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资本建立在血缘、地缘关系的基础上,在相对来讲较为封闭、静止的生存环境里,传统习俗对社会资本的构建影响重大。笔者以三江侗族百家宴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发现传统习俗对社会资本构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构建社会网络、培育社会信任和社会道德、以文化和旅游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规范化建设三个方面。
【关键词】少数民族;百家宴;社会资本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其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以及文化传统等因素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聚居着壮、瑶、侗、苗等数十个少数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最多的区域,但是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经济的自身发展规律等原因,导致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与东部地区存在不小的差距。社会资本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已被大量研究证实,尤其是在促进区域内产业集群和产业发展、增强区域内有效合作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方面,社会资本已被认为是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举措。因此,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习俗对社会资本构建的作用,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友好团结、和睦相处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社会资本理论,以三江侗族的传统习俗-百家宴为切入点,分析三江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习俗对社会资本构建的作用。
一、理论基础
相传侗族百家宴是由当地流传已久的一个神话故事演变而来,此习俗沿袭至今,是一种族人内部举行的祈祷仪式,“吃百家饭,联百家心,驱百种邪,成百样事”是侗族百家宴的真实写照。笔者认为,侗族百家宴在提升当地的社会资本存量、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社会资本在多种社会现象中展现出了其强大的解释力,导致经济学、社会学、行为组织理论以及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关注并研究社会资本。从国际层面来看,布尔迪厄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最先引入社会学研究领域,他指出:“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者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一个群体中的成员身份有关。它从集体拥有的角度为每个成员提供支持,在这个词汇的多种意义上,它是为其成员提供信用的‘信用状’。”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罗伯特·帕特南(Robert Putnam)则认为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的效率。近年来,国内学者也从多个角度出发将社会资本与社会现象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分析,比如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对区域经济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或者研究社会资本在产业集群提升自身竞争力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二、研究对象剖析
侗族是分布于贵州、湖南和广西三省毗邻地区的南方少数民族,三江侗族正好处于这个三角地带。“百家宴”又名“合拢饭”、“长桌宴”,在三江侗族地区流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每逢村寨互访、欢度佳节或者有特别尊贵的客人来访,全村各户自备拿手酒菜饭,一起到鼓楼坪摆开长桌,吃百家“转转菜”、喝百家“轉转酒”,场面热闹非凡,时时刻刻体现出侗族人民热情好客的秉性。在2008年,三江“百家宴”被列入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百家宴作为侗族地区集体待客的最高礼仪,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习俗中极具代表性。
三、传统习俗与社会资本,基于侗族百家宴的经验分析
三江侗族地区以自然山水为依托,以侗族风情文化为特色,将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和科学考察等功能集结于一体走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侗族百家宴、风情歌舞表演以及程阳风雨桥、侗族鼓楼等一系列原生态文化和旅游景点已成为侗族最宝贵、最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百家宴,因其民族特色强、游客参与度广、主客互动性高等特点,让其在构建当地社会资本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构建社会网络
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的社会资本建立在血缘、地缘关系的基础上,在封闭、静止的乡村社会里,很大程度上具有可继承性,与建立在开放、流动的现代社会基础上的村民自治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难以形成相互之间的认同和接纳,而三江侗族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同样具备这些特点,致使传统社会关系网络弱化。其一,当地教育事业相对而言较为落后,老一辈侗族人多半是文盲或者半文盲,普通话普及程度不高,多数家庭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而将孩子送到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学习生活;其二,侗族部分青壮年加入外出务工这一社会的热潮,常年在外的生活冲谈了自身的民族特色,甚至被周围的汉族“同化”。可见,依靠传统的血缘、地缘等连接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已不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潮流,构建新型社会关系网络才是当务之急。
