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京剧在西北地区的定向与生存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iangho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从事京剧事业的工作者,近年来的演出,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思索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京剧到底是不是大众的艺术?这个曾经有过辉煌历史,许多观众拥戴的艺术以成为过去,如今在失去大众濒临淘汰的危机状态中生存。经常是我们把所演剧目的名单递给人家的时候,总有一些京剧剧目被从中删掉,显示出了对京剧的冷漠与疏远的态度,这致使我们平时的演出不得不以舞蹈、唱歌加京剧片断的综合节目来服务观众。虽然我们觉得太残酷,受到了打击,但也让我们清醒地看到了这门古典的艺术与我们西部当代人审美意识、欣赏习惯、价值取向和娱乐方式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同时也让我们感觉到,我们这一代京剧人肩上扛的担子有多重。潜在的、可争取的、未来的观众,你们在哪里?即便是这样我们还是从心底感谢现在的广大观众,为什么这么说呢?一直以来,还有一部分观众在喜欢我们,支持我们,他们就是上帝,他们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是我们京剧工作者应思考该带给上帝的究竟是什么意义的欣赏艺术?为什么我们民族艺术在西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明显的凋零和衰微?还远不如我们的地方戏,在这里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地域的辽阔,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经历,不同教育程度的生活习俗,我理解为这是空间选择及术价值重要性的一种体现,说明我们没有运用好京剧与生俱来的兼容性、适应性,没有从凝固的、僵化的古董中走出来,那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来改变现状?我想是从以下几点去考虑:
  
  一、 转换、贴近
  
  记得去年在天津演出时,天津京剧院院长曾对我们说:“天津的观众非常懂戏、热爱戏,他们甚至对每个演员的派别、一举一动都用严格尺度去衡量,我们哪个演员念词中的尖、团、上口字念错了,都听得出来。比如说,‘脸’字要念‘俭’字等。其实对青年观众比较难懂的上口字是可以改革的,这样让它们有更贴近生活一些的地方,往往我们不能随意动,如果我们动了,就会招来同行和其他观众的讥讽。你们西部的观众与天津的观众就有所不同了,你们多以大篷车的形式演出,面对观众的层面也不同,你们不用过多的考虑什么归派呀、唱尖团呀、程式化的动作等的限制!你们的目的是怎样更好的让京剧贴近青年观众,你们有的是空间来对京剧的未来探索改革,因为你们的行动没有人去约束。”院长的话有很深的含义,对西部的京剧发展给予了我们这么大的希望,我么我们何不在多个层次去尝试尝试。我认为我们的西部可以说是一块比较好的试验田,就看我们每个人对它持什么态度的问题,其实探索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接近观众,怎样拥有群众基础,我想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奇特有的引人入胜的方法,我们能否不放弃京剧独有的特点,抓住属于我们自己艺术的根,充分利用唱、念、做、打的优势,来追求艺术形式和通俗内容的完美。
  这里我们还不能忽略有观赏性的艺术作品,顺应戏曲通俗化的变化趋势,力求从艺术自身找原因,把观赏性与愉悦性相结合,采用唱、念、做、打融在其中的艺术手段来当众表演故事,再结合一些现代的声光舞美技术,来缩短审美观上产生的阻隔,在当今舆论媒体大众看好的通俗娱乐走红时代,再通过媒体、通俗歌曲这些载体来接近观众,现在很多青年观众非常认可,他们的这种借鉴,给我们京剧工作者一个强烈的震撼,我们京剧可以说从它形成之日就在书上写着自己一部兼容并蓄,广征薄采、横向吸收、纵向累积的浩瀚历史,我们的前辈就是这样像海绵吸水般的消化着旁门类的艺术,丰富完善自己,才终于树起大旗,成其大家。我们京剧艺术家方荣翔先生也曾做过此方面的努力,他经常和一些通俗歌曲相通的一些共性,来让观众接受。但是任何改革都是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不是哪一个人能完成的,这条改革之路是一条漫长艰苦的道路,是任重道远的路。我们不应擎着戏剧界大家这杆大,固守者着这个营垒,坚持者狭的门派观念,死抱凝固,僵化地生存,这样我们必将失去最终的阵地,失去观众。
  另外,我认为:京剧要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心理节奏相和谐,就要想方设法去让观众放松,因为这是观众精神和心理的一种需求,我们西部地区所奉献给广大观众的京剧应是不求高深而不求愉悦,让人们在心里放松的闲适环境中接受我们的京剧,在艺术品格上我们应不拘一格,抓住一笑散百愁的心里节奏,多用娱乐性强和情节感人来面对观众,为什么说用这种形式来争取观众呢?首先我们的演出多以大篷车为主,面对的多是市井民间生活,因此能和日常生活中的人和市产生现实性,所以我觉得我们应把程式化固定的高雅艺术加以转换, 通过现实生活细节及人物性格加以表现,使人观之捧腹,但却寓教于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娱乐性强,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比较具备对现实生活的展示,干预,有着娱人自娱的优势,还具有着夸张、辛辣、犀利的针性,丰富多彩。应该说是适应今天的生活节奏和观众的欣赏习惯,众所周知娱乐性强、通俗的戏往往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和生活,它们即能给观众带来某些丑恶、自私、势力、贪婪的强烈感受,让观众从中领略到真善美和谐的宣传作用。我们的广大观众接手了这种主题,无疑对我们是件好事,我们可以通过革新奋斗,精炼加工,创造出与生活相关,与观众相连的新形式的京剧。在艺术手法上我们可以遵循着京剧唱、念、做、打自身的优势,载歌载舞的风格,融入地方戏的一些手段,刻画出鲜活生动的人物,这样即符合了京剧艺术容纳百川的诞生特点,也为其京剧带来了活力,这样才能赢得广大观众,才对得起他们。我相信,社会的需要是取决于自己是不是选择了最佳的艺术来回报社会,而不是以低级趣味卖弄头来征服观众的。
  
