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中国学研究的当代转型和未来发展趋向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freshingm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是从事中国学研究的主要国家之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一直是德国传统汉学重要的研究领域和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的巨大变迁,德国传统汉学面临着学术研究的当代转型,传统汉学包容、吸纳当代中国研究并实现二者融合发展,成为重要的现象和趋向。从德国中国学研究的社会历史背景变迁出发,并基于德国当代中国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的二元视角,本文从多个维度分析了目前德国中国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认为,德国中国学研究在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当代中国研究的学术重要性日益增长,正在发生渐进性、适应性和结构性的变化,同时也表现出未来发展的一些新趋势。
其他文献
本文以经济发展、政治精英与政党、大众( 中产阶级) 、政治改革、文化文明、新兴权力等变量与因素作为评估新兴国家未来政治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若能处理好"四大关系",避免"四大风险",未来政治发展趋势将是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产生"四大影响"。
第6届"知识生产、知识传播与知识管理"国际会议将于2012年7月17~20日在美国奥兰多召开会议主题包括:知识传播;知识产生;知识管理;知识工程;知识表示;知识交流和会议;知识核查和验证;同行评审;科学和技术出版;电子出版;电子图书馆;通信与知识传播;通信与知识创造;
2012年6月15日,"俄中关系:国内与国际因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举行。来自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罗斯"地区发展国际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以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等机构的俄中两国学者参与此次会议。
本文以俄罗斯"信息学"的三个分支为例,对学术术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研究。"信息学"的三个分支包括:学术信息活动理论(信息学-1);计算机学及其运用(信息学-2);关于自然、社会和技术体系中的基础学科(信息学-3)。文中提出一个思想,即学术界要通过协商达成共识,以杜绝信息学的多义现象。对各方如何达成协议,文章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亚太地区会议将于2012年5月29日至6月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会议主题包括:新模型与算法;聚类;分类;排名;关联分析;异常检测;数据前处理;多源数据挖掘;序列数据挖掘;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挖掘;不确定数据挖掘;
"媒体与公共领域"国际研讨会(Media and the Public Sphere)将于2012年7月2~3日在法国里昂举行。会议的主旨在于探讨最近一些年来由社会、经济、政治和媒体的变化所带来的转型。会议由里昂第二大学传媒学院、罗马尼亚国立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传媒研究中心、美国乔治亚大学联合主办。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巴黎国际大会(Paris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将于2012年7月24~28日举行。会议将邀请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进展展开多学科对话,
2012年"商业贸易与社会科学"巴黎年会(Annual Paris Conference on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s)将于7月12~13日举行。此次国际会议议题涉及会计、银行业、经济、金融、投资、管理、市场营销、
信息及其应用国际会议将于2012年6月3~5日在马来西亚召开。会议主题包括:信息伦理;信息安全;数据压缩;电子技术;电子政府;电子学习;云计算;网格计算;访问控制;数据挖掘;计算机取证;计算机安全;
海外中国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有几个不同的理论视角:海外中国学的现代化视角、西方左翼学者的替代性视角、海外学者政要的发展中国家视角和海外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改革视角。从这些不同的视角出发,他们所得出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论也各不相同,有的难免失之偏颇,只有在分类梳理和追根溯源的基础上才能谈及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