三江侗族地区构建新型社会关系网络,应充分利用其民族特色,而百家宴恰恰充当“介质”这一角色,起到“桥梁”的作用。首先,百家宴搭起了侗族本地居民之间的关系网络。侗族人以淳朴、善良、忠实、勤劳、自立而闻名,民族凝聚力非常强,通常以村寨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再者,百家宴也搭起了侗族人与国内游客乃至国际游客的关系网络。侗族百家宴最初是当族人内部举行聚会时才摆设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现今每逢重大节庆日或重要宾客来访时必备的款待仪式。接待的游客从最初的国内游客逐步发展到接待来自马来西亚、泰国、日本、法国、印度等国际游客,实现了与国际旅游的“接轨”。由百家宴衍生出的网络关系如下图所示:
2.社会信任与社会道德的培育
社会信任在社会资本的研究领域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社会信任水平的高低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密切相关。社会学研究者认为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一种突破了个体的关系而存在的,它已发展成为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并非孤独存在,而是根植于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背景网络中。费孝通曾将社会信任做过一个很好的比喻: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据调查,三江侗族地区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以血缘、地缘的关系基础之上的,是标准的中国式的社会信任。百家宴这个传统习俗作为侗寨的聚会佳日,把亲朋好友集聚到了一起,不仅是制定并且实施村规民约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也是村民之间彼此建言献策、互相帮助的一个“绿色通道”。百家宴给村民提供的这个平等、友好交往的社会平台,极大程度上培育了村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另外,百家宴已由最初的族内聚餐逐步演变为外界参与进来的联谊性聚餐,间接地培育了侗族本地与外界之间的信任。 社会道德也是社会資本的核心内容,是构建社会资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将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于发展地方经济、维护地方利益、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侗族本来就是一个集群意识非常强的民族,由亲缘和地缘等各种社会关系形成的网络,具有比较丰富的社会资本,其内部的合作在解决内部关系的同时,也能够齐心协力、一致对外地解决外部关系。每逢百家宴,各家各户都要带上自家酿造的美酒和拿手好菜,到指定地点摆开长桌长凳,大家围坐一起品尝各种美味佳肴,场面隆重、热烈、壮观。宴前听寨老“讲款”、观看文艺演出,宴中穿梭进餐、品尝各家不同风味的菜肴均为增进村民之间的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百家宴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侗族人民的集体意识和民族凝聚力,为社会道德的培育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3.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规范化建设
社会资本不仅有利于经济开发中的社会合作,而且能够使之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可持续发展就是通过社会资本的有效组织,扩展人类的选择机会和能力,以期尽可能平等地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要,社会资本对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贡献是直接和巨大的,没有社会资本的支持,物质财产很难得到正确的利用。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百家宴作为侗族文化的一个载体,已经不仅仅是一次“吃”的聚会,而是在对千年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为地方打造出一张旅游名片,有利于构建社会资本,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侗族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规范化建设,对社会资本存量的积累意义非凡。其一,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侗族人民应该在族内部做好本族文化的传承。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有些少数民族被汉族“同化”,侗族应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以家庭教育为起点,在申请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物质保证的基础上,学校辅助开设侗族文化的相关课程,如以“百家宴”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加以饮食、习俗等模块,让侗家人从小了解自己的文化。其二,旅游品牌的规范化建设。以特色文化打造旅游产品,做好相关市场营销工作,让品牌走出村寨,走向世界。如打造“百家宴”精品旅游线路,提高百家宴的知名度,把百家宴塑造为侗族文化的标识,让游客一提起侗族,就联想到百家宴是侗族的特色文化。
四、结语
通过对三江侗族传统文化—百家宴的研究发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习俗对于社会资本的构建意义重大。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构建社会网络、培育社会信任和社会道德等途径增加社会资本存量,其在社区建设、消除贫困、加强少数民族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打造全国乃至全球知名品牌,是构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资本、提升社会资本存量的一条有效途径,这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Pierre Bourdieu .The Forms of Social Capital [A].John G. Richards on, etc..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C].Greenwood Press,1986.
[2]Putnnam,R.D..MakingDemocrar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M].Princet on,N.J.:Princet on University Press.1993.
[3]李剑秋.村民自治视野下的社会资本[J].湖北社会科学,2009,(5)
[4]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齐学栋.古村落与传统民居旅游开发模式刍议[J].学术交流,2006,(10).
