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朋友一起吃饭时,有个菜名字叫“父子相会(烩)”,就是黄豆炒豆芽,但仔细琢磨后,又觉得这个菜名有错误。这时想起了很久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个故事,大概是这样说的:从前有个秀才要到城里去赶考,途中在一个独木桥上遇到一位肩挑禾苗到田里去插秧的老农,两人互不相让,老农出了个主意说:“我出一个上联,你能对出下联,就让你先过桥”,秀才心想,老农说的上联我如果都对不出来,还要去赶考吗!于是满口答应了。老农指着担子里的禾苗说:“稻草捆禾娘抱子”。秀才想了好久也没能对出下联来,只好在镇子上找了个客栈住了下来。一夜未眠,也没有对出下联。第二天早上,秀才在镇子的早市上看到一位老大娘手里提个竹篮子,篮子里装了几根笋,忽然心里一亮,想出了下联:“竹篮提笋爷带孙”他赶忙找到老农家告诉他这幅对联是“稻草捆禾娘抱子,竹篮提笋爷带孙。”然后满怀信心地赶考去了。
《事林广记》里就记录了“佛跳墙”这道菜的做法。“佛跳墙”是用海参、鲍鱼、干贝、鱼翅、鱼唇、鱼肚、鸡、鸭、猪蹄筋、羊肘、鸭肫、鸽蛋、冬笋等18种高档原料,装在酒坛子里密封,经微火长时间煨制而成。清朝末年,周莲出任福州布政使,福州官府设宴为他接风。席间上了这道菜,周莲一吃感觉可口异常,令布政使衙的厨师郑春发学习制作。郑将这道菜加以改进,使制作工艺更趋完美。后来,郑春发辞职在福州开了一家名叫“聚春园”的餐馆,将这道菜取名为“福寿全”,作为餐馆的头牌菜。不久,福州几位文人来此聚会,点了“福寿全”这道菜。郑春发久居府衙,知道这几位文人都是当地名流,遂格外精心烹制。“福寿全”上桌,启开坛口封纸,一股浓香扑鼻而出,众人纷纷叫好。一位文士随口吟出“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的诗句。于是,主客一致赞成把“福寿全”改名为“佛跳墙”。
安徽有一道著名的小吃名叫“大救驾”,这个菜名后面也隐藏着一个民间故事。
相传公元956年,后周世宗派大将赵匡胤攻伐寿州。驻守寿州的南唐军队顽强抵抗了九个月,直至城内粮草尽绝,寿州才被后周大军攻陷。赵匡胤因此积劳成疾,卧病床头,不思饮食,日见消瘦。赵的厨师千方百计做出各式可口饮食,但都无法引起赵太爷的食欲。一天,赵的随从从街上买回一种油炸小面饼。面饼制作精致,饼面中心有向外呈漩涡状的褶纹,宛如盘绕的金丝。赵匡胤一见即胃口大开,尝了一口,果然味道奇美。面皮酥脆,里面有用金橘丁、青梅丁、核桃仁、青红丝、冰糖和猪板油为原料制作的馅儿,鲜甜香软。赵一连吃了好几个,病好了一大半。过了三四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了宋朝的开国皇帝。因为这种面饼曾救过宋太祖赵匡胤的命,于是小小面饼就获得了“大救驾”的美名。
