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般都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一般都是老师传授多少知识内容,学生就吸收多少,在学习知识之后也不能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种情况下的学生只能说是机械性的学习者,并不符合新的教育环境下对学生个体发展能力的新要求,本文主要研究新的教学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养成,为今后的素质教育的提升做出有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学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72-01
一、确定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觉学习
小学生因为生理和心理年龄都比较小,在其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时,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不端正、意志力较差等现象,只有确定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教师要明确榜样的作用对小学生的重要性,要给学生讲解一些名人在校的时候怎样立志成才,一些专业技能大师怎样从贫困家庭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实现个体发展的。教师要通过简单通俗的语言让学生了解这些任务,要带领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奉献祖国实现社会建设。教师要从思想上鼓励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再到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这几个阶段发展进行。班主任要对个别意志力较弱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辅导,带领学生改正不足,在班主任的引导和带领下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传授教学方法,强化学习能力
1.让学生学会使用教材,掌握学习方法。
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学生一般只在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才会打开教科书,教科书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参考,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工具,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教材,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书本中的重要知识。在低年级培养学生会使用教材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儿童反映在观察过程中的几个心理特征指导学生观察图形,在觀察的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图意和具体要求,根据顺序和方位进行观察分析;要保证学生能够使用学具,按照具体要求展开细节描述;再次就是要根据图的内容填入数字、符号,展开计算;最后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图意和课程要求,做好预习工作。
2.重视思维养成,掌握学习内容。
传统的教学过程一般都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的思维活动在教学工作中占有主导地位,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过程都会受到教师的影响。从数学教学角度分析,学习就是思维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在讲解课程的时候重视思维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维和方法,这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获得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例如,小学数学中有许多“一题多解型”,这对于开发智力、拓展发散性思维、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位教师教学四年级数学题:“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增加了10米,宽增加了8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教师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示意图,然后指导观察图形,让学生根据题意在原图上画出增加部分,并提示可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出了五种以上的解法,这让师生都为之振奋。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解决训练方法问题的同时,还促进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效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
3.重视实践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指的是通过特定的操作工具实现某种工作内容的工作能力,数学课程中的制图、测量和制作等都属于这一范围,我在低年级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量线段的长度、画线段,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数学课程训练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以自身的能力作为标准给学生做出榜样,以此传授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一般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基本的训练分成两个部分,从自身做起为学生做出榜样。一种是教师在传授方法的同时结合实践,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具体操作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操作方法,让学生看清准确无误的操作方法,学习具体操作;另外一种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在掌握操作基础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展开时间,帮助学生巩固并提升已掌握的操作技能,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技术的成熟。比如测量长度这一学习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拿格尺直接测量书本上线段的实际距离,掌握真实的操作能力。
三、重视习惯养成,提高学习能力
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强化学习能力的发展,对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有积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并深入思考,比如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会形成惯性的思维,比如在看到应用题的问题,要想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解答的思路是什么,怎样想问题最简单。这种习惯性的思考总结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带领学生认真观察并详细记录,如:在教9加几与8加几时,我让学生说一说9加几与8加几有什么相同与不同;9加几与8加几的计算方法相同,都用凑十法,?不同点是9加几想9加1等于10,把另一个加数拆成1和几;而8加几想8加2等于10,?所以把另一个加数拆成2和几。这样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区别,抓联系,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比较、发现异同的好习惯。让学生用心地记,指的是记数学中的常用数据(如3.14x1,?3.14x2……),记数学中的公式、法则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要求学生认真填写精准计算,规范的书写、精准的计算,是学生日常学习和学期考核获得高水平数学能力的关键;最后就是教师要随时检查并带领学生完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检查的能力,除了要看题和数字是否抄错之外,还要看公式是否应用正确,检查计算过程并观察书写步骤。
在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总结教育教学方法,为今后小学数学教育课程的发展做出基础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红专.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探微[J].中学教学参考,2010(23).
