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测算及目标屈光度的选择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gao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轴性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测算的影响因素及目标屈光度的选择。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轴长度>29.0 mm的轴性超高度近视白内障72例(84眼)。术前使用IOL?Master进行生物测量,应用优化Haigis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并个性化选择患者目标屈光度。术后3个月计算平均绝对屈光度误差值(MAE)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术后3个月,MAE为(0.37±0.25)D,其中65眼(77.38%)<0.50 D,患者总体满意度为97.22%。若以A超测量眼轴结果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MAE为(1.52±0.59)D,与IOL Master测量眼轴计算结果(0.37±0.25)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137,P<0.01);若使用Haigis公式优化前人工晶状体常数计算,MAE为(0.90±0.35)D,与使用优化后常数计算结果(0.37±0.25)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300,P<0.01)。

结论

对于轴性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应用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进行术前测量、优化人工晶状体常数计算并个性化选择目标屈光度,则测算误差小、患者满意度高。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辅助25 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 96只眼)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5 ml(0.5 mg),5 d后行25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所有患者术中均行广泛视网膜光凝,其中6只眼填充18%C3F8,6只眼填充硅油。术后随访1周、1个月、3个月进行视力(BCVA)、眼压、黄斑OCT检查并观察视网膜复
古诗云:“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描述了江南农村农事繁忙景象和美丽的田园风光,吟唱出“桑”“田”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存生产资料及其重要性。桑,即桑科桑属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