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教学反思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7989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老师在教学过程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并以此来总结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一个教师的成长不仅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当代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
  教学反思对于初上讲台的新老师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刚上讲台不到一年的新教师,我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个人体会做一次梳理,以便总结经验,更好的帮助自己成长。下面以我在校内教研活动中所上的《涉江采芙蓉》课为例。
  《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这首古体诗不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
  一、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中高一学生。学生底子薄弱,课外阅读量少,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差,课堂积极性不高。
  (二)教学目标
  1.主要意象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2.培养学生初步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初步掌握通过意象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善于发散思维,通过对比阅读,掌握意象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四)教学方式
  对比阅读教学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诗歌鉴赏其实就是看你这首诗写了什么,怎么写、表达了何种思想感情?其中最关键的是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更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2.美诗诵读。
  3.诗歌鉴赏
  师:当我们拿到一首诗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四看”——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看诗文。
  师:题目为“涉江采芙蓉”——“芙蓉”,为什么采摘的是芙蓉,而不是其他花草呢?
  明确:《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古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并非一人一时所作,从内容上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和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看诗文
  除了题目的“芙蓉”,诗文中还描写了什么景物呢?
  明确:“兰泽”“芳草”——描写了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了一幅轻松欢快、画面清新的意境。
  师:“采之”想要送给谁?主人公此时的心情是如何的?
  明确:旧乡即故乡,回头看旧乡,只见到在身后只有无边无际看不到尽头的长路。作者的思乡、惆怅、迷茫之情跃然纸上。
  抓诗眼——作品中点睛之笔(①诗词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
  师: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明确:“忧伤”
  4.拓展延伸——对比阅读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知。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首诗和《涉江采芙蓉》在写作手法、意象、感情上有何异同?
  5.结语
  以席慕蓉的《悟》作结。
  二、教学反思
  (一)笔者认为本课的成功之处,表现如下
  1.本节课因为是“二度备课”,相较于之前的课来说更是成熟。无论在对文本的解读上,还是课堂的操作上更为熟悉了。
  2.本课采用了“对比阅读”的形式,除了能更好的把握,更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方法,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注重文本解读,而是基于文本的阅读能力及方法的培养,这是一次教育理念上的转变。
  (二)本课仍有不足之处,表现如下
  1.作为一名新上讲台的教师,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自身,而忽略了学生主体。
  2.课堂较沉闷,调动不起气氛。一方面是因为这个课学生已经学过,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是因为作为年轻的教师课堂把控力较差,无法让学生的心在语文课堂上都动起来。
  3.没有备好学生。教学设计时过多关注自身,而忽略了学生实际。对学生的情况掌握得不全面,导致在课上学生反应和预想的有所出入。
  4.教学内容有点贪多,而且在课堂实践中在诗文上理解上花了较多时间,以致后面对比阅读时时间较少,教学侧重点不明显,主次不分。
  5.教师语言较啰嗦,表扬性话语不够简洁。
  6.在这一次教学设计中最值得肯定同时也是最大亮点就是采用了对比阅读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达不到预想的结果。在让学生思考这两首诗有何不同时,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冷场且下面的同学脸上也出现迷茫的神情,经过多次引导、集合同学的智慧,最终才能得出答案。课堂讨论并不顺畅而且大部分都依赖老师,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并未真正的运用对比阅读这种方法,因而此节课是不成功的。
  (三)针对以上问题,我做了一些尝试性改进
  1.以学生为主体,不要害怕冷场。多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間、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反馈,不断增强其自信心,自然而然学生也慢慢开口了。
  2.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利用画面、音乐等方式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兴奋,将学习当做玩耍一样才能收获成效。
  3.多加关注学生,备课不仅仅是备课文,更重要的在于备学生。课堂教学不同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教学,而教学成果往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行为方式而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师具体情况及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灵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4.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因而每节课都要有所取舍,抓住一些关键因素做到“一课一得”,每节课都有所侧重。
  5.多向老教师或者多去观看教学实录,不断提高自己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和点拨学生能力。
  6.针对对比阅读这一教学任务,其实可以这样改进:把任务明确化。由于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较差。在对比阅读时可以列个表格,从“意象”“写作手法”“情感”上找出这两首诗的特点,然后再进行对比。如此一来,学生也就明确了方向,找出具体的特点后,其异同自然也就一目了然。
其他文献
文本解读:  《藏羚羊跪拜》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板块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个板块的主题是——动物之美。纵观全国其他版本的教材,人教版、苏教版、浙教版以及鄂教版中都有该篇课文,我想这主要是由于本文的独特之处。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他们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的敬重,也正是这些生命本身所拥有的光辉,深深打动和震撼着我们每个读者的心灵。因此我们将这个故事作为“尊重生命”主题系列读物前赏课呈现,意
期刊
一、教学背景  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将信息技术引进语文教学课堂,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源,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让学生去感受地球的美,认识到地球资源的现状,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材、学生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课文介绍了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三方面的知识,教育学生要精心保护这一美丽的星球。
期刊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正确选择,杜绝不良嗜好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从众现象,避免盲目从众行为,培养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从众的含义,了解导致从众的原因,明确从众行为的利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从众心理,避免盲目从众行为。  [教学难点]认识从众的两重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以鲁迅人生轨迹为线索,引导学生感知《朝花夕拾》部分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初步掌握名著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精读与略读、感悟与赏析、个性化阅读学习方式,了解作品精髓及作者的生命历程和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品读精美语言,感悟鲁迅先生高尚的人格与伟大的一生。使学生从中汲取对人生有益的精神营养。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阅读该名著
期刊
指导思想:  遵循新课标理念,根据年段目标和教材特点,本设计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中积极参与发现、质疑、研读、思考。通过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品词、品句、品读,学生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及表达方法,突出了阅读教学重朗读、重理解、重感悟、重积累和重运用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以读悟语、以读悟情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教学背景: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
期刊
教学内容: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56-5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提高比较观察能力。  2.解决问题与教学思考:通过一步步探索最终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皆有数学,扩展学生的思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期刊
教材分析: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揭示了对时间流逝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课文语言丰富,含义深刻,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是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从课文内容想开去的首篇课文。  教学理念:  根据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
期刊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的第一框,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重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命,围绕“如何守护生命”展开讨论,爱护身体是基础,养护精神是必要之举,二者缺一不可,旨在使学生了解掌握一些爱护身体的方法,初步认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启发同学们树立对生命负责的态度。  【学情分析】  提到守护生命,青少年也更倾向于身体方面的保护,缺乏对丰富的精神生
期刊
教学内容:  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  教材简析:  《莲叶青青》是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而这个单元的主旨是爱。通过各种鲜活的形象,多角度地描写爱:父爱、母爱、师爱……这篇写人的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回忆祖母十分喜爱荷叶,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着一缸荷花。荷叶长大了,她却把荷叶剪下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的事。文章由看到荷叶引起对祖母的回忆,由景到人。然后再向我们细细叙述
期刊
一、教材分析  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的得到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一是通过实例掌握集合的含义并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三个性质;  二是能够记住并会使用常用的数集符号;  三是会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一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