作者简介:
刘洋(1989—),男,汉族,甘肃天水人。广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关键词】少数民族;百家宴;社会资本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其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以及文化传统等因素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聚居着壮、瑶、侗、苗等数十个少数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最多的区域,但是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经济的自身发展规律等原因,导致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与东部地区存在不小的差距。社会资本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已被大量研究证实,尤其是在促进区域内产业集群和产业发展、增强区域内有效合作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方面,社会资本已被认为是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举措。因此,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习俗对社会资本构建的作用,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友好团结、和睦相处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社会资本理论,以三江侗族的传统习俗-百家宴为切入点,分析三江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习俗对社会资本构建的作用。
一、理论基础
相传侗族百家宴是由当地流传已久的一个神话故事演变而来,此习俗沿袭至今,是一种族人内部举行的祈祷仪式,“吃百家饭,联百家心,驱百种邪,成百样事”是侗族百家宴的真实写照。笔者认为,侗族百家宴在提升当地的社会资本存量、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社会资本在多种社会现象中展现出了其强大的解释力,导致经济学、社会学、行为组织理论以及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关注并研究社会资本。从国际层面来看,布尔迪厄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最先引入社会学研究领域,他指出:“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者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一个群体中的成员身份有关。它从集体拥有的角度为每个成员提供支持,在这个词汇的多种意义上,它是为其成员提供信用的‘信用状’。”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罗伯特·帕特南(Robert Putnam)则认为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的效率。近年来,国内学者也从多个角度出发将社会资本与社会现象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分析,比如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对区域经济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或者研究社会资本在产业集群提升自身竞争力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二、研究对象剖析
侗族是分布于贵州、湖南和广西三省毗邻地区的南方少数民族,三江侗族正好处于这个三角地带。“百家宴”又名“合拢饭”、“长桌宴”,在三江侗族地区流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每逢村寨互访、欢度佳节或者有特别尊贵的客人来访,全村各户自备拿手酒菜饭,一起到鼓楼坪摆开长桌,吃百家“转转菜”、喝百家“轉转酒”,场面热闹非凡,时时刻刻体现出侗族人民热情好客的秉性。在2008年,三江“百家宴”被列入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百家宴作为侗族地区集体待客的最高礼仪,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习俗中极具代表性。
三、传统习俗与社会资本,基于侗族百家宴的经验分析
三江侗族地区以自然山水为依托,以侗族风情文化为特色,将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和科学考察等功能集结于一体走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侗族百家宴、风情歌舞表演以及程阳风雨桥、侗族鼓楼等一系列原生态文化和旅游景点已成为侗族最宝贵、最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百家宴,因其民族特色强、游客参与度广、主客互动性高等特点,让其在构建当地社会资本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构建社会网络
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的社会资本建立在血缘、地缘关系的基础上,在封闭、静止的乡村社会里,很大程度上具有可继承性,与建立在开放、流动的现代社会基础上的村民自治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难以形成相互之间的认同和接纳,而三江侗族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同样具备这些特点,致使传统社会关系网络弱化。其一,当地教育事业相对而言较为落后,老一辈侗族人多半是文盲或者半文盲,普通话普及程度不高,多数家庭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而将孩子送到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学习生活;其二,侗族部分青壮年加入外出务工这一社会的热潮,常年在外的生活冲谈了自身的民族特色,甚至被周围的汉族“同化”。可见,依靠传统的血缘、地缘等连接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已不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潮流,构建新型社会关系网络才是当务之急。
三江侗族地区构建新型社会关系网络,应充分利用其民族特色,而百家宴恰恰充当“介质”这一角色,起到“桥梁”的作用。首先,百家宴搭起了侗族本地居民之间的关系网络。侗族人以淳朴、善良、忠实、勤劳、自立而闻名,民族凝聚力非常强,通常以村寨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再者,百家宴也搭起了侗族人与国内游客乃至国际游客的关系网络。侗族百家宴最初是当族人内部举行聚会时才摆设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现今每逢重大节庆日或重要宾客来访时必备的款待仪式。接待的游客从最初的国内游客逐步发展到接待来自马来西亚、泰国、日本、法国、印度等国际游客,实现了与国际旅游的“接轨”。由百家宴衍生出的网络关系如下图所示:
