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结合电力行业对高端技能人才的要求,分析电力类专业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关系,按照“工学结合、理实一体、行动导向”的思路,通过调研、专家研讨会、制订方案、试点等方法,制订了电力类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了电力类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提高电力类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课程标准;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王艳(1975-),女,陕西合阳人,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讲师;杨浩(1968-),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讲师。(陕西 西安 71003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0-0123-03
中国职业教育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教育类型,关系着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1]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2]特别是操作技能的培养一直是困扰教育者的难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进行实践教学,只有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电力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电力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专项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3]
1.电力类职业教育中片面强调实践教学的比例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标准中要求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50%以上,导向性是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执行中,简单地增加了技能性训练环节,或采用顶岗实习等形式,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忽略了内涵建设,只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忽略了知识的支撑作用。
2.电力类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课程设置上,分别设置理论课与实训课。理论课单纯学习理论知识,实训课单独训练技能。理论教学仍然按照学科体系组织教学,脱离实践,课程实验多是验证性试验,为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服务,还有一定的必要性,但课程设计和专项实训要么理论性很强,要么只是单纯强调技能训练,使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缺乏有效的支撑。
3.电力类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生产现场实习难
由于电力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很高,无论是在发电厂还是在变电站、供电所,对安全生产和操作人员资质都有严格的要求,实习学生只能旁观不能操作,甚至无法进入重要的生产现场,生产实习效果很差。这中间有生产企业的原因,也有实习教学组织的原因。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是由于在生产现场无法学到真本事,影响了生产实习的教学质量。
4.电力类职业教育中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难
电力生产过程系统庞大,难以建立真实的生产环境,即便建立也难以应用。由于电力生产过程复杂,生产环节繁多,生产设备昂贵,受场地、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在学校中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生产过程系统十分困难,即使建立了与企业生产环境一致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很难将生产的过程纳入实际的电力生产系统中,需要对电力生产的技能水平和能力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便于学生学习又符合生产实际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5.电力类职业教育实践教学面临技术更新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国要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完善区域主干电网,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切实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电力的能力和供电可靠性。随着电力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对实践教学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对电力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符合电力发展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方法及过程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提炼总结建设的理念、原则和方法,通过试点、分析、评估、完善等过程,探索电力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指导专业的建设工作,指导课程的开发。
1.开展专业调研
在专业原有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对发电企业、电网企业以及大中型用电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分析各企业随着技术进步以及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变,研究各单位岗位设置的变化和对人才素质能力结构需求的变化,进一步明确各专业工作岗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2.召开专家研讨会
深入企业一线调查各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从业人员能力素质的要求,分专业召开专家研讨会,制订专业培养能力素质目标。
3.专业带头人研讨
专业带头人集体研讨,总结电力类专业对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普遍要求,分析专业课程的设置,明确电力类高职高专教育的能力素质目标,并进一步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为探索电力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奠定基础。
4.组织项目研究人员研讨
在专业能力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职业道德、文化修养、社会责任、团队精神、学习能力、安全意识等的培养,制订适合电力类各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课程的设置原则、内容和组织。
5.课程标准开发试点
开发课程标准,通过研讨形成各种类型课程的课程标准模板。主要包括理实一体课程、综合实训课程、认识实习课程、生产实习课程、顶岗实习等。
6.课程开发试点 按照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组织多个课程小组进行课程开发试点,探索适合电力类职业教育、符合职业教育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三、电力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高职高专教学的课程体系设计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不能将理论和实践教学分开单独设计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而是要综合考虑,理实一体,统一设计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能够体现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1.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通过理实一体课程改革,运用“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认识实习解决学生的职业认知,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认识职业、认识专业,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进行对职业工作任务、内容、管理等方面的学习,以便能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满足企业的生产实际要求;通过顶岗实习实现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学习,使学生能够实习生产现场的工艺流程、管理规范,促进对企业现场熟知和生产技能的掌握;通过综合实训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继电专业课程体系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简称“继电专业”)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设置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综合实践。继电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专业核心课程是课程体系的主体,建立知识体系,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工作方法,是核心,是支撑。综合实践课程包括认识实习、综合实训、生产实习、综合实践。其中认识实习课程是课程体系的索引,建立职业概念和认识,认知专业以及专业的服务对象,是开局;综合实训课程是课程体系的收官,是在生产实习后综合应用知识、技能、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能力的提升;生产实习课程是课程体系的纽带,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和生产实际、生产现场相联系,建立生产实际概念,是工作的前奏;顶岗实习环节是课程体系的延续,是在生产实习后综合应用知识、技能、方法实际应用的另一种方式,深入生产一线,通过实际生产锻炼进一步加强对知识、技能、方法的理解和训练。它们的关系是互相支撑、循序渐进的,依据认知规律和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能力提升目标一步一个台阶设计。