  二、明星的重要
  
  实际上,无论是用喜剧、悲剧、情节剧来打动观众,还是融合其他形式来丰富我们的艺术,要想让这种特殊的商品成为紧俏而让人们争相观看的原因还有一条也不容忽视,那就是人才的选择。明星的出现至关重要,任何文艺繁荣的高峰期都是群星璀璨、名伶争辉的,明星的出现,体现着文艺事业得提高,而这些有号召力人物的出现对吸引观众,扩大演出市场又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京剧在迄今2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就是各时期不断有明星出现,如:前三杰、后三杰,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四小名旦等。我们不断通过合作造就和保护明星的出现,加强明星意识,如今在电视等各种媒介训练得十分挑剔的当代观众面前,青年人热衷的众多不同选秀活动,如超级女生的亮相就在内地产生了不小的轰动,很多人因此知道了李宇春、尚雯婕等超级女生,可见各时的明星效应是影响巨大的。我们应采取具体的措施栽培我们有建树、有水平的优秀人才,提高京剧明星的知名度,把宣传包装的能力加大,把推出京剧明星当作理直气壮、责无旁贷的事情来做。其实纵观各地在这个问题上有了一些认识,我们也不例外,正在努力打造每一环节的知名品牌,我们京剧界更应不甘落后,这对于我们的事业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认真地把这项工作开展起来。
  
  三、走进校园,普及艺术教育
  
  京剧艺术教育是一个先导,它是培养京剧观众的又一基础,这个基础打的是否扎实,播散的面是否宽广,直接影响着京剧观众能否最终的形成,所以说:学校是宣传知识的场所,同时也传播着文化,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知道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具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精神,具有教育人、陶冶人的作用。京剧是以它具有独特艺术形态和美学原则,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有义务将其发扬光大。把民族艺术引进校园,是对学生从小进行美育、德育、素质教育的良好方法,用这种方法激活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记得过去一段时间宁夏大学就主动邀请我团部分人员去讲授京剧知识的活动,作为我们戏曲工作者往往在这方面处于被动,没有把这件事当成一个重要的课题对待,在这一点上我们远比不了上海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在京剧走进校园、走向青年、京剧万里行等活动中,可以说起到了率先的榜样,我们不妨一试,学习上海京剧院的经验,把民族艺术带到课堂,示范讲解,座谈与学生融成一片,在掌握为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做好针对性的普及工作。很多青年学生并不是排斥京剧,而是对京剧缺乏了解,自身不具备历史、文学素养平时接触的又少,古对京剧产生陌生感。我记得邓小平说过一句话:“计算机从娃娃抓起。”我们民族艺术也应从娃娃抓起,校园是传授精神文明的一块阵地,让学生了解到祖国戏曲艺术的宝贵遗产,让他们对戏剧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我想我们有很多事情去做,比如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组织鉴赏教室,从历史一直到剧中人物,脸谱、道具、音乐等一一介绍,介绍到哪,就有实际人物出来表演的这么一个直观的活动,以及课本剧的排演辅导活动,让学生以亲身参与实践的方式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这样一个空间,来感受艺术的魅力,当然不是让他们一招一式地学好程式身段或憋着嗓子唱什么,我,们可将身段改为韵律操,将脸谱作为美术教材,融入教学当中,在潜移默化当中完成我们的普及工作,通过多种潜意识的大规模艺术教育培养,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在未来的一代青年观众中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综上述所提足以见校园的普及教育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这些都期待着我们这一代人要认真地努力工作,这种无法回避的现实交与我们的历史任务,就看我们如何在合理的规范下,使这样的活动健康发展壮大,之后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把我们民族的艺术在祖国的西部生根发芽。
其他文献
【正】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倡导多年来与小学语文课本“相濡以沫”的插图利用,似有落伍之嫌.其实不然,盛开于文本之间的这朵朵无名小花均堪称奇葩,汲待教学工作者的垂青赏
现代信息化社会给予了人们方便、迅捷的高品质生活。同时,这样的社会更呼唤人与人之间最真挚最美好的情感。美国哈佛大学作家赖德勒断言:“当代生存之战通常是情感的生存之战。”有很多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专家提出;智商决定人生20%,情商决定人生80%。可见,我们现代素质教育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优美的情感素质。  在基础教育学科中,最具人文气息和情感魅力的是语文学科,语文教材又是让学生感受情感培养情商的最好媒介物。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提出来的重大
摘 要: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是无话可说,写出来不是千篇一律,就是东拼西凑,没有真情实感。本文主要从如何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培养学生要融入自然,深入生活,引导学生善于捕捉对生活的感悟,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关键词:创作热情;感悟生活;良好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最感头疼的莫过于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每次写作文,总是皱着眉,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