江苏常熟名菜“叫化鸡”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相传,古时有一个乞丐,因受不了饥饿的折磨,就偷了人家的一只鸡。宰杀后,从鸡的臀部开了一个洞,掏尽内脏,用河水洗净。因无饮具烧煮,只得顺手摘了荷叶把鸡包好,用黄泥包裹后,在地上挖洞拾干柴点火烧烤。最后剥去泥壳,鸡已烤熟,鲜香好吃。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于是“叫化鸡”名声大振。安徽合肥名菜“曹操鸡”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曹操当年因军政事务繁忙,操劳过度,头痛病发作,卧床不起。其随行厨师谨遵医嘱,在当地挑选750 g左右的“伢鸡”,配上中药、好酒,细心卤制而成。曹操吃后,不仅感到味美可口,食欲大开,而且觉得病情减轻,身体很快康复了。日后,曹操经常吃这种鸡。从此,这种特殊的烧鸡做法在合肥流传开来,人们称之为“曹操鸡”。中华名鸡菜肴还有“山东德州扒鸡”、“河南道口烧鸡”、“安徽符离集烧鸡”、“广东桶子鸡”、“湖南东安鸡”、“江西三杯鸡”、“广东太爷鸡”、“上海白斩鸡”、“海南文昌鸡”、“成都元宝鸡”、“苏州清炖鸡”、“杭州八宝童子鸡”、“云南封鸡”等等。
还有依古代戏曲作品的故事而命名的菜肴。
例如京剧传统剧目《五人义》,写明朝阉党魏忠贤迫害东林党人,遣校尉到苏州逮捕清官周顺昌,激起民愤。义士颜佩韦、马杰等五人聚合了苏州的学子和百姓求赦周顺昌。因请求被拒绝,乃大闹府衙,打死校尉。后世有一菜肴名为“清炒肉丁五仁”(所谓“五仁”,即杏仁、松仁、桃仁、花生仁、榛子仁),隐喻五位义士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再如北京红楼饭庄有一道著名的造型工艺菜——“红楼二尤”。所谓“二尤”,就是鱿鱼和油菜心。盘子中央是荔枝炒鱿鱼卷,呈圆形;周围是摆放成放射状的油菜心,造型独特而色调淡雅,且形成对比。京剧《红楼二尤》中的两位主角皆天生丽质,但性格却判若霄壤。放射状的油菜心象征着善良懦弱、任人摆布的尤二姐;而荔枝鱿鱼团聚不散、始终如一的形态,则象征着尤三姐艳如桃李而又冷若冰霜的性格。“荔枝”又谐音“立志”,与尤三姐专心立志,非柳湘莲不嫁的故事情节相吻合。以戏曲为名的菜肴,还有“连环套”(烧九转肥肠)、“凤还巢”(炸粉丝为巢,上面卧放香酥炸鸡为凤)、“八大锤”(炸香酥鸡腿八只)、“一捧雪”(糯米豆沙笼蒸熟后扣盘,上撒白糖)、草船借箭(清蒸鳜鱼为船,蛋松为草,嫩细冬笋为箭)、“火烧赤壁”(将鳖裙烧煨得酥红,用剪切成火炬形的火腿片镶黄色蛋皮儿围边)等等。
《事林广记》里就记录了“佛跳墙”这道菜的做法。“佛跳墙”是用海参、鲍鱼、干贝、鱼翅、鱼唇、鱼肚、鸡、鸭、猪蹄筋、羊肘、鸭肫、鸽蛋、冬笋等18种高档原料,装在酒坛子里密封,经微火长时间煨制而成。清朝末年,周莲出任福州布政使,福州官府设宴为他接风。席间上了这道菜,周莲一吃感觉可口异常,令布政使衙的厨师郑春发学习制作。郑将这道菜加以改进,使制作工艺更趋完美。后来,郑春发辞职在福州开了一家名叫“聚春园”的餐馆,将这道菜取名为“福寿全”,作为餐馆的头牌菜。不久,福州几位文人来此聚会,点了“福寿全”这道菜。郑春发久居府衙,知道这几位文人都是当地名流,遂格外精心烹制。“福寿全”上桌,启开坛口封纸,一股浓香扑鼻而出,众人纷纷叫好。一位文士随口吟出“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的诗句。于是,主客一致赞成把“福寿全”改名为“佛跳墙”。
安徽有一道著名的小吃名叫“大救驾”,这个菜名后面也隐藏着一个民间故事。