四、新实践课程体系的应用实践
继电专业新的课程体系中共包含了35门课程,其中“理实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7门、专业基础课程11门、专业核心课程9门、专业拓展课程4门、综合实训4门。
1.课程标准编写
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是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对教育教学应达到的指标所做的具体描述。[5]继电专业按照学校下发的课程标准模板编写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基本架构完整地体现了课程的三方面内涵(内容标准、考核标准、教学指导),并对课程进行必要的说明。
实践课程的课程标准具有五个特点:一是在课程开发主体上,要联合企业或行业组织共同开发;二是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要求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三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四是注重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性;五是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
2.课程开发
电力类专业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课程开发过程中始终贯彻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体现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满足电力行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教学设计。[4]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中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二是行动导向的学习;三是整体化的学习;四是自我管理式的学习。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进行教学设计的流程如图2所示。
确定教学目标时,应以电力类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为导向,即在掌握基本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和职业态度的过程中着重职业能力的培养;选取教学内容时,应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工作内容相对应,并包含“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工作要求等);教学整体设计时,应根据电力生产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设计几个具体的项目或任务,作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载体。完成每个教学单元教学实施设计时应注意教学场地的选择、课业文本的编写、教学实施的设计。[6]
3.课程试点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其自动化专业已经开始进行新人才培养方案的试点。为了有效贯彻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学校根据电力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各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条件,在教学实施中选取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开展试点工作,部分一体化课程(比如“电力系统自动装置运行与维护”)已进行了2轮以上的改革试点。通过专业核心课程改革试点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五、结束语
通过专业和实践课程试点,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明显提升,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能够有效指导同类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相关课程开发。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职教成2011-12号文)[Z].
[3]赵居礼,等.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小学体系研究与实践[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9.
[4]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5]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袁甬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标准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1,(2):23-24.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课程标准;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王艳(1975-),女,陕西合阳人,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讲师;杨浩(1968-),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讲师。(陕西 西安 71003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0-0123-03
中国职业教育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教育类型,关系着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1]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2]特别是操作技能的培养一直是困扰教育者的难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进行实践教学,只有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电力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电力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专项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3]
1.电力类职业教育中片面强调实践教学的比例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标准中要求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50%以上,导向性是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执行中,简单地增加了技能性训练环节,或采用顶岗实习等形式,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忽略了内涵建设,只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忽略了知识的支撑作用。
2.电力类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课程设置上,分别设置理论课与实训课。理论课单纯学习理论知识,实训课单独训练技能。理论教学仍然按照学科体系组织教学,脱离实践,课程实验多是验证性试验,为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服务,还有一定的必要性,但课程设计和专项实训要么理论性很强,要么只是单纯强调技能训练,使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缺乏有效的支撑。
3.电力类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生产现场实习难
由于电力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很高,无论是在发电厂还是在变电站、供电所,对安全生产和操作人员资质都有严格的要求,实习学生只能旁观不能操作,甚至无法进入重要的生产现场,生产实习效果很差。这中间有生产企业的原因,也有实习教学组织的原因。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是由于在生产现场无法学到真本事,影响了生产实习的教学质量。
4.电力类职业教育中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难
电力生产过程系统庞大,难以建立真实的生产环境,即便建立也难以应用。由于电力生产过程复杂,生产环节繁多,生产设备昂贵,受场地、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在学校中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生产过程系统十分困难,即使建立了与企业生产环境一致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很难将生产的过程纳入实际的电力生产系统中,需要对电力生产的技能水平和能力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便于学生学习又符合生产实际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5.电力类职业教育实践教学面临技术更新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国要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完善区域主干电网,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切实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电力的能力和供电可靠性。随着电力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对实践教学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对电力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符合电力发展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方法及过程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提炼总结建设的理念、原则和方法,通过试点、分析、评估、完善等过程,探索电力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指导专业的建设工作,指导课程的开发。
