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物质的“安全标准”是怎么来的?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drea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例如“某某食物中的某有害物质超标了多少”的说法。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同一种食物中,同一种有害物质在不同国家的“安全标准”不尽相同。这就产生了一个“荒诞”的结果:有害物质在某个含量一定的食物中,其数值在一个国家是“安全”的,在另一个国家却是“有害”的。
  “安全标准”的意义,是低于它就“安全”,超过它就“有害”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安全线”是如何划定的。
  
  人体能够承受的剂量
  
  任何有毒有害物质,都需要在一定的剂量下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要建立食物中的“安全标准”,首先要知道人体能够承受的安全剂量是多少。理想情况下,是要找到这样一个数值:当人体摄入的某种物质低于该数值时,不会受到损害;而高于这个数值,就有一定的风险。这样的一个量,被定义为“无可测不利影响水平(no observedadverse effect level, 简称NOAEL) ”。
  在实际操作中,确定NOAEL并不容易。首先,“损害”如何界定?人体有各种生理指标,每一项指标都有正常的波动范围,如何来判断发生了“损害”呢?其次,出于人类伦理学和道德的考虑,我们不能明知一种物质对人体有害,还拿人来做实验。
  多数情况下,研究人员都是用动物来做实验的。首先,喂给动物一定量的目标物质,跟踪它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和排除情况。如果该物质很快被排出,那么问题就要简单一些。在一定的时间内(比如几个月),喂给动物不同的数量,并检测它们的各项生理指标,以动物没有出现任何生理指标异常的那个数值为其“最大安全摄入量”。如果这种物质在动物体内有积累,就比较麻烦,需要考虑该物质在体内积累到什么量会产生危害,然后再计算出每天每千克体重能够承受的最大量值。因为动物和人类不同,需要把这个量值转化成每千克体重的数值,再除以一个安全系数(通常是几十到一百,有时甚至更高),作为人体的“安全摄入量”。比如说,用某种物质喂老鼠,几个月之后,每天喂的量少于10毫克的那组老鼠没有问题,而喂20毫克的那组老鼠中有一两只出现了不良反应,那么10毫克就是这次实验得到的“安全上限”。假如这些老鼠的平均体重是100克,那么每千克体重能够承受的量就是100毫克。然后用这个数值来估算出针对人体的“安全上限”:如果采用100的安全系数,那么“安全标准”就定为每千克体重1毫克;如果采用50作为安全系数,“安全标准”就定为每千克体重2毫克。
  有的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有比较多的研究数据。比如镉,在通过饮食进入人体的情况下最先出现的损害发生在肾脏。镉会在肾脏累积,肾皮质(renal cortex)中的镉含量跟肾脏受损状况直接相关。当肾皮质中的镉含量在每千克200毫克时,大约有10%的人会出现“可观测到的不利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把这个含量的四分之一,即每千克50毫克,作为“安全上限”。然后考虑到饮食中镉的平均吸收率,以及人体能够排出一部分镉,计算出每周每千克体重吸收的镉在7微克以下时,对人体没有可检测到的损害。这个量叫做“暂定每周耐受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简称PTWI)”。平均来说,这个量跟每天每千克体重不超过1微克是一样的。对于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人,相当于平均每天摄入的量值不超过60微克。世卫组织采用这个“每周”的时间基准,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平均”的意思比如说,如果今天吃了90微克,而明天控制到30微克,那么就跟两天各吃了60微克是一样的。
  还有一些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缺乏直接实验数据,对于动物的危害也是在大剂量下得到的。而通过饮食进入人体的都属于“小剂量长期摄入”,这种情况下该物质对人体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就没有实验数据。科学家们通过采用“大剂量”下得到的实验数据,来“估算”人体在长期摄入小剂量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变化,进而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标准”。这种“安全标准”就更加粗略,最终得到的数值跟采用的模型和计算方法密切相关。比如烧烤会产生一种叫做苯并芘的物质,在动物和体外细胞实验中有致癌作用。这种物质在天然水体中也广泛存在,而在饮用水中的浓度范围内,它会产生什么样的致癌风险,缺乏相关数据。研究人员根据已知的数据进行模型估算,如果一辈子饮用苯并芘浓度为每千克0.2微克的水,增加的癌症风险在万分之一的量级。所以,美国主管机构设定饮用水中的苯并芘“目标含量”是0,而“实际控制量”则是0.2微克/千克。
  
