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高血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分别给予标准钠透析和可调钠透析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清钠浓度的变化。结果:高血压患者在行可调钠透析3个月后血压显著改善(P<0.05);而接受标准钠透析3个月后,血压变化与透析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透析方式组患者心率和血清钠离子浓度无明显改变。结论:可调钠透析具有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血压作用,对患者心率和血清钠离子浓度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可调钠透析;高血压;血液透析;近期疗效
血液透析的并发症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最高,其危险大,有学者研究指出高血压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1]。透析高血压指在患者在透析充分的情况下,患者的透析前的平均动脉压>106 mmHg,即患者在透析前期舒张压>90mmHg 及其收缩压>140 mmHg,而透析高血压可分为透析间期高血压以及透析中高血压,透析高血压是指部分患者在透析中平均动脉压在透析后其不但没有降低反而上升[2]。为更高地解决透析患者在透析中的高血压问题,本文对我院收治的 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6例,其中男39例,女37例,年龄35.5~65.6岁,平均45.8岁。慢性肾小球肾炎55例,糖尿病肾病2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1.5~10.2年,平均4.2年。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透析间期均给予低盐饮食(3.0 g/d),限制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2.5 kg/d,降压药物及促红素等使用方法不变。采用贝朗公司血液透析机,聚砜膜透析器进行透析,3次/周,每次透析时间4h,共3月。常规组透析液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Na+140.0 mmol/L,K+2.5mmol/L,Ca2+1.5 mmol/L。可调钠透析液钠浓度从开始148.0 mmol/L呈线形逐渐下降至132.0mmol/L。透析血流速度为200~28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透析液温度37℃,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
1.3检测指标
①血压和心率透析过程中监测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分别于上机前休息10min后和下机即刻测量无瘘侧右上肢血压和心率,连续测3次取平均值。于透析3个月后对患者血压、心率进行比较。②血清Na+浓度记录透析前后血清Na+浓度,1次/月。于透析3个月后对患者血清Na+浓度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以( )表示,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2结果
对照组透析前后血压、心率和血清钠浓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较透析前明显下降(P<0.05),但透析前后心率和血清Na+浓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透析后两组间比较收缩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舒張压、心率和血清Na+浓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与水钠诸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紊乱、交感神经活性亢进、尿毒症毒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水钠诸留导致过多的容量负荷是目前公认大多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主要发病机制。透析过程中Na+的改变可以对患者的血压产生影响,高钠透析可导致钠潴留并增加细胞内钠浓度,可导致对钠敏感者高血压,甚至在等钠透析时所致的双向钠转运也能导致血清Na+活性增加和细胞内钠浓度增加,从而导致血压改变[3]。
可调钠透析是在透析过程中透析液Na+浓度从高到低变化的透析方式。在透析过程中Na+浓度在透析液钠浓度范围内变化,不会超过透析液Na+浓度范围。因此只要正确选择起、终点Na+浓度,就可以保证Na+浓度在安全范围内变化,避免了Na+浓度升高引起的透析不良反应。本研究将Na+浓度设定为从开始148mmol/L呈线形逐渐下降至132mmol/L。可调钠透析不增加钠活性,也不会引起血压升高。本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可调钠透析3个月后血压明显改善,而使用标准钠透析组患者血压无显著变化。可调钠透析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和血清Na+浓度无显著影响可能与细胞内外钠离子转运有关。何联义等[4,5]临床观察结果与本研究相似,并认为可调钠透析可以改善超滤过程中组织再灌注,减少血容量波动,减少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
目前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改善作用逐渐被临床所接受和应用,但缺乏长期的临床效果观察。同时,针对不同患者设置个体化钠曲线并选择适当的超滤模式也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肖蓓,阚明,吴永贵. 联机血容量监测联合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及容量变化的观察[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7,42(5):562-565.
[2] Meira FS,Figueiredo AE,Zemiarcki J,et al. Two variable sodium pro-files and adverse effects during hemodialysis:a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J]. Ther Apher Dial,2010,14(3):328-333.