1.开展专业调研
在专业原有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对发电企业、电网企业以及大中型用电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分析各企业随着技术进步以及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变,研究各单位岗位设置的变化和对人才素质能力结构需求的变化,进一步明确各专业工作岗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2.召开专家研讨会
深入企业一线调查各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从业人员能力素质的要求,分专业召开专家研讨会,制订专业培养能力素质目标。
3.专业带头人研讨
专业带头人集体研讨,总结电力类专业对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普遍要求,分析专业课程的设置,明确电力类高职高专教育的能力素质目标,并进一步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为探索电力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奠定基础。
4.组织项目研究人员研讨
在专业能力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职业道德、文化修养、社会责任、团队精神、学习能力、安全意识等的培养,制订适合电力类各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课程的设置原则、内容和组织。
5.课程标准开发试点
开发课程标准,通过研讨形成各种类型课程的课程标准模板。主要包括理实一体课程、综合实训课程、认识实习课程、生产实习课程、顶岗实习等。
6.课程开发试点 按照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组织多个课程小组进行课程开发试点,探索适合电力类职业教育、符合职业教育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三、电力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高职高专教学的课程体系设计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不能将理论和实践教学分开单独设计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而是要综合考虑,理实一体,统一设计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能够体现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1.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通过理实一体课程改革,运用“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认识实习解决学生的职业认知,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认识职业、认识专业,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进行对职业工作任务、内容、管理等方面的学习,以便能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满足企业的生产实际要求;通过顶岗实习实现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学习,使学生能够实习生产现场的工艺流程、管理规范,促进对企业现场熟知和生产技能的掌握;通过综合实训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继电专业课程体系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简称“继电专业”)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设置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综合实践。继电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专业核心课程是课程体系的主体,建立知识体系,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工作方法,是核心,是支撑。综合实践课程包括认识实习、综合实训、生产实习、综合实践。其中认识实习课程是课程体系的索引,建立职业概念和认识,认知专业以及专业的服务对象,是开局;综合实训课程是课程体系的收官,是在生产实习后综合应用知识、技能、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能力的提升;生产实习课程是课程体系的纽带,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和生产实际、生产现场相联系,建立生产实际概念,是工作的前奏;顶岗实习环节是课程体系的延续,是在生产实习后综合应用知识、技能、方法实际应用的另一种方式,深入生产一线,通过实际生产锻炼进一步加强对知识、技能、方法的理解和训练。它们的关系是互相支撑、循序渐进的,依据认知规律和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能力提升目标一步一个台阶设计。
四、新实践课程体系的应用实践
继电专业新的课程体系中共包含了35门课程,其中“理实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7门、专业基础课程11门、专业核心课程9门、专业拓展课程4门、综合实训4门。
1.课程标准编写
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是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对教育教学应达到的指标所做的具体描述。[5]继电专业按照学校下发的课程标准模板编写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基本架构完整地体现了课程的三方面内涵(内容标准、考核标准、教学指导),并对课程进行必要的说明。
实践课程的课程标准具有五个特点:一是在课程开发主体上,要联合企业或行业组织共同开发;二是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要求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三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四是注重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性;五是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
2.课程开发
电力类专业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课程开发过程中始终贯彻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体现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满足电力行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教学设计。[4]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中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二是行动导向的学习;三是整体化的学习;四是自我管理式的学习。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进行教学设计的流程如图2所示。
确定教学目标时,应以电力类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为导向,即在掌握基本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和职业态度的过程中着重职业能力的培养;选取教学内容时,应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工作内容相对应,并包含“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工作要求等);教学整体设计时,应根据电力生产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设计几个具体的项目或任务,作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载体。完成每个教学单元教学实施设计时应注意教学场地的选择、课业文本的编写、教学实施的设计。[6]
3.课程试点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其自动化专业已经开始进行新人才培养方案的试点。为了有效贯彻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学校根据电力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各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条件,在教学实施中选取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开展试点工作,部分一体化课程(比如“电力系统自动装置运行与维护”)已进行了2轮以上的改革试点。通过专业核心课程改革试点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五、结束语
通过专业和实践课程试点,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明显提升,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能够有效指导同类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相关课程开发。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职教成2011-12号文)[Z].
[3]赵居礼,等.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小学体系研究与实践[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9.
[4]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5]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袁甬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标准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1,(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