2.社会信任与社会道德的培育
社会信任在社会资本的研究领域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社会信任水平的高低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密切相关。社会学研究者认为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一种突破了个体的关系而存在的,它已发展成为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并非孤独存在,而是根植于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背景网络中。费孝通曾将社会信任做过一个很好的比喻: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据调查,三江侗族地区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以血缘、地缘的关系基础之上的,是标准的中国式的社会信任。百家宴这个传统习俗作为侗寨的聚会佳日,把亲朋好友集聚到了一起,不仅是制定并且实施村规民约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也是村民之间彼此建言献策、互相帮助的一个“绿色通道”。百家宴给村民提供的这个平等、友好交往的社会平台,极大程度上培育了村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另外,百家宴已由最初的族内聚餐逐步演变为外界参与进来的联谊性聚餐,间接地培育了侗族本地与外界之间的信任。 社会道德也是社会資本的核心内容,是构建社会资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将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于发展地方经济、维护地方利益、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侗族本来就是一个集群意识非常强的民族,由亲缘和地缘等各种社会关系形成的网络,具有比较丰富的社会资本,其内部的合作在解决内部关系的同时,也能够齐心协力、一致对外地解决外部关系。每逢百家宴,各家各户都要带上自家酿造的美酒和拿手好菜,到指定地点摆开长桌长凳,大家围坐一起品尝各种美味佳肴,场面隆重、热烈、壮观。宴前听寨老“讲款”、观看文艺演出,宴中穿梭进餐、品尝各家不同风味的菜肴均为增进村民之间的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百家宴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侗族人民的集体意识和民族凝聚力,为社会道德的培育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3.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规范化建设
社会资本不仅有利于经济开发中的社会合作,而且能够使之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可持续发展就是通过社会资本的有效组织,扩展人类的选择机会和能力,以期尽可能平等地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要,社会资本对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贡献是直接和巨大的,没有社会资本的支持,物质财产很难得到正确的利用。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百家宴作为侗族文化的一个载体,已经不仅仅是一次“吃”的聚会,而是在对千年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为地方打造出一张旅游名片,有利于构建社会资本,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侗族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规范化建设,对社会资本存量的积累意义非凡。其一,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侗族人民应该在族内部做好本族文化的传承。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有些少数民族被汉族“同化”,侗族应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以家庭教育为起点,在申请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物质保证的基础上,学校辅助开设侗族文化的相关课程,如以“百家宴”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加以饮食、习俗等模块,让侗家人从小了解自己的文化。其二,旅游品牌的规范化建设。以特色文化打造旅游产品,做好相关市场营销工作,让品牌走出村寨,走向世界。如打造“百家宴”精品旅游线路,提高百家宴的知名度,把百家宴塑造为侗族文化的标识,让游客一提起侗族,就联想到百家宴是侗族的特色文化。
四、结语
通过对三江侗族传统文化—百家宴的研究发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习俗对于社会资本的构建意义重大。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构建社会网络、培育社会信任和社会道德等途径增加社会资本存量,其在社区建设、消除贫困、加强少数民族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打造全国乃至全球知名品牌,是构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资本、提升社会资本存量的一条有效途径,这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Pierre Bourdieu .The Forms of Social Capital [A].John G. Richards on, etc..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C].Greenwood Press,1986.
[2]Putnnam,R.D..MakingDemocrar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M].Princet on,N.J.:Princet on University Press.1993.
[3]李剑秋.村民自治视野下的社会资本[J].湖北社会科学,2009,(5)
[4]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齐学栋.古村落与传统民居旅游开发模式刍议[J].学术交流,2006,(10).
作者简介:
刘洋(1989—),男,汉族,甘肃天水人。广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