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物理实验法在新课导入环节中的运用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的《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有关伽利略的人物传记。开篇首先记叙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接着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教材力求让学生通过伽利略的两次重大发现领悟并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的精神,并深刻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涵。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较低,对“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还较陌生。在教此课时,为了开好头,一下子抓住学生,也为了让学生具体直观地认识物理学科的无穷魅力,我先安排了有关摆的物理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分发实验用品:钩码、棉绳、钟表(可自备)
步骤2:指导实验:六人一组,每组做了3-4次,每次1分钟,由专人记录结果。
步骤3:探索规律:对记录结果,去除误差,比较几次记录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一石激起千层浪”,实验法的导入犹如一场好戏的开锣声,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人人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情境。实验法的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实验法的导入也使学生感性地初步认识到学习本文的目的:学习科学家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的精神。
二、数学思想在修改病句中的运用
病句(1):有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取得优秀成绩的关键。
病句(2):在沙滩上,同学们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和灿烂的阳光。
分析:病句(1)是一道典型的不合事理的病句。教师可借用“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这一思想向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有没有”包含“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两方面情况,而结论只有“取得优秀成绩”这一种情况。所以,前面的“两种情况”与后面“一种结论”之间无法构成“一一对应”关系。修改时,要么前面删去“一种情况”,要么后面补写成“两种结论”。总之,应构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当然,也有将对应关系隐含于句中的。对此,应认真辨别,不能认为它是病句。例如:能否取得优秀成绩的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勤的程度”本身包含“勤奋”与“不勤奋”两种情况)
病句(2)是典型的搭配不当的病句。教师可借用“A(B+C)=AB+AC”这一数学公式向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病句(2)的谓语部分可先缩写成“呼吸空气和阳光”,然后再扩写成“呼吸空气和呼吸阳光”。显而易见,“呼吸阳光”搭配不当。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引入数学思想,能使学生眼前一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引学生自己寻找一种简便实用的解题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原来也可以这样学”。
三、语文口语交际中英语的运用
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中有这样一道口语交际题: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那时,你也许已经上大学,假如你作为北京的青年志愿者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并向他们致以美好的祝愿,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你该怎样说(要求简明、连贯、得体)?(1)接待外国观众(用英语准确表达另加1分);(2)接待中国运动员。
长期以来,英语似乎一直是为考试而学,也只出现于英语课或英语试卷中,因而也造就了“哑巴英语”这一尴尬局面。这道题目却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初中语文教材设置的“口语交际”是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地实现语文学科的实用性。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倘若将英语恰当地引入到课堂中,则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也真正地将“双语教学”落到了实处,实现“语言是为了交流”这一根本目的。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的《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有关伽利略的人物传记。开篇首先记叙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接着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教材力求让学生通过伽利略的两次重大发现领悟并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的精神,并深刻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涵。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较低,对“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还较陌生。在教此课时,为了开好头,一下子抓住学生,也为了让学生具体直观地认识物理学科的无穷魅力,我先安排了有关摆的物理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分发实验用品:钩码、棉绳、钟表(可自备)
步骤2:指导实验:六人一组,每组做了3-4次,每次1分钟,由专人记录结果。
步骤3:探索规律:对记录结果,去除误差,比较几次记录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一石激起千层浪”,实验法的导入犹如一场好戏的开锣声,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人人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情境。实验法的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实验法的导入也使学生感性地初步认识到学习本文的目的:学习科学家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的精神。
二、数学思想在修改病句中的运用
病句(1):有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取得优秀成绩的关键。
病句(2):在沙滩上,同学们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和灿烂的阳光。
分析:病句(1)是一道典型的不合事理的病句。教师可借用“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这一思想向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有没有”包含“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两方面情况,而结论只有“取得优秀成绩”这一种情况。所以,前面的“两种情况”与后面“一种结论”之间无法构成“一一对应”关系。修改时,要么前面删去“一种情况”,要么后面补写成“两种结论”。总之,应构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当然,也有将对应关系隐含于句中的。对此,应认真辨别,不能认为它是病句。例如:能否取得优秀成绩的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勤的程度”本身包含“勤奋”与“不勤奋”两种情况)
病句(2)是典型的搭配不当的病句。教师可借用“A(B+C)=AB+AC”这一数学公式向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病句(2)的谓语部分可先缩写成“呼吸空气和阳光”,然后再扩写成“呼吸空气和呼吸阳光”。显而易见,“呼吸阳光”搭配不当。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引入数学思想,能使学生眼前一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引学生自己寻找一种简便实用的解题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原来也可以这样学”。
三、语文口语交际中英语的运用
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中有这样一道口语交际题: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那时,你也许已经上大学,假如你作为北京的青年志愿者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并向他们致以美好的祝愿,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你该怎样说(要求简明、连贯、得体)?(1)接待外国观众(用英语准确表达另加1分);(2)接待中国运动员。
长期以来,英语似乎一直是为考试而学,也只出现于英语课或英语试卷中,因而也造就了“哑巴英语”这一尴尬局面。这道题目却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初中语文教材设置的“口语交际”是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地实现语文学科的实用性。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倘若将英语恰当地引入到课堂中,则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也真正地将“双语教学”落到了实处,实现“语言是为了交流”这一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