  特定食物中允许存在多少
  
  知道了人体对于某种有害物质的“安全耐受量”,就可以指定它在某种食物中的“安全标准”了。
  有些有害物质几乎只来源于某种特定的食物,人们就用“每日最大耐受量”除以正常人会在一天之中食用的最大量值作为“安全标准”。比如有一种叫做“莱克多巴胺”的瘦肉精,进行过人体实验,在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67微克的剂量下未出现不良反应。于是,美国采用50的安全系数,把每天每千克体重1.25微克作为普通人群的NOAEL值。假设一个50千克的人每天要吃两斤半猪肉,得到的猪肉中莱克多巴胺的允许残留量为每千克50微克。
  还有些有害物质则存在于多种食物中。比如镉,大米是一大来源,按照每千克体重每天1微克的“安全限”,一个60千克的人每天可以摄入60微克。假设大米中的镉含量是每千克200微克(即中国国家标准的0.2毫克),那么每天食用不超过300克大米,就还在“安全限”之下。此外,水和其他食物也是可能的镉来源。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来自于饮水中的镉不应该超过“安全标准”的10%,假设一个60千克的人每天摄入两升水,由此把饮用水中镉的安全标准定为3微克/升。
  
  如何理解“安全标准”
  
  显而易见,所谓的“安全标准”是人为制定的。制定的依据是目前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当有新的实验数据发现在更低的剂量下也会产生危害时,那么这些“安全标准”就会相应修改。比如镉,也有一些初步实验显示在目前设定的安全量值下,也有可能导致肾小管功能失调。如果在进一步的实验中,这一结果被确认,那么镉的“安全限”就会相应调低。
  此外,安全标准的设置中都会使用一个“安全系数”。具体采用多大的系数,也是人为选择的。在制定莱克多巴胺安全标准的时候,美国采用的安全系数是50,从而得到每千克猪肉50微克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和加拿大的安全系数就要高一些,最后得到的标准是每千克40微克。联合国粮农组织就更为保守,采用的标准是每千克10微克。中国则采用“零容忍”,即完全不允许其存在。
  安全标准的制定还与人群中对该种食物的普遍食用量有关。比如说无机砷,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安全上限是每天每千克体重2微克,该值相当于60千克的人每天摄入120微克。在欧美,人们吃的米饭不多,很难超过这个量,也就没有对大米中的无机砷做出规定。
  而在中国,大米是主粮,于是规定了每千克150微克的“安全上限”。或许基于类似的原因,日本大米中镉的“安全限”就比中国的要高,是400微克/千克。
  由此不难看出,这些“安全限”只是一个“控制标准”,并不是“安全”与“有害”的分界线。
  比如说,如果一个体重60千克的人,每天吃500克每千克含0.15毫克镉的大米,是“超标”的;而如果只吃200克每千克含0.25毫克镉的大米,则处在“安全范围”。这就像考试,总需要一个“及格线”考了60分的人通过,考了59分的人重修,但这并不意味着得60分的人和得59分的人就有根本的差别。
  【责任编辑】赵 菲
其他文献
布依族世代居住于红水河、南北盘江一带,该地处于苗岭山脉和乌蒙山脉南麓,地势向东南倾斜,海拔介于400~1600米之间。千百年来,布依先民和后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和继承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本文主要讲的是布依族的“古塮”。    什么是“古塮”    “塮”是布依语“xieh”的音译,是布依地方村落、片区的各山头,它是生活在南北盘江的布依先民(濮越人)为发展生产、巩固家园、维护地方治安,在山
10月26日,人们期盼已久的Windows 8操作系统正式发布,微软新操作系统的面纱终于被揭开了。这个号称微软史上变化最大的操作系统给用户带来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功能。笔者在第一时间安装了该操作系统进行试用。发现该系统从功能和操作方面,确实比前一版本有了人性化的改进,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系统,来了解一下Windows 8都有哪些方面的变化。  革命性地改变了用户的操作习惯  Windows 8从整
