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wa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正在大力开展示范校建设,系部也在积极进行专业建设,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办学模式,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共同进行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校企的双赢之举。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极大的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和实力,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为社会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学校产学研合作做得好,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并请企业参与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和接受学生实习等任务。学生通过参加企业实践,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企业工作场所实践,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等。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学校以企业用人协议(订单)为依据,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产销链接,对口培养。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充分发挥企业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让企业参与制订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评估考核标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感受企业文化,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步。订单式人才培养所签订的订单,不仅是订人员和数量更重要的是订知识、订技能的人才订单,包括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在内的培养计划。
  学生与企业签订订单后, 以准员工的身份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同时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 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这是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 突出企业培训,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突出技能培训, 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条件
  第一,订单式培养要付诸实施,前提是必须有合作企业。选好合作伙伴,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关键。合作企业应该是发展前景广阔,需要人才较多、管理者素质良好而又热心于教育的单位。
  第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进行订单式培养的关键。订单式培养的主体是学生,将来受益最大的也是学生。如果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落实有关政策、措施,是保证产学研相结合、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就学校而言,应该给相关专业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加大投入力度。就企业而言,既然参加订单式培养班的学生是企业的准员工,应设置一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以激励和帮助学生努力完成学业。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做法
  第一,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校要注重把握社会及行业发展动态,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实现面向社会、面向整个市场的广义订单培养。企业应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全过程。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学过程特别是实践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离不开企业的参与,这样才能把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第二,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要把企业的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利用起来,作为学校专业教学资源,同时也是培训双师型教师的重要资源。
  第三,构建双向对接体系。学校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努力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双向对接: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实践教学中需要的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与强化;二是实训教学与专业岗位技能对接,专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在实训教学中训练到位;三是素质培养与企业用人对接,将企业用人需要的素质纳入教学内容;四是学生角色与工人角色对接,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人的角色,创设企业的文化环境,模拟企业的车间管理,加强学生到企业的见习和实习。
  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
  第一,处理好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关系。
  第二,严格执行协议,维护三方的合法权益。
  第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订单式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第四,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目前,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很多学校正在尝试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职业培训质量的提高。学生在企业和学校学习, 使其在学校获得的理论知识能在企业实习中迅速消化, 从而加深了对知识、技能的理解, 可以不经过就业后的培训过渡期, 直接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学生也感受到了企业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加强了职业责任心和荣誉感。同时,充分调动了企业办学的积极性, 使企业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提高了职业培训效率。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 使学生能够利用企业提供的场地和生产设备, 及时吸收职业领域的最新技术革新成果, 使所学的知识、技能紧随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既解决了企业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又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实际上是在市场与职业院校之间开通了一条人才培养的快行道。不少学校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了一大批既有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一大亮点。
其他文献
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增强生命延续度上不断的下功夫。对于在寻求为健康奠基的体育而言,是我们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就如何在体育课堂中探索“为终身体育奠基”的这一话题,则是我们学校体育发展永恒的话题。如何让体育课堂为终身体育奠定扎实的基础,就需要我们体育工作者在新课改的引导下,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体育课堂的主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
期刊
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已有知识及年龄特征,如何科学有效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师生的数学语言进行规范化训练,使学生能学会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与思考,以语言促思维,以此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目标。为此,我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作了实践研究,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及取得的成果。  一、培养兴趣,激发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欲望  (一)建立了和谐、平等、愉快、
期刊
教育学(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破窗户理论”,它是指当窗户开始有一个小洞时,人们就会不断的扩大洞,直至把整个窗子毁坏。据心理学家称当人们看到窗户上有一个小洞后,总会认为这扇窗户已经坏了,我再弄还一点也无所谓,久而久之,大家习以为常,最终导致正扇窗户的毁灭。但与此相对的还有一个“好窗户理论”。它是指当人们看到或接触到一扇好的窗户时,一般都会产生维护、爱惜、保护的心态,舍不得去损害它,就像人们穿上一件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优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改革传统而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村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突出表现在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灵活运用差。教学中要从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抓起: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对教学有极大的益
期刊
笛卡尔说:“把我所考察的每一个难题,都尽可能地化为细小的部分,直化到可以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  解答数学题时,由于许多题目不仅涉及的知识范围上带有较强的综合性,而且就问题本身来说也是受到多种条件的交叉制约,形成错综复杂的局面,有时很难在整体上加以解决,这时就从分割入手,把整体划分为若干个局部,转而去解决局部问题,最后达到整体上的解决。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
期刊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概念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到底教授形式化的概念定义,还是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显然,我遵循后者。概念教学不单单是说出,甚至说背出定义而已,关键是要把握住概念的核心本质,能够在具体情境中举出相应的例子,并能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因此,我认为在概念教学中,教师更应利用学生的直观感悟,帮助其建构概念本质,使其在真正理解的意义上进行应用。  一、数学概念在数学教学
期刊
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这成功的教育经验深深地启发了我,要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必须让爱温暖学生的心灵。  一、倾注爱心,积极引导  二十多年来在教育工作探索中,使我领悟到:一个合格的教师要富有热情的爱心。即要满腔热情地亲近、关心学生,和学生加强情感交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是可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对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学会反思和归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确有重要意义。接受性学习是以传授式教学为基础,是人们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最基本的形式,一直以来成为学习的主要功能方式,通过讲解、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让学习者接受。有了学习行为
期刊
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提出问题理所当然也应成为教学的起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问法,往往教学效果截然不同。提高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创新地把握课堂提问艺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在原有基础上的收获和进步的程度发挥到最大化。对于小学课堂,教师的提问的有效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分量。  一、小学课堂提问现
期刊
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提高复习效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各个教师的相互配合,协调工作就尤为重要。在高三复习中,备课组更要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备课组应如何开展工作呢?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这里,我提出一点粗浅的认识,和同仁们商榷。从备课组的工作目的来看,它是要以提高每个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整个年级的教学质量为目的,因此我认为备课组有以下工作要做。  一、组织备课组教师研究高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