[3]翟丽惠,李君,柳淑贞.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病人血压影响[J].齐鲁医学杂志,2010,25(6):534-535.
[4]何联义.可调钠透析对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2):233-235.
[5]莫雄.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近期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50(14):37-38.
关键词:可调钠透析;高血压;血液透析;近期疗效
血液透析的并发症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最高,其危险大,有学者研究指出高血压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1]。透析高血压指在患者在透析充分的情况下,患者的透析前的平均动脉压>106 mmHg,即患者在透析前期舒张压>90mmHg 及其收缩压>140 mmHg,而透析高血压可分为透析间期高血压以及透析中高血压,透析高血压是指部分患者在透析中平均动脉压在透析后其不但没有降低反而上升[2]。为更高地解决透析患者在透析中的高血压问题,本文对我院收治的 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6例,其中男39例,女37例,年龄35.5~65.6岁,平均45.8岁。慢性肾小球肾炎55例,糖尿病肾病2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1.5~10.2年,平均4.2年。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透析间期均给予低盐饮食(3.0 g/d),限制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2.5 kg/d,降压药物及促红素等使用方法不变。采用贝朗公司血液透析机,聚砜膜透析器进行透析,3次/周,每次透析时间4h,共3月。常规组透析液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Na+140.0 mmol/L,K+2.5mmol/L,Ca2+1.5 mmol/L。可调钠透析液钠浓度从开始148.0 mmol/L呈线形逐渐下降至132.0mmol/L。透析血流速度为200~28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透析液温度37℃,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
1.3检测指标
①血压和心率透析过程中监测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分别于上机前休息10min后和下机即刻测量无瘘侧右上肢血压和心率,连续测3次取平均值。于透析3个月后对患者血压、心率进行比较。②血清Na+浓度记录透析前后血清Na+浓度,1次/月。于透析3个月后对患者血清Na+浓度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以( )表示,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2结果
对照组透析前后血压、心率和血清钠浓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较透析前明显下降(P<0.05),但透析前后心率和血清Na+浓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透析后两组间比较收缩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舒張压、心率和血清Na+浓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与水钠诸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紊乱、交感神经活性亢进、尿毒症毒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水钠诸留导致过多的容量负荷是目前公认大多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主要发病机制。透析过程中Na+的改变可以对患者的血压产生影响,高钠透析可导致钠潴留并增加细胞内钠浓度,可导致对钠敏感者高血压,甚至在等钠透析时所致的双向钠转运也能导致血清Na+活性增加和细胞内钠浓度增加,从而导致血压改变[3]。
可调钠透析是在透析过程中透析液Na+浓度从高到低变化的透析方式。在透析过程中Na+浓度在透析液钠浓度范围内变化,不会超过透析液Na+浓度范围。因此只要正确选择起、终点Na+浓度,就可以保证Na+浓度在安全范围内变化,避免了Na+浓度升高引起的透析不良反应。本研究将Na+浓度设定为从开始148mmol/L呈线形逐渐下降至132mmol/L。可调钠透析不增加钠活性,也不会引起血压升高。本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可调钠透析3个月后血压明显改善,而使用标准钠透析组患者血压无显著变化。可调钠透析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和血清Na+浓度无显著影响可能与细胞内外钠离子转运有关。何联义等[4,5]临床观察结果与本研究相似,并认为可调钠透析可以改善超滤过程中组织再灌注,减少血容量波动,减少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
目前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改善作用逐渐被临床所接受和应用,但缺乏长期的临床效果观察。同时,针对不同患者设置个体化钠曲线并选择适当的超滤模式也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肖蓓,阚明,吴永贵. 联机血容量监测联合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及容量变化的观察[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7,42(5):562-565.
[2] Meira FS,Figueiredo AE,Zemiarcki J,et al. Two variable sodium pro-files and adverse effects during hemodialysis:a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J]. Ther Apher Dial,2010,14(3):328-333.
[3]翟丽惠,李君,柳淑贞.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病人血压影响[J].齐鲁医学杂志,2010,25(6):534-535.
[4]何联义.可调钠透析对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2):233-235.
[5]莫雄.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近期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50(1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