相传公元956年,后周世宗派大将赵匡胤攻伐寿州。驻守寿州的南唐军队顽强抵抗了九个月,直至城内粮草尽绝,寿州才被后周大军攻陷。赵匡胤因此积劳成疾,卧病床头,不思饮食,日见消瘦。赵的厨师千方百计做出各式可口饮食,但都无法引起赵太爷的食欲。一天,赵的随从从街上买回一种油炸小面饼。面饼制作精致,饼面中心有向外呈漩涡状的褶纹,宛如盘绕的金丝。赵匡胤一见即胃口大开,尝了一口,果然味道奇美。面皮酥脆,里面有用金橘丁、青梅丁、核桃仁、青红丝、冰糖和猪板油为原料制作的馅儿,鲜甜香软。赵一连吃了好几个,病好了一大半。过了三四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了宋朝的开国皇帝。因为这种面饼曾救过宋太祖赵匡胤的命,于是小小面饼就获得了“大救驾”的美名。
江苏常熟名菜“叫化鸡”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相传,古时有一个乞丐,因受不了饥饿的折磨,就偷了人家的一只鸡。宰杀后,从鸡的臀部开了一个洞,掏尽内脏,用河水洗净。因无饮具烧煮,只得顺手摘了荷叶把鸡包好,用黄泥包裹后,在地上挖洞拾干柴点火烧烤。最后剥去泥壳,鸡已烤熟,鲜香好吃。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于是“叫化鸡”名声大振。安徽合肥名菜“曹操鸡”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曹操当年因军政事务繁忙,操劳过度,头痛病发作,卧床不起。其随行厨师谨遵医嘱,在当地挑选750 g左右的“伢鸡”,配上中药、好酒,细心卤制而成。曹操吃后,不仅感到味美可口,食欲大开,而且觉得病情减轻,身体很快康复了。日后,曹操经常吃这种鸡。从此,这种特殊的烧鸡做法在合肥流传开来,人们称之为“曹操鸡”。中华名鸡菜肴还有“山东德州扒鸡”、“河南道口烧鸡”、“安徽符离集烧鸡”、“广东桶子鸡”、“湖南东安鸡”、“江西三杯鸡”、“广东太爷鸡”、“上海白斩鸡”、“海南文昌鸡”、“成都元宝鸡”、“苏州清炖鸡”、“杭州八宝童子鸡”、“云南封鸡”等等。
还有依古代戏曲作品的故事而命名的菜肴。
例如京剧传统剧目《五人义》,写明朝阉党魏忠贤迫害东林党人,遣校尉到苏州逮捕清官周顺昌,激起民愤。义士颜佩韦、马杰等五人聚合了苏州的学子和百姓求赦周顺昌。因请求被拒绝,乃大闹府衙,打死校尉。后世有一菜肴名为“清炒肉丁五仁”(所谓“五仁”,即杏仁、松仁、桃仁、花生仁、榛子仁),隐喻五位义士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再如北京红楼饭庄有一道著名的造型工艺菜——“红楼二尤”。所谓“二尤”,就是鱿鱼和油菜心。盘子中央是荔枝炒鱿鱼卷,呈圆形;周围是摆放成放射状的油菜心,造型独特而色调淡雅,且形成对比。京剧《红楼二尤》中的两位主角皆天生丽质,但性格却判若霄壤。放射状的油菜心象征着善良懦弱、任人摆布的尤二姐;而荔枝鱿鱼团聚不散、始终如一的形态,则象征着尤三姐艳如桃李而又冷若冰霜的性格。“荔枝”又谐音“立志”,与尤三姐专心立志,非柳湘莲不嫁的故事情节相吻合。以戏曲为名的菜肴,还有“连环套”(烧九转肥肠)、“凤还巢”(炸粉丝为巢,上面卧放香酥炸鸡为凤)、“八大锤”(炸香酥鸡腿八只)、“一捧雪”(糯米豆沙笼蒸熟后扣盘,上撒白糖)、草船借箭(清蒸鳜鱼为船,蛋松为草,嫩细冬笋为箭)、“火烧赤壁”(将鳖裙烧煨得酥红,用剪切成火炬形的火腿片镶黄色蛋皮儿围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