[2]钟新玲.初中数学课改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2010(2).
[3]颜廷娟.浅读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延边教育学院学报,第19卷,第三期,2005年6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学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72-01
一、确定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觉学习
小学生因为生理和心理年龄都比较小,在其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时,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不端正、意志力较差等现象,只有确定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教师要明确榜样的作用对小学生的重要性,要给学生讲解一些名人在校的时候怎样立志成才,一些专业技能大师怎样从贫困家庭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实现个体发展的。教师要通过简单通俗的语言让学生了解这些任务,要带领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奉献祖国实现社会建设。教师要从思想上鼓励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再到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这几个阶段发展进行。班主任要对个别意志力较弱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辅导,带领学生改正不足,在班主任的引导和带领下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传授教学方法,强化学习能力
1.让学生学会使用教材,掌握学习方法。
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学生一般只在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才会打开教科书,教科书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参考,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工具,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教材,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书本中的重要知识。在低年级培养学生会使用教材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儿童反映在观察过程中的几个心理特征指导学生观察图形,在觀察的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图意和具体要求,根据顺序和方位进行观察分析;要保证学生能够使用学具,按照具体要求展开细节描述;再次就是要根据图的内容填入数字、符号,展开计算;最后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图意和课程要求,做好预习工作。
2.重视思维养成,掌握学习内容。
传统的教学过程一般都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的思维活动在教学工作中占有主导地位,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过程都会受到教师的影响。从数学教学角度分析,学习就是思维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在讲解课程的时候重视思维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维和方法,这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获得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例如,小学数学中有许多“一题多解型”,这对于开发智力、拓展发散性思维、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位教师教学四年级数学题:“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增加了10米,宽增加了8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教师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示意图,然后指导观察图形,让学生根据题意在原图上画出增加部分,并提示可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出了五种以上的解法,这让师生都为之振奋。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解决训练方法问题的同时,还促进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效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
3.重视实践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指的是通过特定的操作工具实现某种工作内容的工作能力,数学课程中的制图、测量和制作等都属于这一范围,我在低年级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量线段的长度、画线段,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数学课程训练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以自身的能力作为标准给学生做出榜样,以此传授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一般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基本的训练分成两个部分,从自身做起为学生做出榜样。一种是教师在传授方法的同时结合实践,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具体操作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操作方法,让学生看清准确无误的操作方法,学习具体操作;另外一种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在掌握操作基础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展开时间,帮助学生巩固并提升已掌握的操作技能,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技术的成熟。比如测量长度这一学习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拿格尺直接测量书本上线段的实际距离,掌握真实的操作能力。
三、重视习惯养成,提高学习能力
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强化学习能力的发展,对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有积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并深入思考,比如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会形成惯性的思维,比如在看到应用题的问题,要想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解答的思路是什么,怎样想问题最简单。这种习惯性的思考总结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带领学生认真观察并详细记录,如:在教9加几与8加几时,我让学生说一说9加几与8加几有什么相同与不同;9加几与8加几的计算方法相同,都用凑十法,?不同点是9加几想9加1等于10,把另一个加数拆成1和几;而8加几想8加2等于10,?所以把另一个加数拆成2和几。这样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区别,抓联系,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比较、发现异同的好习惯。让学生用心地记,指的是记数学中的常用数据(如3.14x1,?3.14x2……),记数学中的公式、法则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要求学生认真填写精准计算,规范的书写、精准的计算,是学生日常学习和学期考核获得高水平数学能力的关键;最后就是教师要随时检查并带领学生完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检查的能力,除了要看题和数字是否抄错之外,还要看公式是否应用正确,检查计算过程并观察书写步骤。
在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总结教育教学方法,为今后小学数学教育课程的发展做出基础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红专.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探微[J].中学教学参考,2010(23).
[2]钟新玲.初中数学课改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2010(2).
[3]颜廷娟.浅读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延边教育学院学报,第19卷,第三期,2005年6月。