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479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是必须考虑、值得考虑的大问题,尤其是用什么方法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然而这些思考显然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忽视了教学主体:学生为什么学,怎样学,如何才能学得好的重要教学目标,这是过去及现在历史教学中仍在的严重问题。那么,怎样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使学生能够以持久的热情,高涨的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教 学,并从学习中提升其基本素质,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和使命感?笔者以为,能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解决问题。 、
  1概括能力的培养
  概括能力是人的思维过程的高级阶段,是在思想上把抽象出来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本质特征结合起来、联系起来。学生概括能力的高低往往受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制约,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他们身上已经开始发展。不过,毕竟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有时也会把正确的与错误的成份混在一起,影响了结论的确切与完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概括能力的培养。
  调动学生自觉进行概括的积极性。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在学习环境的创设上,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放手让学生练习概括历史事件,无所顾及地去分析、综合、比较和抽象。学生练习得多了,概括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总结正确进行概括的方法。比如,学习了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农民起义后,就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从起义地点、领导人、起义原因、经过、结果等方面进行概括。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整体轮廓、具体内容、前后顺序一目了然且避免了混淆。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学生掌握的概括方法也越来越多,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也越来越强。
  循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正确途径。历史事件是历史教材的最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必须在研读历史教材、挖掘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中进行。在引导学生挖掘历史事件内在联系时,一般都按“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什么”这三步去循序渐进地展开。在训练途径中培养出来的概括能力既准确地抓住了历史事件的重点,又简洁明了不繁冗。
  历史理论提高学生概括能力。要使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提高到一个较理想的境界,那就要在解决“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什么”的过程中,将必要的历史理论渗透其中,惟其如此,才能使历史事件和历史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否则,便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概括能力。例如,学生在分析概括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因果关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欧洲封建国家改革的导向等问题时,就离不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等辩证关系这样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可见,基本的历史理论是连接分散的历史事件的筋骨,是培养学生历史概括能力的重要因素。
  2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是在表象、概念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能力便是人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中学生对历史学科形成的概念却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平时根本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考试时就突击背几天去应付。要扭转这一局面,历史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法,自觉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历史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是社会学科的必修课,有其他学科不能取代的功能。从而逐步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提高学习历史课的兴趣;进而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综合等思维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拿起“思维”这一武器,积极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逻辑形式梳理各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分析各种历史现象、历史关系,并重新归类组合,形成眉目清晰、条理分明的历史网络图,自觉摈弃死记硬背的陈旧学习方式,掌握学习的主動权。
  因材施教,传授科学思维方式。历史学科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是认识历史现象和形成科学概念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综合,而综合又必须以分析为基础。一般来说,分析中有综合,综合和分析统一、互相依从。如要形成“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概念,首先应分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具体功绩、取胜原因等,然后综合为:戚继光是明朝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民族英雄。其实这就是历史思维过程的一种形式。历史思维还是一个“比较”和“概括”的过程。“比较”就是对历史上发生的许多现象的某些因素进行对比,从而概括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3理解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是素质教育对历史教学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深入领会和把握教材提供的知识的中心环节,更是学生运用已知解决未知问题,达到“以史为鉴”的基础和关键。
  历史的理解要注意理解历史的多样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线索、层次等方面,多方面理解,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和灵活性有很大的益处。要注重历史的连贯性。培养学生对任何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着连贯的思维。要注意历史的规律性。规律性体现了历史发展最本质的东西,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要注意理解历史发展的因果性和连续性,便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系统看问题的综合能力。
  4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重视课前的语言表达训练,教学中,规定每节课前五分钟由一名学生讲一个历史小故事。起初,一些学生语句繁琐、表达不清,甚至出现中断的现象。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就能够积极参与,并在五分钟内将一个历史小故事完整而明确地表达出来。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了历史知识。
  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树立学生在历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更加丰满,视野更加开阔,效果更加理想。 当然,笔者强调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不再起重要作用。作为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他要像导演一样,把握大局,把握方向。无论是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都必须兼顾每一个环节,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进行合理调整。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正确得当且有机结合,教与学才能得到较完美的价值实现。
其他文献
美术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当前,我们的幼教同行已经在不断更新幼教理念,我们已经逐渐把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的年龄特点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我们懂得了要把幼儿的需要放在
期刊
历史分析思维方法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活动分成几部分,找出这些部分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高考历史考纲》都非常强调学生运用历史知识来分析和理解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
期刊
【摘要】手机在校园内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的上市,给学校管理和学生的成长教育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本文就中学生手机管理方法进行一些探讨,让学生和家长参与管理,从源头上减少了手机进校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手机;管理方法  进入信息化时代,由于经济状况的改变,手机在中学校园内普及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给学生家长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无论是学业方面还是教育方面,都是弊大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学生将成为“教师式学生”,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使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放任自流”,“合作探究”而不失“独立学习”。这对教师组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教师需要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成长。  一、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期刊
【摘要】注意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习时学生注意力分散,不能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教材,学习的效果也会很差,所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尤为重要。本文从六个方面讲了如何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课堂;注意力  学生在课堂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直接决定课堂的收效。心理学资料表明7―10岁儿童注意的稳定性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
期刊
【摘要】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师现状主要有以下特点:1、年龄偏大;2、杂事情太多;3、难有新鲜血液;4、专业性不强;5、上进心不强;6、家务事情多;7、身体状况欠佳;8、工作时间长等。  【关键词】调研;农村教师;现状  根据县教育局指示,本人牵头,县教研室兼职教研员王丽丽、李亚慧两同志共同参与,对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现状进行课题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我们的调研给教育局合理布局学校调整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
期刊
【摘要】音乐能震撼人心,鼓舞斗志,表达思想,增进交往,陶性养性,净化心灵。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亦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从中提示了音乐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有着其独特的功能。现代的“情智互动理论”、“情商理论”等也阐明了音乐对提高人的情感意志水平的作用,而情感意志水平又是幼儿今后能否成材、立足于社会、贡献于社会的关键因素。因此,音乐能使幼儿情感丰富,性格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也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思想政治课老师在实践中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阵地。如何利用这块阵地,发挥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参与能力。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
期刊
【摘要】历史课程本身具有过去性、不可再现的性质,历史知识本身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学生不容易理解,难以产生兴趣。其实,历史课本身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那些充满智慧哲理的历史小故事,让人崇拜景仰的历史人物,只要利用得当,则无一不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新课标下的历史教材,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从内容编排到栏目设置,都充分考虑到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关键词】初中历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