2011年5月23日,阿富汗一家私人电视台通报了一则消息:阿富汗塔利班最高领导人毛拉·默罕默德·奥马尔已在巴基斯坦境内被击毙。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自本·拉登在5月初被美军击毙后,奥马尔的死无疑会使塔利班再次遭受重创。但是塔利班方面随后立即否认奥马尔被击毙的消息,他究竟是生是死至今还是一个未知数。如果奥马尔真的已经被击毙,那么对塔利班的打击甚至将大于拉登之死对于塔利班的打击。因
有这样两项任务,第一项是在图1中找出形状像“Q”的符号 。第二项是在图2中找出形状像“O”的符号 。  实验结果显示,上面两项任务中我们能更快地从一堆”“O”里找到”“Q”,比在一堆”“Q”里面找”“O”的速度要快。这是因为我们容易看到有的,不容易注意到无的。  从冰箱中找到牛奶,在办公桌上找到车钥匙,在停车场搜寻到自己的汽车,安检人员通过机器检查旅客的行李物品,医生从病人的X光片中发现些许异常…
尽管今天已经出现了许多防治癌症的疫苗,如宫颈癌疫苗、前列腺癌疫苗和黑素瘤疫苗,但是,迄今还没有哪种疫苗对癌症是非常有效的。而且除了宫颈癌疫苗获得广泛应用外,没有哪一种癌症疫苗被大规模应用。癌症疫苗不能广泛应用的原因除了安全性外,疫苗的效果不佳是最重要的原因。现在,研究人员发现,肿瘤中存在某种机制,能抑制对癌细胞的免疫攻击。    肿瘤细胞对疫苗的抵抗力    过去的研究证实,在肿瘤动物模型中即使启
农历一月为何叫“正月”    在中国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在汉朝以前,每换一个朝代,就往往把月份的次序改一次。据说,商朝把夏朝规定的12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而周朝又把11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又把10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直到汉朝的汉武帝,才恢复夏朝的月份排列法,一直沿用到现在。这几代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叫做“正月
温带北起热带,气温比起热带要低些,夏季虽有高过30℃之时,但持续时间较短,冬季较寒冷,四季分明,雨量比热带少得多。北京位于温带地区,年降水量不过600~800毫米;比北京纬度高的地区,降水量更少。  说起温带植物,总让人想起温带森林,它是由阔叶树种组成的夏绿林,也有针叶林,有灌丛世界,还有广阔的草原和荒漠。  温带植物多集中在纬度较亚热带高的地带。以北京为例,位于北纬38度。东北长白山也在温带,位
了解江西的人知道在江西有一位家喻户晓、经久不衰的人物——晋代高士许逊,他是江西的乡土神,被当地百姓尊称为“神禹”,并发展成别具特色的民间信仰。许逊的声名依循着江右商旅的足迹,遍布于全国的江西会馆之中。古时候,凡有江西人聚居的地方,必定有许真君的神龛和万寿宫。  “普天福主”许真君  许真君名逊,字敬之,魏晋时豫章人(今江西南昌)。许逊通晓经史、天文、地理、五行、谶纬之学,尤嗜黄老神仙之说。  弱冠
散步让人更聪明    散步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而且还能使人更聪明。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以适合自己的速度每周散步3次,每次40分钟,将有助于延缓与衰老有关的脑功能下降,甚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脑部扫描,研究人员发现,近100名原先不爱·运动的人在经过1年的每周散步几次的锻炼之后,其认知能力与那些只进行伸展运动的参与者相比大大提高了。此前研究曾发现,运动能提高脑部特定结构的功能。而这次的最新研究显示,
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中南部的旷野荒原中,坐落着一座气势雄伟的国家公园——丹那利。这一占地24585平方千米的国家公园中最吸引眼球、震撼心灵的景致当数“丹那利”,在当地土著语阿萨巴斯卡语中,“丹那利”意为“高山”,这座“高山”便是北美洲的最高峰、海拔6166米的麦金利山。终年积雪的山峰时常隐匿在云雾之中,磅礴的冰川从山谷中倒挂而下,辫状的河流在阳光中闪着金光,棕熊、驼鹿和灰狼等哺乳动物在天地间纵横,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