教学模式,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象,从实践中提升解决农业问题和研发农业技术的能力。
一、现代农艺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忽视实践作用
中国是农业大国,对于农艺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研究,在漫长的历史研究历程中形成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操作。中职农艺技术专业课程具有多门课程,在学校授课计划中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因此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视课堂理论的讲解,甚至对种植技术以及农产品加工等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也很少在实践场景中进行学习锻炼。
2.实践意识差,缺乏创新教学模式
目前,各中职学校在现代农艺技术培养方面,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教学模式的创新,缺乏利用实践锻炼能力的意识。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课程安排不合理,缺乏对课程内容的精心备课,授课懒于创新等现象较严重,导致学生学习不积极,学生缺乏对于农艺技术专业课程的兴趣,丧失对于农艺技术发展的热爱。
二、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岗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行方法
“课岗融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尝试,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引导学生进入实践岗位,使学生在岗位进行专业的锻炼,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升自身技术与能力,使自己成长为现代化农业人才。
1.开设校本课程,建立课程体系
中职教育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将“课岗融合”课程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建立完善的课程计划安排,形成稳定的教学模式。首先,学校结合学生的培养方向,将“课岗融合”课程划分为生产技能、加工技能与营销技能等方向,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其次,学校进行“课岗融合”教学,进行岗位选择过程要从本地区农业实际出发,根据当地情况进行岗位锻炼,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同时有助于回馈当地农业发展,为将来毕业之后进入就业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2.增强师资力量,打造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重要力量,在教学中起到引导学生的重要作用。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实行“课岗融合”教学模式,要具备专业的教师队伍,教师自身要了解并且參与到农业生产的实践过程。首先,学校组织教师接受专业的岗位培训,亲身实践课程与岗位的实践结合,能够更加了解“课岗融合”的教学重点,在授课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其次,学校要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农民作为教师,进行授课,选取自己的农业种植加工经历进行讲授,更加具有信服力,使学生更加能够接受农业实践经验。
3.建设教学基地,实行课岗对接
教学基地,是学生进行生产实践的基地,学校具备教学基地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形成稳定的“课岗融合”实践基地。新时代,一些中职学校具备资金条件建设教学基地,使学生在基地进行实践研究,为学生发明创造农业成果提供平台,对于整体农业技术水平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一些学校不具备筹建教学基地的情况下,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岗位,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农艺技术发展。
4.重视建立评价机制
实行“课岗融合”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需要形成新型的评价机制,增强评价效果,发挥评价机制激励作用。在“课岗融合”课程实行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传统农业理论知识,还增加岗位实践学习。学生在学期末,学习成果总结包括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就需要形成双向评价机制,使学生明确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同时,学校还要针对学习成果开展多样的展示活动,使学生互相交流,相互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行“课岗融合”教学模式已经中职教育的流行模式,对于中职教学发展模式更新具有重要作用,理论与实践并重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社会培养懂技术、善管理的专业农业人才,不断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小莉,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求知导刊,2016,11(13):150.
[2]王国平,中职农林专业生物课程有效性教学策略初探[J].甘肃教育,2016,(20):69.
(作者单位:阿克苏地区沙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中职教育;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岗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目前,国家加强教育改革,重视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能力。国家重视“三农”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科技发展离不开具有高技术、善管理的高科技农业人才,中职教育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实行“课岗融合”教学模式,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象,从实践中提升解决农业问题和研发农业技术的能力。
一、现代农艺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忽视实践作用
中国是农业大国,对于农艺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研究,在漫长的历史研究历程中形成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操作。中职农艺技术专业课程具有多门课程,在学校授课计划中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因此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视课堂理论的讲解,甚至对种植技术以及农产品加工等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也很少在实践场景中进行学习锻炼。
2.实践意识差,缺乏创新教学模式
目前,各中职学校在现代农艺技术培养方面,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教学模式的创新,缺乏利用实践锻炼能力的意识。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课程安排不合理,缺乏对课程内容的精心备课,授课懒于创新等现象较严重,导致学生学习不积极,学生缺乏对于农艺技术专业课程的兴趣,丧失对于农艺技术发展的热爱。
二、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岗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行方法
“课岗融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尝试,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引导学生进入实践岗位,使学生在岗位进行专业的锻炼,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升自身技术与能力,使自己成长为现代化农业人才。
1.开设校本课程,建立课程体系
中职教育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将“课岗融合”课程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建立完善的课程计划安排,形成稳定的教学模式。首先,学校结合学生的培养方向,将“课岗融合”课程划分为生产技能、加工技能与营销技能等方向,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其次,学校进行“课岗融合”教学,进行岗位选择过程要从本地区农业实际出发,根据当地情况进行岗位锻炼,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同时有助于回馈当地农业发展,为将来毕业之后进入就业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2.增强师资力量,打造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重要力量,在教学中起到引导学生的重要作用。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实行“课岗融合”教学模式,要具备专业的教师队伍,教师自身要了解并且參与到农业生产的实践过程。首先,学校组织教师接受专业的岗位培训,亲身实践课程与岗位的实践结合,能够更加了解“课岗融合”的教学重点,在授课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其次,学校要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农民作为教师,进行授课,选取自己的农业种植加工经历进行讲授,更加具有信服力,使学生更加能够接受农业实践经验。
3.建设教学基地,实行课岗对接
教学基地,是学生进行生产实践的基地,学校具备教学基地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形成稳定的“课岗融合”实践基地。新时代,一些中职学校具备资金条件建设教学基地,使学生在基地进行实践研究,为学生发明创造农业成果提供平台,对于整体农业技术水平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一些学校不具备筹建教学基地的情况下,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岗位,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农艺技术发展。
4.重视建立评价机制
实行“课岗融合”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需要形成新型的评价机制,增强评价效果,发挥评价机制激励作用。在“课岗融合”课程实行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传统农业理论知识,还增加岗位实践学习。学生在学期末,学习成果总结包括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就需要形成双向评价机制,使学生明确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同时,学校还要针对学习成果开展多样的展示活动,使学生互相交流,相互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行“课岗融合”教学模式已经中职教育的流行模式,对于中职教学发展模式更新具有重要作用,理论与实践并重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社会培养懂技术、善管理的专业农业人才,不断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小莉,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求知导刊,2016,11(13):150.
[2]王国平,中职农林专业生物课程有效性教学策略初探[J].甘肃教育,2016,(20):69.
(作者单位:阿克苏地区沙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