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ckbao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教育,在教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改革开放、中国走向世界的今天审美教育更是具有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审美教育要渗透于语文教学中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之
  一。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渗透好审美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诱发审美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美、美感、美的创造等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从审美的角度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和评价的原则体系。审美观支配、制约着人们的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审美理想和审美活动。每个人的审美观虽然不同,但它有正确和错误、进步和落后、高尚和卑劣之分。因此要明辨美丑,就要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否则就有可能视丑为美,视美为丑。正确的审美观对学生理解课文和作文的观点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辨别美丑的能力。语文和语文学科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决定在此方面有独特的功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引入佳境,激发审美兴趣
  在这一阶段,老师积极引发学生的感情,使他们与具体课文建立审美关系。其中关键是引起学生对课文感兴趣,唤起他们内在的审美需要和欣赏课文的热情。此时教师可直接把教材的美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范读,朗读技巧较好的范读,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率先进入佳境,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若朗读条件较差,可借助放录音来弥补不足,配乐范读更有效。老师可选择意境相近的乐曲来播放,这就使审美客体通过音乐的优美旋律,在审美主体的脑海中更加形象,产生更加热烈的氛围。教师也可以在剖题,介绍作家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时,抓住其中与教材美相关的感情因素来影响学生。比如在教学《石壕吏》、《春望》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诗人杜甫于“安史之乱”中漂泊的人生历程和潦倒处境,使学生深刻体会诗人“穷年忧黎远,叹息肠内热”,“无力拯乾坤”的忧国忧民的心情,进入角色,进入佳境,为以后教学创造良好情境。
  三、披文入情,激起审美想象
  入选中学课本的散文许多都是字字珠玑、声情并茂的美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如何让学生获得这些美感呢?情感是人们追求真理的原动力,要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情感熏陶了。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在情感审美过程中,必须在具体状貌和整体形态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对先前相关、相似、相反的生活经历或感受的联想或产生这些方面的合理的新表象,才能使审美情感趋于深层。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为例,前几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这里,作者并没有直接诉说旅人的悲凉情怀,只是给读者提供了一幅秋野黄昏的画面,而这幅画面又是旅人内在情感存在的外在形式。因此,可先让学生进行再现想象,根据诗文提供的描述在审美主体的意识中构成一个具体的形象:在苍茫的暮色中,旅人看到那已经干枯的条攀附着老树,几只寒鸦缩立枝头;地上一曲清溪,清溪之上架着一座小小的木桥,不远处便是几间幽静的茅屋;一条苍凉的古道从脚下伸向远方,在萧瑟的西风中一匹瘦马驮着自己悄然踯躅……这与其说是秋野黄昏的现实之景,不如确切地说是旅人悲凉心绪下的心中之景。当这些荒凉萧瑟的景物呈现于学生眼前时,意识的触角也就自然地伸向了旅人的内心深处,深深地体味到了他那旅途的艰辛和他寂寞、孤独、悲凉的悠悠哀愁。
  由此可见,学生只有将他的知识、经验、情感通过想象负载到作者已经创造出的艺术画面上去,才能深刻理解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才能体会到文中的美的所在。
  四、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其审美能力
  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以其语文能力为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须帮助他们学习文化,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审美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审美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智力的发展。要让学生领会、欣赏作品再现的生活美,以及作品本身的艺术美,需要依靠对字,词,句,篇和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的运用和分析,以及有关知识的传授来实现。如讲授《谁是最可爱的人》,可以抓住“纯洁和高尚”,“坚韧和刚强”,“淳朴和谦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优秀之花”,“祖国之花”这些文字,并结合事例分析,就可以深深领会人民战士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这样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加深了对作品的艺术美以及作品再现的自然美、情感美的认识和理解,受到了强烈的美的感染,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起热爱美好的大自然,树立远大理想的热情。在这里,美育和智育是互相促进的。
  总之,审美教育确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美的因素,力戒琐碎分析与肢解说教,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全面形成求真、求善、求美的氛围,实现语文教学的美育目标。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66-0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变得十分重要。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62-02 新课程改革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是创造性思维。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让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继而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积极地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59-02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将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课上得如花似锦,妙趣横生,对一个有着深厚学养、丰富的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讲,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毕竟语文学科有着数理化等学科所不具备的人文性这一特点,它自身就对学生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但高考语文复习的目的是直指高考,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42-02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要从小学的德育工作抓起。众所周知,抓好德育工作一直以来是每个学校一项重要的准则。学生的活动大多数是以班级形式出现的,班主任理所当然地成为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我们每个班主任必须学会做德育工作,掌握德育教育的方法。 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    一、营造和谐
期刊
【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去组织教学呢?本文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主动参与【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68-02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为了培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71-02 所谓创新能力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把创新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探索的新课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67-02 责任感是对责任的心理体验,是对所负责任的一种道德情感和信念,以及对履行责任和义务的一种态度,是健全人格的基础。幼儿的自我责任感是在幼儿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形成的一种道德情感,是幼儿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基础,也是幼儿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班幼儿一般年龄在3-4岁,处于入园初级阶
期刊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中学的教育现已成为社会非常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重点阐述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更多的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科学的探究精神,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挖掘英语教材的创新要素,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4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49-02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知识,要会应用,这才是真正的知识;有了才能,要有机会展示,才证明是真正的才能,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的平台,展示才能的有利机会,也是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精神,提升师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回顾6年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历
期刊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呢?我认为可采取以下的方法:  一、以惑为诱,创设良好氛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运用以惑为诱,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让学生亲近数学,教师可以在新课前几分钟采取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 这一节课时,在新课前,先组织一次别开生面的师生“抢答”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